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文本).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140968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2011年10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2011年12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办发201184号发布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二一一年十月前 言安全生产作为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最直接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保障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日益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当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省安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企业主体责任与

2、政府监管监察责任不够明确,深层次、历史性的体制障碍仍未破除,法规标准、科技服务、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监察执法能力有待提升,安全文化环境亟需改善。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正处于“多发”阶段,突出表现为事故总量大、较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上升,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十二五”时期,是实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极为重要的时期。搞好安全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因此,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3、国发201023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059号)精神,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立足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技兴安”和“依法治安”,在客观剖析我省安全生产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目 录一、规划背景1(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成效1(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2(三)现阶段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3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5(三)发展目标6三、主要任务7(一)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

4、治理能力71、着力遏制煤矿和道路交通领域重特大事故72、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基础10(二)加强职业危害防治能力151、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152、加强职业危害因素防护163、加强职业健康监护164、实行严格的职业卫生安全准入制175、重视新型职业危害预防17(三)加强安全科技创新能力171、加快安全科技自主创新182、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183、促进安全产业发展194、建设安全科技支撑综合示范基地195、加强安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四)完善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社会监督体系201、完善安全监管监察体系202、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203、改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条件214、创新

5、安全监管监察方式215、加强社会舆论监督21(五)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221、加强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222、完善应急救援基础条件223、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实训演练和事故灾后评估23(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约束体系231、严格企业安全准入许可232、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33、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244、加大执法力度24(七)完善安全生产文化体系251、强化安全理念和意识252、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25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254、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26四、重点工程26(一)物联网化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监察系统工程26(二)监管监察部门基础设施与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工程27(三)安全

6、生产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28(四)重点实验室工程28(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9(六)国家级职业危害防护监测研究中心工程29(七)成都(双流)物联网安全产业园工程30(八)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程30(九)安全生产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工程30(十)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工程31五、保障措施31(一)加强组织领导311、树立安全发展理念312、加强组织保障323、严格实行“一岗双责”32(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321、政府投入322、企业投入323、社会投入33(三)加强政策引导331、税收政策332、信贷政策333、产业政策33(四)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规划实施考核331、把安全生产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

7、发展规划332、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343、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34(五)加大依法治安力度341、加强法制建设342、坚持依法行政343、加大责任追究35精选文档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成效“十一五”时期,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又是我省战胜灾难、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正确指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克服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把“重视基层、强固基础、关爱群众”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

8、点与落脚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安”和“人才强安”战略,全面开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有效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十一五”期间,全省安全生产有六大举措成效显著:一是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执法体系;二是强化重大隐患综合治理;三是创建100个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四是实施公路安保工程,每县每年安装不少于一公里的波形防护栏,旅游热线地区的安保设施得以全面完善;五是着力构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对上万辆营运车辆加装了GPS系统,对上千对煤矿加装了瓦斯监控系统;六是重视安全培训,五年安全培训达400万人次以上。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主要指标顺利完成,其

9、中,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下降73%和40%,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到2010年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阶段性目标,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专栏 1 “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5年降幅1事故死亡人数(人)6267387238%2重特大事故起数(起)4525%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840.2373%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4.993.014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9.3

10、53.0667%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6.573.87741%7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人)38879%8铁路(含路外)事故死亡人数(人)57210881%9农机事故死亡人数(人)30197%(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我省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的指导思想,这为解决深层次、结构性、区域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将进入以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015年,全省经济总量将突破3万亿大关,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经

11、济社会发展将有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从当前我省与中等发达国家安全生产水平的比较来看,差距还相当大,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面临巨大的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改变安全生产方式。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前,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急迫的要求,如何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安全生产保障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建设西部

12、经济发展高地对安全生产提出新的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省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推动下,省内建筑、能源与原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量成倍增加,同时,“7+3”产业发展也会给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安全发展任重道远。公众安全健康权益需求不断增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增大,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安全监管效能、事故灾难应对处置能力、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13、,对加强职业安全监管、有效改善作业环境,确保全民职业安全健康有了更高的期待,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三)现阶段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省安全生产水平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管理体制、公众安全意识、自然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尤其是与沿海发达地区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煤矿、道路交通、建筑等高危行业领域事故量依然突出,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全省安全发展还面临诸多压力。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忽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能力差、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企业仍然大量存在。一些老工业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煤炭等行业集约型增长能力、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企业“小散乱差”的状

14、况依然存在。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管理滞后于城镇化进程的需要。道路规划和安全保障条件不适应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安全需要。全民安全意识不强,全社会安全文化环境有待提升。一些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解决。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造成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持续旺盛,在巨大利益面前,部分企业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进行非法生产、建设和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仍较淡漠。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落实情况不够理想,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交通运输企业超速、超限、超负荷运转等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责任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亟待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装

15、备不足,手段落后,执法效能低,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传统监管监察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任务。应急救援能力有待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应急救援决策指挥的科学性、高效性还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区域联动、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机制还未完全实现,部分地区在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质储备等方面还缺少与其安全生产风险相适应的建设内容。区域安全发展水平失衡。受地域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政府财政投入、安全文化建设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区安全生产水平差距较大,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受到较大影响。震后次生灾害造成一定时期的安全隐患。512地震后

16、,部分矿山、电站大坝和桥梁、隧道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所在区域次生灾害带来的安全隐患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安全生产难度有所增大。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改善民生,全面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依法治安”,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构建全民安全教育体系为根本,以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切实把安全生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三大能力”,完善“四大体系”,努力确保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为全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

17、打下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安全科学,协调发展。以为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为根本目标,科学分析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安全风险,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统筹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区域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形成系统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追究和处罚力度,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监察责任的分类落实。突出预防,创新科技。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夯实筑牢安全生产基础防线,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牢牢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围绕安全生

18、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力求突破瓶颈,切实提高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创新体制、社会共建。以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综合监管与行业管理、科技支撑与经济制约、日常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法治化、市场化安全生产体制,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社会监督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形成全社会“事事重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式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管理型转变,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作用

19、成效明显;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劳动者遵章守纪,安全生产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化安全制约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稳定下降,重特大事故基本得到遏制,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防治,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0%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以上,安全生产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专栏 2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以2010年为基数)相对指标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0%以上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以上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4.

2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5.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下降35%以上6.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17以内7.铁路交通10亿吨公里死亡率下降25%以上8.民航运输亿客公里死亡率控制在0.009以内9.职业危害申报率80%以上绝对指标1.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下降10%以上2.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3.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4.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1、着力遏制煤矿和道路交通领域重特大事故煤矿:深化瓦斯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和区域性防突,推动煤矿瓦斯治理体系建设,实施瓦斯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改造升级,有

21、效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深化水害综合治理,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全面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加强矿井地质勘察工作,完善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审查制度,提高地质勘探精度和安全基础参数的准确性、可靠性,重点对老窑水、采空区水、资源整合矿井实施水文地质调查和补充勘探,查清影响安全开采的水害地质因素,到2012年底,全省所有煤矿要建立矿井地质图纸电子档案,切实做到图纸与井下实际情况动态相符。加强新、改、扩建矿井的安全监管,落实矿井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相关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强化生产过程

22、管理的领导责任。提高矿用产品、设备安全性能。积极支持煤炭行业产业升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改造,大力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到2015年底,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5%和80%以上。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煤矿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工作,严格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落后产能,全面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煤矿,必须全面达到四川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规定。专栏 3 防范煤矿事故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瓦斯治理重点地区:宜宾、泸州、广安。水害治理重点地区:宜宾、广安、达州、乐山、泸州、内

23、江。重特大事故控制地区:宜宾、泸州、广安。重点项目: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水害严重矿井水害防治;救援体系建设;小煤矿机械化改造;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科技攻关;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道路交通: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市活动。继续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道路标志标线、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十二五时期,加大全省公路安全隐患路段波形护栏或带钢筋的防撞墙建设力度,实现全省旅游景区公路的安全隐患路段全部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全省县级以上公路安全隐患路段完成波形护栏或带钢筋的防撞墙建设。建立新(改、扩)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桥梁、隧道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加大农村道路

24、交通安全管理,改善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条件,制定新建农村道路与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建设的制度和标准,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探索推进城乡道路安全监管一体化。建立客车、货车及特种作业车辆驾驶员安全准入制度。全力遏制营运车辆重特大事故高发态势。积极开展“零伤亡”平安运输企业创建活动,全面实现车辆运行信息动态监管。加强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段的路网运行监测与交通执法监控系统建设。扩充和完善国家高速公路、重要干线公路网、重点客货运输站场日常监控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客运(换乘)枢纽、公共汽车、轨道交通日常运行状态和突发事件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公路交通状态监控覆盖率。到2012年,危险化学品、烟

25、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校车全部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GPS系统。专栏 4 防范道路交通事故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重特大事故重点控制地区: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达州、巴中、高速公路。事故总量重点控制地区:成都、绵阳、德阳、乐山、泸州、南充、内江、宜宾。重点项目: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农村公路整治;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重点路段实时监控。2、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基础非煤矿山:结合矿山建设对工业场地和开采工艺的要求,确定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到2015年非煤矿山总量比2010年下降10%以上。推进重点地区和挂

26、牌督办矿区资源整合重组,抓好矿业开采秩序整顿和采空区治理等方面的安全生产工作。抓好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重点打击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关闭取缔后又死灰复燃、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擅自生产、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生产行为。重点抓好井工开采矿山透水、中毒窒息、冒顶片帮、坍塌和跑车坠罐等事故的预防。大力推动露天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等技术装备。全面淘汰陡崖开采、药壶爆破等落后工艺。继续实施尾矿库危、险、病库专项治理,抓好废弃尾矿库和达到设计库容的尾矿库闭库管理工作,消除所有危、险尾矿库,病库数量控制在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的5%以内,三等以上及下游存

27、在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安全监控系统,严防垮坝溃坝事故。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防井喷、防硫化物中毒、防爆炸和防火灾等安全监管和防范措施。专栏 5 减少非煤矿山事故重点地区、类型和重点项目重点控制地区:凉山、泸州、德阳、攀枝花、乐山、绵阳、宜宾、达州、巴中、雅安。重点防范事故类型:物体打击、冒顶片帮、边坡垮塌(坍塌)等。重点项目: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大型采空区隐患治理;露天采场边坡及排土场隐患治理;高含硫油气田隐患治理。危险化学品:促进化工产业安全合理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化工园区(集中区)、化工市场等项目实施严格审批,对现有的化工生产、储存企业进行合理

28、性布局调整,推进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化工企业实施搬迁。从2011年起,新设立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园入区”,化工经营企业逐步进入专业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提升化工生产装置控制水平和设备安全性能,涉及15类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要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紧急连锁控制,易燃易爆场所要安装完善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警报警系统,有毒有害场所要安装完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系统,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流量)、泄漏等报警装置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功能,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远程紧急切断装置。积极开展违法违规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危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危化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执法专项检查力度。烟花

29、爆竹:严格烟花爆竹安全准入条件,控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推动有条件的市(州)和县(市、区)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推进烟花爆竹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和集约化建设,鼓励重点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全省生产企业要完成危险工序机械化改造,对未改造的企业要予以淘汰。深化烟花爆竹“三超一改”(超范围、超药量、超定员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等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治理。实施礼花弹治理专项行动,建立烟花爆竹(礼花弹)流向监管信息系统,对烟花爆竹流向实施动态监控。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建设。 建筑施工:进一步加强城乡建筑市场管理,强化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安全生产许

30、可证发放等环节的安全审查,严厉打击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无资质或超越资质承包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及时淘汰不符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加强建筑施工机械、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的监督检查,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产品一律不准使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建设单位将施工现场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措施费用列入工程概算,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得任意删减。加大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监管力度。以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和建筑机械设备等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及桥梁、隧道等危险性较大项目为重点,建立完善设计、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监管。消防(火灾):坚持政府主导,推动新消防法主体责任落实,确保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全面建设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实施消防标准化建设工程,根据国家标准配齐配足灭火和应急救援车辆、器材和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完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民爆器材:加快制定四川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推广采用高安全度、高可靠度、全自动化、人机隔离操作的炸药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线本质安全水平。鼓励生产、销售企业向爆破作业领域延伸,为用户直接提供爆破服务,减少中间环节及其安全隐患,实现生产、销售、爆破服务一体化

32、经营方式。加大爆破作业标准化与现场监管力度,强化爆破作业现场爆破器材硬件保管设施的监管,推行“一箱、两锁、三人”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民爆产品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各环节的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及时治理隐患,杜绝监管盲区。冶金建材:完善煤气危险区域在线监测报警系统,实现连续监控监测,提高自动报警能力。推广使用安全连锁技术,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对钢水、铁水等熔融金属吊运作业、煤气区域作业、动火作业和水泥生产的煤粉制备、焙烧等重点环节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杜绝违章违规作业。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工作,全面淘汰规模小、工艺差、设施设备陈旧、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轨道交通:加强铁路客运专线、快速铁

33、路、地铁等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完善和落实主要岗位人员作业标准。开展路外安全宣传教育入户活动,重点提升铁路沿线群众的安全意识。实施更为严格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集中整治铁路行车设备突出隐患,强化现场作业控制,深化危险化学品铁路货运安全专项整治。到2015年,危险性较大的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全部得到改造,安全防护设施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基本健全。专栏 6 减少铁路路外交通事故重点地区事故总量重点控制地区:凉山、达州、成都、广安、内江、资阳、宜宾。水上交通:推动各级政府及相关涉水部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开展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强化码头、运输船舶和采

34、砂、桥梁建设等水工作业的安全监管,改造更新渡口设施和老旧渡船,改善水上交通安全基础条件。专栏 7 减少水上交通事故重点地区事故总量重点控制地区:宜宾、乐山、泸州、达州、南充、广安、广元。民用航空:完善民航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和飞行运行监察、航空器适航管理、航空保安等系统。加强机场安全设施建设。加快空管设施建设,提高航班流量大和边远地区的飞行指挥、监控能力。在航班运行的机场建立保安监控和反应系统。加强支线航空、支线机场的安全监管。增加对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支线机场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水利:以水源管理、防汛抗洪为重点,加强水利工程度汛安全、城乡人民饮水安全、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供水安全监管。加强新建水库、江

35、河堤防建设等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加强水库和水利系统大坝安全监管,全面治理病害水库。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监管。强化水利安监队伍能力建设。电力:积极开展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电力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完善重要用户供用电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开展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和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检工作。严格贯彻执行电力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强化电力建设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建设施工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推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管理。全面开展对已投入运行20年以上水电站的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水电站大坝补强加固和机组更新改造。特种设备:构建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坚持全过程安全监管。实施CNG地下

36、储气井、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气瓶、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专项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督促落实重点工程大型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运用电子标签等手段提高对气瓶等移动式特种设备的电子监管水平。农业机械:突出抓好农机牌证监理、安全技术检验等源头管理,严格实施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6151-2008)有关安全技术要求,改善提高拖拉机及机组的制动、夜间被动安全防护和灯光照明等性能。深入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活动。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提升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城区内燃气管线:城市燃气经营企业应建立完善城区燃气管网可靠性分析信息系统,对事故隐患进行

37、及时的发现及整改。有关部门要对可能影响埋地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安全的建设项目实施科学规划和严格审批,对损坏燃气设施的行为一律实施责任倒查制度。(二)加强职业危害防治能力1、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严格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申报。严肃查处拒不申报或申报虚假信息的生产经营单位,到2011年底,全省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到2015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70%以上,年度检测覆盖面达80%,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公开企业职业危害信息。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并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到2013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

38、示标识设置率达到100%。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定期将本辖区内职业危害严重和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企业名单在主要媒体上予以公布。对重点企业进行在线监管。职业病高发、频发和职业危害严重、影响面较大的作业场所必须安装职业危害因素在线监测报警装置,并与安全监管部门监控平台进行联网,以利于及时削除对从业人员生命和健康的威胁。到2015年,在线监控使用率达到80%以上。2、加强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加强工程防护。企业应在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设置工程防护装置,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每年要对工程防护装置情况进行督查,到2013年,装置到位率应达到90%。加强个体防护。企业应按规定为员工配备合格的个

39、人防护用品,督促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并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每年要对个体防护用品和急救设施配备情况进行考核,到2013年,考核合格率应达到80%。3、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所有企业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在第一时间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本人和企业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对在企业工作期间出现职业病的患者,企业必须对其承担康复治疗责任。从2011年起,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对其辖区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全面实施考核,考核合格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4、实行严格的职

40、业卫生安全准入制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实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审查制度,未经审核同意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从2012年起,依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对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制度。5、重视新型职业危害预防做好信息统计分析。2012年前,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职业危害数据库,要综合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职业危害申报数据、职业病医疗机构体检数据和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数据,分析并控制职业危害苗头。对新出现的职业危害病状要及时报上一级部门备案。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每年要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及研究机构召开信

41、息通报会,分析全省职业危害发展趋势,提出新的科研方向。研究新的预防措施。建立职业危害防治科研基金,整合省内专业防治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对新材料、新工艺带来的新型职业危害开展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的防护措施。专栏 8 职业危害防治主要工作设立职业危害防治科研基金;打造国家级职业危害防护监测研究中心;建设国家级职业危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编制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管理办法和四川省职业健康培训管理办法。(三)加强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兴安”是本,“依法治安”是纲,“安全标准”是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强

42、政府财政资金对科技投入的引导,加强行政手段对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的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安全科技创新机制,以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引领安全科技发展方向。1、加快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着力解决长期困扰我省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的关键性技术瓶颈。重点开展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瓦斯与水患探测、重大危险源与尾矿库监控预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急救援智能指挥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健全地方性标准体系。按照企业本质化安全生产的要求,从企业安全设施(装备)配置、作业人员行为、过程管理等方面综合构建严格的地方性标准。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

43、竹、事故应急救援、公共聚焦场所、职业危害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尚无安全生产国家标准的部分,要加快制订地方性标准。重点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应用的地方标准研究。研究制定监管监察执法地方性标准。重视前沿性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典型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演化规律的理论性研究,努力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政府监管机制上寻求符合省情的创新突破。2、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筛选和推广机制,发布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广目录。建立安全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性技术、装备的研发、孵化和成果推广。专栏 9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重点领域煤矿:以瓦斯、水害防治为重点,推

44、进煤矿井下避险等“六大系统”,小煤矿机械化改造。非煤矿山:地下矿山机械通风,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和机械铲装,高陡边坡和三等以上尾矿库在线监测,含硫气田井喷事故监测预警。危险化学品: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自动化改造。烟花爆竹:建立烟花爆竹流向监管信息系统。特种设备: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建筑施工: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智能监控系统。道路交通:安装行车记录仪,重点推进高速公路交通智能全程监控系统建设。水上交通:对重点码头和重点船舶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重点江河建立AIS系统。3、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制定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安全装备制造业,重点研制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防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

45、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设备。优先发展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安全评估认证等咨询服务业。规范和整顿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健全专业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到2015年,培育和发展1-2个安全产业示范园区、5-10家技术领先且管理规范的安全技术服务示范机构以及一批满足市场急切需要的安全装备制造企业,基本形成集安全产品孵化、生产制造、市场交易、融资租赁和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安全产业链条。4、建设安全科技支撑综合示范基地依托四川安全科技大厦,整合安全生产优势科技资源,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投入机制,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搭建科技研发、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职业危害检测、安全培训、应急培训、咨询服务等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

46、平台,并推动全省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发展。到2015年,建成“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综合示范基地。5、加强安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安全生产相关科研事业单位、大专院校、重点骨干企业为平台,做好高层次安全科技人才的引进工作,努力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着力培养全省安全生产学科带头人,采取专家帮教、业务培训、岗位交流、合作科研、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拓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渠道,加强安全生产相关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授予点建设工作,加快现有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47、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安全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四)完善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社会监督体系1、完善安全监管监察体系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人口数量、企业数量、地区生产总值、产业和行业状况等因素,建立健全适应当地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需要的监管机构和监察执法队伍,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执法职责和程序。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业项目集中区域及大型矿产资源基地要明确承担安全监管职责的机构,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体系。2、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和考核等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严格对新进入安全执法队伍人员的安全管理实践能力考核。建立完善安全监管监察实训体系,开展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全员培训。到2015年,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专题业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鼓励执法人员通过考试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3、改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条件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