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电站厂房稳定性算稿---水口规范.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129406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8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厂房稳定性算稿---水口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水电站厂房稳定性算稿---水口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水电站厂房稳定性算稿---水口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水电站厂房稳定性算稿---水口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水电站厂房稳定性算稿---水口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工程 坝址河床式厂房(选择厂房类型)稳定计算算稿 工程 坝址河床式厂房(选择厂房类型)厂房稳定计算算稿二零二零年五月(选择撰稿日期)审定:审查:校核:编写:目录一、工程简介及安全等级4二、计算内容和目的4三、计算依据及相关参数选择43.1 计算图纸依据43.2 参考资料及规范43.3 相关资料43.4 计算系数取值63.5 计算成果限值63.6 计算工况及荷载效应组合7四、计算假定及计算方法84.1 计算原则与假定84.2 计算依据及公式84.3 计算方法16五、 机组段荷载及作用位置计算175.1 机组段17六、稳定计算226.1 抗滑稳定计算226.2 抗浮稳定计算226.3 法向地应力

2、计算22七、计算结论227.1 机组段22附表A 机组段稳定计算24厂房坝段稳定计算算稿一、工程简介及安全等级 工程 坝址厂房为河床式厂房(选择厂房类型),厂房装机容量为 MW,工程规模为大(2)型工程,为五级建筑物,安全级别为级。(选择工程规模及等级)二、计算内容和目的对 工程 坝址河床式厂房(选择厂房类型): 机组段,计算分析其沿基础底面的抗滑稳定性、抗浮稳定性、基底应力等,是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三、计算依据及相关参数选择3.1 计算图纸依据 工程: 阶段 图纸3.2 参考资料及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52-2000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 SL 266-2014水工混凝土

3、结构设计规范 SL 191-200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DL5077-19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L 203-97 工程工程 研究报告3.3 相关资料根据 工程工程 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抗震烈度为 度(50年超越概率10),相应地震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 g,其他相关计算资料如下:3.3.1 材料参数选择(1)混凝土容重:砼=25kN/m3。(2)水容重:w=10kN/m3。(3)水下混凝土容重:砼=24kN/m3。(4)屋顶球绞网架自重均布荷载:q=1.0kN/m2。3.3.2 地基参数 根据工程 研究报告第 章,地基/混凝土抗剪断强度参数列于下表:表3.1 地基/混凝土抗剪断强度参数描

4、述fc(MPa)允许承载力(MPa)备 注地基/混凝土 根据工程 研究报告对厂区坝址覆盖层的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列于下表:表3.2 坝址河床覆盖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编号土层描述河床以下深度(m) 密度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状态压缩泊松比允许承载力抗剪渗透系数允许水力比降干饱和dsatea1-2EsRtgccm/sg/cm3g/cm3MPa1MPaMPaMPa3.3.3 上下游水位上游:死水位: m正常蓄水位: m设计洪水位(P=1%): m校核洪水位(P=0.1%): m下游:最低水位: m检修尾水位(1台机满发): m正常尾水位( 台机满发): m设计洪水尾水位(P=1%): m校核

5、洪水尾水位(P=0.1%): m3.3.4 机电荷载资料1、 2、 3、 4、 5、 3.4 计算系数取值在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时,部分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分项系数值按下表3.3取用:表3.3 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序号作用分类作用名称分项系数值1永久作用结构自重及永久机电设备重1.02回填土石重1.01可变作用水重1.02静水压力(含压力钢管内水压力)1.03浪压力1.03.5 计算成果限值根据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 266-2014)P21:1)对于岩基或非岩基,厂房整体抗滑稳定和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表3.4规定的数值:表3.4 计算成果限值表地基类别荷载组合厂房建筑物级别适用公式123

6、非岩基基本组合1.351.301.25式(4.2-2)特殊组合1.201.151.10特殊组合1.101.051.05岩基基本组合1.10式(4.2-2)特殊组合1.05特殊组合1.00基本组合3.00式(4.2-1)特殊组合2.50特殊组合2.30注:特殊组合适用于机组检修、机组未安装、完建及非常运行情况,特殊组合适用于地震情况。2)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10。3.6 计算工况及荷载效应组合依据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 266-2014)第五章的内容:各荷载可按下表3.5进行组合:表3.5 荷载组合荷载组合计算情况上游水位下游水位荷 载备注结构自重永久设备重水重回填土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浪

7、压力泥沙压力土压力冰压力地震作用基本组合正常运行a1上游正常蓄水位下游最低水位-a2上游设计洪水位下游设计洪水位-特殊组合机组检修上游正常蓄水位下游检修水位-机组未安装1上游正常蓄水位下游最不利位-不计二期混凝土容重完建无水无水-特殊组合非常运行上游校核洪水位下游校核洪水位-地震情况上游正常蓄水位下游最低水位-仅考虑水平地震力工况分析:(1)对于完建工况,其上、下游水位均为无水位,可以不考虑该组合状况下的抗滑和抗浮稳定性。(2) 四、计算假定及计算方法4.1 计算原则与假定1、厂房主机间整体稳定及地基应力用材料力学法进行计算。计算以 机组段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按荷载组合分别进行。2、由于该项目

8、厂房所处位置地基为岩基(选择地基类型),所以在计算厂房抗滑稳定性时,应用抗剪断强度公式进行计算。(选择抗滑稳定性计算公式)3、计算时,不考虑泥沙压力、风荷载、雪荷载、冰荷载的影响。3、厂房内机电设备重量计算固定的主要设备,不考虑附属设备及非固定设备重量,计算时采用荷载标准值。4、不考虑防渗帷幕对扬压力的折减。(选择是否考虑扬压力的折减)5、为计算荷载组合的最大值:检修水位按 台机满发水位计算。6、抗震计算时,厂房建筑物只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地震惯性力与地震动水压力。4.2 计算依据及公式根据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 5077-1997)、水工建筑物地震抗震设计规范(SL 2

9、03-97)、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 266-2014),相关地基厂房整体稳定分析及荷载计算方法,有如下规定:(一)一般规定1、地面厂房整体稳定分析应根据地基情况、结构特点及施工条件进行。具体可包括下列内容: 1)厂房沿建基面的抗滑稳定计算。厂房地基无控制性软弱滑移结构面分布,计算不考虑深层抗滑稳定。(本算稿不涉及深层抗滑稳定计算) 2)厂房基础面法向应力计算。 3)厂房抗浮稳定验算。2、厂房整体稳定及地基应力宜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1)材料力学法。 2)位于复杂地基上的大型水电站厂房,除用材料力学法计算外,可采用有限元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复核计算。3、厂房整体稳定及地基应力计算,以 机组段

10、作为独立的单元,按结构特点和荷载组合情况进行计算。(二)抗滑稳定计算岩基上厂房整体抗滑稳定可按抗剪断强度公式(4.2-2.1)或抗剪强度公式(4.2-2.2)进行计算:1 抗剪断强度按式(4.2-1)计算:岩基 K=fW+cAP (4.2-2.1)式中:K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c岩基上厂房基础底面与地基间接抗剪断摩擦系数及凝聚力,kPa;A滑动面受压部分的计算截面积,m2;W全部荷载对滑动面的法向分力值(包括扬压力),kN;P全部荷载对滑动面的切向分力值(包括扬压力),kN。2 抗剪强度按式(4.2-2)计算:岩基或非岩基 K=fWP (4.2-2.2)式中:K按抗剪强度计算

11、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滑动面的的抗剪摩擦系数;(三)抗浮稳定计算厂房抗浮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任何情况下,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1。2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按式(4.2-3.1)计算:Kf=WU (4.2-3.1)式中 Kf抗浮稳定安全系数;W机组段(或安装间段)的全部重量(力),kN;U作用于机组段(或安装间段)的扬压力总和,kN;(四)法向应力计算厂房基底面上的法向应力可按式(4.2-4.1)进行计算:=WAMxyJxMyxJx (4.2-4.1)式中 厂房基底面上的法向正应力,kPa;W作用于机组段(或安装间段)上全部荷载(包括或不包括扬压力)在计算截面上法向分力的总和, kN;A厂

12、房地基计算截面受压部分的面积,m2;当尾水管底板为分离式或厚度较薄,不能将荷载有效传递到其下地基时,则此部分底板不应计入计算截面;Mx、My作用于机组段(或安装间段)上全部荷载(包括或不包括扬压力)对计算截面形心轴X、Y的力矩总和,kNm;x、y计算截面上计算点至形心轴X、Y的距离,m;Jx、Jy计算截面对形心轴X、Y的惯性矩,m4。(五)法向应力要求(1)岩基上厂房基底面的法向应力采用材料力学法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厂房基底面的最大压应力不应超过地基允许承载力。在地震情况下地基持力层允许承载力可适当提高。2 厂房基底面的最小法向应力(计算扬压力)应满足下列规定:1) 河床式厂房除地震情

13、况外都不应出现拉应力,地震情况允许出现不大于0.1MPa的拉应力。2) 坝后式及岸边式厂房,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应出现拉应力;特殊组合允许出现不大于0.1MPa的局部拉应力;特殊组合如出现大于0.2MPa的拉应力,应进行专门论证。(2)非岩基上厂房地基允许承载力可按GB 50265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对软基上的重要厂房应根据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后确定。非岩基上厂房基础底面平均基底应力不应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基底最大应力不应大于1.2倍地基允许承载力。非岩基上厂房基础底面法向应力不均匀系数的允许可按下表4.1采用。表4. 1 不均匀系数的允许值地基土质荷 载 组 合基本组合特殊组合松软1.52.0中等

14、坚实2.02.5坚实2.53.0注1:对于重要的大型厂房,不均匀系数的允许值宜按表列值适当减小。注2:对于地震情况不均匀系数的允许值可适当增大。(六)扬压力对于河床式厂房,其底面的扬压力分布图形,可按岩基上的实体重力坝情况确定。考虑到计算底面上游侧有防渗帷幕,可考虑对扬压力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可相比排水孔的略高一些,取其渗透压力强度系数(即扬压力的折减系数)为:= 。按实体重力坝计算其坝底面扬压力分布如下图:(若不考虑扬压力折减,请对该部分进行修改)1排水孔或防渗帷幕中心线图4.1 厂房底面扬压力分布混凝土坝、水闸和水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的扬压力,应按垂直作用于计算截面全部截面积上的分布力计算。作用

15、于建筑物计算截面上的扬压力分布图形,应根据不同的水工结构型式,上、下游计算水位,地基地质条件及防渗、排水措施等情况确定。确定扬压力分布图形时的上、下游计算水位,应与计算静水压力代表值的上、下游计算水位一致。计算截面上的扬压力代表值,应根据该截面上的扬压力分布图形计算确定。对于该工程,在计算扬压力时,将考虑扬压力的折减。(七)浪压力计算(请从下面两种挡水型式中选取,并删除另外一种计算型式)直墙式挡水建筑物上的浪压力作用于铅直迎水面建筑物上的浪压力,应根据建筑物迎水面前的水深,按以下三种波态分别计算:图4.2 直墙式挡水建筑物的浪压力分布a)当HHcr和HLm2时,浪压力分布如图4.2(a)所示,

16、单位长度上的浪压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Pwk=14wLm(h1%+hz) (4.2-7.1)式中:Pwk单位长度迎水面上的浪压力标准值(kN/m);w水的重度(kN/m3);Lm平均波长(m);h1%累积频率为1%的波高(m);H挡水建筑物迎水面前的水深(m);hz波浪中心线至计算水位的高度(m),按下式计算:hz=h1%2Lmcth2HLm (4.2-7.2)Hcr使波浪破碎的临界水深(m),按下式计算:Hcr=Lm4lnLm+2h1%Lm-2h1% (4.2-7.3)b)当HHcr,但HLm2时,浪压力分布如图4.2(b)所示,单位长度上的浪压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Pwk=12h1%+hzwH

17、+p1f+Hp1f (4.2-7.4)式中:p1f建筑物底面处的剩余浪压力强度(kN/m2),按下式计算:p1f=wh1%sech2HLm (4.2-7.5)c)当H1.7h1%时,采用0.5.p0计算水位处的浪压力强度(kN/m2),按下式计算:p0=Kiwh1% (4.2-7.7)Ki底坡影响系数,按表4.2采用。表4.2 底坡影响系数Ki底坡i1/101/201/301/401/501/601/801/100Ki值1.891.611.481.411.361.331.291.25注:底坡i采用建筑物迎水面前一定距离内的平均值斜坡式挡水建筑物上的浪压力对于1.5m5的混凝土整体式或装配式单坡

18、护面板上的浪压力标准值,可按图4.3压力强度分布计算的合力确定。图中有关参数可按下列各项计算。图4.2 斜坡式混凝土护面板上的浪压力分布a)斜坡上最大受力点的浪压力强度按下式计算:pm=KpK1K2K3whs (4.2-7.1)式中:pm最大浪压力强度(kN/m3);Kp频率换算系数,采用1.35;K1系数,按下式计算:K1=0.85+4.8hsLm+m(0.028-1.15hsLm) (4.2-7.2)K2系数,按表4.2采用;K3浪压力相对强度系数,按表4.3采用;hs有效波高(m),约相当于累积频率为14%的波高。表4.2 系数K2的值Lm/hs1015202535K21.001.151

19、.301.351.48表4.3 浪压力相对强度系数K3hs(m)0.51.01.52.02.53.03.54.0K33.72.82.32.11.91.81.751.7b)斜坡上最大浪压力强度作用点距计算水位的垂直高度Zm按下式计算:Zm=A+1m2(1-2m2+1(A+B) (4.2-7.3)式中:A=hs0.47+0.023Lmhs1+m2m2 (4.2-7.4)B=hs0.95-0.84m-0.25hsLm (4.2-7.5)当Zm0时,取Zm=0。c)图4.2中li(i=1,2,3,4)按下列各式确定:l1=0.0125Ll2=0.0325Ll3=0.0265Ll4=0.0675L (4

20、.2-7.6)式中:L=mLm4m2-1 (4.2-7.7)图4.2中波浪爬高R1%,可按本小节第(八)部分波浪要素计算确定。(八)波浪要素计算(根据需要选择下面三种计算公式中的一种,并删除另外两种计算公式)本水库属平原、滨海地区水库,宜按莆田试验站公式计算:ghmv02=0.13th0.7gHmv020.7th0.0018gD/v020.450.13th0.7gHm/v020.7gTmv0=13.9ghmv020.5式中:hm平均波高(m);Tm平均波周期(s);v0计算风速(m/s);D风区长度(m);Hm水域平均水深(m);g重力加速度,9.81m/s2。本水库属丘陵、平原地区水库,宜按

21、鹤地水库公式计算(适用于水库较深、v026.5m/s及D7.5km):gh2%v02=0.00625v018gDv0213gLmv02=0.0386gDv0212式中:h2%累积频率为2%的波高(m);Lm平均波长(m);本水库属内陆狭谷水库,平均浪高、平均波长按官厅水库公式计算(适用于v020m/s及D20km):ghv02=0.0076v0-112gDv0213gLmv02=0.331v0-12.15gDv0213.75式中:h当gDv02=20250时,为累积频率5%的波高h5%;当gDv02=2501000时,为累积频率10%的波高h10%;(该部分可根据需要进行取舍)平均波长Lm与平

22、均波周期Tm可按下式换算:Lm=gTm22th2HLm对于深水波,即当H0.5Lm时,上工可简化为:Lm=gTm22平均波长、平均波周期与建筑物迎水面前水深的换算值也可由规范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 5077中的相关表格进行查取。(九)地震惯性力计算厂房建筑物抗震计算可只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1级壅水厂房应按动力法进行抗震计算,其余各级厂房可采用拟静力法进行计算并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沿厂房高度作用于质点i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应按式(4.2-9.1)计算:Fi=0.25ahiGEi/g (4.2-9.1)式中 Fi作用在质点i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kN;ah水

23、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m/s2,按表4.4取值,或根据专门的地质危险性分析提供的基岩峰值加速度成果确定,根据工程 研究报告,取h= ;i质点i的动态分布系数,按表4.5取值;GEi集中在质点i的重力作用标准值,kN。表4.4 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ah设计烈度789ah0.1g0.15g0.2g0.3g0.4g 注:g 为重力加速度,m/s2。表4.5 厂房水平地震动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i厂房河床式坝后式、岸边式水平向(顺河流向) 注:H为厂房总高度;H1为厂房下部结构高度;H2为厂房上部结构高度。(十)地震动水压力该工程坝体型式可按重力坝进行计算,采用拟静力法计算重力坝总地震动力压力时,可按

24、下述进行计算。单位宽度坝面的总地震动水压力作用在水面以下0.54H0处,其代表值F0应按下式计算:F0=0.65ahwH02 (4.2-10.1)式中 F0总地震动水压力代表值,kN;地震作用的效应折减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取0.25;w水体质量密度标准值,取w=1103kg/m3;H0水深,m。4.3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将计算独立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再通过整齐划分成每个独立的小个体,采用材料力学的方法计算出独立个体的形心位置。对每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叠加来计算相应的数值。计算软件:对于手动计算较为复杂,故利用EXCEL表格的计算功能进行统计计算。五、 机组段荷载及作用位置计算5.1 机组段根据厂房坝

25、段布置确定 机组段基础面,建立坐标系。求出该机组段全部荷载(厂房 机组段各部分混凝土结构自重、机电设备、水重、扬压力、静水压力、浪压力、水平向地震作用等)的大小及其形心投影在水平面坐标系的位置。该部分各结构自重按其几何尺寸计算确定,上层混凝土结构容重按25kN/m3来计算,水下混凝土结构容重按24kN/m3来计算。5.1.1 确定计算坐标系将 机组段的基础作用面单独分离出来,以其几何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厂纵方向作为X轴,厂横方向作为Y轴。受压滑动面计算截面积为:A= m m= m2厂纵方向指 方向,厂横方向指 方向,建立以下坐标系,如下图5.1.1所示:(对厂纵与厂横方向进行规划)图5.1.1

26、计算坐标系对于竖向荷载,取向下为正,向上为负。对于水平向荷载,为保证计算出来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在坐标系中表达出来的与规定方向相同,其正方向应如图5.1.1中所示相同。对于作用弯矩,根据右手法则,与坐标轴方向相同为正,方向相反为负。对于竖直向下的荷载对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Mx,当Y坐标值为正时,弯矩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反,故应取负值;对于弯矩值My,当X坐标值为正时,弯矩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同,故应取正值。5.1.2 结构自重为方便计算水平地震力,根据表4.5中河床式厂房的层高划分,对结构自重分块计算的块体按地震动态分布系数的突变位置划分成不同的块体,分别计算。根据基本数学与材料力学的计算方法

27、,把不同块体的自重统计到EXCEL表格中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具体计算表格参见附表A中表A.1“结构自重计算表”。5.1.3 设备自重在计算设备自重时,仅考虑永久固定设备的荷载,计算考虑: 等设备自重。根据机电提供的设备资料进行计算,并把结果统计在EXCEL表格中进行数据统计,具体计算表格参见附表A中表A.2“永久设备自重计算表”。5.1.4 水自重计算自重时,除计算厂房内部空腔体积内充水自重外,还应计算上下游水位作用在厂房底板上的水自重,并因根据不同工况及不同水位进行计算。具体计算表格参见附表A中表A.3“水自重计算表”。5.1.5 扬压力扬压力应对各工况下的扬压力进行计算统计,在计算时考虑防渗帷

28、幕对扬压力的折减。具体计算表格参见附表A中表A.4“扬压力计算表”。5.1.6 静水压力静水压力应针对各工况上下游水位进行计算统计。静水压力值以向下游为正、向上游为负。具体计算表格参见附表A中表A.5“静水压力计算表”。5.1.7 浪压力浪压力在计算时,应根据不同的上游设计水位来分别计算对应水位下的浪压力。1、基本参数 设计风速: 正常蓄水位 v01= m/s 设计洪水位 v02= m/s 校核洪水位 v03= m/s 风区长度D: 正常蓄水位 D1= m 设计洪水位 D2= m 校核洪水位 D3= m2、波浪要素及浪压力计算正常蓄水位 正常蓄水位 m 迎水面水深 H= = m 风区长度 D0

29、= m 计算风速 v0= m/s浪压力计算过程如下:(可适当补充计算过程,计算公式参见上文描述)对于单位长度上的浪压力Pwk计算结果如下:浪压力作用点至计算水位的高度计算结果如下:浪压力作用点至计算底面的高度H1可按下式计算:设计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 m 迎水面水深 H= = m 风区长度 D0= m 计算风速 v0= m/s浪压力计算过程如下:(可适当补充计算过程,计算公式参见上文描述)对于单位长度上的浪压力Pwk计算结果如下:浪压力作用点至计算水位的高度计算结果如下:浪压力作用点至计算底面的高度H1可按下式计算:校核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m 迎水面水深 H= = m 风区长度 D0= m 计算

30、风速 v0= m/s浪压力计算过程如下:(可适当补充计算过程,计算公式参见上文描述)对于单位长度上的浪压力Pwk计算结果如下:浪压力作用点至计算水位的高度计算结果如下:浪压力作用点至计算底面的高度H1可按下式计算:通过上面的计算,还应将其归并到各个工况下进行统计,其统计结果列入EXCEL中进行数据统计,具体计算表格参见附表A中表A.6“浪压力计算表”。5.1.8 地震惯性力水平地震加速度分布系数:从EL. M到EL. m为1.0;从EL. m到EL. m为1.0到 ;从EL. M到EL. m为 到 。如图5.1所示。由于地震荷载可以为正(指向厂房下游),也可以为负(指向厂房上游),所以与其他荷

31、载叠加时应该考虑其对结构不利方向。图5.1 水平地震加速度分布系数对于地震惯性力,应根据结构自重与设备自重分别计算其地震惯性力,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在地震加速度分布系数分界高程位置处分离,作分别计算,而不应整体计算。由于在5.1.2与5.1.3节中已经对结构块体及设备自重按照地震作用下的高程进行划分,所以在计算地震惯性力是仅按公式(4.2-9.1)计算惯性力即可,而各计算块体的重心高程还需要测量计算。将厂房计算机组段地震工况下的水平地震惯性力,列入EXCEL当中进行辅助计算,具体计算表格参见附表A中表A.7“地震惯性力计算表”。5.1.9 地震动水压力地震工况下,厂房上游为正常蓄水位EL. m

32、,下游为最低尾水位EL. m,上游水位较下游水位高,地震工况下上下游均存在动水压力。动水压力作用宽度为:B0= m,上游水深为:H01= m,下游水深为:H02= m,水的容重为:w=wg=10kN/m3。单位宽度上的上游动水压力代表值为:F01= kN,单位宽度上的下游动水压力代表值为:F02= kN。作用点的位置:上游动水压力作用点距离底板底面的高度为:h1= m,下游动水压力作用点距离底板底面的高度为:h2= m。上下游动力压力及对应弯矩值如下上游地震动水压力值为:Pu=F01B0= kN,方向为顺水流方向,相对应的动水压力弯矩值为:Mw1=Puh1= kNm,方向为X轴正方向下游地震动

33、水压力值为:Pd=F02B0= kN,方向为逆水流方向,相对应的动水压力弯矩值为:Mw2=Pdh2= kNm,方向为X轴负方向。六、稳定计算6.1 抗滑稳定计算根据规范要求,计算抗滑稳定性时,应依据荷载组合分工况来进行计算。抗滑稳定计算时,考虑扬压力的作用,根据公式(4.2-2.1)(对抗滑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选择)计算抗滑稳定性,并对比表3.4,分析各机组段的抗滑稳定性。 机组段的抗滑稳定计算见表A.8 “抗滑稳定计算表”。6.2 抗浮稳定计算根据规范要求,在计算抗浮稳定性时,应根据荷载组合分工况来进行计算。计算时,法向荷载将不再叠加扬压力,根据公式(4.2-3.1)计算抗浮稳定性。抗浮稳定性

34、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10。1#、2#机组段的抗浮稳定计算见表A.9 “抗浮稳定计算表”。6.3 法向地应力计算根据规范要求,在计算法向地应力时,应根据荷载组合分工况来进行计算。计算时,法向荷载应分两种状况考虑:一是叠加扬压力,二是不叠加扬压力,根据公式(4.2-4.1)计算法向地应力,并根据地基承载力,判断法向地应力是否满足要求。在计算法向地应力时,由于地震惯性力的作用方向是随机的,为方便计算,在计算法向地应力时所采用的地震惯性力将仅分为四个方向分别计算,即:地震惯性方向分别指向X、Y轴的正负方向。最终比较四个表格计算的结果来判断最大、最小地应力,对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机组段的法向地应力计算见表A.10“法向地应力计算表”。七、计算结论7.1 机组段 机组段各工况下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见表A.7中的计算结果,根据表中的最小安全系数,可判断,各工况下 机组段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抗浮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 ,规范要求最小安全系数为1.10,满足规范要求。 工况下,地基出现拉应力,拉应力值为 MPa。其他压应力中,最大压应力值为 MPa,最小压应力值为 MPa,最大压应力不大于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各工况下对应的法向应力不均匀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