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邝从黄姓起源说的探讨邝姓起源,湖南著公裔族谱记载基本上认同从黄而来。但是这种说法目前看来也是疑点重重。先来看看临武邝家各届修谱的时间:第一届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第二届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第三届 正德十四年(公元1509年)第四届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五届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第六届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第七届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第八届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第九届 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第十届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第十一届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第十二届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十三届 民国二十五年(
2、公元1936年)第十四届 公元1990年 关于黄易邝的故事最早的记载见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朱国祚写的序里: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癸未仲冬望,廷试第一甲进士,第一翰林内史,鸣宇朱国祚书。三忠旷邝氏标铜珍玑谱序 第四届 “三忠旷邝门户甲他族。其先河南邓州白水,以武功封侯位,失守边关,二子易姓逃名,旷为左房,邝为右房,二世谪判吉州,遂居敖城。十世有容,徙居高州。自十一世以下,子姓甚繁,名著三忠,迹存九女。如安福之苍州,东山峡水朱村,彭方卢龄之敖城、社背、故江,永新之辛田、上乡、吉水中村、永丰上市、泰和下村,远则江省之有进贤。湖广之有临武、宜章、衡山、攸县,广东之有南海、连州、大宁。”
3、(摘自临武邝家1990年谱) 而在后来第六届修谱时通过参考敖城邝氏谱,正式提出邝由黄而来: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壬戌,夏月既望日。十八世孙邑痒生,士章谨撰。邝氏修谱叙 第六届“吾族自东汉宣公肇基以来,历晋唐至宋,生信父公,子孙见留庐陵敖城。而我幼四八公,携琴书乔迁寿塘,今之世科里,即吾族始祖所卜居也。”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1年),庚午岁。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文江刘同升拜书。敖城邝氏宗谱序 第六届“乃今得敖城邝氏谱云:自丞公由唐开元中举进士,选驸马,封安平侯,以言拂,天宝乙未谪吉州长吏。安禄山兵动,调安城参军团练使,家东蒙山下,遂为安城人,历传至宋,其为邝氏子孙,日以繁衍,
4、一居庐陵,一居永新,一居太和,一居永宁,一居南海,一居临武、宜章、蓝山 ,一居宝庆、武岗,一居衡山、攸县,一居蜀之遂宁,一居东粵之连州,一居西粤之罗城。” 再到后来的第八届、第十届修谱时沿袭了这种说法: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岁在壬午,仲夏月谷旦。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敏本谨撰。寿塘邝氏重修宗谱序 第八届“临武寿塘一族,与余衡山庙前,悉汴梁邓州白水郓国公裔,实同气连枝也。他如湖南之攸县、宝庆、武冈。粤东粤西之南海、连州、罗城,江西之永新、泰和、永宁、进贤、吉州、敖城。敖城即寿塘始祖公著之所自出,无一而非。旦丞二公异姓后所蕃衍蔓延,星罗棋布者,足迹半天下,二公支派多及之。” 道光
5、十九年(公元1839年),岁次乙亥,秋谷旦。特授湖南桂阳直隶州,知临武县事,知县加五级,乡愚弟。严升伟拜撰。重修族谱序 第十届“余乡敖城邝氏,为庐陵旧族,先世讳丞者,唐开元时进士,以驸马封安平侯,其后代有显者。因新述其分派之祖曰著公,于宋熙宁间,由江西庐陵之敖城,徙居临寿塘村,生子三,孟富国,仲安国,季定国。” 在浪溪及宜章邝氏谱中也有记载: 乾隆十九年甲戌岁(公元1439年),十二世孙邑痒生代麟浪溪邝氏重修宗谱源流序“远祖丞丰功伟绩以及历代名宦文人学士谱序详悉,不必矣今日赘述也。盖自幼四八公。尤公著源出庐江,派分敖城,肇迁临武,枝发三秀,长曰富国,次曰安国,三曰定国。” 乾隆二十四年已卯岁(
6、公元1759年),钦赐进士出身分陕西学习试用分编省通志,壬子戊午同考试官知兴安平利澧顿首拜撰。浪溪邝氏族谱叙“邝氏本黄姓,乃赢姓伯益后也。东汉黄宣封河阳候,娶梁候邓禹孙女,生子贤,家南阳白水村,子孙世守之。至唐神龙中有拜左相,以功封郓国公者史迁其名,生二子,长曰旦,次曰丞。丞因败关之祸遂易姓徙居。旦易曰旷,丞易曰邝,俱隐喻黄字于中,示不忘本也。旷自南阳徙陈留东村。邝徙江西吉州,开元中举进士,选驸马封安平候,后以言事谪吉州长史,遂家敖城,传十余世至幼父始迁居临武之寿塘世科里。自是以后人文才俊蔚起。”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岁在癸未,孟夏月之。十五世孙庠生奇峰敬撰。三修族谱序(宜章梅田龙村,
7、定国公派下茂甫公世系)“稽我族肇自宣公治水有功,封河南候。传二世贤公,拜右相,居汴梁邓州白水村,封郓国公。生二子,曰旦、曰丞。旦公潜心理学,去邓州,移陈留,遂为陈留之邝氏。丞公唐开元初,举进士,第二选驸马封安平候,后亦去邓州,徒江右吉州永新之新田,遂为永新之邝氏。累世存节,匾其堂,名曰三忠堂。三世懋公,唐上元初,授银青光禄大夫,至五世绯公,贞元间以武功封淮阳候,皆世居新田。六世伯英公,任南海县令,居扶南大镇村,遂为南海之邝氏。伯华公由新田徒泰和,遂为泰和之邝氏。伯芳公元和二年,举进士,授归安节度使,加太尉太保,生二子,长以敬,次以梯,敬公宝历元年,以文明拜御史中丞,梯公官临武令,家临武之寿塘,
8、遂为寿塘之邝氏。生二子,曰清、曰湖,湖公曾任宜章教谕,清公子自幼四八公名著公,生三子,长富国、次安国、三定国,富安同居寿塘,代有闻人。安国子孙,亦有徒四川,遂为四川之邝氏。富国子孙,元善公徒宜章,遂为白石渡之邝氏。生子宣,再传而生本廉,本庸,本庠,本序,而庸公以平彝卫参年显。定国徒宜章,遂为龙村之邝氏。再传至志大,生三子,长天福,次天禄,三天寿,禄公居广田,兵部尚书,即其苗裔也。寿公徒陕西,遂为陕西之邝氏。福公子运亨,生初福,徒居龙村,生开穆,至泰极,由宋历传至元,至明,至清,其中为参军,为太守,为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尚书,至于登仕路者,若而人,受荣封者,若而人,炳炳琅琅,不可尽
9、述。峰祖仁公,寿享百龄,恭赐旌表,皆其彰彰者也。继至今派衍繁昌,有由宜邑徒湘潭,去长沙,即称湘潭长沙之邝氏。徒益阳,移安仁,迁兴宁,即称益阳、安仁、兴宁之邝氏。总之出自郓国公之苗裔也。” 这个说法看上去视乎有理有据,完美无缺,但是疑点在哪呢? 首先最早修谱是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当时并无邝从黄易姓而来之说。庚子长至日,十世孙彦至在第一届邝氏宗谱序中写道 “我族自宣公流派至幼父四八公,寻幽选胜,迁居寿塘里,枝分三秀,越二世而分派宜章。”这里只提到了宣公流派至著公,但是宣公具体的名号并未提及,而且此宣公是否就是黄宣,这里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在后谷旷氏文天祥的序中也并未提及邝,而只说了旷
10、:“余按旷氏之系,出自高辛氏后关伯苗裔。迨汉光武时,有祖曰宣,居河东,以治水奏绩,拜侯,因留籍于南阳。衍至唐神龙间,一世祖曰贤,纪功封鄆国公。后因边关失守,上命灭族。贤令子侄易姓改名,窜逃于外。幸次子丞,系开元初举进士第二,选駙马,封安平侯,以公主故未罹厥难。至天宝间,因诤事謫吉州长史,故吉之有旷始于长史公也。由长史公而八世孙曰有容,建隆元年移家高州,有卜居诗。云自宋季之变,昆第子姓散漫诸外,而容五世孙孟宇暨子中秀徙居后谷。中秀公而下,世居后谷,咸以诗文显其族,而云亭诸大名宗,曾不一二屈指焉。” 其次临武邝家1583年并未修谱,朱国祚当时写的谱序是写给敖城旷氏的,当时也只提到了旷氏而并未提到邝
11、,后人略加修改后放到了临武邝氏的谱序中,并且编排在了第四届。朱国祚给敖城旷氏写的原谱记载如下:三忠旷氏标铜珍玑谱序 “三忠旷氏门户甲他族。其先河南邓州白水,以武功封公位,失守边关,二子易姓逃名,二世谪吉州,遂居安城。十世有容,徙居高洲。自十一世以下,子姓甚繁,名著三忠,迹存九女。如安福之苍州,东山峡水朱村,彭方卢龄之敖城故江,永新之新田,曲塘上乡,吉水中村,永丰上市,泰和下村,远则江省之有进贤。湖广之有宜章、临武、衡山,广东之有南海、莲州、攸邑,四川之有成都、大宁。” 第三,无论是湖南邝姓还是广东邝姓,均称自己是起源于安徽庐江而不是江西庐陵敖城。邝姓的郡望是庐江郡,而不是南阳郡。皇明正统已未岁
12、(公元1439年),赐进士兵部尚书荣禄大夫少保,族末,埜顿首撰。庐江邝氏宗谱告成序,抬头显示邝姓是庐江邝氏。万历丙午(公元1606年)重阳吉,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纂修玉牒会典经延讲官,江夏郭正域撰。邝氏宗谱序 第四届“临武邝氏,源出庐江,声于宋,盛于明,公著其开祖也。”河源邝氏在1274年宋遇做的序中提到“河源邝氏其先世乃祖庐江郡,宋朝邝出皇妃一院,上命改赐宣城郡,世居河源,子孙繁衍。” 第四,著公以上的世系完全对不上,严重混淆。 比如宣,贤,丞,懋,绯,伯芳,用偲,湖,大中,朝佐,琛,玉,著,富国,吉甫,致远,蕙发,昆伯,仲鏐,季宏这是河东枫木桥的旷姓的世系,但是这
13、个世系著公前一直是旷姓的,著公开始是邝姓。而河东枫木桥旷姓是邝姓著公之后,一直都该是邝姓,现在却改成了旷姓。 再比如按三修族谱序(宜章梅田龙村,定国公派下茂甫公世系中的记载贤,丞,懋,绯,伯芳,梯,清(著)。清(著)公前也都一直是旷,而著公是邝,莫非到著公这忽然改姓?而且伯芳公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举进士,而邝姓族谱皆记载著公生于1068年,祖孙相差了200多年,明显不符。 而在安福高州旷氏明朝万历首修谱中又载“用偲字以悌,官宜章令,遂家宜章,书荣后生儿子名清湖,清仍居宜章,湖则徙宁武。”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