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知识点总结归纳测试题模拟题带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45312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 页数:181 大小:15.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知识点总结归纳测试题模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知识点总结归纳测试题模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知识点总结归纳测试题模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知识点总结归纳测试题模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全套题库知识点总结归纳测试题模拟题带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答案:C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2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夏朝建立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

2、制由此开始。此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3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所以商朝实际上是()A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B以商政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C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D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等信息分析可知,商王控制的地区与周边方国控制的地区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商王并未形成对方国的绝对控制,两者只是契约上的从属关系,商朝是一种相对松散的联盟,因此A项正确,

3、D项错误;商朝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B项错误;部落联盟出现在原始社会,C项错误。因此,本题选A项。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A BC 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内容可知“大道”为私有制社会所代替,它应指的是禅让制、公有制。5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侯伯相卿士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知识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6礼记王制中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孟子告子:如果出现异动,“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

4、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全面的是()A天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B西周诸侯国的卿由周王派遣、选拔和任命C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D诸侯成为镇压殷人反抗的重要政治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周天子对诸侯国的卿有任命权、诸侯对周天子需定期朝觐述职,B、C两项的解读都没能全面体现材料的主旨,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A项解读比较全面。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7诗经大雅中载:“人(指领主)有土田,汝(指周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材料体现了()A周天子拥有天下土地和民众的所有权B周天子可以随意剥夺诸侯对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C贵族认为周天子不该无

5、故剥夺诸侯所受分封特权D贵族意欲同周天子争夺天下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君主夺取诸侯的土地与人民,由“反有(夺取)之”“覆夺之”可知,材料对此持反对态度;而大雅的作者大都为贵族,故材料之意为贵族反对周天子随意剥夺诸侯的特权,由此可知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项说法错误。8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B重视诸侯的态度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答案:A解析:依据“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

6、朝”“政治就乱了”分析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项为表面现象,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为直接目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知识点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9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答案:A解析:依据“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可知,材料体现了周代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故本题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10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一些政务

7、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形成中国特殊的宗族政治统治。这种统治模式的明确确立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 B西周C秦朝 D西汉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体现的是宗法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宗主”既是宗族的政治领袖,又是政权中特殊的管理者。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11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宗法制 B禅让制C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宗族观念,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是宗法制,因此本题选A。12周制同姓百

8、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答案:C解析:由“同姓不婚”可知,这并非为了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B项错误;由“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分析可知,周天子依靠血缘关系的扩展和宗法继承规则,使得诸侯国大都控制在与周天子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人手中,进而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因此C项正确;A、D项并非实质。二、非选

9、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材料三下面是大宗、小宗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说出两个这样的封国。(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4)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案:(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统治。(2)王族(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如:鲁国、晋国等。(3)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

10、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4)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之法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殷周的制度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些人名的出现受到什么制度的影响?依据是什么?(2)材料

11、二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3)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什么作用?答案:(1)宗法制。因为这些人名带有明显的家庭血缘色彩。(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帝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益干启位”说明当时

1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遭到了反对,启以武力镇压,这一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的主要影响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答案:A解析:先秦时期,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将土地、人口等分封给功臣、同姓亲族、古代帝王的后代等,让他们广建诸侯国,拱卫王室,因此这里的“封建”又称为“封邦建国”。3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

13、”,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A传播了周文化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拓展了疆土封界D稳固了周天子的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身以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典章制度等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的地区,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A项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拓展了疆土封界只是其表面的影响,故C项错误;D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D项错误。4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A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

14、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周公”指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武王去世后,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管理天下,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大行“封建”,分封功臣和贵族。材料“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姬姓贵族在封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从而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这对后世影响深远。故本题选择B项。5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了宋国B商朝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朝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D周朝时不但分封了同姓诸侯,也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答

15、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国的存在是西周分封前代帝王后代的结果,并非殷商的后代重建宋国,故A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史实相符。6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士阶层崛起,并为诸侯国所重用,故选A项。由材料中“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田子方还是重视功名利禄的,B项错误;C项从材料信息中体现不出

16、来;D项与材料的意思相反,排除。7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主要说明了()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由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故D项正确。由材料可以看出“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诸侯庶子可被分封为卿大夫,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8礼记中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

17、映了西周()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D天子为“天下共主”答案:C解析:由题中所给的“诸侯”“天子”“大夫”和“西周”等信息可以基本判断,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及与其有关的宗法制。结合材料中的“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涉及祖先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祭祀天子祖宗的权利只有继承了天子之位的嫡长子可以享有,分封到地方做诸侯的、天子的其他儿子是没有此权利的。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9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B解析:材

18、料大意是:“微子启虽然年长,但他是庶出,不能继承王位;纣王虽然年幼,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王位”,反映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10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中等。材料引文描述了如果发生事件,家族成员都帮助处理,大宗率领小宗,小宗率领群弟。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特点。11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朝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

19、,争乃不生。”其中“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C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决定继承关系时,如果继承者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就会产生争议,就会不安定;如果继承者是由“天”决定的,就会比较安定。依据“嫡长子继承法”,此处的“天”是指“天命”,也就是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故D项正确。12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打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该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禅让制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收养异姓

20、子为嗣就要受到杖打,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种现象应与宗法制有关,其主要是为了维系血缘的传承,故选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

21、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则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

22、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材料二西周编钟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如何?(2)西周宗法制的核心与维系纽带是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有何作用?答案:(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2)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纽带是父系血缘关系。(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周朝时,礼乐征伐出自天子,但春秋时期诸侯纷纷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争霸称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君相继称王。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的是()A周王权式

23、微B宗法制不符合实际C思想的解放 D诸侯突破周礼约束答案:A解析:从“礼乐征伐出自天子”到“尊王攘夷”、战国七雄纷纷称王体现的是诸侯对自己政治地位的突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遭削弱。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思想的解放并非材料中现象的本质,C项错误;D项为现象,非本质。2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春秋

24、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B、D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3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人民渴望统一,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答案:C解析:根本原因即是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

25、B、D三项都是秦统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其决定因素应是C。4“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段话表明班固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答案:D解析:秦朝统一,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渴望统一安定的愿望。知识点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5随着秦朝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处应是()A察访推荐 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 D相权调整答案:C解析: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君主建立国家,家国同构,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

26、体制。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6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列有关秦朝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D皇权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答案:D解析:秦朝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军政大事最后都由皇帝裁决。三公九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但不能制约皇权。A、B、C都是皇帝制度下的内容。7史载:“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这表明太尉在秦朝的职责是()A掌管行政B掌管军事C掌管财政 D掌管司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太尉掌武事”,可以判断太尉的职责是掌管军事。8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

27、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 B太尉C尚书令 D参知政事答案:A解析:依据“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可知,秦始皇为避免皇权被丞相架空或操控,设置官员监督丞相、限制相权。秦朝具有这一职能的是御史大夫。由此可知,本题选A。9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B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C朝议

28、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D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答案:C解析:对军政大事的决策,先付诸朝议,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并且对君主专制下的盲目决策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作用,因此A、B、D三项说法正确。这里的“朝议”仅仅是“议”而不是“决”,决策权仍在君主手中,所以朝议并非一种民主决策形式。因此,本题选C项。知识点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0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C郡县制 D分封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机构和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因此材料中的“秦制”应指秦时地方行政制

29、度,据此分析,本题选C。11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这个制度延续到了汉代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因为有一批其权力严格受到限制的王国当时容许与数目远为众多的郡一起存在。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但又稍有修改),最后演变成现在仍在实行的省县制。”据此分析可知,现在“省县制”的渊源是()A分封制 B世官制C郡县制 D朝议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这个制度延续到了汉代”、“一批其权力严格受到限制的王国当时容许与数目远为众多的郡一起存在”(即郡国并行制)、“最后演变成现在仍在实行的省县制”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分封制与郡县无关,世官制是选官、用官制度,朝议制度与“省县制”无关,排除A、B、D三项。12秦

30、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每个郡设郡守(文官,负责行政)、郡尉(武将,负责军事与治安)和监御史(显然直接充当皇帝在郡一级的代表)。这样做是为了()A便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使更多拥有军功的将领可以参与国家治理C让更多传统贵族拥有分享政治权利的机会D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分析可知,郡守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郡尉负责军事与治安,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政务、军务,由此可知秦朝推行该制度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细化、分化,使其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仅能体现一个方面,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

31、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秦王提出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封建论请回答:(1)从秦王对其称呼的选择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材料二所含的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3)结合材料三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要推行郡县制?(4)你如何评价“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答案:(1)借助古代的“三皇五帝”神化君权,体现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2)皇权至上,皇帝地位不可僭越。大臣受

32、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秦朝中央存在三公九卿。(3)吸取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止的历史教训。适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需要。(4)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哪些重要政治制度?(2)材料二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材料一

33、、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答案:(1)秦始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2)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3)有利于政治上的稳定与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

34、识可知,“封建时代”(分封制下)政府和家庭相结合,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在地方上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则不会形成这种家族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本题选D。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C大一统 D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中“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皇帝所用的御座缩影”体现了帝王的权势和威严,皇权至上。基于以上分析可

35、知,本题选D。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公九卿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卿”原先是为王室服务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实质是皇权至上,因此B项符合题意。而A、D两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

36、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中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了巩固统治,他反对实施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故本题选B项。C、D两项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5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和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A BC D答案:D6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记忆能力,难度较小。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下,郡

37、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7秦朝通过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答案:D解析: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关键是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任免,概不世袭。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是()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实行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

38、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这位大臣主张“师古”即仿效商、周实行分封制,反对将“海内”给予诸“臣”而非“子弟”管辖,也就是反对推行郡县制。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答案:D解析:本题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考查对秦朝政治制度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大小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且不可以世袭。郡守是郡的最高长官,其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

39、狱讼和兵役,没有封地。10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朝的历史总结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王朝C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政府统治范围极大扩张答案:C解析: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到分封的“王国”再到统一的大“帝国”,反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过程。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度是在秦朝;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王朝不符合史实;中央政府统治范围极大扩张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因此,本题选C。11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有15个

40、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这是因为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彻底废除了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国家权力的承继制度A BC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与史实相符,中“彻底”的表述错误,帝位仍然是世袭的。因此,本题选A。12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社会经济C防止了外敌侵略 D加强了民族团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考查学生综合能力,难度较小。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由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维护了国家的统

41、一。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为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刀刻诏书版文,版文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图2为我国某一朝代的衡器和货币。材料二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请根据以上图片信息判断

42、所在朝代,并说出判断的依据。(2)图2中的版文内容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3)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答案:(1)朝代:秦朝。依据:图中圆形方孔半两钱;诏书版文内容有皇帝制度和丞相制度的设立。(2)宗法分封制维系的权力格局逐渐解体。秦王嬴政攻灭六国,完成统一。(3)天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

43、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答案(1)周初实行分封制,初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44、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特点: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解析:从材料一中“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从“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以看出诸侯争霸。从材料二中的“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以看出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和组织特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 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