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枫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3986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7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枫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枫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71 2017 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江枫辞世,享年88 岁。他一生译著等身,翻译了大量诗歌,其中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脍炙人口,享誉千家万户。江枫 1929 年生于上海,原名吴云森,祖籍安徽歙县。因为喜欢 枫桥夜泊,还因火红的枫叶象征着革命激情,改名为江枫。他曾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1941 年),后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46 年),因在清华大学时读了毛泽东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投笔从戎加入解放军,解放后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 年)深造。他热爱文学,1945 年与同学创办 晨星 并任主编,在北大期间参与创办 红楼,1978 年创办文艺刊物 寸草。因在诗

2、歌翻译上的杰出成就,江枫于 1991 年获得国务院社会科学突出贡献特殊津贴,1995 年获得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2002 年被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2011 年 9 月又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在翻译界,他与余光中先生被称为“南余北江”。此外,江枫还是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出版了多部专著。作为“忠实翻译观”的坚定拥护者,他反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翻译界一些新译论,与诸多翻译家展开辩论,丰富了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目前,我国学界对江枫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不足,有鉴于此,本文从他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三方面展示这位特立独行译者的翻译事业全貌。一、翻译实践:英语诗歌的传播者江枫文学翻译 6

3、0 余年,译著等身。他大量译介收稿日期:2022-03-05资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当代皖籍文学翻译家群像研究”(SK2020A0071);“中国哲学典籍译介传播路径与效果研究”(SK2020A0070)作者简介:高璐夷,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与英语教学。江枫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璐夷(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摘要:知名翻译家江枫翻译了大量著作,他翻译的英语诗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世纪也流传颇广。江枫关心中国翻译学科建设,推崇“忠实”和“形神兼备”的翻译观,对当代学界的一些翻译观与翻译实践

4、提出质疑,与诸多知名翻译学者展开论辩。通过梳理江枫的翻译实践历程,分析其翻译理论以及介绍他与其他翻译家的争辩,全面展现这位功勋卓著的翻译家。关键词:江枫;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翻译批评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83(2023)-0071-04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Jiang FengGAO Lu-yi(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China)Jiang Feng,a famou

5、s translator with a large number of translation works,has made special contributions to poetry translation.His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oems has not only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in the 1980s and 1990s,but also spread widely in the new century.Jiang Feng was also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construction

6、of translation discipline in China.He advocated the translation concept offaithfulnessand acombinationofformandspirit,heldacriticalattitudetowardssome translationconcepts andpracticesincontemporaryacademia,and even carried out several debates with some other well-known translation scholars.By combin

7、g Jiang Feng s translationpractice,analyzing his translation theory,and introducing his arguments with other translators,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shows theoutstanding translator.Jiang Feng;translation practice;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ion critics第 25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

8、al UniversityVol.25,No.1Apr.2023 72 第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珀西雪莱、艾米莉狄金森以及其他杰出诗人的诗歌,将优秀的英文诗歌引入国人视野。1.翻译情缘始于雪莱江枫的翻译之路始于雪莱。从年少时,他就对雪莱情有独钟,翻译的第一首雪莱诗是西风颂(晨星1946 年)。1949 年江枫离开清华大学外文系,参军南下,背包里就放着英文原版 雪莱全集。在军旅生涯的空暇时间,他经常琢磨如何能够更好地翻译雪莱诗歌。他译雪莱诗歌,不仅因为他钦佩作家的艺术才能,还因为他深受雪莱诗歌鼓舞,希望能够分享诗歌中的启迪、鼓舞和欢乐。雪莱诗歌翻译始于二十世纪初

9、,译者众多,除了江枫外,知名译者还有穆旦、杨熙龄等。在众多版本中,江版影响最为深远,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当代都有不凡的影响,一版再版。截至 1992 年,江译 雪莱诗选发行出版超过 43 万册。从他翻译的第一首雪莱诗到初版 雪莱诗选 的正式出版,耗时三十年,其中包含 92 首诗歌。1980 年 雪莱诗选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经出版,诸多大诗人如艾青、臧克家、卞之琳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江译雪莱诗歌的成功,得益于其深厚的诗歌功底,江枫自己也带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具有与雪莱相似的革命激情,他的翻译与雪莱诗歌原文产生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2.深情引荐狄金森江枫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对美国女作家

10、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译介。中国的狄金森介绍始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时至 1978 年,董衡巽主编的 美国文学简史 中收录了狄金森的作品,然而鉴于当时国内政治的现状,诗人被定义为资产阶级诗人1。江枫对于狄金森的重新解读和译介旨在帮助国人更多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1981 年江枫在诗刊上翻译发表了 5 首狄金森的诗歌,尝试按照原作原貌汉译狄金森诗歌,自此国人开始逐渐了解狄金森的作品。1984 江译狄金森诗选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不仅收录了 216 首诗歌,还详细介绍了这位天才诗人,他是国内正式介绍狄金森的第一人。江枫所译的狄金森诗歌一版再版,1996 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狄金森抒情诗选,199

11、7 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狄金森名诗精选,2004 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狄金森诗选,2012 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对照版 狄金森诗选,江译版发行量最大、再版最多、影响最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江译出版近4 万册,九十年代,江译出版 2 万余册,二十一世纪前 10 年间,江枫译本印数超过 1,2000 册2。江枫的译诗贴近原诗风格,简约精辟、不事修饰、追求凝练、少有误译。江枫的翻译 篱笆那边 曾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是迄今仍广为引用的版本。3.史沫特莱翻译专家与译者1928 年史沫特莱女士来到中国,宣传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色革命。1941 年她因病返回美国,向美国人介绍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

12、,为中国的抗战募捐。1943 年她撰写的中国的战歌首版在美国出版。1986 年江译史沫特莱著 中国的战歌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描写了作家 1937 年到 1941 年,以英国 曼彻斯特卫报 记者和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身份见证并亲身参与了抗战的事迹。中国的战歌中的史料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江枫还是史沫特莱研究专家,1991 年与人合译史沫特莱传,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史沫特莱是正面报道我国革命事业的国际友人,帮助世界了解当时的中国,江枫对她自传的译介也有助于国人了解这位热爱中国的革命斗士。江枫翻译事业主要集中于英美诗歌翻译,1986年他翻译的美国现代诗抄由青岛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 20

13、 多位诗人近 200 首诗。江枫认为美国现代诗歌自由而多样,他尝试将不同流派的众多诗人诗作准确翻译出来,向国人呈现更多外国文学风貌。可惜与其他著作相比,关注度不高。201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江译弗罗斯特诗选,包含弗罗斯特 87 首诗歌。弗罗斯特被誉为美国“最纯粹”“最优秀”的诗人,“诗歌新时代的领袖”。华中师范大学陈宏薇教授对江译版“雪夜林边”,给予了“移植形式,妙手天成”的极高评价。从 1946 年江枫翻译的 西方颂 算起,他笔耕不辍,坚持翻译逾六十载,荣获翻译终身成就奖当之无愧。二、翻译理论:从“忠实观”到“形似而后神似”的发展江枫还是一位翻译理论家,2009年接连出版 江枫论文学

14、翻译及汉语汉字 江枫论文学翻译自选集 和 江枫翻译评论自选集,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翻译理论。江枫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诗歌翻译方面,他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为“忠实”“形神皆似”和“形似而后神似”。1.“忠实”的翻译观在 1980 年 雪莱诗选 出版之后,江枫总结译诗时,首先确立了以“信”作为诗歌翻译的根本追求原则。江枫在第四届典籍翻译研讨会上“译,无信不立”的发言提出了“忠实”的翻译观,对解构主义和文化转向学说提出质疑。在其文章“诗歌翻译:形似而后神似”中,他提出译文应紧扣原文,因为原作的字词经过了作者的斟酌,诗的构思也由文字化成。因此翻译应力求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在词语选择上,还 73 应考虑文化积

15、淀与言外之意;在翻译实践上,江枫的忠实观体现在翻译的全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对作者与文本的全力贴合3。比如,江枫在 雪莱诗选 的早期版本中使用了年表,客观地呈现了作者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创作历程。江枫对雪莱及其诗歌把握深刻,翻译字斟句酌、考据翔实。在后来出版的 雪莱全集 中,江枫将雪莱诗歌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类,剖析创作背景和目的,帮助读者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他保留了雪莱夫人的序跋,以“为公众提供一个版本完善的雪莱全集”。他还通过展现与雪莱相关人物和场景的图片,全方位地呈现雪莱的生活和创作。其次,对缺陷或不足之处的修正。江枫翻译的雪莱诗歌与狄金森诗歌多次再版,他坦然承认翻译中的缺失之处并且认真修订。

16、在 狄金森诗选再版附记 中,他对原版补正,将狄金森生前公开发表诗作的数量改为十篇,补充翻译“狄金森手迹”,补充发表年份和序号,修改说明诗歌中所提的人物关系4。其次,追求诗歌翻译内容和形式的忠实。江枫是忠实翻译观的坚定拥护者。以雪莱 云 为例,其大致上是双数行三音步隔行押韵,单数行四音步押行内韵。在翻译时,江枫追求视觉的匀称和听觉的和谐,译出单数行的行内韵,基本六顿、四顿相间。2.从“形神皆似”到“形似而后神似”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与翻译论战中,江枫的翻译思想经历了一些变化,从早期追求“形神皆似”到明确表明自己“先形似而后神似”的翻译理念。在 雪莱诗选 译后追记中,他论述翻译雪莱诗歌过程中追求的是“

17、形神皆似”。他认为在英诗汉译中,应用汉语中以语义为核心的自然音组为“顿”顶替英诗中二至三个轻重音节构成的“音步”,以形成节奏,保持原作韵式,存原作之形。但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诗行容量的差异,过于追求翻译音步,必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改变,或者删减压缩,或者延伸拓展。江枫反对为了单纯地追寻音韵而破坏整体美感,主张翻译诗歌的过程中,尽力保存原作之形,再现原作之神。在翻译雪莱诗歌时,他尽量保持原作的建行与分节,保持原作的脚韵3。但是,当内容和形式不能兼得时,他也不会因词害义。江枫早期译论强调译作中要追求“形神皆似”,而在后期他更强调形式在诗歌翻译中的第一特性。他认为诗歌几乎都是用比喻写成的,他把整个诗歌

18、视为比喻,而忠实准确的翻译就是形似而后神似,他认为这是保证翻译成功的关键。在全国第一届和第三届英语诗歌翻译研讨会上,他都明确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倾向。他反对译诗时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的观点,认为没有形似就没有艺术美。如果不追求形似,中国读者便可能不会了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还可能认为雪莱、拜伦的诗歌是七言或是古体诗。他认为“以顿代步、悉依原韵”是汉语格律诗译英语格律诗的最佳方案,但他也反对过分拘泥于格律。江枫的翻译理念看似是对“形似绝对中心地位”的推崇,但其本质是对“形似”的解读。诗歌翻译首先要考虑文本形式的内涵和意义。诗歌翻译中,“形神兼备”的理想化追求得到一致赞同,然而形式

19、的保留程度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许渊冲提出的“音美、形美、意美”译诗理论把音美和形美区分开来,诗歌形与音韵脱离开来。江枫则认为“形似”主要包括结构、词汇、诗行、韵律乃至词的拼写和字母的大写小写等,还包括语言成分、结构和修辞手段3。以他对傅雷翻译的解读为例,翻译家多认为傅雷是一位追求神似的翻译家,傅雷自己也在五十年代提出了“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理论。江枫认为形神不可分离,“神”是原作认知信息和审美信息之和,认为傅雷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傅雷认为翻译作品不仅在于了解和体会,还需要忠实、动人地表现出来,他还一再宣称“传神达意,铢两悉称”。江枫认为这都是对“形神兼备”的追求。他还反驳傅雷的成功在于意译的

20、观点,认为他的翻译以直译为主。傅雷将 Le pereGoriot 译为 高老头 被认为是“意译”中的经典,江枫却提出不同意见。他指出,Goriot 是法文中的姓氏“高里奥”,pere 表“父亲”,当其放在姓氏之前,与中文“老头”一词正好吻合。因此“高老头”一词的翻译是直译。从江枫对傅雷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形似”与“直译”的标准更为宽泛。傅雷在“高老头 重译本序”中开宗明义:“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那么傅雷对“神似”和“形似”的标准是什么?傅雷借用了中国画中“神贵于形”的主张,但是中国画同时提倡“以形写神”。他的主张其实是当形神不能兼得的情况下,为了追

21、求艺术性而超越字面翻译的策略5。江枫将傅雷的翻译定义为追求“形神兼备”,是为了反对当下翻译时不拘形式,片面追求“神似”和“意译”的方式,但是他本人也并非拘泥原文的句法。他强调的是在尽量保持原文形式的情况下,保持翻译的美,所以“高老头”是忠实的、直译的优秀翻译案例。江枫认为傅雷的翻译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从他对傅雷翻译的解读看,他对“形似”解读较为宽泛,包含部分“意译”的成分。三、翻译批评:三大论战江枫是矢志不移的“忠实”翻译观的拥护者,他性格耿直,与中国翻译界诸多知名翻译家都有过论高璐夷江枫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74 第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辩,对飞白、许渊冲、

22、辜正坤等诗歌翻译都曾经提出批评,他们的学术讨论也进一步深化了我国诗歌翻译思想。1.对“翻译竞赛论”的批评2000 年 中国翻译 上发表了许渊冲 新世纪的新译论,引起译界关注,2001 年江枫随即在 中国翻译 上发表文章 新世纪的新译论 点评,对许渊冲观点进行反驳,引发论战。许渊冲在诗歌翻译方式上,提出“优势论”“竞赛论”:前者是译者发挥译者优势,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后者指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或文化的竞赛。许渊冲认为,对原作的忠实包含内容、形式与风格,但当难以取舍时,应忠实内容,形式可以有所改变。江枫则认为,只有尽可能地保留原作之形,才能忠实再现原作之神。他反对诗歌内容与形式剥离,认为形式也是

23、内容的真实意义。他认为翻译时如果随心所欲,译诗时就可以不必研究诗句的出处与真义了,译文也就可以不顾原作的内容与形式了。对于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竞赛论”,他认为许渊冲的译论没有正确区分文学与非文学、创作与翻译,“翻译竞赛论”的哲学基础为贺拉斯 论翻译 中提出的译文与原文关系,而贺拉斯强调的是说理文的翻译,两者不能混为一谈5。2.对我国当代翻译学科的批评2006 年,谢天振教授发表“对两句翻译妙论的反思”,提出对江枫有关翻译学科建设观点的批评,引发双方的论战。在回复文章中,江枫逐一驳斥了谢天振所指出的翻译学界的三大误区:片面关注“怎么译”、对翻译理论的实用主义态度以及片面强调“中国特色”。江枫反对我

24、国翻译学界追寻西方翻译理论的“解构主义”与“文化转向”,质疑译介学的现实意义。江认为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翻译方法,讲求意义的不确定性是错误命题。从当代翻译学科的发展态势来看,译介学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解构主义等翻译理论尽管也存在分歧与争议,却极大地丰富了翻译学科的研究视野。我国当代翻译学科研究和实践、翻译人才培养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解构主义翻译观和文化学派等新流派的观点对传统译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当代翻译研究者往往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翻译过程,主张给予译者以更大的自由。江枫的译论在当代不免稍显落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怎么译”始终是江枫译论的中心。他的主要身份是一位译员,翻译学科不是他视野的

25、中心,所以他关注的是能够指导实践的方法。3.对诗歌翻译的批评江枫在诗歌翻译方面与诸多大家都有论辩,他们多次互相撰文就诗歌翻译展开论战。1994 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飞白主编的 世界诗库,这是诗歌界与翻译界的一大重要事件。出版后,业界也多溢美之词,江枫却“不近人情”,对其中的翻译策略、翻译效果乃至误译之处提出了尖锐批评。江枫的批评首先源于他对“忠实”“形似而后神似”的绝对准则,坚决反对“改写式”的翻译。其次,源于对“误译”的坚决批判。再次,对 诗库 入选标准的质疑。江枫还两次撰文与辜正坤就暴风雨夜的翻译进行论战。作为狄金森诗歌中的名篇,江枫的译本是最早版本之一,蒲隆、王晋华、辜正坤、王东风等都进

26、行过翻译。辜正坤撰文点评了几个版本的翻译,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也尝试进行不同版本的翻译(白话体、词曲体、文白体)。对于辜的观点,江枫不以为然,两次写文予以反驳。两人的论战集中于此诗的翻译是否存在错误以及这首诗歌是否蕴含情色内涵5。纵观江枫的几次论战,可以看出江枫自视颇高,对于批评他的声音不能接受,他的反驳文章中也出现一些过激之词,尤其对不忠实的翻译反感至深。四、结语新世纪以来,江枫诗歌翻译仍然有巨大影响,双语译本多次出版发行。作为资深翻译家,他几十年兢兢业业翻译雪莱、狄金森的诗歌,老一辈译员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值得后辈学习。江枫是传统译论的坚定拥护者,始终坚持“忠实”翻译观,追求翻译过程中的“形

27、神兼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他对“直译”与“意译”的界定,对翻译过程中具体策略的选择与当代翻译学界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江枫反对一味强调解构主义和文化学派等外国翻译理论,也反对我国国内学者提出的“创造性叛逆”“三美三化三之”等理论。他反对脱离研究翻译过程本身的研究,不免是一种局限。但是,当代翻译研究确实也呈现出注重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而忽视翻译过程研究的倾向,而对于文本翻译过程以及质量研究的忽视会使得翻译理论与实践脱节。他的翻译观对于我们当代翻译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康燕彬.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建构J.中国比较文学,2010(4):49-58.2闫瑞峰.江枫译诗理论与实践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3江枫.江枫论文学翻译自选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王云坤.从副文本角度解读江枫的忠实翻译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12):82-86.5江枫.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罗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