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济危机、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及防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555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危机、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及防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危机、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及防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危机、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及防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管新视野】收稿日期:20221201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数据收入分配的理论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1YBA273)作者简介:蔡景庆(1974-),湖南新化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经济、经济转型。经济危机、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及防范蔡景庆1,2(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2.湖南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9)摘要: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交错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中间环节”,其背离交错的深度决定经济危机的特征与程度。“脱实向虚、青睐金融及其衍生产业”的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是当代资本主义

2、的重要特征与必然趋势。以历史视角探析高度金融化资本主义的由来与进程、并由此带来经济危机的阶段性特征;从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交错角度,探讨初级金融化和中高级金融化资本主义的形成机理;高度金融化资本主义在较长时期存在所具备的支撑因素,同时具备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大厦将倾”的两方面、数十处的巨大风险。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孕育于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其进程及必定造成的深度性、全球性经济危机,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化层面内解决。关键词:金融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支撑与风险;防范启示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5006307“脱实向虚、青睐金融及其

3、衍生产业”的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与必然趋势。分析引发经济危机的“中间环节”,以历史脉络探讨经济危机的阶段性特征、高度金融化资本主义的由来与进程,探析金融化资本主义的支撑机理、脆弱环节与治理之难,思考给我们的防范启示,可成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借鉴,加以防范。一、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否存在经济危机?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态度;部分学者认为存在经济危机或有爆发的潜在风险。文章趋向于后一种观点:认为起义和战争,是修复其时经济危机的重要方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其产业富余利润很低。如图 1 所示,居中循环的是实体经济环(含全社

4、会人员生产消耗和日常消费),从金融和货币流通角度看,有上下两个溢出环:其一,“权力剥夺的富余利润”(图 1 下方环)。以金融货币形式存在的部分产业富余利润,以苛税或捐贡方式,溢出转化为王权(我国称皇权,以下均简称王权)和达官贵族们的收入,供其日常生活和享乐开支、花园豪宅和宫寝陵墓建造、田地购买和军事支出,也有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济困赈灾,少量间接用于借贷等。这部分金融溢出,通过以上再分配和再支出,又直接或间接进入实体经济循环,并不会产生两者的交错或错乱。其二,“制度剥夺的富余利润”(图 1 上方环)。一部分产业富余利润被奴隶主剥夺,或以租金利息方式转化为地主和财团主收入,或以捐献方式转化为宗

5、教主收入,供其日常生活和享乐开支、私宅花园和田地购买、建造宗教设施和举行宗教仪式、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23 年 5 月(第 5 期,总第 313 期)May,2023(No.5,General No.313)产业富余利润,可视为每个产业产生的平均利润量。金融和货币溢出环,指部分金融和货币资产脱离实体经济,进入额外循环。63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进行借贷信贷,也有少量用于对穷人的布施救助等,这些金融溢出同样都直接或间接转入实体经济循环。还要说明的是,奴隶主、地主财团和达官贵族们所持有的金融货币,也有少部分用于金银珠宝,特别是流通金银货币的购买收藏,会产生一定

6、的金融滞留,由此带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交错,但其金融滞留的量不大、交错程度不深,还受到家庭家族变故、代际相传(财产分割)等的稀释,不至于诱发经济危机。图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图可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通过如图 1 所示的“三个接续循环”,可以维系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动态平衡。统治阶级和富贵阶层“多子多女”的代际财产分割、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可以大大缓减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交错,强化维系这种动态平衡。然而,当奴隶主阶层、地主阶层、达官贵族们过分沉迷于骄奢淫逸、贪图钱财和极端享乐,严重冷视漠视民众疾苦时,或因自然灾害等同时给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打击时,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错乱会因此

7、产生,并可能带来严重经济危机。表现为奴隶和农民起义、奴隶式和封建式战争迭起,进而带来王权动荡、政权更迭、财富重新分配等。即通过战争和起义等方式,使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交错得到重新归序;对实体经济进行“先摧残、后重建”式复苏。例如:7-8 世纪,阿拉伯帝国扩张,规定 4/5 的战争掠夺归前线士兵所有;12-13 世纪十字军东征,通过战争抢夺的金银珠宝归作战的农奴所有1;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封建战争,都是通过剥夺旧帝王的政权和钱财,建立起新帝王的政权和经济秩序。所以,特定情况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实体性经济危机,一般以起义、战争等极端方式来表现和进行终极修复,但修复的切口自觉不自觉地回归到对金

8、钱和财富的重新分割,使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错乱回归到另一相对平衡状态。二、走向高度金融化的资本主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进入“机器大生产支撑”的工业文明。产业生产能力极大提高,迅速使“生产相对过剩”成为可能,资本对利益的无限追逐加速这一进程并使之成为必然。产业的剩余价值和富余利润增大,使金融脱离实体经济产生较大背离交错成为可能,铸币和纸币的使用极大加速这一过程并使之成为必然。站在货币功能发挥以及金融与实体经济交错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历程,大致经历五个阶段:自由商品经济阶段(15 世纪末至 18 世纪中后期)货币经济阶段(18 世纪中后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财政与货币刺激经济阶段(20

9、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 70 年代)金融和信用经济阶段(也可称“金融化程度快速加重阶段”,20世纪 70 年代至 2008 年)高度金融化阶段(2008 年至今)。在自由商品经济阶段,人们普遍感受到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强大,危机表现为企业个体和行业性危机;在货币经济阶段(铸币和纸币开始广泛使用),人们普遍感受到银行资本、产业与银行联盟资本的强大,危机表现为结构性、周期性危机;在财政与货币刺激经济阶段,人们普遍感受到财政透支与货币超发的力量,危机表现为潜藏式、系统性危机;在金融和信用经济阶段,人们普遍感受到信用资本、金融联盟资本、虚拟资本的强大,危机表现为偶发性、连带式危机;在高度金融

10、化1821 年,英镑确立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1795 年,法郎确立为法国标准货币;1792 年,美国通过铸币法案,美元正式诞生等。64阶段,人们感受到资本主义高度金融化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危机表现为深度性、全球性危机。在自由商品经济阶段,货币主要发挥支付和部分借贷职能,货币流通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交错程度不大,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不强,资本主义学者、执政当局采取否认和“无害化论证”来应对危机。在货币经济阶段,银行与货币资本、货币与产业联盟资本形成垄断,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交错的程度加剧,最终爆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到了财政与货币刺激经济阶段,资本主义国家遵循凯恩斯理论,采取财政透支

11、与货币超发,刺激经济以解燃眉之需。一方面造成流通货币的骤然增加且被少数利益集团占有控制,另一方面政府持续“透支刺激”的难度越来越大,最终导致 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危机。进入金融和信用经济阶段,即“金融化资本主义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采取放松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和衍生创新,不惜以次级贷款和再担保、再贷款的方式,鼓励民众消费和购买房产等。这些举措是为了促使货币资本快速进入经济循环,或称“以金融创新改变货币和金融流向,使之快速进入经济循环”,以缓解或理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严重交错错乱,拉动经济,只是手段由凯恩斯理论的“政府透支”,转变为以信用为支撑的“社会透支”

12、或称“民众透支”。殊不知这些举措,更深层次加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交错错乱。到此阶段后期,高度金融化的货币资本已严重脱离实体经济,也严重脱离货币的五大传统职能,异化成为资本聚集、赌客心态、泡沫化增值和超前消费的工具,货币与金融高度证券化、虚拟化、信用化、契约化。2007 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美国的金融市场已呈“危险的倒金字塔”结构,第一层的次级贷规模约为 1.3 万亿美元,第二层普通房贷约为 10 万亿美元,第三层的企业债(含企业之间的债券)约为 60 万亿美元,第四层的各种金融衍生品规模达 340 万亿美元。2007 年美国 GDP 约为 14 万亿美元,占各类金融衍生品总量比重仅为 1/29

13、。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07 年全球衍生金融产品市值约为 681 万亿美元,同年全球 GDP 约为 54 万亿美元,全球GDP 占衍生金融产品比值仅为 1/13;2007 年全球实体经济仅为 10 万多亿美元,其占比则更低2。2008 年金融危机后,进入资本主义高度金融化阶段,西方国家一方面无法回避高度金融化带来的诱惑和机遇,更无法逃避其带来的巨大风险、挑战与痛苦;另一方面要制定应对之策,又面临资产阶级利益集团、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相互对立等的强大掣肘。简单的货币超发甚至激进的凯恩斯主义举措,已无法医治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深层病根,西方国家步入“简单性迷茫性应对高度金融化

14、经济危机”阶段。现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高度金融化”资本主义阶段,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交错,产生经济危机的历程机理,图示如下(见图 2)。图2从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交错探析经济危机产生的历程脉络货币的五大传统职能,指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经济危机、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及防范/蔡景庆65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三、金融化资本主义的形成机理与支撑因素(一)金融化资本主义及其危机的形成机理从经济危机形态看,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后,资本主义进入“金融诱导性危机”阶段,并在此阶段迈上两个台阶:一是 20 世纪 70 年代“滞胀”危机,西方

15、迈上更高形态“金融化危机”时期;二是 2008 年经济危机,西方再迈上“高度金融化危机”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和商贸的繁荣兴盛,特别是 20 世纪 30 年代后,凯恩斯理论推动政府持续负债运行与银行连续货币超发。经济与社会领域堆积的金融和货币资产,利用其高流动性、快速收益性、高风险性、较强麻痹性等特性,应用其特殊垄断地位,超然和脱离于实体经济,进行自我封闭运行,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金融循环体系(如图 3 所示的顶层“纯金融溢出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金融和实体经济平面循环体系(见图 1)被打破,金融和货币流通脱离、凌驾于实体经济循环之上,形成如下立体循环体系(见图 3)。

16、图3初级金融化资本主义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图从图 3 可以看出:一是随着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家、政府、普通民众和跨国资本,都参与到西方国家金融和实体经济两个循环之中,成为支撑纯金融溢出环的四方力量。二是近代西方国家推行收入和福利政策,普通民众逐渐深度融入“金融泡沫化增值循环”中,但因“资本主义制度缺陷”“金融循环的欺骗麻痹性”等,大众在“金融泡沫化循环”中一般处于被“割韭菜”地位,更多民众是“超前消费”的“被金融化”。三是经济全球化推进,大量国外资本进入西方国家的两个循环(实体经济环和纯金融溢出环)。四是“纯金融溢出环”及其“泡沫化增值”,相对于实体经济更为脆弱和高风险,加剧了金融

17、与实体经济背离交错程度。20 世纪 70 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减少政府干预、放松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和衍生创新等,来松绑经济、应对危机。由此,“金融泡沫化循环增值”的能量进一步激发、活力进一步释放,生成一级又一级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衍生环,形成一层又一层“塔状”金融及衍生循环体系(见图 4)。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交错错乱、“塔状”金融及衍生循环体系的交错错乱、愈加深刻复杂。21 世纪初,金融的泡沫性、敏感性、脆弱性、高风险性等劣质特性突显,任何一个金融环或两环叠加处出危险与断裂,都将带来资本主义经济“大厦将倾”的危机。图4中高级金融化资本主义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图“纯金融溢出环”

18、现象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资本主义自由和垄断竞争时期已经存在,只是相对较弱、规模不显著。66如图 4 所示,20 世纪 70 年代后的中高级金融化资本主义,逐渐显现以下变化与特性:一是金融利用其经济血脉的特殊垄断地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利润剥夺与攫取。二是金融的高流动性、快速收益性等,诱使实体经济的产业扩张、企业治理、资本积累、公司并购等趋向于金融化推进,也加剧西方国家政策趋向于支持金融化或实施金融化举措。三是因金融及其衍生产业“利润高、来钱快”,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资本和产业加速“脱实向虚”3,追逐第三产业且特别青睐金融及衍生产业。四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成本低于西方

19、发达国家,甚至借助于国际金融溢出的推力,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普通民众的“吃穿用住行”等又必须满足,形成“金融和资本榨取发展中国家剩余价值”,“全球几十亿人供养美国等西方社会”等“中心外围现象”;同时,发展中国家以低价劳动力、廉价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等为主要优势,通过公平贸易,获取纸质形态的外汇顺差和储备。五是 2008 年后,西方国家并没能制定长期性战略性举措,应对和化解“高度金融化”带来的巨大风险;相反,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极度经济困境等因素催促下,美日等国纷纷实施“不限量、无底线”量化宽松政策,极大加剧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交错错乱,资本主义危机将随时爆发。六是金融

20、化资本主义加剧西方国家内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深层次矛盾突显等严重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言:“作为纸质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他们价值额的涨落,和他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赌博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代替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4(二)金融化资本主义的支撑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的劣根性、市场机制和资本的趋利性,是西方国家走向高度金融化的三大根本原因。金融及其衍生产业,甚至包括大多数第三产业,并不创造价值。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依托是商品(或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脱实向虚、青

21、睐金融及其衍生产业”的金融化资本主义,为什么能较长时期存在并取得一定发展呢?或者说金融化资本主义的重要支撑在哪?主要原因有:一是直接支撑。金融业的最直接支撑是银行信用体系不出现大面积违约,与之紧密相关且催生衍生能量的是股市、债券、基金、证券等虚拟资本的稳定上涨。因此,股票、基金及证券价格的持续上涨(不排除短期波动)、债券市场的基本稳定、银行信用体系不出现大面积违约,是金融化资本主义存在与发展的直接支撑。二是中坚支撑。借贷是金融的最核心环节。现实中,无论是抵押借贷(含担保、保证等)还是信用借贷,最终会落实到以房地产为主的实质担保与支撑。因此,房地产价格不能下跌且最好温和上涨,是金融化资本主义存在

22、与发展的中坚支撑。三是稀释支撑。二战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后来的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纸币大量超发、财政长期赤字是常态。“纸币超发”相当于向金融池注入“活水”,“财政赤字”可转移部分借贷风险(由社会担保转向政府担保),这无形中稀释了金融风险和借贷断裂风险。四是内源支撑。二战后的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具有普遍优越感,社会滞留的金融货币存量非常大,稀释了其金融和焦虑风险,西方国家近些年超发的大量货币,大多被资本利益集团所截取瓜分,转化为货币留滞或进入金融衍生体系,没有形成民众的挤兑行为和大量购买行为,是其内源支撑。五是外源支撑。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发展优越感和金融霸主地位(如美元

23、、欧元、英镑等的坚挺霸权),能维系较长时期“以纸币换取商品”态势,形成“外围供养西方”局面及路径惯性。六是实力支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总量非常大,尽管“脱实向虚”,但依然有很强的实体经济总量(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特别是科技实力,近代一二百年来,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均会领先于世界,是维系西方优越感和金融霸主地位的根本实力展现。七是霸凌支撑。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强国在全球到处制造紧张局势、炫耀武力,以各种手段恫吓、排除和打压异己,使一些外围国家被迫服从和经济就范,西方强国依此“输出痛苦、拉动经济”,或转嫁危机与风险。分析以上支撑可知:除实力支撑外,其余都是短期的、投机的,甚至泡沫化的、不道义

24、和极具风险的支撑,不具备长期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四、金融化资本主义的脆弱之处与治理之难(一)金融化资本主义的脆弱之处金融化资本主义的脆弱性,表现在对应上述的七个支撑环节风险,以及链接环节风险两方面。对应上述的支撑环节风险:一是直接风险。股市、债券、证券和银行信贷等高虚拟性、高风险性领域,任经济危机、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及防范/蔡景庆67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一环节出现异常状况,都可能迅速波及甚至危及西方金融与经济大厦,使直接支撑变成直接风险。二是中坚风险。房地产价格一旦出现中长期下跌,必定造成大面积借贷与契约违约,导致整个信用体系坍塌,危及金融和经济大厦,使中坚支撑变成中坚风险。三是

25、稀释风险。西方国家长期寅吃卯粮、债台高筑,政府并不创造价值,其举债终究是以公共信用担保的“庞氏融资”,难以长久为继,稀释支撑将成为稀释风险。四是内源风险。随着西方国家优越感的逐渐减退,一旦有较强突发性事件引起民众急躁焦虑、社会动荡不安,特别如形成大规模挤兑现象、产生恶性通胀等,必定危及西方经济根基,内源支撑孕育巨大内源风险。这点在 2008 年经济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的危机中,得到很大程度体现。五是外源风险。西方长时期“以纸币换取商品”,使国内民众养成惰性和享乐习惯,不利于制造创造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随着新兴体国家经济实力的上升,西方国家发展优越感和金融霸主地位必将受到挑战,外源支

26、撑铸就外源风险。六是实力风险。西方“吃老本型”科技与经济领先实力,很可能在未来被新兴经济体赶上,优势逐渐消失殆尽,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事件,加速这一进程,实力支撑面临实力风险。七是霸凌风险。西方强国的军事霸凌,带来自身社会心态和产业的畸形发展,受到国内许多民众的强烈反对。“有霸凌必有反抗”,必定有来自霸凌相对方的强烈抗争,霸凌行为受到全世界正义价值观的强烈抨击,霸凌支撑必定造就霸凌风险。链接环节风险:高度虚拟化、泡沫化的金融化资本主义,其支撑点多、支撑环节多,整个经济体系越发庞大而脆弱。西方“塔状”的金融及其衍生循环,其堆砌越高重心就越高,就越难稳定,越发脱离实体经济而脆弱优势经济全球化

27、造成风险和危机的快速传导,会“反噬”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西方国家本就脆弱的金融与经济体系。科技与信息革命为资本主义金融化创造条件,同时为链接风险和危机的快速传导提供平台支撑等。因此,无论是“灰犀牛”或“黑天鹅”事件,在“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作用下,都可能成为给高度金融化资本主义致命打击的惊涛骇浪。(二)金融化资本主义的治理之难资本主义金融化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孕育于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倚仗于西方经济与科技实力的相对领先,获利于西方军事、经济霸权。同时,金融化资本主义给西方经济危机带来金融诱导爆发性、反实体性、偶发性和难以预测性、快速扩散性、巨大危害性等特点。西方国家要防治金融化资

28、本主义带来的“对立与苦痛”难度巨大。一是“资本逻辑”难撼动。资本主义必然坚守“以资本为本”“资本至上”的逻辑,金融化正是资本“叱咤风云”的方向与结果,也推动资本主义走向最高级形态,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纠正资本逻辑,可能性较低。二是“政党代言”难撼动。西方执政党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西方两党或多党轮替的政党之争,终究只是“政治之需”“争取选民之需”之争,而非“经济之需”“民众之需”之争;且由最初的“相互制衡”转化为现今的“对立对抗、相互掣肘”。西方政党要在自己代言的岗位上换掉代言靠山,可能性较低。三是“形式民主”难撼动。西方程序化、僵化的民主,已蜕化为“形式民主”而非“实质民主”,“民意选举”而非“

29、民心选举”;西方民主政治长期“被资本所左右”,治理资本主义高度金融化带来的深层问题,更需要价值认同、文化共识下的统一行动力、执行力,而不是美丽口号下的“形式与偏袒”。要在“美丽外衣”下揭露和刺痛自己丑陋的本性,可能性较低。四是“抽象人权”难撼动。现今西方的人权,日益蜕变为“抽象的”“空洞的”人权口号和对极端放肆行为的放纵。从西方应对经济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看,对人最基本“生存权、生命权”的藐视漠视,只可能加重贫富差距、阶层与种族仇恨、社会对立等,资本主义的高度金融化起着推波助澜之功效。要褪去抽象的外表去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真谛,可能性较低。五是“经济惯性趋势”难撼动。资本主义金融化遵守市场规则

30、和坚守利益导向,合法合规,也符合商业道德,有较强虚伪性、隐蔽性和欺骗性。资本主义金融化是市场机制特别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想依靠市场力量和经济习性去纠正治理,可能性较低。六是“全球化及双刃性”难撼动。全球化对于各国经济和金融化资本主义具有“利弊一体”的“双刃”作用,“逆全球化”“反全球化”违反经济发展之必然规律,其本身比资本主义金融化更具风险和危险性,是一条不能重蹈覆辙的老路。想依靠全球化来防御和治理资本主义金融化,可能性较低。五、结论与防范启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5金融化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最高级形态。马68克思指出,资本主义进入最高级阶段后的唯一出路:把生

31、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占有形式6。然而,在资本主义长期“危而不亡”和“终极革命”尚未到来之前,金融化资本主义带来的影响与现实窘境,同样值得走市场经济道路、逐渐步入全球经济中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予以警醒与防范。战略思考上:一是要谨防极端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各层面的洗脑、渗透。要特别严防鼓吹彻底市场化、自由化、金融资本自由扩张,警惕宣扬国企和土地全盘私有化、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等方面的洗脑和渗透。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三是深入研究从古代“

32、尊天物本逻辑”“唯心宗教逻辑”“王权人治逻辑”,到近现代资本主义“资本逻辑”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要特别研究市场条件下金融与实体经济背离交错,以及“资本逻辑”下金融化趋势规律和结论的探讨,分析其对我国的影响与冲击,探析应对方略。策略应对上:一是建立“个人勤劳奋斗致富、国家托底帮扶困难”长效机制。“国家托底帮扶困难”能保证社会基本公平,也利于拉动实体消费;“个人勤劳奋斗致富”能保证经济社会充满竞争力和活力,也增强国民经济“勤于、善于制造创造”的底气。二是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新型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点,现代制造业是新型

33、工业的核心环节。三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勇攀世界一流科技高峰并不断向前奋进。以科技领先和人的高科技素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四是建立普通民众通过努力奋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能上升的多方通道和有效机制。按照“优者上、庸者下”的要求7,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僵化和因此造成的货币与金融资产的长期僵滞。五是防止金融资本过度衍生创新,严防金融资本私人垄断并形成私有化金融霸权,进而深度干预经济与政治。六是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防止人民币国际化“双刃性”对我国金融和经济的不利方面影响。七是严防西方某些强国以军事战争、金融战争等极端方式,转移国内经济危机和金融化资本主义带来的“

34、对立与痛苦”,做好各项完备预案和斗争准备。前景感悟上:一是解决人类社会相似的经济矛盾与困惑、抵御人类共同的灾害与风险。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与步伐,探寻全人类经济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方略。参考文献1张远,朱凯兵.古代战争成本思想简论J.军事历史研究,2011(12):117-124.2李慎明.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前景及应对建议J.世界历史,2009(06):35-40.3何自立,马锦生.发达国家经济高度金融化的内涵及本质J.经济纵横,2013(05):20-27.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40-541.5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01.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责任编辑:阳玉平助理编辑:王瀛经济危机、金融化资本主义走向及防范/蔡景庆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