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诉衷情选择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142684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诉衷情选择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诉衷情选择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诉衷情选择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诉衷情选择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诉衷情选择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 )A. 为国家建功立业B. 获得侯的爵位C. 获取高官厚禄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D )A. 少年时期B. 青年时期C. 中年时期D. 晚年时期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C. 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4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 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借用班

3、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7、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D诉衷情苍凉

4、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1、诉衷情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C)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B、“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C、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所以决定归隐山林。D、此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二)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

5、错误的一项是()A.“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C.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4、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5、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意思是作者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B、“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

7、数民族,在本词中指的是金。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洲城中闲居,慢慢老去。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望的忧伤之情、破阵子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A)A、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B、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C、“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D、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4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对这首词

8、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2分)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3分)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9、,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3)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012-11-18 20:44罗里吧嗦真是|分类:学习帮助|浏览390次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

10、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012-11-18 20:44罗里吧嗦真是|分类:学习帮助|浏览390次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12 对辛

11、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A 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有愁难吐的心情。B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了作者想说而终不敢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C 本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D 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人寻味。答案:B2下列对这首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丑奴儿”是词的标题,“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副标题。B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2C词的上片以“少

12、年不识愁滋味”为核心,回忆了年少时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D词的下片表现“而今识尽愁滋味”,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的深沉和悲愤。(答案:1无愁而勉强说愁2D分析:A错在“丑奴儿”应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题目;B错在“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的心路历程”,应是“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C应是回忆了年少时不知愁而强说愁。)【第二组】1词中“欲说还休”的意思是(2分)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中第一个“爱上层楼”,与上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B上片中第二个“爱上层楼”,与下句构成

13、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C下片中第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D下片中第二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的“天凉好个秋”,表现作者积极乐观,将愁绪寄予自然景色之中的豁达。(答案:1想说而最终没有说2D分析:这里的“欲说还休”表面轻脱,实则沉重,充分表现达了作者“愁”之深沉博大。)【第三组】1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2分)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写少时无愁“强说愁”,描绘出词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B下片写出词人历经沧桑,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深沉的愁苦。C全词以“愁”字贯穿,上片的“愁”与下片的“愁”在内涵、程度、意境上是相同的。D全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答案: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C分析: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上片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欲说还休”的是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下片的“愁”内涵更丰富、程度更深、意境更深远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