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校共塑良好成长环境,点亮孩子成长指路明灯
一、 感谢;
二、 环境因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家坐在这里,都都怀着同一个梦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现代绝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子女都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子女身心是否健康,学业是否有建树,道德修养是否高尚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时刻都是家庭关注的焦点。
从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孩子步入幼儿园生活,无不倾注父母的心血。而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孩子不仅要在学校正式开始开始漫长学业生活,为知识储备打基础,也开始慢慢学会接触和适应社会。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小学、初中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孩子在向成人期迈进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挫折、诱惑,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尚不具备“对错、良善”的判断能力。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学家描绘了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性格内向、懦弱;
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变得有责任、担当;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觉得世界上充满爱,对生活充满信心。
现代教育就是环境教育(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通过环境教育,把孩子由“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一个孩子由一个自然人最终走上社会自食其力,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合格公民,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如果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乐土,父母是孩子成长之路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学校是文化知识储备的土壤,那么老师则是孩子成长的导师,而社会则是孩子讲理论付诸实践的场所。
因此,在环境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校、家庭当以引导学生做人为最大责任,互相沟通紧密联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大限度摒弃和消除社会上功利主义和浮躁情绪对孩子成长影响,让孩子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 现实中孩子存在的一些盲区
在孩子成长路上,现在的父母大部分已经摒弃“给孩子吃饱穿暖、树大自然直信条或味要求孩子学习,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的单一做法。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盲区:
1、对孩子满怀期望,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但由此也出现一些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孩子个性健康成长的现象。
2、关注子女的知识、智力与成绩,但对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态度习惯重视不够。
3、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指导不足。
四、 创造良好环境,共塑孩子优秀素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你的孩子处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起跑线上时,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应当包含以下方面:
4.1 必要的物质环境
除了必要的文具(如数学的学具、美术用品等),还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大人的一些娱乐活动(打麻将),注意不要影响做作业的孩子。先贤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提到“非宁静无以致远”很好滴诠释了物质环境的重要性。
4.2 心理环境
1、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积极、乐观的情绪;
特别是在孩子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年幼的他们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要多用表扬激励的方式。努力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发现孩子的亮点,多鼓励孩子,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切记不要用伤孩子自尊的话语)。
2、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人生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尤其是孩子步入小学初期,在学习时间、内容上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刚开始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可能很不适应,可能会碰到不少困难,感受到压力,遇到挫折。要努力培养孩子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要解决一个是认识上的问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挫折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失败,早积累人生的财富,可以早升值,这是人生投资。相反,一帆风顺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危险的。
作为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了解其学习情况,多同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去克服困难,遇到挫折要加以鼓励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配合老师、学校做好“幼小过渡”工作。
4.3 、态度、习惯准备
目前有许多家长往往只关注分数。其实我们孩子的成长就像科技结晶的变迁史,智能社会不仅要求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也需要坚强的硬件作为基础。家长关注孩子分数,同时也要关注非智力因素(良好的素养、习惯及为对待事物的态度等),这样才能使孩子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包含以下方面:
1、培养深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提供好书、鼓励阅读,教给基本的学习方法,采用具体、生动、形象或游戏的方式,提供展示学习效果的机会等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孩子主动积极、努力上进的
让孩子养成有时间意识,做作业不拖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边做作业,边吃零食、看电视、玩玩具,这种习惯非常有害。家长要经常关注学习作业情况,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学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作业是应尽的义务。
3、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
如让孩子作业自己检查,看清题目,认真书写、计算等,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有益。
4、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小学的学习内容多、教授次数也较少,不会一遍遍地重复,因此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关注老师的要求。
5、培养自主、自律的习惯
带领孩子实地熟悉上学必走的路线,告诉他行走、过马路、看红绿灯等基本安全知识。还要逐渐让孩子自己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品,并教会他整理书包。
6、培养交往合作的习惯
要鼓励孩子和同学交往,一起游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要注意教育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自私、不任性。
7、遵守规范的习惯
家长要配合学校讲解上学的道理及基本礼仪,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课堂常规方面有:不迟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响亮等。
8.塑造孩子良好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培养孩子锻炼的习惯,人生路上第一站小学生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都是空谈。
4.4 、品德教育
1、严格要求
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严格要求;利用生活实例、影视作品中具体、生动、形象的东西帮助孩子理解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等基本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子女有错就改、不说谎话、学会关心、体谅别人,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守规则等习惯。
2、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你们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处于特别善于模仿的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希望各位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予积极影响。
3、协调关系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面对班级众多学生,老师在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在工作中也难免可能会有些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家长对老师的工作要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就辅导教育孩子等问题向学校老师进行经常性咨询,同各任课教师加强交流沟通,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协调好家庭学校的关系,为孩子学习提供坚实的家庭环境。
我们虽然不可能现在就为孩子铺就辉煌前程,但我们可以通过家校协作方式共同用伟大的爱去培养孩子如何奔向光辉人生的途径和手段 。多给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孩子一点关爱,多为他们的成长作些准备。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和一位成功的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一切为了孩子,让“家校合作共塑良好成长环境,点亮孩子成长的指路明灯”
(注:幼儿教育越显重要,但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