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跨越城市道路的大学校园步行系统设计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28114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越城市道路的大学校园步行系统设计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跨越城市道路的大学校园步行系统设计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跨越城市道路的大学校园步行系统设计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83235|2023|10城乡规划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大学规模扩张和相关政策导向的背景下,校园过境城市道路和校园步行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从便捷性、连续性、安全性、舒适性的角度出发,针对过境城市道路的消极影响,分析当前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的局限性,总结出应对现状问题的设计策略,以期对跨越城市道路的大学校园设计提供借鉴。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 development,university scale expansion and related policy orientation,the contradic

2、tion between urban roads on campus and campus pedestrian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enience,continuity,safety and comfort,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campus pedestrian system and the limitations of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

3、e negative impact of urban roads,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university campuses across urban roads.关键词:步行系统;大学校园;设计策略;用地分隔Keywords:pedestrian system;university campus;design strategy;site separation文杨晓川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

4、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昊轩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彬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DOI:10.19875/ki.jzywh.2023.10.026引言从1985年开始,国家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学科综合交叉,依照“共建、调整、合并、合作”八字方针,597所高校合并成267所1,许多大学合并前分别位于城市道路两侧,合并后校园的整体布局被横穿的城市道路打破。同时,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5、城市建成面积的不断增大导致校园用地紧张,许多大学校园的新建和扩建用地需跨越城市道路。此外,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规模较大的大学校园割裂了街区之间的联系,导致城市路网稀疏且不连贯,部分地区需加建穿越校园的城市道路。在政策引导、大学扩张和城市发展的共同作用下,大学校园用地分隔的现象不可避免且具有普遍性。现存老校园由于在规划建设初期并无考虑校园用地分隔的问题,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被动分隔的校园用地形态,使许多大学校园步行环境受到较大影响。为了解决分隔校园的步行连接问题,尽管采取了后期加建连接设施的应对策略,但校园的整体规划、功能布局、道路规划等无法适应分隔校园的新需求,仍存在校园空间

6、割裂、校园整体性差、交通便捷低等问题,在分隔校园的步行环境问题上应对不足。有关步行环境的研究是从城市空间中开始的2。在国外,霍利克兰贝克(Holy Krambeck)和吉滕德拉沙阿(Jitendra Shah)合作编制的全球步行环境指标(Global Walkability Index),提出安全、便利和政策3个维度和14项二级指标3。在国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发布了2014年中国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University Campus Pedestrian System Crossing Urban Roads跨越城市道路的大学校园步行系统设计探讨城市

7、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提出了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政策与管理 4 个维度和 9 项二级指标来评价城市的步行友好性4。笔者以过境城市道路作为消极因素,通过对比用地完整的大学校园,根据连续性、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四个维度分析当前跨越城市道路的大学校园的现存问题,并为新址规划的跨城市道路大学校园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从而更好地解决校园分隔所产生的步行环境问题。1跨越城市道路的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现状问题1.1步行环境便捷性问题便捷性是步行功能性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步行友好性的核心与关键。步行便捷性主要涉及到步行距离、步行时间、绕路系数等特征4。由于校园空间被城市道路割裂,当前部分校园存在分区不合理、流

8、线效率低的现象:(1)体育运动设施、学生食堂、图书馆等共享设施分布不均衡,增加了学生往返校区的次数。(2)教学区与相应学生的生活区不在同一校区,给学生的日常通勤带来不便。(3)校区之间的连接设施距离校园的主要道路较远,增加了师生的步行距离。1.2步行环境连续性问题校园建筑、校园道路、校园景观等要素共同塑造校园的外部空间,而外部空间的连续性能让使用者在步行当中把握环境整体特征,是形成校园环境认知意象的重要因素5。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被城市道路分隔,容易导致校园的连续性降低:(1)校园道路被打断,步行道路的连续性降低。(2)校园建筑界面和景观界面不连续。(3)校园的整体形象不统一。1.3步行环境安全性

9、问题安全性问题包含个体安全和交通安全两个方面,城市道路穿越校园主要对校园的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统计显示,交通事故在导致高校学生意外伤亡的类别中排第三位6,校园中的交通安全问题不可忽视。穿越校园的城市道路给校园的步行环境带来安全隐患:(1)部分校园缺乏连接设施,步行流线需穿行城市道路。(2)部分校园空间有限,连接设施存在人车混行的现象。(3)校园出入口及连接设施存在潮汐交通流,在人车混行的情况下加剧安全隐患。1.4步行环境舒适性问题舒适性是人们在步行过程中感受到的人性化便利与美学愉悦程度4。舒适的校园步行环境能提供积极上进的环境氛围。由于校园连接设施处于校园边界,其步行舒适性存在问题:(1)校园或

10、城市用地受限,连接设施步行道宽度较窄。(2)校园需要架设天桥或建设隧道连接,步行道坡度变换频繁。(3)校园连接设施暴露在城市车流之上或位于局促的地下,缺乏绿化景观及视觉焦点。2跨越城市道路的新建大学步行环境设计策略2.1步行环境便捷性策略合理分区、流线缩短在大学校园中,由于师生的日常流线较固定,校园的整体布局对校园的步行环境的影响较大8。084因此,新建大学应从整体规划出发,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线规划降低过境城市道路的负面影响,从而优化校园步行环境:(1)若校园规模较大,应避免将生活区和教学区分离放置在城市道路两侧,可采取适当的分区方式将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等整合为簇群,减少学生跨校区的次

11、数。(2)若校园用地大小不均,可将拥有三大基本功能的校园主体设置在较大地块,而位于城市道路另一侧的“卫星城”校区则以辅助功能为主,例如行政区、对外交流区、独立学院等。由于主校区的功能相对独立完整,校园的步行环境受到的影响较小,主校区与卫星校区之间以弱联系即可。(3)若校园用表 1跨越城市道路的新建大学校园规划、空间形态与连接设施(表格来源:作者自绘;部分图片底图来源:参考文献 7、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簇群式结构卫星城式结构线性式结构中部核心式结构图 1大学校园功能分区规划(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簇群与功能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

12、新校区簇群与功能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底图来源:参考文献 7)地条件受限,可将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线性排列,用清晰完整的轴线将校园的各个区域串联起来。(4)若城市道路具备整体下穿的条件,跨越城市道路的校园核心区能紧密联系两侧校区,创造出无间断、连续感强、空间丰富的校园步行环境,提高了校园流线的效率(图1)。例如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采用簇群式布局模式,在校园南侧和北侧布置三组分别由学生宿舍、食堂和体育运动组合的复合化功能组团,缩短学生日常通勤距离。城市道路整体下穿,图书馆、公共教学、师生活动中心、会堂等在校园中部组合为公共教学核心区,将南北校区紧密联系起来,提校名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

13、延安大学新校区 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校区广州交通大学校园连接时间设计:2020 年建成:2020 年建成:2018 年设计:2017 年设计:2021 年校园规模用地面积:12.0 公顷建筑面积:11.9 万用地面积:84.8 公顷建筑面积:61.1 万用地面积:100.2 公顷建筑面积:55.8 万用地面积:71.4 公顷建筑面积:81.9 万用地面积:65.2 公顷建筑面积:46.4 万校园总图空间形态连接设施上盖广场、连廊连接过街天桥连接上盖广场连接上盖广场、天桥连接上盖广场、建筑连接高了步行环境的便捷度(图2)。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校区的功能布局中,教学区、生

14、活区、运动区组成两个簇群分别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缩短学生步行距离。体育馆、游泳馆、双创大厦、师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性较强,设置在校园中部并靠近城市道路,方便师生日常使用,增强校区之间的必要联系,并满足对外开放的需求(图3)。2.2步行环境连续性策略轴线呼应、空间连续解决步行环境的连续性问题,需要从校园交通步行规划的角度考虑。清晰的轴线关系和便捷的道路连接能提升分隔校园步行环境的连续性,因此校园连接设施的位置需根据校园的功能布局和道路规划合理设置。例如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用地狭长,设计方案采用分支式道路系统,以一条贯穿南北校区的主干道形成交通脊,串联校园各个分区。交通脊与跨越城市道路的弧形天桥相接,

15、形成连续丰富的校园步行空间(表1)。若校园规模较大或穿越校园的城市道路较长,则需设置多个连接设施,避免车流和人流过分集中(图4)。从使用便捷度考虑,可依据功能分区来设置不同位置的连接设施,以满足相同功能分区之间的必要联系。从安全角度考虑,可将机动车连接设施与行人及自行车连接设施分开设置。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校区通过整体的规划,将校园分成科研学术区、学术生活区和生态景观区,三个区域皆跨越城市道路并通过三个独立的连接设施各自形成连续的步行空间,校园步行环境的连续性较好。中部校园主轴的连接设施为上盖广场,其作为校园礼仪轴线的组成部分,服务进出校园的车辆及行人。两侧生活区与教学区的连接设施为二层连

16、廊,服务步行往返校园的师生,步行与车行的分离有利于校园步行友好(图3、图4)。2.3步行环境安全性策略立体交通、功能复合校园连接设施能增强校区之间的联系,也能将城市道路与校园环境分离出来,以保障师生的通行安全。连接设施可分为四类(1)供校内使用的过街天桥。(2)供校内使用的下穿隧道。(3)将城市道路改为下穿隧道,用上盖广场将分隔的校区连接起来。(4)供校内使用的跨街区核心建筑。这些连接设施通常位于校园主入口,因此立体化的连接设施可以实现功能复合化,除了解决人车分流、校内外分流、临时停车等交通问题,也能塑造校园形象和提升校园入口空间品质(图5)。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的设计方案中,双弧形的天桥不

17、仅解决了交通问题,也塑造了校园的礼仪形象(图6)。通过合理的人车分流和功能划分,入口处的连接设施满足了车辆接送、临时停车、进出地库、进出校园人车分流、校园连接人车分流等功能需求。弧线造型拱桥结合休闲绿化平台,使连接设施也成为主入口处具有辨别度的校门。085235|2023|10城乡规划中国科大高新校区过街天桥标识引导植物、构筑物引导节点空间及景观小品华工大学城校区下穿隧道广州交通大学上盖广场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核心建筑图 4大学校园道路规划与连接设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5大学校园立体化连接设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6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连接设施(图片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

18、限公司)图 7大学校园连接设施景观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参考文献:1周满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5(05):3.2林龙,易斌.城市步行系统评价体系研究及广州市实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471-1478.3杨濡萌.城市道路步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4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15年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R.2015.5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2004(01):8.6何伟全,桂皎,段万春.高

19、校学生意外伤亡的十年观察基于云南某高校案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04):8.7陈锋.新时代高校优秀校园规划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8刘畅,梅洪元.寒地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建筑学报,2019(增刊1):123-128.9王建国.城市设计: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校区利用城市道路下穿和上盖广场的方式将城市道路与校园分离(表1)。上盖广场成为校园主入口的礼仪广场,并利用垂直交通的方式进一步将校内车辆与校内步行区分离,满足了校城分离、人车分流、礼仪入口、中轴广场等功能需求。2.4步行环境舒适性策略

20、连接平缓、视觉引导解决校园连接设施步行环境的舒适性问题,需要在校园总体规划的阶段通过分析用地条件确定连接设施的形式(过街天桥、下穿隧道、核心建筑、上盖广场等),减缓连接设施的坡度,并提升景观品质和加强视线引导。对于连接设施的坡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减缓的方式:(1)充分利用场地高差,将连接设施设置在校园高差合理的位置。(2)城市道路起坡,减小连接设施坡度。(3)构建校园立体连廊系统。对于景观品质的提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1)合理设置标识系统,并兼顾方向识别和对外形象。(2)通过植物或构筑物引导步行路线,形成连续的遮阳道路,并适当遮蔽城市环境9。(3)可适当设置休息节点和花坛、雕塑、盆景等景

21、观小品,避免连接设施的空间均质(图7)。例如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的设计方案中,双弧形天桥不仅构建了校园的立体连廊系统,也起到了景观视线引导的作用。天桥与校园内的连廊系统相接,形成了串联校园的无坡度步行路径。天桥内部通过铺地、植物和雨棚等要素强化路径方向,并利用标识系统指引天桥的四个方向。广州交通大学设计方案中,以核心建筑和上盖广场的方式连接校区,环形图书馆围合了一个相对独立且步行体验丰富的中心院落,师生既可以通过底部院落跨越城市道路,也可通过建筑内部抵达另一校区,步行路线坡度较小,且环绕景观院落,步行舒适性较佳。结语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用地的紧缺与大学校园扩张的矛盾影响着大学校

22、园的空间发展,校园内部的过境城市道路对传统的校园格局带来新挑战。对于新建的大学校园来说,被动地接受既有校园用地分隔的同时,需要主动地从整体规划、功能布局、道路规划、连接设施设计等角度解决校园分隔所产生的步行环境问题。从具体的步行环境设计策略分析:整合校园功能布局,缩短师生日常流线;整体规划校园道路和空间,合理分配不同连接设施的位置和功能;通过立体交通分离人行和车行流线,并实现连接设施的功能复合化;合理设置连接设施的宽度和坡度,并适当增添视觉和景观焦点。大学校园建设作为百年大计工程,在设计实践中面对问题需要立足现在并着眼于未来,利用设计策略解决当下校园分隔问题的同时,也应使校园规划结构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创造出在城市有限空间中高效且安全、有机且具弹性的大学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