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法及效果研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42210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9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法及效果研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法及效果研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法及效果研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88 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法及效果研讨 黄瑞旺 魏建彬 李志文 叶海阳 连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连州 513400 摘要摘要:目的 研讨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法及效果。方法 2020.052023.05 时间段当中,本院 60 例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30 例(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实验组/30 例(弹力绷带加压止血+血管缝合器)。统计对比: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指标、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止血相关事件发生率。结果 止血措施实施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各项研究指标有积极的改善效果(P0.05)。

2、结论 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血管缝合器方法,效果明确,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关键词:老年;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穿刺点止血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543 当前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得到广泛推广。通过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可保障治疗过程当中直击病灶,发挥安全性较高、创伤较少等诸多优势。但患者在结束治疗后需进行压迫止血,虽然人工止血方法成功率较高,但耗时较长,患者需有较长时间卧床,导致身体活动受限。血管缝合器应用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当中,与传统止血方法相对比,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达到快速止血目的。对此,本文详细探讨弹力绷带

3、加压联合血管缝合器,在老年患者外周血管治疗过程当中,对于穿刺点止血效果的影响价值,详情如下。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052023.05 时间段当中,本院 60 例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的30 例(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实验组的 30 例(弹力绷带加压止血+血管缝合器)。一般资料方面,研究数据无对比意义,P0.05。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1)准备工作:在进行弹力绷带加压止血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设备,包括弹力绷带、无菌敷料等。(2)弹力绷带固定:结束治疗后,在穿刺点附近的皮肤上,将无菌敷料放置后,弹力绷带固定在皮肤上,可以使用适

4、当的压力来确保止血点的压迫。(3)检查止血效果:在弹力绷带加压后,医生会检查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如果仍有出血,可能需要调整绷带的位置或增加压力。(4)确保安全: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后,医生会确保导管的位置和功能正常,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保没有其他并发症发生。实验组:(1)穿刺点准备:在进行穿刺之前,医生会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并对该区域进行消毒和无菌覆盖,以减少感染的风险。(2)导丝和导管插入:通过穿刺套管将导丝和导管插入到血管内,以进行介入治疗。导丝用于引导导管进入目标血管。(3)确定血管闭合点:在完成介入治疗后,医生会确定需要进行闭合的血管点。通常,这些点位于穿刺点附近的血管。(4)血管

5、缝合器选择:根据需要闭合的血管直径和形态,选择合适的血管缝合器,不同类型的血管缝合器具有不同的闭合机制和操作方式。(5)血管缝合器置入及激活:拔除动脉鞘管,根据导丝方向,将血管缝合器准确地放置在需要闭合的血管上(股动脉直至尾端喷血),去除导丝,将控制杆打开后回撤,保障出现缝合器阻力感受,将缝合线打结后,撤回针栓,剪短缝线,缓慢拉出缝线,在回撤过程当中观察止血状况。表 1 纳入人员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年龄(岁)体重指数(kg/m2)性别(例)对照组 30 71.521.21 23.551.23 20/10 实验组 30 71.362.85 23.421.29 17/13 T 值-0.283

6、 0.399 0.635 P 值-0.778 0.691 0.426 2x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89(6)检查闭合效果:在完成血管缝合器的置入和激活后,医生会检查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确保血管闭合的效果良好,减少出血和血肿的风险。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1)血流动力学指标;(2)临床指标;(3)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4)止血相关事件发生率。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8.0计算软件完成本次研究数据统计工作;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格式统一为,(n,%),由 T 值、X2 校验,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P0.05。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实验组:(4.201.18)

7、、(73.4710.31);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实验组对比对照组,经过止血方法实施,实验组数据有明显的优化效果,计算内容见表 2 相关结果。2.2 临床指标对比 实 验 组:(3.211.02)、(5.260.32)、(10.545.14)、(96.67%);实验组临床指标对比对照组,经过止血措施,实验组人员临床指标有进一步的改善意义,计算内容见表 3 相关结果。2.3 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6.67%),对照组:(26.67%);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意义,计算内容见表 4 相关结果。2.4 止血相关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

8、:(13.33%),对照组:(40.00%);止血相关事件发生率当中,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止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与突破性的下降趋势,计算内容见表5相关结果。3 讨论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丝和导管等器械经血管进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范围:第一点血管狭窄或闭塞: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疾病,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PAD)和冠状动脉疾病。通过扩张狭窄血管或开通闭塞血管,可恢复血液流通,改善症状1。第二点血管畸形和血管瘤: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血管畸形和血管瘤,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通过堵塞异常血管或切断异常供血,可以控制出血风险和减小畸形的大小。第三

9、点血栓栓塞: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表 2 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组别 例数 股动脉最小内径(mm)收缩期血流峰速度(cm/s)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对照组 30 8.412.07 7.321.05 94.6910.35 85.3211.01 实验组 30 8.422.20 4.201.18 94.5710.29 73.4710.31 T 值-0.018 10.819 0.045 4.303 P 值-0.986 0.000 0.964 0.000 表 3 临床指标对比(s)组别 例数 止血时间(min)止血舒适度(分)下床活动时间(h)止血率(%)对照组 30 15.122.16 5.63

10、2.26 26.546.98 22/30(73.33)实验组 30 3.211.02 2.260.32 10.545.14 29/30(96.67)T 值-27.309 8.087 10.109 6.405 P 值-0.000 0.000 0.000 0.011 表 4 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组别 例数 下肢静脉血栓(%)动脉假性动脉(%)迷走反射(%)动静脉瘘(%)发生率(%)对照组 30 2/30(6.67)1/30(3.33)2/30(6.67)3/30(10.00)26.67 实验组 30 1/30(3.33)0/30(0.00)0/30(0.00)1/30(3.33)6.6

11、7 值-4.320 P 值-0.038 表 5 止血相关事件发生率对比(n,%)组别 例数 穿刺点渗血(%)肢体肿胀(%)血肿(%)止血后二次包扎(%)发生率(%)对照组 30 6/30(20.00)2/30(6.67)2/30(6.67)2/30(6.67)40.00 实验组 30 1/30(3.33)2/30(6.67)1/30(3.33)1/30(3.33)13.33 值-5.455 P 值-0.019 2x2x2x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90 可以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通过导管介入,可以直接清除血栓或置入支架,恢复血流和预防血栓再次发生2。第四

12、点血管瘤栓塞: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肝血管瘤等器官的血管瘤。通过导管进入血管,注入栓塞剂或置入支架等方式,可以封闭血管瘤,达到治疗的目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许多优势:第一点微创性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通常只需要进行小切口或穿刺,而不需要大幅度开放手术。这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第二点高成功率: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操作技术精湛,成功率较高。许多病例可以在一次治疗中达到预期效果3。第三点低并发症率: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率相对较低,如感染、出血等。这主要得益于微创性的特点和技术的不断改进。第四点快速康复:由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创性和低并发症率,患者通常

13、可以快速康复,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虽然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具有诸多应用优势,但在结束治疗后,对穿刺点进行止血时,选择适宜止血方法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止血手段对于患者而言,在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动静脉瘘以及穿刺点渗血等诸多事件发生几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前常见止血方法包含,弹性绷带加止血以及血管缝合器等,但不同止血方法对于患者而言,临床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本文进行详细探讨。研究数据分析,对比对照组,实验组人员研究指标有积极的改善意义。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是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止血方法,它通过在穿刺点施加弹力绷带来实现止血。以下是该方法的一些优缺点,优点方面,第一简单易行: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是

14、一种简单易行的止血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器械和设备,只需将弹力绷带固定在穿刺点上即可。第二成本低廉:相比于其他止血方法,如血管闭合器或止血海绵等,弹力绷带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选择,可以降低治疗的经济负担4。第三效果可靠:弹力绷带能够提供持续的、均匀的压力,有效地压迫穿刺点,减少出血的发生。第四减少并发症风险:弹力绷带加压可以有效地减少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有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缺点方面,第一依赖患者的合作性:弹力绷带加压需要患者主动合作,保持穿刺点的压迫,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无法配合或有认知障碍等,可能不太适用。第二需要注意血液循环:弹力绷带加压需要谨慎掌握施加的压力和时间,以免影响血液

15、循环,特别是在穿刺点附近的重要组织或器官5。第三不适用于大出血风险患者:对于存在严重出血风险的患者,如凝血功能异常或血管畸形等情况,弹力绷带可能不足以有效止血,需要采取其他更可靠的止血方法。总体而言,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是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一种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在实施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合作性和血液循环情况。弹力绷带加压止血联合血管缝合器是一种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常用的止血方法,它结合了弹力绷带的压迫和血管缝合器的闭合功能,具有以下优势:第一点强力止血:弹力绷带加压可以提供持续而均匀的压力,有效地压迫止血点附近的血管,减少出血的发生。而血管缝合器可以通过闭合止血点,直接将血管缝合起来,进一

16、步加强止血效果。第二点减少并发症风险:联合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和血管缝合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弹力绷带加压能够提供初步的止血压力,而血管缝合器可以牢固地闭合止血点,确保血管的完整性6。第三点提高治疗效果:弹力绷带加压止血联合血管缝合器可以更好地控制出血点,避免血管再次破裂或出血。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第四点便于操作: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和血管缝合器的使用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医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弹力绷带的紧度,并通过血管缝合器准确地闭合止血点7-9。第五点适应范围广:弹力绷带加压止血联合血管缝合器适用于各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场景,包括动脉狭窄、血管畸形、血管瘤等。不同

17、类型的血管缝合器可以适应不同直径和形态的血管。综上所述,弹力绷带加压止血联合血管缝合器在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优点,但在具体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需要来决定是否使用。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选择最合适的止血方法,以确保止血措施的安全和有效10-12。参考文献 1王奕,万红霞,韩涛,等.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法及效果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4):889-892.2邓江北.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 法 及 效 果 分 析 J.心 血 管 病 防 治 知识,2022,12(21):30-32.3戴一,刘丽媛,胡淼阳,等.单把 P

18、roGlide 预缝合技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91 术用于大直径鞘管拔除后股静脉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1,46(1):32-35.4张新勇,王成钢,甄雷,等.两种血管闭合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2020,15(8):1201-1203.5单海丰,侯士阳,郭永伟,等.血管闭合器,血管压迫器和弹力绷带加压法 3 种止血方式用于周围血管介入术 的 对 照 研 究 J.血 管 与 腔 内 血 管 外 科 杂志,2022(4):8.6宋玉梅,郑朝平.不同方法对神经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的效果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9、(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1):18-20.7童为燕,吴文俊,秦杰.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两种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对比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24(7):419-421.8王奕,万红霞,韩涛,等.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法及效果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4):889-892.9邓江北.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止血方 法 及 效 果 分 析 J.心 血 管 病 防 治 知 识:学 术版,2022,12(21):3.10刘鹏,卢才义,刘玲玲,等.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股动脉穿刺点三种不同止血方法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3):177-179.11蒋军,焦元勇,邹君杰,等.Perclose 血管缝合器在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1):5.12马颖艳,韩雅玲,荆全民,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介入诊断与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56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