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原虫类叶足虫种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个包含两种在形态学难于区分而致病力不同的种群复合体。1.滋养体(1)大滋养体(组织型)(致病阶段)(2)小滋养体(肠腔型)2.包囊(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1)未成熟包囊:二核包囊和四核包囊(含营养物质拟染色体与糖原团。)(2)成熟包囊:四核包囊(一般见不到营养物质)致病机制1、虫株毒力:数量、虫株种类2、宿主的功能状态3、及细菌的协同作用有关:肠内细菌的存在(如大肠杆菌)有助于溶组织内阿米巴入侵组织病理特点1、肠内阿米巴病:典型的病例损害是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烂。(肠内好发部位:回盲部、结肠弯曲部,乙状结肠)2、肠外阿米巴病:肝、肺、脑
2、脓肿、腹膜炎、皮肤和生殖系统炎症(阿米巴脓肿)临床类型(1)无症状带虫者(2)肠阿米巴病:分为急性阿米巴痢疾和慢性迁延性阿米巴肠炎,粪便为果酱样粘液脓血便(3)肠外阿米病:阿米巴肝、肺、脑脓肿(肝脓肿最常见)诊断病原学检查(1)粪便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液染色法查包囊(2)活组织检查 结肠镜检、脓腔穿刺检查滋养体。(3)人工培养免疫学检查适用范围 肠外阿米巴病的诊断; 常用方法 ELISA IFA IHA等方法检测抗体分子生物学检查DNA探针与PCR技术流行与防治流行分布多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与人群经济状况、卫生条件及饮食习惯等有关。流行因素(1)传染源外排包囊数量大;(2)包囊抵抗
3、力强; (3)传播方式多样:水源污染、食物污染、蝇蟑螂等媒介节肢动物携带。首选药物甲硝唑鞭毛虫种属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形态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1.滋养体外形:纵切的半个梨形,前端钝圆,后端尖细。背面隆起,腹面扁平,两侧对称仅有滋养体期,梨形或椭圆形, 有4根前鞭毛,后鞭毛1根波动膜占虫体1。运动特点 直线翻滚式运动结构 吸盘:2个,腹面前部内陷形成。细胞核: 2个,空泡状。鞭毛: 4对,前、后、腹及尾鞭毛各1对 轴柱:2条,沿中线由前向后连接尾鞭中体:1对羊角状,在轴柱中部2、包囊包囊呈球形或近球形,囊壁较厚,与虫体间有明显的间隙。其它结构与滋养体相似。囊内可见核、鞭毛、丝状物、轴柱。
4、未成熟包囊:双核成熟包囊:四核2,后鞭毛与波动膜相连。新鲜标本虫体无色透明,似水滴样,具折光性,活动力强,体态多变。生活史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滋养体滋养体致病阶段滋养体滋养体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滋养体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直接接触(性生活)间接接触(浴池、游泳池、坐便器)繁殖方式二分裂二分裂寄生部位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也可寄生胆囊阴道、尿道、前列腺致病性致病机制吸盘的吸附以及分泌物与排泄物的化学性刺激;大量虫体形成的屏障作用:大量虫体覆盖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宿主的免疫力降低;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乳酸杆菌)临床类型无症状带虫者贾第虫病胃肠道症状、胆道系统症状、全身症状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
5、多,黄色泡沫状,伴臭味,外阴瘙痒;滴虫性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滴虫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肿大,触痛,尿痛、夜尿。与不孕症、子宫颈癌有关诊断病原学检查(1)粪便检查 生理盐水涂片或染色:腹泻的稀便查滋养体碘液染色:成形的粪查包囊(2)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或者是肠检胶囊法检查。(3)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涂片染色法 3、培养法免疫学检查常用方法ELISA、IFA、IHA等方法检测抗体分子生物学检查DNA探针与PCR技术治疗药物灭滴灵、丙硫咪唑治疗病人和带虫者首选,口服甲硝唑,夫妻同时治疗,局部用药滴维净。孢子虫种属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形态疟原虫的形态鉴别主要是依据其寄生在 虫体
6、的形态特征红细胞 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瑞氏或姬氏染色:核紫红色,胞质兰色,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棕黄色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1、滋养体期2、裂殖体期3、配子体期(见附注)1、引起人兽共患病;2、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病原虫;3、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兼中间宿主;4、弓形虫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生活史蚊胃中的PV雄配子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象Pf雄配子体出丝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即雄配子蚊胃壁上的卵囊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卵囊中的子孢子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
7、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子孢子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免疫固有免疫Duffy血型阴性基因的黑人 不感染p.v. 镰状RBC贫血和G6PD缺乏患者 不感染p.f.获得性免疫疟原虫的抗原有种和株的特异性,同株不同发育阶段和期的特异性带虫免疫、免疫逃逸、伴随免疫致病性潜伏期是指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的间隔时间。潜伏期时间P.v 12天(长潜伏期虫株11月) P.f 6-27天(平均11天)疟疾发作发作原因:是由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典型发作表现:冷(寒颤)热(发热)汗(出汗退热)间歇发作周期间日疟为隔日(48小时)发作1次;恶性疟隔3648小时发作1次;再燃与复发见附注2贫血疟原虫直接
8、破坏RBC。 脾功能亢进,正常RBC被吞噬破坏。 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RBC生成障碍。 免疫病理引起RBC的溶解、吞噬、破坏。脾肿大疟疾的一个重要体征疟性肾病临床表现:全身水肿、腹水、蛋白尿、高血压、肾衰、死亡。多见于长期未愈的三日疟患者。凶险型疟疾临床上分脑型疟、超高热型、厥冷型、胃肠疟。以脑型疟最常见也最危险。多由恶性疟原虫所致。诊断病原学诊断(1)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法检查对象: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各阶段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环状体及配子体。(2)溶血离心沉淀(3)血沉棕黄层定量分析法免疫学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放射免疫试验免疫浸条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 核酸探针检测和PCR流行与防
9、治传染源外周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传播途径经雌蚊叮人皮肤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 经输血感染经胎盘感染易感人群除高疟区成人和从母体获得一定抵抗力的婴儿外,一般人对疟原虫普遍易感治疗药物杀灭红内期原虫的药物有氯喹、磷酸氯喹、青蒿素等;杀灭红外期原虫和配子体的药物有伯氯喹、伯胺喹啉、乙胺嘧啶等。附注1: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期滋养体期早期滋养体(环状体)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整个形态颇似红宝石戒指,故又称环状体经8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出现疟色素。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并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
10、称薛氏小点滋养体充满RBC, 伪足活动增加, RBC变形。原虫胞质大,变形,有一大空泡 胞核增大,疟色素增多,薛氏小点明显。裂殖体期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2个以上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胞质分裂,包绕每个核,形成裂殖子细胞质未分裂疟色素分散 受染RBC 变大、颜色苍白、形态不规则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疟色素集中成堆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在血液中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配子体期雌配子体雄配子体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红色,多
11、位于虫体一侧疟色素分散虫体较小,胞质浅蓝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附注2:疟疾的再燃与复发再燃复发概念疟疾初发停止后,经过数周或数月,患者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体内残留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原发的疟疾发作停止后,红内期疟原虫已被彻底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一段时间(半年或一年)无症状的潜隐期,又出现疟疾发作。原因体内残留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所致。体内迟发型子孢子所致。间日疟和卵形疟有复发,恶性疟和三日疟无复发。医学蠕虫类吸虫种属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日本血吸虫形态成虫虫体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外形似葵花籽仁。体薄而柔软,活体
12、时呈淡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口吸盘大于腹吸盘,雌雄同体,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明显,两个前后排列的睾丸位于虫体后1/3处,呈分支状,故称华支睾吸虫,卵巢一个,细小成分叶状。新鲜标本肉红色,虫体肥厚,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形似姜片状。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生殖系统中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呈珊瑚状, 位于虫体后半部,卵巢分支,卵膜+梅氏腺明显。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乳白色,雌虫灰褐色。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虫卵是人体寄生蠕虫卵中最小的。黄褐色,似芝麻状,微小,壳稍厚,前端较窄有小卵盖,其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较薄,卵盖不明显;内含一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
13、黄细胞;是人体最大蠕虫卵无卵盖,内含一成熟毛蚴。卵内含成熟毛蚴。囊蚴椭圆形,囊壁两层生活史终宿主人人人保虫宿主一些哺乳动物(猫、狗)猪水牛等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长角涵螺和豆螺扁卷螺(胞蚴、母雷蚴、 子雷蚴、尾蚴)钉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鲤科鱼类:鳊鱼、鲤鱼、土鲮鱼、 麦穗鱼等, 淡水虾无,但有水生植物媒介:菱角、荸荠、水草等成虫寄生部位肝胆管(肝的次级胆管)小肠上端成虫:门脉-肠系膜静脉虫卵:肠系膜下层静脉感染阶段囊蚴囊蚴尾蚴感染方式生食/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世代交替有阶段性,各阶段不可愈越属于世代交替型病变形成(1)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诱发胆囊内色素结石的形成: 死虫、
14、虫卵、脱落的胆管组织结石核心胆石(2)胆管胆囊炎(3)胆汁性肝硬变(4)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1.带虫者:轻度感染可无症状。2.消化道功能紊乱:中度感染。3.合并症 重度感染、肝硬变,腹水。(1)肠梗阻(2)大量虫体寄生引起:消瘦、贫血、下痢、水肿、腹水。(3)儿童可出现侏儒症。1. 幼虫:尾蚴性皮炎2. 成虫:静脉内膜炎;型超敏反应3. 虫卵:危害最大 型超敏反应肉芽肿和纤维化。1、急性血吸虫病2、慢性血吸虫病3、晚期血吸虫病 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分为: 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四型。4、异位血吸虫病 诊断病原学诊断1、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不高) 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各种集卵法(水
15、洗倒置沉淀法)醛醚法检出率较高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 离心沉淀检查1. 虫卵的检查:为主要的检查方法。直接涂片法: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水洗沉淀法:检出率高改良加藤法:可行虫卵计数,以了解感染度2、成虫的检查:从粪便或呕吐物中检获粪便查虫卵免疫学诊断ELISA、对流免疫电泳等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学检验很少应用。可用成虫纯化抗原或分泌物抗原等作皮内试验,或进行ELISA试验。皮试影像学诊断B超与CT检查有助于肝吸虫病的诊断,其中CT检查对华支睾病诊断也有较大价值。流行因素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外和保虫宿主(猫、狗等家畜及野生的哺乳动物)带虫者、病人、猪,中
16、间宿主和媒介水生植物的广泛分布包括感染日本血吸虫的人、畜及一些野生动物。在我国黄牛和水牛为重要的保虫宿主。传播途径经口感染(当地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经口感染人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 易感人群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有生食和半生食鱼虾习惯的地区该病感染率较高。人类对日本血吸虫均易感,特别是非流行区居民感染者。防治首选药物为吡喹酮、阿苯哒唑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中药槟榔和广木香,水煎剂治疗药物是吡喹酮绦虫比较项目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形态成虫共同特征:虫体背腹扁平,带状,乳白色,前端较细,向后渐扁阔。虫体分为头节、颈部及链体。(1)头节:链状带绦虫:球形,具
17、有顶突和2圈小钩,4个吸盘,直径约1 mm肥胖带绦虫: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有4个吸盘,1.5-2 mm(2)颈部:纤细,直径约头节的一半,有生发作用(3)孕节:幼节:未成熟,短而宽,结构不明显成节:成熟节片,近方形,均有雌雄生殖器各一套链状带绦虫:卵巢分为3叶,即左右两页和中央小叶肥胖带绦虫:卵巢只分2叶,子宫前端常可见短小的分支孕节:长大于宽,节片内子宫较发达,其他生殖器官均退化或萎缩,仅有充满虫卵的子宫。链状带绦虫: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为7-13支,每一孕节中约含4万个虫卵。多节相连脱落。肥胖带绦虫: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为15-30支,支端多有分叉,每一孕节中约含8 10万个虫卵。
18、单节脱落。长度链状带绦虫:2-4m肥胖带绦虫:4-8m虫卵两种绦虫卵很难区分,称之为带绦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3143m。卵壳很薄,卵壳内为一具有放射状条纹的胚膜,胚膜较厚,棕黄色。胚膜内含一发育成熟、呈球形、具3对小钩的六钩蚴。幼虫(囊尾蚴)共同特征外形:椭圆形/卵圆形,黄豆大小大小:58;颜色:乳白色,半透明,内含物:囊状物,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白色小米粒大的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形态与成虫头节相似。不同点:猪带绦虫:头节具有顶突和小钩、可寄生人体致囊尾蚴病。牛带绦虫:头节无顶突及小钩,不寄生人体。故两种绦虫囊尾蚴的区别主要在头节生活史终宿主人人中间宿主人、猪牛绦虫病的感染阶段囊
19、尾蚴囊尾蚴囊虫病的感染阶段虫卵无感染方式经口感染;自体感染经口感染致病阶段成虫、囊尾蚴成虫成虫寿命25年2030年或60年囊尾蚴寿命3-5年3年寄生部位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上段,囊尾蚴在猪体内寄生的部位主要是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多见。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段,头节常固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致病性成虫所致绦虫病共同特征:1、一般无症状 2、常因粪便内发现排出的节片而就诊3、消化道症状: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及体重减轻等(原因:机械性损伤肠粘膜、夺取营养、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4、中毒症状和过敏症状5、偶发肠穿孔、肠梗阴、阑尾炎 个别特征:牛带绦虫的孕节,
20、活动力强,从肛门逸出引起肛门瘙痒最突出的症状幼虫所致囊虫病囊虫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皮肌型囊虫病无2、眼囊虫病3、脑囊虫病特点:可单独发生,也可与猪绦虫病同时存在,危害程度远远大于成虫致病。诊断绦虫病1、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吃过“米猪肉”或牛肉史,有无排节片史2、病原检查A、粪检孕节片:检出率高B、粪检虫卵:首选饱和盐水漂浮法C、直接涂片法:肛门擦拭法查虫卵(牛绦虫 诊断性驱虫治疗)囊虫病1、病原学检查:手术摘除皮肤、肌肉的结节,眼囊虫病用眼底镜检查2、免疫学检查:EIA、IHA等3、影像学检查:CT、 B超、X线、核磁共振等影象仪器检查流行与防治 分布世界性分布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21、,如新疆、西藏等。流行因素1、猪/牛饲养方式不当2、肉类检疫不严格; 3、人们的食肉的习惯和方法不当:A、流行区:生食猪肉/牛肉习惯(云南“生皮”“过桥米线”、藏族“风干生牛肉”、苗族“红肉”等)B、非流行区:生熟刀板不分等。防治1、加强粪便管理2、加强肉类的检疫3、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4、治疗病人驱成虫:槟榔+南瓜子 灭囊虫:手术、吡喹酮线虫比较项目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型线虫形态成虫长圆柱形似蚯蚓,头、尾略细,头部较钝圆。体表有细小横纹;活时呈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灰白色。是寄生人体肠道线虫中体型最大者。口孔位于虫体头端,口周具有“品”字形排列的3个唇瓣。雌虫:长2035cm,长者可达49cm,尾端
22、钝圆,生殖器官为双管型。雄虫: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末端有一对镰状交合刺。形似马鞭,前3/5细长,后粗短。活时暗红色,死后灰白色;雌虫长3550mm,雄虫长3545mm。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向腹面呈螺旋形弯曲,末端有交合刺1根。生殖系统均为单管。食管细长,外包由串珠状排列的杆细胞组成的杆状体虫卵受精蛔虫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大小为 4575m3550m;卵壳厚而透明,外有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 ;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新鲜虫卵两端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纺锤形/腰鼓形,大小5054m22 23m;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具透明盖塞;卵内含一个卵细胞。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棕黄色,
23、大小为8894m3944m ;卵壳及蛋白质膜均比受精卵薄;卵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生活史终宿主人是其唯一终宿主人中间宿主无,为土源性蠕虫无寄生部位人的小肠回盲部感染阶段感染期卵感染期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经口感染幼虫体内移形肠壁静脉肝右心肺支气管气管会咽 胃小肠无感染期卵到成虫6075d1-3个月成虫寿命1年左右3-5年致病性幼虫主要引起蛔虫性哮喘和蛔虫性肺炎。机制:机械性损伤:移行,以肺部病变更为明显超敏反应:蜕皮,释放免疫原性物质成虫(1)夺取营养:蛔虫不但掠夺宿主营养,损伤肠粘膜,造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障碍。(2)机械损伤:蛔虫唇齿机械作用 和代谢产物化学刺激损伤肠粘膜。临床称之为肠蛔
24、虫病。(3)引起变态反应:蛔虫亦可使宿主出现IgE介导的型超敏反应。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腹痛(间歇性、突发性的脐周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引起营养不良(儿童发育障碍);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特点: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1、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2、重度感染者A、消化道症状:腹痛、慢性腹泻、食欲减退B、慢性失血: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大便隐血或带有鲜血、贫血C、肛门脱垂 见于儿童重度感染者诊断病原学检查查获虫卵、成虫或幼虫是确诊的依据虫卵的检查:(1)直接涂片法(2)浓聚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沉淀法或加藤厚涂片法成虫的检查:从呕吐物或粪便中检获成虫。(1)虫体
25、鉴定(2)试验驱虫粪便查找虫卵为主要的检查方法,反复检查,提高检出率。1.直接涂片法:阴性结果时连续涂3张片2.水洗沉淀集卵法3.饱和盐水浮聚法免疫学检查适用范围: 早期感染、轻度感染、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效果考核;常用方法:IHA、ELISA检测抗体流行与防治流行原因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卫生习惯不良粪便管理不当苍蝇等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卵1.流行分布多与蛔虫感染同时存在,但感染率低于蛔虫,鞭虫卵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不如蛔虫卵强,因此南方高于北方,儿童高于成人。2.流行因素 与蛔虫相似防治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苍蝇等媒介节肢动物;治疗感染者:阿苯达唑、甲苯咪唑、伊维
26、菌素、左旋咪唑等防治措施同“蛔虫”。常用的药物有: 阿苯达唑或甲苯达唑。但这些药物驱虫效果不如蛔虫理想。线虫比较项目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形态成虫细小似线头,乳白色,雌虫 813mm0.30.5mm,雄虫25mm0.10.2mm; 雌虫尾端直而尖细,似长细针;雄虫尾端钝且向腹面弯曲,交合刺1根。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咽管末端呈球形,即咽管球。(1)两种钩虫共同点:外形圆柱状 、细长略弯曲体色肉红色;死后乳白色大小约1cm长;口囊有附着器官,两侧有头腺的开口,头腺分泌抗凝素。尾部雌虫尾端呈圆锥形,雄虫尾端有膜状交合伞(2)两种虫的鉴别(见附注)虫卵外形一侧平,另一侧
27、稍凸出,似柿核,无色透明,卵壳厚。内含1条胚蚴。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为6040m;卵壳极薄,卵内含24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空隙均匀、明显(注意与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相鉴别)幼虫钩虫幼虫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1)杆状蚴:长0.230.4,口腔细长,咽管前段较粗,后段膨大(2)丝状蚴:长0.5 0.7,口腔封闭,咽管细长,有咽管矛。生活史寄生部位回盲部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性卵丝状蚴感染方式经口、空气或自体外感染(肛门手口)雌虫在宿主熟睡后爬出肛门,在肛周皮肤上产卵,虫卵经6h发育为感染期卵经皮肤、口、胎盘或乳汁感染体内移行无有,幼虫体内移行损害的主要部位是肺脏成虫寿命2-4周十二指肠沟口线虫:5
28、年美洲板口线虫:15年临床表现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三个时期,即由幼虫引起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虫在肠道寄生期(此期危害最严重)致病性1、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雌虫产卵所致肛门及会阴部刺激症状;蜕皮/分泌物刺激(主要症状)2、抓破皮肤继发感染;3、肠黏膜损伤所致消化道功能紊乱;4、异位寄生:蛲虫性阑尾炎、泌尿生殖道和盆腔、腹腔炎5、严重都可引起脱肛6、其他症状: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神经精神症状幼虫致病:1)钩蚴性皮炎:俗称为“粪毒”或“地痒疹”。能自愈,病程23周。2)呼吸道症状:急性钩蚴感染,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血痰及
29、哮喘。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成虫致病:(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 病因:齿咬伤,形成出血点、溃疡、糜烂症状:上腹部不适或隐痛,消化功能紊乱、“异嗜症”等鉴别:胃、十二指肠溃疡(2)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病因: 齿咬伤,损伤肠黏膜,影响宿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头腺分泌抗凝素 边吸血边排血 常更换咬附部位诊断肛周查找虫卵或成虫即可确诊。1.虫卵的检查 透明胶纸肛门擦拭法(首选)棉签拭子肛门擦拭法2. 成虫的检查(雌虫)查找成虫与虫卵一定注意取材时间。成虫:入睡后13小时虫卵:清晨起床没上厕所前1、病原学诊断粪便查见虫卵或培养出钩蚴即可确诊。(1)虫卵的检查直接涂片法 容易漏检饱和盐水浮聚法 首选 (2
30、) 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高,可以鉴定种类2、免疫诊断方法:适用范围早期感染、轻度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多次粪检阴性的疑似患者流行与防治流行分布世界性分布,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有聚集性,幼儿园、学校、家庭群体发病。我国南方多为N.a.,北方多为A.d.。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年龄以青壮年为主。感染季节:夏秋季流行因素1、虫卵抵抗力强 流行:种植红薯、玉米、桑、甘蔗、棉、烟和咖啡等及采桑时人体有较多与丝状蚴接触的机会,因而易引起感染2、生活史简单3、卫生习惯不良4、感染方式多样:经口感染(肛门手口为主要方式)、吸入感染、逆行感染 预防本病具有易治难防的特点,预防要做到:三卫:公共、家庭、个人卫生
31、;三勤:勤剪指甲、勤换洗衣服被褥、饭前便后勤洗手、清洗玩具。一不:不吸吮手指。治疗口服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局部涂擦用蛲虫膏、2%白降汞膏。 病原治疗 局部治疗:透热疗法(5320分钟) 左旋咪唑涂肤剂 驱成虫:阿苯达唑、甲苯达唑(联合用药)对症治疗:口服铁剂、维生素C等。(严重贫血者,先纠正贫血再驱虫)附注:两种钩虫的形态鉴别鉴别点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体型*“C”形弯曲“S”形弯曲附着器官*两对钩齿一对板齿交合伞*略呈圆形略呈扁圆形交合刺*两刺长鬃状末端分开两刺合并末端呈倒钩状背辐肋尾刺远端分2支3支 有基部先分2支2支 无线虫比较项目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形态成虫
32、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虫体丝线状,乳白色,体表光滑。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微丝蚴微丝蚴:丝虫成虫直接产出的幼虫(1)共同特征1、虫体细长,在新鲜血片上做蛇样运动,头端钝圆,尾部尖细2、外披鞘膜;体内有许多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有些微丝蚴尾端有尾核。3、虫体前1/5处一环形无核区为神经环,再往下近尾端有一肛孔(2)区别点(见附注)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人体淋巴系统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雌虫吸血终宿主班氏丝虫:人马来丝虫:人+保虫宿主在蚊子体内的发育阶段蚊媒种类班氏: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中华按蚊+嗜人按蚊蚊体内发育时间班氏:10-14天马来:6-6.5天发育过程(微丝蚴脱鞘
33、蚴杆状蚴丝状蚴)丝状蚴是感染期幼虫在人体内的发育阶段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丝虫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在外周血液中。在外周血液内出现的时间:班氏微丝蚴:晚上10时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晚上8时次晨4时。夜现周期性对微丝蚴病原检查具有指导意义致病性致病机制丝虫致病主要由成虫特别是雌虫起着决定性的致病作用临床表现(1)急性期超敏及炎症反应: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丹毒样皮炎、淋巴结炎、精索、附睾炎、睾丸炎(班氏)、丝虫热等(以下肢多见)(2)慢性阻塞性病变: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诊断病原学诊断从病人的外周血、体液或活检物中查到微丝蚴或成虫作为确诊本病的依据。()血内微丝蚴检查
34、夜间取血查微丝蚴(夜晚9时以后)1、厚血膜法:是检查微丝蚴最常用的方法。2、新鲜血滴法(观察微丝蚴活动情况)3、溶血离心沉淀法:检出率高,适合门诊检查4、海群生白天诱出法(夜晚不方便采血者)()体液和尿液微丝蚴检查针对慢性阻塞期病变的患者采取免疫学诊断血清学试验:IFAT、IEST、ELISA等。流行与防治流行情况丝虫病曾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目前我国的丝虫病流行区均已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流行环节传播源:携带微丝蚴的病人和带虫者传播媒介: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 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易感人群:青壮年及儿童防治1、普查普治:海群生(乙胺嗪)药化食盐、呋喃嘧酮、伊维菌素;晚期病人治疗采用外科手术、中医中药。 2、防蚊灭蚊;3、流行病学监测附注: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m) (244296)(5.37.0) (177230)(56) 体态 柔和、弯曲自然、大弯上无小弯僵直、大弯上有小弯头间隙(长:宽)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尾核 无 有2个,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膨大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