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业论文设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11403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毕业论文设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毕业论文设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毕业论文设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毕业论文设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前 言石漠化问题是我国三大生态问题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继续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沙漠化治理生态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郧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的58个县市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 万亩,岩溶区面积 万亩,占 ,其中石漠化土地 万亩,占 %,潜在石漠化 万亩,占 。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 万亩,中度石漠化 万亩,强度石漠化 万亩,极强度石漠化

2、 万亩。近年来,郧县石漠化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蔓延态势,是郧县当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有效地遏止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根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的批复(鄂发改农经2011544号)有关文件要求,我县于2011年5月中旬开始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依据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2008-2010年度石漠化综

3、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编制了郧县2011年度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一、综合说明1、项 目 名 称:湖北省郧县2011年度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项目主管部门:郧县人民政府3、牵头组织单位:郧县发展和改革局4、技术支撑单位:郧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郧县水利水电勘探建筑设计院5、项目实施单位:6、项目建设区:根据郧县流域分布状况和省发改委2011年投资建议计划和建设任务,按照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要求,2011年首先治理汉江流域,这个流域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位于郧县中部汉江河谷,包括杨溪清凉寺河、曲远河等条小流

4、域,项目涉及 乡镇。7、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从2011-2013年共治理岩溶 面积,其中治理石漠化面积 平方公里,2011年共治理岩溶面积 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 平方公里。具体工程建设内容:生物措施:全面营造林面积为 公顷,其中封山育林公顷,人工造林 公顷(包括其中柏木 公顷,木瓜 公顷)。(详见附表4、5、6)食草畜牧业发展:实施人工种草 公顷,建棚圈 平方米。(详见附表4、7)工程措施:在项目区内,配合生物措施进行必要的水利水保工程,2011年度实施坡改梯 公顷,蓄水池 口,排水沟 米,沉沙凼 口,田间机耕路 米,引水渠 米,拦沙坝 处,谷坊 个。(详见附表4、8)8、工程建设期及进度

5、安排本工程建设期为一年,即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进度安排如下:2011年8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9月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011年10 -12月完成生物措施、种草养畜其它工作;2012年18月底完成生物措施人工造林整地及秋季栽植,生物措施封山育林工程的森林防火、标语刷写,标牌制作等。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完成坡改梯及水系配套工程,拦沙坝及谷坊在冬季农闲季节完成;及生物措施的春季造林及人工种草;2012年8月石漠化治理办公室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9、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其中生物措施投资 万元,占总投资的 ;草食畜牧业投资

6、 万元,占总投资的 ;工程措施投资 万元,占总投资的 %。其它投资 万元,占总投资的 。(详见附表10,工程投资概算)在项目总投资 万元中,中央财政投资与地方配套投入按 比例筹措,其中中央财政投资 万元,地方配套 万元。(详见附表10,工程投资概算表)10、工程效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区内,人工造林 公顷,封山育林 公顷,人工种草 公顷,可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 个百分点,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保护丹江水源区水源安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保护物种资源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项目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项目区农民在工程建设和项

7、目经营活动中,增加收入,提高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工造林、种草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二、基本情况(一)郧县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郧县地处秦巴山区,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中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丹江水库的重要水源区,地理位置为东径110072211016,北纬3216331537。行政位置为湖北西北部,与河南的淅川县、陕西的商南县、白河县以及我省的十堰市、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接壤。全县东西长约108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土地总面积3830.6平方公里,折合38305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9469公顷,耕地37082公顷,其它66507公

8、顷。地形地貌:据湖北农业地理,郧县属秦岭山脉东延余脉,北有秦岭,南有巴山,整个地形由西南、正北向中部汉江河谷倾斜,并向东南方向呈口舌状开口,汉江的主要大支流丹江河(滔河)、堵河等均从县境内通过并汇集于汉江。全县以山地为主体,突出的险峻山峰1554座,最低海拔(汉江库区水面)160米,最高海拔(苍浪山顶)1824.7米,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幽深,其地貌的主要特点:一是相对高差大,切割深。30米以下的(含农地、水域等)面积63813.3公顷,占总面积的16.6%,30100米的面积5980公顷,占总面积的1.6%,200400米的面积110960公顷,占总面积的29%,400700米的17

9、4913.3公顷,占总面积的45.8%,700米以上的面积为1833.3公顷,占7.8%。最大切割深度946米,最小切割深度7.8米,平均切割深度347.2米。二是区域自然坡度大。小于6度的面积为30746.7公顷,占总面积的8%,615度的面积19820公顷,占5.2%,1625度的面积89000公顷,占23.2%;2535度的面积161206.7公顷,占42.1%;3645度的面积76273.3公顷,占19.9%;大于46度的面积6066.7公顷,占1.6%。2、自然资源土地资源郧县土地总面积3830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0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林地279469公顷,占土地

10、总面积的72.95%;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等建设用地95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水域16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草地288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未利用土地119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详见附表2,郧县土地利用现况统计表)森林资源现状郧县国土总面积38305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9469公顷,占72.95%,非林业用地103589公顷,占27.0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107727公顷,占林地的28.12%,疏林地14086公顷,占3.67%,灌木林地130325公顷,占34.02%,无立木林地及苗圃地27331公顷,占7.13%,全县森林覆盖率

11、31.8%。(不含灌木林,若含灌木林全县森林覆盖率65.8%)全县活立木总蓄积270.6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255.3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1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9.4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4.9万立方米,分别占总蓄积的94.3%、0.4%、3.5%、1.8%。全县森林具有天然次生林面积分布广,中幼林面积蓄积都占很大比重的特点。水资源郧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汉江、堵河、滔河(丹江河)、曲远河、将军河等主要河流,其中汉江年过境客水量220亿立方米,丹江、黄龙两大库区水面20375公顷,其中可养水面11300公顷,两个库区除进行水面放养捕捞外,有11个库湾共2170公顷可以施行投食性网箱养鱼和其它形式

12、养鱼。我县水质清溶氧高,酸碱度适中,鱼类品种丰富。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生物资源郧县东西、南北相跨各约一个经、纬度,但由于地处过渡性地带并受垂直气候影响,生物资源丰常丰富,各种动、植物品种达2380余种。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富集着如此繁多的生物资源并养育全县63万余人口,反映出大自然的富有和慷慨。郧县人均林地、草地面积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可养殖水面在山区县具有明显优势。林、特、牧、药资源在生物资源中居突出地位,品种最多,分布最广,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共有品种1480余个,占生物资源的62.2%,郧县所产龙须草、油桐、柑桔、木瓜、天麻等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并逐渐成为山区开发性生产的主

13、导产品。已查清的中药材品种591个,占24.8%,所产的全虫、连翘、柴胡、柏籽,乌桕等都是地道产品,生猪、牛及家禽等饲养量在全市占重要地位。光热资源郧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984小时,百分率达45%;年辐射总量为105.4千卡/平方厘米,居十堰市之首,高于鄂西南,近于江汉平原,仅低于三北岗地,其中辐射多于鄂西南约11%,比邻省的陕南多2%-9%。10其间的辐射量为80.2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76.1%,年平均气温为15.9,10的初终间日数达236天,积温达5085.5,又居全市之首,属全省高温区之一,极端最高气温达42.7,在全市仅次于竹山。3、地质土壤郧县在我国地势三级

14、划分中,处于典型的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的秦岭东段南缘断裂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疏松,节理支离破碎,裙皱断裂扭曲严重,倾斜度大,因此存在大面积松垮崩塌现象。其发育土壤的母质主要有近代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粘土、红沙岩类风化物等。不同的地形地貌与成土母质,在不同的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别,属残积、坡积、冲积性土壤。据县土壤志资料,全县主要土类有:水稻土、湖土、石灰土、紫色土和黄棕壤等五个土类,12个亚类,33个土属,104个土种,152个变种。在石漠化地区分布较多的是石灰岩土两大地质岩性,是黄棕壤和白云岩。按照湖北省地质图和相关资料以及这次调查情况来看,项目区

15、九个乡镇场大部分母岩为石灰岩。石灰岩种类主要有石灰岩、含白云质灰岩,钙质白云岩、白云岩等,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及养分含量较低,必须尽快恢复植被,提高地力。4、社会经济情况郧县辖 个乡镇(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占总人口的 ,非农业人口 万人,占 ;现有农村劳动力 万个,人口密度 /人km2。全县耕地面积 公顷,人均耕地 公顷,粮食总产量 万吨,单位面积产量 公斤。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亿元,占总产值的 %,林业产值 亿元,占 %,畜牧业产值 亿元,占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境内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以及邮政、电信事

16、业发展迅速。襄渝铁路郧县段43公里,三个火车站;公路通车里程为1023.9公里,其中:十漫高速38.9公里,209、316国道郧县段88公里,主干省道郧县段93公里,县级公路244公里,乡镇级公路560公里。全县20个乡镇(场)及1个经济开发区全部通车。汉江、堵河两大河流郧县段通航里程170公里。20个乡镇(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不仅开通传真业务和程控交换电话,而且被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通讯十分便利。(详见附表1,郧县2010年度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5、水土流失现状由于地理因素和人为的原因,以及历史上一些地方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加之当地集中降雨,且降雨强度大,给郧县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

17、失。据长江委2000年遥感数据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28786.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83058公顷的59.7%,年平均流失量1277.6万吨,年平均侵蚀模数高达5583.7T/km2a。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2166.7公顷,占总流失面积的22.8%,中度流失面积79600公顷,占34.8%,强度流失面积68860公顷,占30.1%,极强度流失面积11200公顷,占4.9%,剧烈流失面积16926.7公顷,占7.4%。从地域分布上看,全县水土强度流失的是汉江河谷及沿岸岩溶地区的安阳、杨溪、茶店、柳陂、城关、五峰和滔河流域的南化、谭山、梅铺等乡镇,中度水土流失的有白桑、大柳、胡家营等乡镇,

18、江南山区的叶大、红岩背等乡镇(场)水土为轻度流失。6、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现状在郧县383058公顷的国土面积中,岩溶区面积 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其中石漠化土地 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潜在石漠化 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非石漠化 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 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 %,中度石漠化 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 %,强度石漠化 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 %,极强度石漠化 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 %。从地区分布上看,在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是汉江以北及汉江河谷沿岸,包括杨溪、青山、柳陂、城关、大柳和滔河流域的南化、谭山、梅铺等乡镇,中轻

19、度石漠化除了上述地区,还有白桑、青曲、原种场、刘洞等乡镇,其它江南山区为潜在石漠化地区。按照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土地分类统计,郧县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合计面积 公顷,其中林地 公顷(有林地 公顷,疏林地 公顷,灌木林地 公顷,未成林造林地 公顷,无立木林地 公顷,宜林地 公顷),耕地 公顷,牧草地 公顷,未利用地 公顷。(二)项目区基本情况1、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项目涉及郧县汉江流域杨溪清凉寺河、曲远河等条小流域。共有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农业劳动力 万人,农业人口密度 人/km2,农业总产值 万元,其中农业 万元,林业 万元,牧业 万元,农业人均耕地面积 亩/人,粮食总产量 吨,粮食亩产

20、量 吨 /公顷,森林覆盖率 %(不含灌木林)。2、项目区气候条件据湖北林业区划,项目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区。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适中,具有典型的南北过度特征。据县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年平均气温15.9,10的年有效积温5139.31 ,极端最低气温为-13.5(1997年元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2.7(1966年7月19日),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05.44卡/平方千米,年平均日照为2000.4小时,平均日照率为45%,无霜期287天,高山区为18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802.4毫米,年蒸发量为16031毫米,项目区阵雨较为短缺,差值为-327.1毫米,降

21、水多集中于5-9月份,平均为538.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6.7%,年均降水日为130天,年均相对温度为78.8%。由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复杂,重山峻岭连绵,大小水系环绕,受海拔高度变化的影响,导致了光、热、水、气的再分配,因而形成了显著的鄂西北气候区,适应多种林木的生长繁衍。项目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低温、阴雨、寒潮、大风、暴雨、冰雹、冻害等。干旱是主要自然灾害,据气象部门36年资料,干旱出现18次,平均二年一遇,其中大旱7次,平均五年一遇,中旱二年一遇,小旱三年一遇。低温主要是伴随着春秋季节阴雨天气而持续出现,36年资料表明,出现阴雨低温天气共128次,平均每年3.6次。在秋季又伴随着

22、秋涝和秋寒的发生。在春季有时会出现寒潮(倒春寒)。暴雨主要是局部地区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由于山高坡陡,又常常引发山洪,36年共发生暴雨61次,平均每年1.7次,特别在7-8月份,暴雨发生率为61.9%。一日降雨80毫米,二日120毫米,三日150毫米的大暴雨共发生18次,频率达50%。冻寒-5,出现5次,机率为13.8%,-6.9出现12次,机率为33.3%,-10出现2次,机率为5.6%。项目区是郧县冰雹主要发生地,36年共发生18次,平均两年一遇。风寒几十年来,连年不断,常伴随低温、冻寒、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给项目区人民生产、生活、财产造成很大危害。3、项目区地质土壤郧县在我国地势三级

23、划分中,处于典型的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的秦岭东段南缘断裂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疏松,节理支离破碎,裙皱断裂扭曲严重,倾斜度大,因此存在大面积松垮崩塌现象。其发育土壤的母质主要有近代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粘土、红沙岩类风化物等。不同的地形地貌与成土母质,在不同的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别,属残积、坡积、冲积性土壤。据县土壤志资料,全县主要土类有:水稻土、湖土、石灰土、紫色土和黄棕壤等五个土类,12个亚类,33个土属,104个土种,152个变种。在林业用地面积中分布较大的是黄棕壤和石灰(岩)土两大类,项目区主要是石灰(岩)土。按照湖北省地质图和相关资料以及这次调

24、查情况来看,项目区5个乡镇场大部分母岩为石灰岩。石灰岩种类主要有石灰岩、含白云质灰岩,钙质白云岩、白云岩等,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及养分含量较低,必须尽快恢复植被,提高地力。4、项目区立地类型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形地势、土壤水分等综合因子作用下形成的地块。立地类型指地块上不相连结,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地生产水平与潜力基本一致的地段组合。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土壤的质量。郧县立地类型分类,是在对地质、地形、土境和林分等因子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从952块标准样地中选取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标准地林分平均高等林分因子,用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母岩、母质、土层厚度、酸碱度等立地因子,采

25、用数量化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样本(马尾松)生长的主导因子,即:海拔、坡度、酸碱度、土层厚度四个因子,经方差检验,差异性极为显著。进而采用逐类分析,共划分出两个立地类型组和九个立地类型。低山类型组:低山酸性浅土层类型;低山酸性厚土层类型;低山碱性浅土层类型;低山碱性厚土层类型;项目区主要立地类型为低山类型组棕色石灰土类型;低山棕色石灰土类型。中山类型组:中山酸性浅土层类型;中山酸性厚土层类型;项目区主要立地类型为低山类型组棕色石灰土类型;中山碱性浅土层类型;中山碱性厚土层类型。5、项目区水系项目区5-50公里的支河流1条,长度60公里,河网密度为0.18公里/km2。项目区建有各类型水库12座,

26、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1座,蓄水总容量达1390万立方米。6、项目区植被特点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北缘,有典型的南北过渡特征,属于鄂西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区。由于地形地貌、土壤以及小气候环境不同的影响,其植被繁多,兼有南北过渡群落特征。项目区常见的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栎类、杨树、香椿、刺槐等,经济林树种有油桐、板栗、乌桕、柑桔、茶叶、柿子、桃子、梅子等;灌木树种有白花刺、黄荆条、马桑、黄栌木、盐肤木、火棘等;木质藤本植物有紫藤、葛藤、爬山虎、悬钩子等;草本主要有龙须草、芭茅、厥类、兰草、白茅草、蒿类等;主要药用植物有杜仲、栀子、连翘、五倍子、木瓜、黄柏、银杏、黄

27、姜、山药、天麻等。项目区还分布有大量的珍稀植物。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银杏、杜仲,国家三级保护的有厚朴、红豆树、紫茎,其它保护的有川桂、牛鼻栓、望春花、腊梅、檫木等。7、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公顷,林业用地 公顷,其它 公顷。在耕地面积中,水田面积 公顷,占 %,旱地面积 公顷,占 %。8、项目区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现状经2005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项目区岩溶面积为公顷,其中石漠化 公顷,占项目区国土面积的 %,潜在石漠化面积 公顷,占项目区国土面积 %。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中,轻度石漠化 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 %,中度石漠化 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 ,强

28、度石漠化 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 %,极强度石漠化 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 %。(详见附表3,郧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化现状统计表)三、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依据(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以科技为先导,以封山植树和保护为主要手段,以重点区域治理为突破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把整治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经

29、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降低人类生活对耕地扩张的依赖为宗旨;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加大投入为保障;以减少贫困人口,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农田改建、生态治理、小型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草山草场建设等为主要手段。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多方协调、大力配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力解决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岩溶石山地区人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岩溶石山地区脱贫致富创造必要的条件。(二)基本原则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大力进行示范和推广。既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又要把解决

30、本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治理工作的重点,做到标本兼治。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密切结合本地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注重创新,突出地方特色。采取“防”、“治”、“保”、“养”多重并举的办法,对轻度石漠化和尚未石漠化但潜在危险很大的土地采取预防措施;对重度石漠化的土地采取封山禁牧育林、植树造林措施;对中度石漠化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对已经治理好的石漠化土地采取保护措施。3、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在实施计划上,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石漠化危害较严重、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群众对石漠化治理积极性较高的为综合治理示范区域,优先实施综合治理,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治理。4、讲求实效,合

31、理部署。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重点突出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建设。统筹考虑项目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以及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 5、完善政策,统筹安排。以国家投入为主,制定和完善石漠化治理的有关政策,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促进各项投资向石漠化工程项目区倾斜。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开展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集体、个人投入为辅,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援助。使石漠化治理稳定持续地发展。6、转变思路,创新模式。实行新的生态环境建设运作模式。改变传统的思路,实行“科技

32、先行,百姓参与,政府支持”的新型运作模式。坚持“石漠化治理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的原则,改变种粮为主统观念,抓住岩溶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多样性的特征,选准适合各地岩土地球化学环境的多年生经济作物,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通过产业化提高其附加值,带动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可持续发展。7、依靠科技,运用成果。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运用石漠化治理的科研成果,重视调查研究和典型示范,建立监测体系和信息系统,真实反映石漠化地区实际,采用最新基础调查数据和成果,科学合理地确定有关工程建设指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治理进程。 8、严格管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建设与管理,按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按工程

33、进度安排资金,实行工程监理制和招投标制,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统一。(三)设计依据1、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2007年7月)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公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石漠化治理的指导性文件省发改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关于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34、规划(20062015年)的通知(鄂发改农经2010289号)省发展改革委、林业局、农业厅、水利厅关于下达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2010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鄂发改投资2010 829号)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 (20062015) (2010年3月)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的批复(鄂发改农经2011544号)郧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3、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国家林业局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水

35、土保持国家标准GB/T16453.1-16453.62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县实施方案编制指南4、郧县相关规划与基础资料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郧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郧县林业“十二五”规划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四、工程建设布局及规模(一)工程建设布局1、布局依据在规模安排上,依照统一规划,全面治理,先急后缓,分期实施,重点突破,逐步推广的原则。在结构布局上,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一林多用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原则,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兼顾

36、经济效益。在治理措施上,优先考虑石漠化严重、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重要地段,优先考虑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先急后缓,先近后远。2、2011年度项目布局方案郧县地处秦巴山区,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流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丹江水库的重要水源区,境内流域众多,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汉江、滔河、丹江河、将军河、堵河、曲远河6条,5-50公里的河流有765条。根据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试点要求,结合郧县实际,2011年度我们重点治理汉江流域的杨溪镇、青曲镇、大柳乡、城关镇和谭家湾镇,包括清凉寺河、曲远河、白泉河、堰河、圩坪河等5条小流域,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2011年对该区进行

37、综合治理。具体建设内容为:封山育林 公顷,人工造林 公顷,其中柏木 公顷,木瓜 公顷;人工种草 公顷,建棚圈 平方米;工程措施坡改梯 公顷,蓄水池 口,排水沟 米,沉沙凼 口,田间作业道 米,引水渠 米,拦沙坝 处,谷坊 个。(详见附表4、5、6、7、8)(二)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1、林草植被建设:、封山育林工程:对流域区内通过封育和补植补播有希望培育成林的灌木林地实行全面封山育林,连续封育5年,封育面积 公顷。、人工造林工程:针对石漠化土地特征,采取科学、合理造林技术措施,树种选择生态效益较高好耐瘠薄常绿的乡土树种柏木,在石漠化地区土壤较厚肥力较好的地区适当营造木瓜林。人工造林规模为 公顷,其

38、中柏木林 公顷,木瓜林 公顷。2、草食畜牧业发展:人工种草也是石漠化治理中的生物措施,根据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建设和群众致富奔小康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治理区的群众进行人工种草、圈养牲畜,保护生态。实施人工种草 公顷,改造棚圈 平方米。3、小型水利水保措施:在项目建设区内,以生物措施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水利水保工程,力争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效果。实施坡改梯 公顷,新修引水渠 米,截(排)水沟 米,田间作业路 米,新建蓄水池 口,沉沙凼 口,小型拦沙坝 处,谷坊 个。(三)工程建设期本工程建设期为一年,即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五、单项工程技术设计鉴于近三年来我县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39、的经验教训,我们在编制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时候,对部分项目内容做了小幅度调整。一是减少封山育林面积,增加人工造林面积。原因如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明显减少,人为对山场破坏的程度明显降低;通过近三年来的试点项目实施,实行封育措施的山场和没有实行封育措施的山场差别不是很大。单纯性的实行封育,若不加以辅助措施,实行补植补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封育期为五年,在项目的管理和后期资金的使用管控上容易出现漏洞等;若必须实行封育,则应把人工造林与之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是减少生物措施的饲草机械购买量,增加棚圈建设的补助比例。其原因如下:现在农

40、村的粉碎机、轧草机等加工设备比较普及;棚圈建设原设计标准太低,加之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落实,因此需调高补助标准。 (一)林草植被建设1、人工造林小班区划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项目共设计小班 个,面积 公顷,其中柏木林小班 个,面积 公顷,木瓜林小班 个,面积 公顷。小班平均面积 公顷,最大小班设计在汉江流域区杨溪铺镇杨溪铺村 号小班大沟 公顷,最小小班设计在汉江流域区青曲镇尖疙瘩村 号小班垭子上 公顷。汉江流域清凉寺河小流域杨溪铺镇杨溪铺村立地条件较差,石砾含量最大,栽植时多用容器苗,有些地方整地利用爆破大穴+客土措施。根据实施方案,按流域进行实地调查,选择的造林地相对集中连片,且植被稀

41、少,坡度在35以下,经过整地能够造林的灌丛地和荒山荒地。2、林种和树种设计根据项目区内立地条件和项目建设目标,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本项目林种全部设计为生态防护林,树种设计在土壤瘠薄、石砾含量大的地块设计柏木林 公顷,土壤较肥沃、疏松的洼土,适合木瓜生长的地块设计木瓜林 公顷。3、造林整地为了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造林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柏木整地规格404030(厘米);栽植木瓜整地规格为505040(厘米);造林整地在工程造林前一年12月30日前完成挖穴、回填。回填时,先填表土,挖出的土填不满穴,到穴的附近铲表土回填。造林整地前,安排劳力沿等高线按株行距进行统一放线,使造林后达到成行,成

42、线,成带,成片,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4、造林密度与配置柏木株行距为1.51.5(米),每公顷 株,加 %的补植苗木每公顷 株(其中容器苗 株,大田苗 株),配置形式以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品字形)配置为主。木瓜株行距为23(米),每公顷 株,加 %补植苗木每公顷 株,配置形式为正方形。株行距确定:沿等高线方向为株距,垂直等高线方向为行距。5、乔灌混交乔灌混交、针阔混交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治理效果,通过造林地现场调查,本项目造林地均有稀疏幼林、酸枣刺或白花刺,造林时予以保留,通过封育,使之成为乔灌草混交状态,故本次设计未设计混交树种。在谭山镇和全县木瓜造林地试验套种药用植物金银花。在套种金银花的

43、地块适当减小造林密度,可利用减小造林密度的苗木费用购买金银花苗木,故金银花苗木费未计入单价分析,套种金银花的柏木林的造林密度为每公顷 株,木瓜造林密度为每公顷 株。6、种苗测算及供应办法工程造林苗木全部采用国标一、二级苗,因石漠化地区土壤瘠薄,石砾含量大,应提高容器苗的使用率,容器苗的使用率达到70%。(柏木:一年生容器苗,地径0.4cm,苗高25cm;一年生裸根苗,地径0.4cm ,苗高30cm,根系健全;木瓜:一年生裸根苗,地径0.6cm ,苗高80cm,侧根发达)。经测算,本项目植苗造林需苗木 万株(含 %的补植苗),其中:柏木 万株(其中容器苗 万株,大田苗 万株),木瓜 万株。工程所

44、需苗木由县招投标中心统一招标采购,由中标单位或苗木生产者按设计要求供应苗木。7、造林季节和方法造林季节:以春季造林(23月)为主,秋冬雨季用容器苗补植。造林方法:采用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时施足基肥,使用保水剂根部打浆,栽植时做到苗正根舒、先填表土、分层压实,浇足定根水,培好土。栽木瓜嫁接苗,其接痕高于地表58cm,栽植柏木苗时,填土深度应超苗木土印2cm;在春季或秋季造林时选择雨后阴天进行栽植,天旱不宜栽植。8、幼林抚育管理柏木抚育包括除草、松土、追肥等,造林后1-3年进行,每年6-7月份各抚育一次,抚育范围树周围0.6米见方,同时,要特别注意护林防火工作。木瓜抚育包括除草、松土、修枝、追肥,抚

45、育范围树周围1米见方,清除的杂草要留在原地以覆盖地表,任其腐烂,增加林地有机质,有条件地方可套种牧草。9、造林典型设计(见附图)10、封山育林设计封山育林的封育对象为项目区石漠化地区有培养前途或生态重要且生态脆弱的灌木林地。(1)封育小班区划在治理流域内,以权属、地类、封育类型以及村界、河流、沟谷等为因子进行小班区划,共区划封山育林小班 个。 (2)封育类型设计本项目封山育林原地类为灌木林地,优势树种多为柏木(柏木为天然次生,零星分布,无蓄积)、栎类,封育类型设计为乔木或乔灌型。(3)封育方式设计全部采用全封方式。在封育期间,禁止除实施除育林措施以外的一切人为活动。(4)封育年限设计本项目封育

46、年限设计为五年。(5)封禁措施设计a、以小流域为单位制定封山育林公约。b、设置护林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封山育林设计在汉江流域区青曲镇、大柳乡、谭家湾镇,最小面积为汉江流域谭家湾镇圩坪河小流域,面积为 公顷,最大为青曲镇曲远河小流域老湾村 号小班蔡家坡,面积为 公顷,为了有效进行封山育林管护,提高封山育林成效,在大柳乡、青曲镇、谭家湾镇设计护林房各 处,每处护林房10m2,护林房内有床、制度、牌子和护林巡山记录。c、布设碑牌标语在封育区周界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交通路口等树立固定碑牌,有封山育林的乡镇原则上设立1块固定碑牌,大柳乡设立两块,一块在虎啸滩风景管理处,一块设在白泉村村部,青曲镇设立在老湾村垭子上,谭家湾镇设立在峡沟水库坝上。固定碑牌设计为1.5米(宽)2米(高),厚20厘米,下垫底,上加盖,四周镶瓷砖。碑牌内容正面为封育地点、面积、方式、四至界线、责任人,背面为封山育林公约或封山育林十不准。在每个小班周界50100米涂抹白灰,每个小班设计一条标语,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