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本课程以培养汽车常规维护职业能力为重点,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汽车维护的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的
总体目的: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机电维修工在职业成长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在汽车维修公司需从事的基本工作之一。本课程是汽车机电维修人员根据服务顾问或车间调度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车间,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借助维护作业工单独立或合作完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汽车维护作业计划,并实行和检查反馈。在维护操作过程中能完毕对所做维护工作的陈述、能对维护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增项内容及时对服务顾问进行反馈、能对所完毕维护操作中车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能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进行调整或换件解决、能对专用检测仪器的对的操作、就维护作业进度与车间调度进行工作沟通,将完毕维护操作的车辆及维护作业工单交由车间质检。能对的填写维护作业工单,遵守 5S 工作规定及安全规程规定。
(一) 基本素质教育目的
1. 具有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 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意识。
5.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准时高效完毕工作任务。
6. 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7. 具有环保意识。
(二)知识教学目的
1. 系统掌握汽车平常维护及新车交付基础知识。
2. 系统掌握汽车维护作业安全规范。
3. 掌握车辆5000km保养作业知识。
4. 掌握车辆20230km保养作业知识。
5. 掌握车辆40000km保养作业知识。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的
1. 具有查询查询车辆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能力。
2. 根据车辆状况制定维护工作计划的能力。
3. 具有车辆整车全面维护能力。
4. 具有车辆维护质量检查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
学习单元一: 绪论
学习单元二:汽车平常维护及车辆交付
1.教学学时:4学时
2.知识点: 车辆信息、汽车系统功能操作及车载工具、整车平常维护内容、用车安全常识、汽车维护费用解释。
3.要点和难点:整车平常维护内容。
学习单元三:汽车5000km维护与保养
1.教学学时:8学时
2.知识点:劳动保护、常用工具、量具、设备的使用; 5000km维护功能; 灯光、信号、仪表、雨刮器、中控及防盗系统的检查; 空气滤清器的检查与维护;机油及滤清器的更换;皮带检查、轮胎检查;汽车冷却液的检查、其它油、液的检查;汽车连接件和密封状况的检查。
3.要点和难点:汽车5000km维护内容、功能及检测项目。
学习单元四:汽车20230km维护与保养
1.教学学时:8学时
2.知识点:汽车20230km维护内容及功能;电动座椅、后视镜、音响的检查; 轮胎检查及动平衡;进气歧管、排气歧管、排气管和安装件的检查;蓄电池的检查与维护;制动系的检查与维护;悬架的检查;底盘其它系统的检查;车轮轴承摆动损伤检查、驱动轴护套、手动传动桥油检查、自动变速器油检查、转向机漏油检查、动力转向漏油检查。
3.要点和难点:汽车20230km维护内容、功能及检测项目。
学习单元五:汽车40000km维护与保养
1.教学学时:4学时
2.知识点:汽车40000km维护内容与功能;汽油滤清器的更换;活性炭罐的检查;油箱盖和散热器盖的检查;火花塞的检查;机舱盖及行李箱拉动检查;空调工作状况检查与维护。
3.要点和难点:汽车40000km维护内容、功能及检测项目。
学习单元六:拓展
表1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学时分派表
序号
重要内容
学时分派
作业题量
备注
合计
理论教学
课内实训
1
学习单元一:绪论
2
2
2
学习单元二:平常维护及车辆交付
4
4
1
3
学习单元三:汽车5000km维护与保养
8
8
2
4
学习单元四:汽车20230km维护与保养
8
8
2
5
学习单元五:汽车40000km维护与保养
4
4
1
6
学习单元六:拓展
2
2
总计
28
28
6
四、实行建议:
(一)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尽也许创设工作和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以行动为过程,运用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学习工作页的引导下完毕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以完毕职业岗位的学习任务为目的,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与生产融为一体,运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生产设备,运用多媒体、仿真软件、电子教学软件、计算机网络、实物教具、工作台、生产设备等,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理实一体化教学重要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汽车仿真实训室、奥迪A6汽车整车及汽车整车电器实训室中进行。
(二)实践教学条件
配置多媒体设备、汽车整车、汽车维护保养设备和机具、汽车保养用品、举升机等,充足的汽车维修保养数据资料,数据库及视频光盘,学习软件,可以在网上查询的电脑及工作台等。
(三)师资条件
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能运用各种教学法设计课程,掌握汽车新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新知识,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培训,有较丰富的公司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推荐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网站等:
自编讲义的编写应与本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自编讲义应图文并茂;表达精炼、准确、科学。应当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讲义。
自编讲义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及时地纳入讲义,使讲义更符合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针对具体车型的《汽车维护保养》实训指导手册。
推荐教材:
①《现代汽车维护与保养》 夏长明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②《现在汽车使用与维护技巧》 肖永清 杨忠敏 化学工业出版社
③《汽车维护一书通》 夏红民 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④《汽车维护教程》 谭本忠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五)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征询者和指导者,是教学过程向学生自觉的学习过程转化,如: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课程教学评价
采用过程性考核方案,学生本课程的最后得分是所有考核的加权总分。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平时成绩由作业和出勤、及课堂提问和实验成绩组成。
成绩比例按规定:平时占40%,期中占20%,期末占40%;平时成绩:作业及提问占20%,出勤占20%,实验占6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