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教兴省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4809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兴省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教兴省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教兴省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6 卷第5期2023年9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6No.5Sep.2023科教兴省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常香玲(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濮阳457 0 0 0)摘要:高职院校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其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力提供区域发展急需人才的具体表现。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优势,探寻社会服务途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路径中图分类号:G64

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2-916 1(2 0 2 3)0 5-0 0 2 6-0 5当前,河南省正在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发展计划,其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位于“十大战略”之首。科教兴省背景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河南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的重要举措。科教兴省战略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职业教育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一、科教兴省政策背景科教兴省是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该政策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强调高校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政策要求高校科学布局学科学院,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全面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

3、建设。高职院校在科教兴省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职业技能人才是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开展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高职院校能为地方培养大量的技能人才,满足产业发展及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和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地方科技创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指导下,提升全民素质是职业教育的使命和担当。职业教育的社会收稿日期:2 0 2 3-0 5-2 7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科教兴省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2 3 2 40 0 410 3 7 8);河南省教育厅职业

4、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一一以应用化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例”(13 0)作者简介:常香玲(196 9一),女,河南濮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一2 6 一服务职能突出,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育训并举职责,大力实施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抢抓机遇,强化职业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与行业、企业、政府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地方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涵义高职

5、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是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为社会、企业、政府等各界提供的各种专业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包括技术研发、创新与转化,咨询与服务、人才培训与交流等方面的服务112 3 0(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在当今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高职院校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领域专家,他们能够为社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和新产品研发等服务,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等各界合作开展服务工作,能够主动对人才队伍、教学设备、实践平台、研究生产等方面进行提升改进,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最后,高

6、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还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职院校通过向企业、政府等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获得的收人可以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设施设备等方面,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无论是对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和创新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区域内产业对接、资源整合、创新协同等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将从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角度,探究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一

7、)学科建设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阵地,高职院校应深化与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需求的紧密对接,重点发展新兴学科、新兴产业、新型职业,实现学科与企业产业需求的对接,逐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业,推进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和服务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学科专业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跟踪行业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必须紧密贴合当下和未来生产、技术、经济等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和相关行业的协作、同外企合作等方式搜集资料,透彻了解生产环境、技术周期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8、和支持。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依据行业需求,综合学科及社会需求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创新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加强对核心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科教学高品质的教学体系。3.构建多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机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培训,采用选择性培训、创新实习等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深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4.开展国际化与多元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球产业链逐步形成,专业人才的国际化与多元化迫在眉睫。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认知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专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上方法和途

9、径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科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关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学术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在这方面充分投人和坚持不懈,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充实服务体系内容,加强社会服务队伍建设,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政府机构的联合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参考,同时也为学校的创新发展提供契机。建立和完善各学科、各专业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与企业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服务能力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同时逐步实现与先进地区和国外高职院校、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开展技术研究和技

10、术转移。高职院校要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3。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体系。1.建立服务网络,形成区域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建立社会服务网络。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区域性产业技术问题、开拓服务新领域等,实现高职院校与地方的联动发展,形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2.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产业经济形势,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学校要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紧贴实际、适合行业的专业,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培

11、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平台。3.拓展服务领域。高职院校不仅要在学生教育方面发挥优势,还要积极开拓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市场。可以通过创新组织形式,如建立创新工坊、创客中心,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还可以转型为服务型企业,开展服务产品的营销和服务,以实现全方位社会服务。4.效率管理。高职院校的服务效率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其社会服务质量和能力。要加强现代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工具,提高服务效率一2 7和管理水平,构建高效的校园服务网络,优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需要包括多方联合、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拓展服务

12、领域和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高职院校要致力于服务社会,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需要实现一系列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开拓创新型、多模式教育教学,注重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能力培养,提供多元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挥教师的业务特长,促进全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行多样化教育方式,例如远程教育、在线教育、实践教育等,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让教育更加智能化。同时,还要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教育的作用,较好地协调发展教育的不同方面。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

13、服务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将从多个层面探讨构建教学模式的方法和途径。1.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建立“学以致用”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教学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教育理念来进行,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需要,设计适合职业性质和技能特点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具备行业竞争力。2.开展多元化教学。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多种实际操作和职业体验机会,透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业核心技能。同时,应该注重科技融合教育,培养数据处理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现代职业技能。3.推行“导师制”教学模式。高职院校需要实行导师制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导师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

14、展规划,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和职业发展。4.多元化评价体系。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在教学模式构建中应占有重要位置。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评价、实践中表现和社交活力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实行科学化的评估。以上是构建教学模式的一些方法和途径。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理念、行业需求和学生需一2 8 一求,升级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适应职业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构建高素质、高水平、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 3 2。1.加强师资培训。针对高职院校老师实践经验不足、对社会需求意

15、识不够敏锐等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举行师资培训,多渠道多层次推进。可以利用行业研讨会、校内培训、师德师风课堂、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强化双师型服务意识。2.创建双师型工作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建双师型工作室的形式,对校内教师和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有效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技能及实践水平。同时建立工作室借助校外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实际项目课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3.提倡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和专业课堂,让教师与专业人才更好地交流互动。这样做,既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有效契合社会发展需求。4.建立导师

16、制度。在导师制度的引导下,大学老师成为学生发展或特定项目的指导者。建立师徒继承机制,资深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其实际知识和经验,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人才。5.加强人才引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之中。学校可以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同时通过优惠的待遇和丰厚的福利政策来吸引优秀的教学人员。总之,构建双师型队伍需要结合校内和校外的优势资源,培养师生创新思维,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职院校要通过科教兴省政策的创新引领,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与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四、

17、案例分析: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访企拓岗、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职工培训、送教入企、开设订单培养班等服务。我校聚焦“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高质量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定位,以“教师当好学生的铺路石,学生当好产业的铺路石,师生当好高质量发展的铺路石”为理念,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1.校长访企拓岗主动上门服务。健全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领导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深入调研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合学校专业优势特色,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人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走访

18、企业10 0 多家。通过走访,为学校企业合作牵线搭桥,推动学校更好地服务企业。2.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瞄准办学定位,专业对接产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和举措,升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对应专业,新增氢能技术专业、新生儿照护、家政康养、应急救援等未来产业对应专业。3.提升教学能力。扎实推进“双高”建设,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倾力打造“三二五”十大专业群。以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和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通过实施“三三三”工程、开展教师优质课比赛等各项技能竞赛,教师育人水平取得显著提高。至目前,在各类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19 项。立项河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

19、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3 2 人被评为省级专家、骨干教师培育对象。成功承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13 个赛项,7 个工种竞赛获奖。4.社会培训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通过开门办学、开门培训等,打开了“新窗口”,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全省率先建成线上社会培训平台,建立社会评价中心,获批2 2 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整合开发56 个工种,专项能力考核资格2 3 个,培训近12,0 0 0 余人。与人社、安监等职能部门加强合作,建成多个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助企强技培训,参与市聚碳新材料产业联盟和氢能产业联盟,与3 0 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训。5

20、.持续开展送教进企。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针对蔚林化工、盛华德化工、华龙香料、鹏鑫化工等企业的需求,校企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形式,精心组织教学,采取送教人企的形式授课,满足企业职工提高学历层次和自身素质的需要,助力企业提质增效。6.主动提供技术服务。我校将技术服务作为突破口,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积极参与地方化工新材料行业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通过实施完善管理制度、组建创新团队、搭建服务平台等系列鼓励支持措施,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立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人选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库项目6 0 个,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5项。完成创新服务平台审批2项,申报入库6

21、项。“故乡”精准获客系统项目已获签约,创收资金2 0 1万元。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小麦新品种“濮大10 3 0”正式签约投入生产,桃子新品种“春丽”“九九特大”目前已进人区域性试验种植阶段,助力品种结构调整,辐射带动了经济效益,被省人社厅评为河南省高技术人才培训示范基地。通过以上措施,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科技创新注人了新动力,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的优化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五、总结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承担职工培训。高职院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

22、结合的要求,针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定向培训,采取赴企业办班、上门授课等形式,积极承担企业职工培训任务,全面提升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优先支持面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培训力度4。2.突出专业特色,拓展服务领域。高职院校通过优势学科建设,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拓展服务的领域。例如,建立特色就业基地,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以及为社区提供专业服务等。3.提供技术服务,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高职院校将发挥高素质专业教师和学校实验室、创新中心、科技园区等资源优势,更加注重与行业间合作,与企业共建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工程

23、技术研究中心。4.搭建合作平台,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建专业联盟、产业研究院、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一2 9一和众创空间,推动校企共建共管,推进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发展 516 5总之,在未来发展中,高职院校将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参考文献:1伍文彬.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思考.文教资料,2 0 11(0 1).2沈王仙子.新时代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江苏商论,2 0 2 2(0 5)3林凌敏.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长效机制研究.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1(0

24、9).4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项措施 (2 0 2 2.1)5马晓慧.系统论视角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2(0 1).(上接第2 5页)但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如何在时间上得到保障,需要领导支持和行政干预;合格的评定标准怎样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效果如何达成也是要深人探讨的问题。(四)模型分析,动态优化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对目标评价的要求是:“定期对培养目标的

25、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生人才培养与小学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首先,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往往缺乏基础教育需求的充分考察;其次,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立未能紧跟专业认证需求;再次,教学实习实践缺乏难以达到专业标准的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 5145。因此,师范院校要通过实习、见习以及调查研究了解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这样基于OBE教育模式的教学能力培养闭环也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路径,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为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动态优化持续改进的过程,办法的实施有利于我国教师能

26、力和素质的提高,对师范类的院校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这样的新背景下“生存”,师范院校和学生们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6 154。三、结语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视角下,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究的课题。应用OBE教育理念改变师范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范式和学习形式,让“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内化于心,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为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注释:办法指普通高等学校

27、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参考文献:1严文清,谭细龙.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3 S模式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 0 13(0 3).2黎静芳,占晓军“学会教学”目标导向下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 0 19(0 4).3杨小康,朱宏斌.浅议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科教文汇(下旬刊),2 0 16(12).4附录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Z.(2017-10-26).5房栋,支韵然.如何更好实现师范专业发展与认证需求相衔接.中国成人教育,2 0 18(18).6盛竞凌,邱俊宁.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科教导刊(中旬刊),2 0 2 0(17).-30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