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流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121298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流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流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流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流浪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一、流浪儿童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一)界定1.困境儿童:这一提法源于国际儿童民间组织在工作中所使用的一个范畴。主要包括那些因为社会和家庭原因而陷入特别困难境况的儿童,如:孤儿、弃儿、流浪儿童、残障儿童等。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认为,所谓流浪儿童,是指18岁以下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离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3.中国政府对流浪儿童的定义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下,完全脱离家庭或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流落社会连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生活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案例:谁为5名流浪儿童非正常死亡负责事件回顾:11月16日,一个寒冷的雨夜,贵州

2、毕节5名流浪儿童钻进垃圾箱,试图熬过那个漫长的夜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孩子们生起了一个火盆,却没能等来温暖世界。5条幼小的生命就此终结。生前,他们如城市里漂浮的灰尘,无人在意;死后,沉痛的事实却刺伤了千万国人的心灵。都市的霓虹灯照不进垃圾箱内,到底还有多少被我们忽略的角落?(二)基本现状相关数据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抽样调查推算,我国每年流浪儿童约有100万150万人,而据民政部门统计,每年仅有 15 万人次流浪儿童得到救助,救助形势十分严竣。从性别上看:流浪儿童中男性约占 70%,约有10.5 万人;女性约占 30%,约有 4.5 万人。从来源上看:来自农村的约占83%,

3、来自城镇的占 17%。从教育程度上看:文盲占2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6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从年龄分布上看:7岁以下的占10%,812岁的占23%,1315 岁的占63%,1618岁的占4%。类型我国学者将流浪儿童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想打工赚钱的流浪儿童;非打工赚钱的纯粹流浪动机的儿童;因暂时性和偶然性因素离家出走和流落街头的儿童;因非本人意愿影响而流浪街头和失去家庭温暖的儿童;具有纯粹的流浪动机并且染有偷窃与盗窃恶习的长期流浪儿童(三)特点及生存形式特点1.流浪儿童的性格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冲动性强自我封闭,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法制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辨别是非

4、善恶的能力情感缺失2.流浪儿童的行为特点为了生存不得不违法犯罪流浪中被人教唆、强迫有组织犯罪流浪儿童的生存形式1.捡。年龄较小或刚开始流浪的流浪儿童一般靠捡破烂,拾垃圾卖钱为生2.讨。向路人乞讨是当前流浪儿童比较主要的谋生方式。3.偷。流浪时间稍长,年龄稍大的流浪儿为了能使自己的穷困境遇有所改善,不择手段连讨带偷,甚至强抢。4.卖艺。有许多流浪儿童尤其是女童主要靠在火车站附近、市场、广场、夜市等行人集中的地方卖艺卖唱、耍小杂技等为生。5.做童工。有些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儿童由于家境贫寒,生存受到威胁,不得不流浪到城市靠廉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四)儿童流浪的具体原因 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

5、牵涉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政府的政策制度等方面。1.经济贫困:家庭贫困被认为是造成儿童离家的要原因。2.社会因素:为儿童流浪提供了温床3.学校教育因素:学习压力,学习成绩不好,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高额的学杂费造成一些儿童的心理压力和成长压力。4.家庭因素:逃避家庭暴力、父母离异、遭受亲人遗弃、维持家人生计等5.自身因素:缺乏教育导致文化素质低,是非对错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流浪。(五)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救助中存在的问题1.现有政府职能机构的救助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2.救助政策缺少相对独立的流浪儿童救助管理办法3.局限于住院式、程式化救助民间组织救助中存在的问题1.

6、规范性不够完善2.资金运转存在一定困难(六)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传统工作者与现代社工的差异流浪儿童回归社会的方法途径 促使流浪儿童成功回归主流社会是救助与保护流浪儿童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这一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帮助其回归社会主要方法及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回归原有家庭回归“类家庭”:在社区建立一个集寄养、看护、教育于一体的“类家庭”,为流浪儿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家庭寄养家庭助养专业技能培训工读学校心理矫正介入的突出问题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现有法律均为综合性的儿童权利保护法,缺乏操作性,对行为主体的权责规范不清。2.社会工作应用的认识不全面。全国的救助机构在推进社会工作应用发展中,普

7、遍存在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目标和路径认识不清。3.社会工作者作用发挥不突出。总体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还不充足,且专业作用发挥不理想。4.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限。双重管理体制下难以获得合法的社会身份,故难形成庞大的非政府救助网络。二、流浪儿童个案分析案主的基本情况 姓名:GF 性别:男 年龄:16 个案来源:救助站转介 家庭地址:贵阳市X县L乡B村案主自己的陈述 案主自述在村口玩耍,被陌生人骗至张家界,之后与同村的两个孩子一起开始流浪,经湖南来到柳州。在路上由人指示,来到救助站求助。希望得到救助站的帮助,送自己回家与父母团聚。案主说自己不知道家的方向,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便辍学了,在流浪时走错了方向。案主

8、自述原名DQS,生父娶了后妈,曾经几次把他赶出家,然后自己又回去了。最后又被赶出来。他在流浪的时候,遇见了义父,跟了义父姓高,和义父一起卖艺。义父对他很好,教他杂耍卖艺;但由于义父喜欢女孩,所以从小把他当做女孩养,让他留长发,以致他现在一直留在长发并不愿剪掉。后来义父也找了一个后妈,无奈小高只能再次流浪。案主介绍人的陈述 救助站工作人员陈述:案主2011年9月8日晚上11点多来到救助站求助,因为流浪没钱回家,想来救助站,希望救助站送其回到家里。当时案主与另外两个流浪儿童一起来到救助站,没有带任何随身的物品。满身很脏,案主留着长发,上手指甲较长,且不愿意剪掉。案主话比较少,开始时不愿意多说。救助

9、站根据相关规定提供给予救助。流浪儿童个案分析思考:案主存在哪些问题,尝试分析其需求。服务对象目前的主要问题1.单亲家庭,从小缺乏母爱。对母亲印象不深刻,但是很想念妈妈;对生父没有感情,很崇拜养父;2.心理方面: 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与人深入交流。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没有积极的目标; 懒惰,安于救助站的生活现状,不主动配合救助站工作人员寻找及联系其家人;3.生理需求:生存欲望不强烈,对自己破罐子破摔,不求改变;社会化性别出现障碍或畸形,留长发、长指甲,不注重个人卫生;4.缺乏生活目标与动力,想法消极,不是很想回家,不想读书;在救助站就只是吃饭,看电视,打乒乓球,下象棋;5.有出逃继续流浪的想法,觉得在

10、救助站像坐牢一样,想追求所谓的自由;6.学习能力差,文化程度低,识字很少,自我表达能力差,偶尔有词不达意的情况。案主需要分析1.正确认识自己包括对家庭看法以及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激发对家的眷念之情。2.社会人际支持系统缺少,如同辈交往及父母的关爱,以及适当的监护者,救助站工作人员暂时充当了这一角色。3.需要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4.树立生活目标,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谋生技能。具体行动计划1.预定用谈话策略。每天与案主接触一至两次,多与案主讲他感兴趣的事,谈其需要,谈其在家里的情况,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取得信任。探索其情感和需求;2.通过开展小组,在小组过程中观察案主的行为表现及情

11、感需求;3.在小组活动中,用游戏活动表达其内心真实想法。设计游戏挖掘案主家庭信息,并与另外两名通村的流浪儿童对质;4.面谈,培养其学习兴趣。社工介入流浪儿童问题的理论指导:人在情境中、人本治疗模式、行为修正模式以“人在情境中”理论分析案主的问题“人在情境中”的理论(person-in-situation)认为,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人受到环境压力和人们彼此冲突的影响和困扰,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们的行动。以人本治疗模式分析案主的问题心理:孤独需要人

12、关心陪伴,对爱的感受能力弱.通过专业面谈,疏导其情绪,给以心理上的支持,给予其关爱,重塑对人和家庭的认知。学习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较同龄人弱,在学习游戏活动中,唤起其良好的体验和增加工作人员对其家庭情况的了解,树立学习兴趣。以行为修正模式分析案主的问题 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的环境刺激和特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并强调通过学习过程改变行为。经典条件反射,行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一个刺激下与一个反应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通过让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在同时出现,就可以建立起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基于该理通过代币治疗等论消退案主暴力、撒谎等偏差行为。参考文献:1陆士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高等

13、教育出版,20082李晓东,陈怡,高秋凤.流浪儿童的性格与行为特点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26-1303王思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6): 25-304刘日飞.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介入及其意义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1(1): 62-685冯元,彭华民.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应用研究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1-66姜微.社区为本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研究D,201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7冯元,彭华民,孙维颖.社会福利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困境探究J.甘肃理论学

14、刊, 2012(4):103-1078张淑静.城市流浪儿童的现状与救助机构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50-529毕伟.国内流浪儿童状况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1),25(6):53-5910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课题组.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对策研究J.中国妇运,2005(6):11-1411曹朝阳,张双全,何俊华,陈新景.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成因及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07(5):148-15112庄勇,孙美华.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路径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15、013(3),13(2):21-2613李晓凤,蔡瑾.问题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与机构救助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8):53-561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我国城市流浪儿童的基本特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6):39-4515黄瑶,李立文.我国流浪儿童的社会政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2(32): 216-217二、网瘾青少年的社工介入1 相关数据 2010 年 2月1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CYAND)第三次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 14.1%,人数约为 2404.2 万,这一比例与 2005 年基本持

16、平。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 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 1858.5 万。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5.6%)最高,其次为2429岁的网瘾比例(14.6%)以及1317岁的网瘾比例(14.3%)。(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 2 认识网瘾何为网瘾?何为网瘾少年?现实生活中,为何青少年易染网瘾?网瘾的危害有哪些?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案例分析3 网瘾的定义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

17、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 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S扬在1996年对“网瘾的研究明确了它的八项指标:1、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2、需要增加互联网的使用;3、不能成功减少、控制、停止互联网的使用;4停止或减少互联网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气愤;5在线时间超出预期计划;6重要人际关系、工作职业机遇遭到破坏;7向别人隐瞒互联网的卷入程度;8使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问题。根据这些判断标准,只要符合5项就可判定属于网瘾。4 手机使用综合征 含

18、义:是指个体因为过度使用手机且使用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参照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教授关于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描述及相关研究,有其中相关表现6项者判定有手机依赖综合征倾向。 具体表现:1 总把手机放在身上,若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甚至还有些自己也说不清的害怕。2 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感不适,并会下意识地看下手机是否有未接来电和信息。3 常有“我的手机铃声响”的错觉,甚至常把他人手机铃声,误认是自己的。4 接听时,常觉得耳旁有手机辐射波/辐射环绕。5 经常会下意识地找手机,并查看,有时甚至将手机总是拿在手里才踏实。6 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7

19、晚上睡觉时也开着手机,即使是什么事情都没有。8 当手机没电源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脾气也会变得烦躁。9 与人沟通时过分依赖手机,本可以直接面谈,却要发短信或打电话。10 在吃饭、上课、开会等场合时,也要玩弄手机或将其放在可看到的地方,以防漏过信息或者电话。11 对别人看自己的手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很反感,非常恼火。12 最近经常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昏、出汗、胃肠道功能不好、眼睛干涩模糊,甚至疼痛等现象。1 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人们因过度使用(在时间上表现尤为明显)网络游戏而诱发产生对网络游戏的生理和心理的病态依赖,追求虚拟快乐的一种冲动与控制失序行为,会伴随产生和网络游戏使用

20、相关的耐受性、戒断、强迫性行为,并导致个体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受损。2 网络色情成瘾是指对于性需求强烈而又阅历不足的青少年,很容易对网络上的色情文字、图片、动画、电影和色情聊天等产生兴趣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3网络关系成瘾是指青少年更加倾向于不受传统人际交往因素的束缚,而追求一种超越地域、文化和时间限制的网络人际交往互动。他们希望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体验和实现人际交往的期望,从而更加偏爱、更容易沉迷于这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依赖血缘、地缘和业缘建立起来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形式。4 网络信息成瘾是指网上信息收集成瘾者一般是具有强迫人格缺陷者,这种人做事按部就班,要求完美无缺;做事

21、反复检查,唯恐出差错。因而是总是强迫自己上网查找信息,即使有些信息不是自己需要的或者生活亟需的。5 网络交易成瘾是指成瘾者不可抑制地一再上网交易,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网上购物、网上拍卖或网上赌博等活动之中,从而给个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现象。5 关于网瘾青少年的定义 在2005年和2007年发布的网瘾报告中,却有对“网瘾”的界定,在认同“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前提下,如果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1)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2)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3)向亲人隐

22、瞒了自己上网时间 就认为该网民从一定程度上具有网瘾特征,即判定属于“网瘾”。6 现实生活中为何青少年易染网瘾?(1).环境因素: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及不断升级、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与从众等。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值每年以近 50%的速度膨胀发展,游戏制造商不断投入巨资开发新型游戏,千方百计吸引玩家上瘾。 同时,在城市中,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但实际执行效果欠佳。一些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网吧经营者在利益的诱惑下,对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浏览暴力色情网站大开绿灯。(2).家庭因素: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

23、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缺乏与孩子沟通交流,很少关心孩子等等导致孩子到虚拟空间寻找关怀,然后沉迷网络;或是父母本身就沉迷网络,在父母的不良示范下,激发孩子对网络的好奇心,时间长了,自然陷入其中。另外还有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如对孩子实施打骂等暴力手段,或是看到孩子屡教不改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导致孩子愈陷愈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3)心理因素 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强、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成长过程中缺少关爱和情感交流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的孤独感与空虚感无以排解,就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找情感的寄托。而交

24、流方便、传播快捷的互联网正为其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交流渠道,在网上青少年可以方便的与各种身份的网友交朋友,倾诉自己的情感,还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等方式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欲求,满足自己的交友需要和自尊需要。换言之,他们在网络世界里更容易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更容易获得快乐、成就感等等。(4)生理因素 生理及人格: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和生理特点等;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

25、段的需要。而互联网的出现,包括网络游戏、色情电影和聊天室等,恰好适时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因而导致青少年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7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身体危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健康权、生命权。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心理危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 发展危害:网络成瘾会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弱化了人际沟通相处的能力和现实

26、生活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利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导致社会化不足。行为失范:网络成瘾容易引发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网络游戏良莠不齐,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长时间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戏中,使青少年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导致价值观念模糊,自我约束力差,进而出现行为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8 网瘾青少年案例分析张莉同学,今年18岁,是刚参加完高考的落榜生。她在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但是高考只考了409分。知道分数以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手机电脑都锁起来,并且不跟别人交流,甚至也不理会母亲。有时候她忍不住又打开电脑继续上网,有时一个人发呆,有时一个人哭,在母亲安慰她时很容易发脾气,和以前判若两人

27、。她从小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在一起。高二开始迷恋网络,主要是聊天,玩小游戏,杀人游戏,跑跑卡丁车等。高考之前是,白天用手机上网,晚上用电脑。刚开始是聊天,写博客;后来就玩游戏,看电影、上微博、人人网、淘宝、看PPS,这些每天都过一遍,要是不上网就难受。 (案例来自赵秀娟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服务模式研究)1 案主陈述:(1)“我每天在学校听课都是装的,什么也没听,回到家我看书看到母亲睡了,我就上网,我控制不了,每次考试我都愧疚没有好好学习,可没过多久就我又想上网。”(2)她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及用虚拟的名字注册的人人网上都写了很多东西,她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而且拥有友情、荣誉、甚

28、至爱情。(3)“我想改变,我把手机电脑都锁起来了,然后把钥匙丢到学校的池塘,但是只坚持了一天,第二天就忍不住继续上网。”2.案主成瘾原因分析:(1)小时候父母离异,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缺乏父爱。而且与母亲关系不良。(2)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任务重。此外,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由此导致案主的心理、精神压力巨大。(3)现实中由于成绩不突出,而且不跟人交流,导致案主到虚拟世界去寻找成就感和关怀。(4)网络世界娱乐内容丰富多彩,远比现实生活更加吸引人,更加有趣,由此案主才沉迷其中。(5)高考落榜对她造成很大打击,她对自己的“网瘾”也感到厌恶,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清晰的目标,有时控制不住上网的习惯。

29、3.社会工作从优势视角介入:“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案主自身的内在力量和所拥有资源的视角。优势视角的两个核心概念:抗逆力: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从而在困境中生存下来的能力;优势:即每个个体、团体、家庭以及社区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强项。社会工作者应充分挖掘案主的优势和资源,激发和挖掘案主自身潜在能力,协助案主更好更快的走出困境。(1)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合作的、互助的和伙伴型的关系;(2)社会工作者要对案主表达充分相信案主具有自己的优势与资源去改变现状,使案主重建自信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3)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努力发掘其自身所具备的的优势和潜能。 社会工作从优势

30、视角介入由案例介绍可以看出案主在高考失利的打击下,对自己的“网瘾”行为感到挫败和厌恶,但是又忍不住两年来的上网习惯。说明高考的失败冲击了原来对上网的渴望,案主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还存在妄想逃避的心理。导致案主每次想重新开始的时候,对现实的回归的不自信又动摇了她的信心。因此怎样让案主走出“网瘾”从而有信心回到高三复读是案主的主要问题。从网瘾判断标准看,案主属于网络信息成瘾,而且属于轻度的,暂时没有对生活学习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1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优势视角建立在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将关注点聚焦在案主自身的能力和优势上。社会工作者立足于发现和发挥案主的优势

31、和资源,发挥案主的主体性,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1)抗逆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逆境或危机有可能带来问题,也有可能激活生命的潜能,唤醒生命中沉睡的部分,推动生命走向更高的发展。(2)社会工作者要不仅要善于发现案主的优势与资源,更要善于挖掘和激发案主的潜能与优势。社会工作者同时还需要关注来自家庭、重要他人、志愿机构、社区团体和公共机构的青少年的外在优势,这些外部环境可为青少年提供支持和机会。2 社会工作从优势视角介入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虽然案主遭遇困难与挫折,但是案主依然想要改变现状,走出现在的困境,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案主的抗逆力,协助案主解决困难。(1) 这种关系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

32、助案主的过程中要懂得分享权利和决策。社会工作者充分尊重案主以及案主的选择。双方共同制定服务计划与目标,使案主能够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作出改变的决定。(2)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关注案主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和才华。尽管案主沉迷于网络,但她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并且有改变的动机即具有抗逆力。当然案主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因为一无是处的人是不存在的。(3) 社会工作者通过扮演聆听者、理解者、启发者等多重角色,充分地挖掘青少年内在的潜力与优势,然后将这些优势与资源无限地扩大化用来帮助案主走出困境,解决问题。因为在多数情况下,青少年自身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这些被社会工作者称为的“优势”真的就是优势,

33、真的能够帮助自己,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反复地强调,持续地关注案主的这些优势。然后与案主共同制定服务协议,使案主通过学习去不断进步成长,同时注重利用外部资源如寻求案主好友的支持等来帮助案主,进而改变自己,走出网瘾的困境,开启生活的新篇章。具体行动计划1 最主要的是控制上网时间,规划每天的行程,用运动、与好友聊天、听音乐等方式替代上网。2 培养新的兴趣。比如案主喜欢摄影,可以鼓励案主多出去参加各种摄影活动,一方面可以转移案主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案主特长,运用外部资源助力案主改变。3 协助案主恢复与好友的联系,运用外部支持帮助案主走出困境。4 社工每周与案主见面一次,做任务的总结,时间为一个月。参

34、考文献:1于波.青少年网瘾的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2010(6):129-1322张惠敏,宁丽,陶然,刘彩谊.网瘾青少年所在家庭的家庭功能状况探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2012(21):307-3113李聪聪.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瘾问题J.教育时空,2012:137-1384郑运爽.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网瘾问题干预的社会工作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6-85权佩佩.班杜拉学习理论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以“网瘾”青少年治疗为例J.学术论坛,2014(7):197-1986张伟,杨泽.关于网瘾少年的个案工作报告J.中国教育学刊,2009:54-567常家树,李博涵.青少年网瘾诱因的防范与矫治J.当代青年研究,2010(10):35-398李书华.少年网瘾的家庭行动对策J.社会视角,2012(6)67-689赵秀娟.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服务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10李紫阳.透视网瘾少年反思“现代性”的人J.广角,2010(2):197-19811胡婷.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12李治德.自我决定模式:青少年网瘾行为的解读J.探索,2005(2):132-13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