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题库单项选择:1、哲学基础问题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B、科学文化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生产措施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A、落后社会意识会伴随它物质基础消灭而同步消灭B、落后社会意识在它物质基础消灭后来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也许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社会意识在它物质基础消灭后来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社会意识先于它物质基础消灭而消灭4、物质唯一特性是( )。物A、运动绝
2、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基础趋势是( )。历A、前进、上升B、周而复始循环C、直线式持续发展D、不可认识6、社会历史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共同点是( )。历A、它们所有是不包括偶尔性肯定过程B、它们所有具有不依人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性C、它们实现所有是无需人参与客观过程D、它们所有是人类思维发展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原则是( )。绪A、世界可知性和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唯一性和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尔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增进或延缓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
3、人本质在于( )。历A、人可以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10、唯心主义两种基础形式是( )。绪A、古典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唯心主义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1、唯物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绪A、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C、世纪英国唯物主义、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思想阶段12、事物否认方面是指( )。辩A、事物积极方面B、事物消极方面尽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方面D、事物
4、中增进其消灭方面13、衡量人社会价值大小决定性原因是( )。历A、看她职务大小B、看她社会地位高下C、看她向社会和她人索取多少D、看她对社会和人类与否作了奉献及其大小14、质和事物存在是( )。辩A、互相对立B、互相包括C、直接同一D、互相转化15、生产措施所体现关系是( )。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B、物质和意识关系C、主体和客体关系D、自然物质和社会存在关系16、辩证法所要答复是( )。辩A、世界本原是什么问题B、世界状况是怎么样问题C、世界与否可知性问题D、世界本质是什么问题17、在认识过程中更为关键意义飞跃是指( )。认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飞跃C、从肯
5、定阶段到否认阶段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18、阶级划分关键标志是( )。历A、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样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样C、获得归自己支配那份社会财富措施和多寡不同样D、社会分工不同样19、谬误和真理关系是对立统一,因此谬误( )。认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C、是对客观事物对的反应D、包括在相对真理之中20、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是( )。绪A、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英国古典经济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21、对的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客观前提是( )。物A、要有旺盛革命热情B、对的反应客观规律C、充足集体主义精神D、把世
6、界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22、有关人价值对的见解是( )。历A、人价值就在人自身,人生来所有有平等价值B、人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自由选择实现C、人价值就在于采用必需手段赢得一定社会地位D、人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奉献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由于( )。历A、它是构成生产力最关键独立要素B、它是直接现实生产力要素C、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4、社会基础矛盾是( )。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C、公有制和私有制矛盾D、坚持四项基础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矛盾2
7、5、“观念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物质东西而已”,这是( )。物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见解B、主观唯心主义见解C、辩证唯物主义见解D、唯心主义辩证法见解26、认识初级阶段是( )。认A、直接认识B、全面认识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2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详细科学之间关系是( )。绪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关系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关系C、本质和现象、肯定和偶尔之间关系D、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之间关系28、事物质变是指( )。辩A、事物在数量上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变更C、事物处在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主线性质变化29、概念、鉴定、推理是( )。认A、感性认识三种形式B、理性
8、认识三种形式C、唯物主义三种形式D、辩证法三种形式30、作为辩证否认“扬弃”是( )。辩A、既保留又发扬B、主线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调和31、人口原因对社会发展影响作用关键是通过( ) 历A、大家思想观念来实现B、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C、民族习惯和氏族信奉来实现D、物质资料生产措施来实现32、国家来源在于它是( )。历A、阶级妥协成果B、由大家互相签订社会契约而形成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和体现D、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产物3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见解( )。绪A、是相似,只是强调方面不同样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狡辩论C、前者是形
9、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两者所有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发展34、辩证否认是事物发展环节,由于辩证否认( )、辩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35、哲学上两大基础派别是( )。绪A、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6、适合生物生存范围叫( )。历A、生物圈B、大气层C、生态系统D、地理环境37、社会基础矛盾运动最终原因是( )。历A、生产关系发展B、生产力发展C、上层建筑发展D、经济基础发展38、辨别国家类型和本质根据是( )。历A、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下B、国体C、政体D、领土大小
10、、人口多少和力量强弱39、或然率是指( )。辩A、也许性在质上一种科学阐明和测定B、也许性在量上一种科学阐明和测定C、肯定性一种科学阐明和鉴定D、偶尔性一种科学阐明和测定40、真理和谬误统一含义是( )。认A、真理中包括着谬误B、两者互为因果C、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没有确定界线41、哲学正式形成于( )。绪A、奴隶制社会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2、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哲学是( )。认A、唯心主义B、狡辩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43、社会运动物质基础是( )。历A、上层建筑B、阶级和国家C、物质资料生产措施D、意识形态44、真理就是( )。认A、客观事物及其规
11、律B、大多数人同意见解C、对人类生存有用理论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对的反应45、阶段性部分质变体现了( )。辩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B、事物整体和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C、事物和事物之间变化不平衡性D、事物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46、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范围是( )。历A、泛指人自由B、指大家完全认识了社会历史客观规律而获得了自由C、指大家挣脱了社会历史客观肯定性制约而实现了自由D、指大家挣脱了盲目肯定性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47、意识是物质世界主观映象,因此就意识自身而言它具有( )。物A、主观性B、能动性C、随意性D、物质性48、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
12、展,归根结底是由( )。历A、政治原因引起B、经济原因引起C、精神原因引起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49、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多种可直接感知实物是( )。物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0、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是( )。辩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速度而变化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体现形式D、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51、国家消灭是指( )。历A、封建主义国家消灭B、资本主义国家消灭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消灭D、所有国家消灭52、整个生产关系基础是( )。历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互相联络B、产
13、品分派措施C、大家在生产中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53、增进无产阶级革命主观条件成熟关键是( )。历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决心、勇气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提高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加强D、建立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无产阶级革命党54、实践高于理论是由于实践具有( )。 认A、普遍有用性长处B、直接现实性长处C、主观能动性长处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长处5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围上说属于( )。历A、肯定性决定偶尔性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也许性D、内容决定形式56、由于大家有选择能力,因此( )。物A、大家可以改造和消灭社会发展规律B、大家可以超越客观条件制约C、大家可以超越主观
14、条件制约D、大家可以发挥主体能动作用57、鉴定一种哲学与否是真正哲学取决于它( )。绪A、与否坚持唯物论B、与否坚持唯心论C、与否坚持辩证法D、与否反应了时代精神精髓58、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使( )。历A、大家活动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物质性得到了科学论证D、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足阐明59、唯物辩证法总特性是( )。辩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见解B、普遍联络和永恒发展见解C、矛盾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见解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见解60、哲学是( )。绪A、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B、整个世界总主线见解C、有关人类社会历史态度D、唯物论和唯心论不同样见解
15、6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认A、两种完全不同样真理B、同一种真理两种不同样属性C、两种完全相似真理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界线62、生产资料包括( )。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一切劳动产品C、生产工具和劳动者D、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6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关键标志是( )。历A、人民群众生活水平B、生产工具状况C、劳动对象运用D、劳动者思想觉悟64、爆发式飞跃是( )。辩A、处理矛盾一种对抗质变形式B、处理矛盾非对抗性质变形式C、新旧要素逐渐积累D、质变和量变互相转化65、世界观就是( )。绪A、观测世界形势主线措施B、大家对整个世界总主线见解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主线见解D、对社会某些领域
16、详细问题见解66、下列见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是( )。绪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万物皆备于我”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心外无物” 67、大家为了获获悉识( )。认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只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就行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与社会实践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68、“人为自然界立法”是( )。物A、不可知论见解B、二元论见解C、主观唯心主义见解D、客观唯心主义见解69、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优良学风是( )。认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C、理论联络实际 D、勤俭节省70、从动物心剪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是( )。物A、语言产生B、人脑形成C、文明发展D、生产劳动71、
17、坚持真理客观性,就是( )。认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72、社会进步主线原则是( )。历A、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高下B、社会财富分派与否合理C、社会组员与否团结一致D、基础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与否有助于生产力发展73、物质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转化是一种( )。辩A、特殊现象 B、偶尔现象C、临时现象 D、普遍现象74、社会精神财富源泉是( )。历A、客观世界B、主观思维C、个人活动D、人民群众实践活动75、国体和政体之间是( )。历A、本质和现象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关系D、内容和形式关系76、时间和
18、空间是( )。辩A、物质两种属性B、运动着物质存在形式C、整顿认识材料工具D、独立存在精神实体77、生产力含义是指( )。历A、人体力支出B、人脑力支出C、所有制、分派和大家在生产中地位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能力78、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主线标志是( )。物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79、“割下来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辩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见解B、辩证法普遍联络见解C、唯心主义见解D、狡辩论见解80、简朴地说阶级实质是( )。历A、少数人对多数人专政B、不同样集团社会地位和分工C、一种集团占有另一种集团劳动D、一种集团统治另一种集团
19、81、意识能动性实现必需通过一定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物A、必需意识自身对的B、必需具有必需物质条件C、必需通过物质实践活动D、必需尊重物质运动客观规律82、认为人民群众发明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见解是( )。历A、宿命论见解B、天命论见解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见解D、历史唯物主义见解83、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进步以( )。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为动力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矛盾为动力C、优秀思想和落后思想矛盾为动力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动力84、大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实践活动( )。物A、所有受社会条件限制B、所有不受社会条件限制C、所有是主观随意进行D、所有不是对客观世界改造8
20、5、事物联络和运动关系是( )。辩A、先有联络、后有运动B、先有运动、后有联络C、运动构成联络D、联络构成运动86、联络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措施论意义在于( )。辩A、规定我们用联络见解看世界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基础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客观根据D、它是对的辨别不同样事物基础87、使大家对微观宇宙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是( )。物A、夸克理论B、达尔文进化论C、相对论 D、细胞学说88、事物发展周期性体现了( )。辩A、事物发展直线性和波折性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种不停地回到出发点运动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循环性D、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波折性统一89、事物质是指( )。辩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总和B、构成事物
21、基础要素内在联络C、一事物辨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D、事物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90、生产关系是指( )。历A、大家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经济关系B、人和自然关系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D、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关系91、规律是( )。辩A、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本质肯定联络B、事物和现象之间外在、偶尔间接联络C、事物和现象之间直接、表面也许性联络D、事物和现象之间人为、形式非本质联络92、构成国家暴力机构中,最关键成分是( )。历A、警察B、军队C、法庭D、监狱93、真理和谬误本质辨别在于( )。认A、真理是有用,谬误是有害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反应,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C、真理是
22、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D、与否对的反应了事物本质及其规律94、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绪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B、人在神启示下认识世界C、世界是可以认识D、世界万物是感觉复合95、矛盾斗争性是一种广泛哲学范围,它含义是( )。辩A、对立面双方互相依存性质B、对立面双方互相贯穿性质C、对立面双方互相转化性质D、对立面双方互相离异、互相排斥性质9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 )。绪A、关键内容 B、理论基础C、关键部分 D、实质或灵魂97、在矛盾体系中,处在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 )。辩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关键矛盾D、次要矛盾98、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性质取决
23、于( )。历A、与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与否适应经济基础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经济基础性质99、唯物主义认识论所有坚持( )。认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应论100、一切真知所有来源于( )。认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意识D、客观事物101、“假定一切物质所有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特性”,这是( )。物A、主观唯心主义见解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见解C、辩证唯物主义见解D、相对主义狡辩论见解10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辩A、头脑中自生B、对客观辩证法反应C、“绝对观念”固有D、从书本上学来103、社会存在( )。历A、是社会生活精神方面总和B、是
2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10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历A、绿色植物B、人类C、动物D、微生物105、假象是指( )。辩A、正面地直接地体现本质现象B、从背面歪曲地体现本质现象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现象106、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历A、渔猎时代环境问题B、新石器时期环境问题C、农业社会环境问题D、工业社会环境问题107、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联络体现为( )。历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总和B、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D、两者互相依托、互相作用、互相转化108、杰出人物是指(
25、)。历A、各阶级领袖人物B、统治阶级政治代表人物C、同情劳感人氏历史人物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增进作用历史人物109、社会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辨别在于( )。辩A、自然规律是客观,社会规律是主观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大家故意识活动而得到实现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110、矛盾斗争无条件性是指( )。辩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限制11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认A、唯物主义思想体现B、机械唯物论见解C、不可知论思想体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1
26、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反应是( )。认A、摹写和发明统一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统一C、物质性和精神性统一D、真理本性和实践特点统一113、主张意志自由是绝对的,认为意志支配一切见解是( )。物A、宿命论B、唯意志论C、唯物论D、历史唯物主义114、提出真正科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是( )。物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15、现实性范围是指( )。辩A、包括内在根据、合乎肯定性存在B、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确实定C、详细事物和现象存在D、现实也许性和抽象也许性总和11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主线目的在于( )。绪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
27、、培养和确立科学世界观C、掌握对的工作措施D、全面提高人素质117、公孙龙“白马非马”说之因此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辩A、关键矛盾和非关键矛盾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C、矛盾关键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118、直线论错误在于只看到( )。辩A、事物发展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前进性而否认了波折性C、事物发展间接性而否认了持续性D、事物发展波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119、实践之因此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论据,是由于( )认A、实践自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见解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是对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事物120、由感性认识
28、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是( )。认A、完全自发过程B、积极能动过程C、消极被动过程D、主观随意过程121、量变复杂性是指( )。辩A、量变程度发展不同样B、量变形式多样性和总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质变中有量扩张D、量变有在度范围内变化和突破度范围变化122、划分阶级唯一原则是( )。历A、经济原则B、政治原则C、思想原则D、文化原则123、人任何意识,所有是对客观世界( )。物A、虚幻反应B、歪曲反应C、主观反应D、对的反应124、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 )。历A、大家挣脱了客观规律限制B、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明历史C、大家对客观规律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D、大家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12
29、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历A、一切社会上层建筑所有要在它经济基础建立后来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上层建筑所有本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上层建筑变化,所有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所有决定该社会上层建筑性质126、质变复杂性是指( )。辩A、质变和量变互相转化B、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质变形式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渗透着量变D、质变依托量变准备127、作为质变和量变统一度是指( )。辩A、肯定和否认对立统一B、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构造C、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D、事物保持其质量程度128、在生产措施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要素是( )。历A、生产力B、产品分
30、派形式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29、看待老式文化对的态度是( ) 辩A、视为精髓所有继承 B、视为糟粕所有抛弃C、应保留二分之一,抛弃二分之一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130、否认之否认规律( )。辩A、在事物完毕一种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体现出来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所有可以体现出来C、在事物通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体现出来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通过肯定和否认两个阶段体现出来131、广义经济构造是指( )。历A、生产关系B、家庭C、物质资料生产措施D、经济基础132、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指是( )。历A、所有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
31、发展所依托多种自然条件总和133、白天和黑夜之间前后相继现象是( )。辩A、肯定联络B、偶尔联络C、因果联络D、非因果联络134、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见解是( )。认A、真理问题上唯物论B、真理问题上一元论C、真理问题上辩证法D、真理问题上二元论135、哲学生命力从主线上说在于( )。绪A、适应时代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需要C、反应劳苦大众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需要136、现代西方哲学,不管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所有是( )。绪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137、真理是大家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认A、对的反应B、歪曲反应C、颠倒反应D、否认反应138、看待
32、社会历史基础趋势这个问题对的见解是( )。历A、社会进步具有客观肯定性见解B、循环论见解C、倒退论见解D、直线式持续发展见解139、一种对的认识往往需要通过( )。认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过程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过程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毕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过程140、系统论科学出现意义在于它( )。辩A、高于唯物辩证法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C、替代了唯物辩证法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141、认识本质是( )。认A、主体对客体加工B、主体对客体改造C、主体对客体能动反应D、主体对客体作用142、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第一种阶级社会是( )。历
33、A、封建社会B、奴隶社会C、原始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4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辩A、唯物辩证法见解B、唯心主义见解C、唯心辩证法见解D、形而上学见解144、我们把包括在现实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种种趋势、潜在尚未实现东西,称之为( )。辩A、偶尔性B、肯定性C、现实性D、也许性14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是( )。认A、第一性和第二性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C、认识源和流关系D、唯物主义反应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关系14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 )。辩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B、状态和形式C、基础方向和道路D、客观性和条件性147、社会意识
34、对社会存在反作用,需要通过( )。历A、人民群众实践活动B、社会意识自身作用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生作用D、社会意识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148、严格科学意义上社会革命是指( )。历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篡夺149、真剪发展是一种( )。认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过程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过程C、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互相转化过程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150、作为上层建筑关键构成部分思想体系,包括( )。历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老式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
35、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单项选择题答案:1. D2. A3. B4. B5. A6. B7. D8. B 9. D 10. D11. A12. D13. D14. C15. A16. B17. D18. A19. B20. A21. B22. D23. D24. A25. C26. D27. B28. D29. B30. C31. D32. C33. B34. C35. C36. A37. B38. B39. B40. C41. A42. C43. C44. D45. D46. D47. A48. B49. D50. D51. C52. D53. D54. B55
36、. D56. D57. D58. C59. B60. A61. B62. D63. B64. A65. B66. A67. C68. C69. C70. D71. B72. D73. D74. D75. D76. B77. D78. D79. B80. C81. C82. D83. A84. A85. D86. A87. A88. D89. C90. A91. A92. B93. D94. D95. D96. B97. C98. D99. D100. B 101. C102. B103. B104. A105. B106. D107. D108. D109. B110. D111. D112.
37、 A113. B114. B115. A116. B117. D118. B119. C120. B121. B122. A123. C124. C125. B126. C127. D128. A129. D130. A131. C132. D133. D134. C135. A136. B137. A138. A139. C140. D141. C142. B143. D144. D145. C146. B147. A148. B149. D150. C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措施论一,单项选择1.对哲学基础问题第二个方面不同样答复构成了A.一元论和二元论对立
38、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立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2.哲学党性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对立C.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对立 D.一元论和二元论对立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最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已经完毕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起点D.绝对真理体系确实立二,不定项选择1.下列有关哲学含义说法中对的有A. 是研究整个世界普遍规律理论体系B. 和自然科学是一般和部分,整体和部分关系C. 属于上层建筑D. 在一切社会中所有有阶级性E. 是世界观和措施论统一2.哲学和一般人世界观辨别是A.前者是自觉建立
39、,后者是自发形成B.前者是系统理论体系,后者往往是非系统东西C.前者是对的,后者是错误D.前者可以指导实践,后者不能指导实践E.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3.哲学和详细科学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关系 B.系统和要素关系C.普遍和特殊关系 D.共性和个性关系E.理论和实践关系4.下列属于主观和客观关系有A.现象和本质关系 B.真理和规律关系C.运动和物质关系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关系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关系5.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命题有A.心外无物 B.世界统一于感觉C. 理在事先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影子E.金,木,水,火,土是世界本原6.一般唯物主义哲学派别所有主张A. 世界是可知 B
40、. 世界是统一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E. 世界是运动变化7.不一定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学说或派别有A. 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学说 B. 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学说C. 承认世界可知性学说 D. 承认世界永恒发展学说E.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学说8.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是A. 否认了世界物质性B. 只承认自然界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物质性C. 用孤立,静止,片面见解解释世界D. 否认了世界矛盾性E. 用力学解释一切运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之因此抵挡不住唯心主义攻打,是由于它A. 同辩证法相脱离 B. 没有看到人类社会物质性C. 还不如古代唯物主义进步 D.把世界本原说成了原子等基础粒子E. 把运动复杂形式简朴化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自然科学前提是A. 达尔文进化论 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