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152020年)一、规划背景 2012年国务院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明确基本范围、标准和工作重点,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均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
2、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着力点。为切实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要求,为建设“美好城区”提供基础支撑,满足辖区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概念及内涵 基本公共服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为实现特定公共利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和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基本的社会正义,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
3、是一定阶段公共服务应该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是强调所有居民都享有完全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而是在承认地区、城乡、人群间存在差别的前提下,保障居民都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其实质是“底线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参考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及其他省市的经验,结合区级政府事权和居民实际需求,本规划纲要将盐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确定为“7+2”模式。“7”是指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及服务、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和基础设施,其中,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社会服务和残
4、疾人基本公共服务;“2”是指生态文明和公共安全,结合盐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特点,在基本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特色内容。 (二)发展现状 盐田区多年来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在辖区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均等化,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公共事业和民生投入持续增加,2012年接近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90%。公共教育体系日趋完备,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普惠型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实施,文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构建并完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充分就业城区。多种形式推动保障房建
5、设,户籍人口“住有所居”基本实现。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社区服务不断优化和提升。公共设施建设已达到全市较高水准,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无线城区建设进展迅速,大力推进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全市领先,获得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荣誉。公共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居全市前列,安全生产监管日趋规范,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总体上盐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并呈现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勇于创新”的鲜明特色。盐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在资源供给、公平程度等方面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
6、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优质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供给能力仍不能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改善公共服务的实际需要。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公共资源支撑之间的矛盾,公共资源紧约束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三是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政府保障投入、社会化多元供给的机制尚需建立,供给效率有待提高。 (三)重大意义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矛盾突发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区域共同繁荣、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
7、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务院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成为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到2020年,总体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盐田区多年来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工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深圳居于前列。但随着盐田区经济水平发展,辖区居民要求享受更高程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户籍人口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强烈,而且大量非户籍常住居民的潜在公共需求也不断被激活,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与城区发展和居民需求相适应
8、的优质公共教育、公共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客观上影响了城区整体发展环境和动力,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提升优化发展环境。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美好城区”的必然要求。建设“美好城区”就是要坚持满足辖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美好城区”题中应有之义。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的供给,逐渐满足人们日趋多元的利益诉求和对自身全面发展的更高期待,注重辖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打造改革先行区的必然要求。由于盐田区土地
9、面积和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经济发展迅速,人均财力全市领先,建区以来多次成为深圳市推行改革创新的试点区域,特别是在深圳社会建设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为全市改革创新做出了表率和贡献。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13-2015年)已把“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重点改革工作之一,盐田作为深圳改革先行区理应先行先试,率先启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以打造社会建设工作新亮点。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依法加强和规
10、范公共服务,坚持与国家、省市相衔接、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与盐田城区特色相结合,以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及服务、医疗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工作为重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创新体制,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保障和配套措施,在全市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建设“美好城区”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益和平等发展机会,实现“底线公平”。2.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广大群
11、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 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提高保障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3.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总量,优化公共服务结构。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领域市场供给机制的形成,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4.增加投入,健全保障。增强区级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和动态保障机制。 (三)发展目标 贯彻
12、十八大精神,结合盐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在全市率先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上实现不同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统一、标准一致和水平均衡;全区居民在主要社会民生领域平等享有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形成一套科学、务实、具有可操作性的区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和考核评估体系,加快建设经济高质高效、社会文明和谐、环境优美宜居、人民富裕幸福的“美好城区”。 三、推动公共教育优质均等发展 (一)发展目标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全区各学校、幼儿园的整体均衡、优质化水平;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着力培育
13、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到2020年,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高中阶段教育品牌优质,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积极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全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型城区。 (二)阶段目标及措施 1.第一阶段:2015-2017年(1)阶段目标公办园和普惠园分布更加均衡,继续保持户籍和非深户幼儿入园率分别达100%和80%以上。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通过办学水平评估,继续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和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巩固率100%。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户籍学生毛入学率达到100%。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开设
14、珠宝鉴定、纺织品标准鉴定、物流等品牌专业。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着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2)实现措施完善规划布局。结合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制定高起点、前瞻性中长期布局规划。根据辖区产业变化、旧城改造情况、人口规模变化以及现有教育布局情况,高标准规划一批新学校和新幼儿园,保障学位供应,满足辖区符合入读条件适龄儿童学位需求。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按照省、市相关标准对全区中小学设备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根据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中小学设备设施配置,全面提升均衡化、标准化建设水平。扎实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按照有关标准加强盐田
15、高级中学、区外国语学校、区外国语小学和田心小学4校的软硬件建设,完成“智慧校园”建设首批实验学校的相关工作,在区内树立起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杆。完成盐田教育综合应用云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大信息资源库建设和人员培训,为将全区中小学全部建成智慧校园奠定基础。加快推进改造建设。2015年启动沙头角中学整体改造工程;2017年完成海希小学、云海九年一贯制学校、盐田区实验学校(东港中学)和盐港中学实训楼建设;做好倚山花园政府产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开办准备,启动盐田片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快盐田片公办幼儿园建设与开办的进程,积极推进径口村旧改项目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田心幼儿园拆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
16、长效机制。依托沙头角电大设立“盐田区社区教育学院”(以下简称“社区学院”),全区各街道办事处设立“盐田区社区教育学院街道分院”(以下简称“街道分院”),形成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筹划、社区学院统筹组织并协同推进、各街道分院分解实施的社区教育“三级管理”架构,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形成社区学院和各街道分院两级落地的运行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学院日常运作和重大措施的制度保障,社区学院及各街道分院应制定岗位职责、常规管理、专项工作流程或规范、考核评价、奖励问责等方面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教育规范化、常态化运行机制。2.第二阶段:2018-2020年(1)阶段目标2020年,基本实现公
17、办幼儿园和普惠园均衡分布,每个街道至少打造1所公办幼儿园,政府产权小区100%配套普惠幼儿园。在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分布的基础上,打造一批优质、品牌学校,在全市享有更好声誉。实现盐港中学职业高中独立办学,盐田高级中学和盐港中学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全区学校实现“智慧校园”工程100%覆盖,全区“校安工程”建设100%完成。多方联动,整合资源,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区域特色。(2)实现措施提高学前教育优质化水平。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发挥其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等级幼儿园、优质特色示范性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在未来的3-5年内培育一批普惠、优质品牌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依法办学
18、、科学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办学发展方针,努力强化学校特色,逐步实现辖区学校“一校一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展示。打造全市品牌学校。通过提升学校软、硬件水平,进一步提高盐田外国语学校、盐田外国语小学品质,打造一批特色优质品牌学校。逐步实现生源的优化和办学水平的良性循环,实现盐田高级中学跻身于深圳名牌高中之林。办好盐港中学职业高中教育,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高中。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工作,完成全区“校安工程”项目,提升学校建筑安全标准。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特色化发展途径。社区学院及各街道分院一方
19、面坚持抓实抓好传统课程项目的实效性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建设活动,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活动为平台,通过特色的创设为社区教育长效发展注入活力。适时开发建设“盐田区终身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尝试建立起区域性的终身教育数字学习资料库、教学人员信息资料库、教学研讨与交流、个性化学习管理系统和专业导学系统为一体的网络教育平台,满足信息化时代不断提升的居民教育需求。 (三)重点工程 1.学前教育惠民工程。大力推动普惠园建设,提质限价保障民生根本。继续加大投入,在保障稳定收费相对较低水平的基础上,对普惠园硬件建设、创等级园、保教人员年金补
20、贴、职业素养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给予奖补扶持,提升办园品质,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保育教育质量,鼓励、扶持幼儿园规范、优质发展。在每一街道建成1所公办园,以大面积建设普惠园为工作抓手,强力保障学前教育的规范性和保教品质。形成以公办园为龙头和示范,以普惠园为主体的优质幼儿教育结构,促进辖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2.义务教育精品工程。进一步促进片区学校均衡,引入高端办学资源,争取每所新建学校都是高品质学校,整体提升辖区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不断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在均衡化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个性特点的办学方向,努力通过内涵发展,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精品。结合辖区实际,发挥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优势,鼓励学
21、校围绕盐田区的“生态文化”、“纪念文化”和“山海文化”,打造德育、课程、体育和校园文化特色,从师资、生源、办学经验等实际出发,在强化、巩固、提升办学特色上下功夫。3.高中教育优质工程。对辖区两所高中进行高端规划,以形成合理分层、协调发展的高中教育,进一步提升辖区高中教育质量,满足辖区居民接受适宜、优质的高中教育需求。4.名师队伍建设工程。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名师数量,促进名师成长,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名师引进绿色通道常设机制,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师资配备进一步均衡优化,增强队伍建设活力。完成公办幼儿园“以事定费”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质幼师队伍。 重大项目l 新建盐港幼儿园。l 拟建实验学校(
22、东港中学)、海希小学、云海学校、山海小学四所中小学。l 完成沙头角中学总体改造工程。l 新建盐港中学实训楼工程。l 重点对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等幼儿园进行抗震加固。l 新建中山学校综合楼工程。l 外国语小学体育馆拆除重建工程。l 盐港小学改造工程(综合楼及校门改造工程和校前广场交通整治工程)。 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一)发展目标 立足盐田产业特点和发展环境,促进辖区居民就业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形成新形势下企业、园区、城区三级共建和谐劳动关系模式,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辖区人才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 (二)阶段目标及措施 1.第一阶段:2015-2017年
23、(1)阶段目标人才聚集和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到2017年,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辖区户籍居民比例达到40以上;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就业e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现辖区居民100%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超过3%;300人以上企业80%以上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已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80%。(2)实现措施进一步完善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有关就业促进政策,完善“就业e通”信息平台,提升免费职业介绍服务质量,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创业支持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有条件的社团组织和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创业培训活动。加强对创业人员的指导和扶持,完善跟踪服
24、务措施,努力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成功率。健全促进就业激励机制。将企业吸纳辖区户籍失业人员的就业数量与就业补贴挂钩,重点提高政府服务外包项目和政府补贴项目吸纳此类失业人员就业的比例,推动公益性岗位按比例安置辖区户籍居民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扶持发展辖区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各类特色鲜明、切合需求的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符合盐田区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培训,为广大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提供便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对用人单位的指导服务,指导企业依法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依法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谈判机制,依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处理机
25、制。深化网格化管理和分类监控。加强劳动用工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并将其纳入“织网工程”基础数据库,对企业用工情况开展动态监测、分析工作,实现对劳动违法行为的动态信息监控,主动预防劳动违法行为的发生,增强劳动监察的针对性。2.第二阶段:20182020年(1)阶段目标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辖区内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均等化。促进居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援助服务更加精细化,创业培训、服务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保持辖区常住人口“零就业家庭”零记录;实现辖区居民和谐就业,劳动监察覆盖率、劳动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劳动信访和劳动仲裁案件法定时限办结率均达到100%,信访调解成
26、功率达到80%以上。(2)实现措施完善就业公共服务。继续加大就业投入,深化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辖区常住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进一步提高就业公共服务精细化、信息化水平,继续深化创新创业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培训、服务和扶持力度,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劳动监察水平。围绕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不断推进劳动监察机制建设,完善执法制度和规范,及时查处投诉举报案件,完善监督指导机制。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社会参与行动。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集体协商、行业标
27、准制定、行业监管、纠纷调处和建立劳资双方诚信守法档案,发挥行业自我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 (三)重点工程 1.人才引进集聚工程。大力推进“梧桐青苗”培育和“特色人才”集聚等重点人才工程,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拓宽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2.城市融合工程。依托社会各方资源,对进城务工人员免费开展涵盖城市文明、交通安全、应急常识、职业技能、安全生产等内容的综合公共培训,提升来深建设者快速融入城市的能力。3.职业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有效发挥企业在员工职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企业发展。4.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和预警工程。建立健全
28、就业失业信息监测网络,完善就业信息统计和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开展就业需求预测,适时发布就业需求和失业预警信息。五、提升社会保障及服务水平 (一)发展目标 建立盐田特色的普惠型养老、助困、助残社会福利体系。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为辖区常住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体有尊严地生活。 (二)阶段目标及措施 1.第一阶段:2015-2017年(1)阶段目标继续保持低保和低收入户籍家庭救助覆盖率100%、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户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政府资助比例100%、就业年龄段和有就业
29、需求的户籍残疾人就业率90%、重点优抚对象参保率100%;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超过80%,医护康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加强社工队伍建设,2017年达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6名社工。(2)实现措施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居家养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运行,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工作。推动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发展。深化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事定费体制改革,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的改扩建工程,建立福利机构护理员、医护康复人员培训制度。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使福利对象由传
30、统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等人员逐步向其他特殊群体拓展。探索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模式,采用财政和公益金资助、政府购买服务、慈善捐赠资助等方式,鼓励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残疾人辅助器具配送服务体系,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辅助器具。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鼓励残疾人创业,有就业需求的各类残疾人普遍获得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推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切实保障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专综结合的社区服务。
31、以12349盐田服务区和社区家园网为信息支撑,以全区12个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快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和引进专业项目服务包,探索培育满足居民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的社区服务项目。发挥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社会工作者优势,加强与文体、环保、公益慈善、养老、康复等各类专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升社区专业服务水平,将社区服务中心发展成为社区服务组织者、社区资源整合者和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导者,推动形成居民满意、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健全社工职业制度。深化落实社工资格认证、注册、培训、督导、考核评估、表彰奖励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加强社工登记管理、社工岗位开发和社工服务项目评估考核等
32、工作。2.第二阶段:2018-2020年(1)阶段目标到2020年,继续保持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户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政府资助比例100%;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约72张,养老福利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90%,医护康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扩大残疾人就业服务覆盖面,残疾人就业率达95%以上;低保和低收入户籍家庭救助覆盖率100%;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到2020年达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7名社工。(2)实现措施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拓展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功能,深化“医养融合”服务,努力提供机构养老标
33、准化服务。探索建立“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推动为常住老人免费体检、提供关爱服务、办理敬老优待证,持证老年人享有免费进入文体场馆、免费看电影等优惠政策。提升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水平。区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建设,强化福利机构护理员、医护康复人员培训工作,提升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区、街道残康中心软、硬件建设,重点关注残疾人心理康复,提升残康中心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施分类救助制度。完善低收入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养育扶助金制度;全面资助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和低保对象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将减免困难家庭子女学费政
34、策逐渐扩大到辖区常住人口,确保辖区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完善低收入对象住房救助制度和慈善超市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积极开展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探索为求助人员提供食品、医疗、交通、心理等救助,提升人性化救助水平。 (三)重点工程 1.社区服务保障提升工程。加强社区服务中心能力建设,大力实施民生微实事和助民微行动,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中心功能,整合和优化各类服务资源,有效满足居民基本社区服务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基层社区社会保障和民生项目建设,加大社区服务购买力度,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一个社区基金会。2.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专业化的老年养护
35、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每个街道建成一个日间照料中心。培养具有资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3.社区家园网建设工程。加强各社区站点的各类信息采集更新工作,打通网上办事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参与社区事务、办理个人事项、享受公共服务的便捷通道,促进社区自治发展,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4.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建立以本土社工督导为骨干的社工人才梯队,实现“督导、督导助理、一线社工、社工员”的梯级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合理配置。 重大项目l 完成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建设工程。l 完成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工程。l 完成社区民生提升工程。l 各街道小型修复整治工程。 六、完善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体系 (一)建
36、设目标 到2020年,全区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和卫生服务指标达到全市较好水平。全区每千人病床数达到2.91张,每千人执业医生数达到2.8名,医护比提高到1:1.5;社康中心按8名/万人的标准配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力争每个社康中心配备全科医师3名。实现全区常住人口计生服务全覆盖,包括免费获取避孕药物,免费享有术后随访服务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教育、咨询等服务,到2020年计生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 (二)阶段目标及措施 1.第一阶段:2015-2017年(1)阶段目标进一步扩充全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
37、业化、规范化水平。全区病床总数达到650张,每千人病床数达到2.6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达到2.2名、3.5名,医护比提高到11.2;强化社康中心建设,扩充社康中心职能,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计生服务网络,社康中心按5名/万人的标准配置工作人员,其中每万服务人口配备全科医师1.5名,实现各街道、社区医疗计生服务的均等化;完善社康中心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形成方便快捷的应急救治和转诊网络。(2)实现措施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
38、、目标和任务,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明确医疗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保障和补偿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打造东部区域医疗中心。以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区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为契机,加大医院硬件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增强全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原则上按照每2至5万人口规划设置一个社康中心,形成网点布局合理、建设标准统一、服务功能健全、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院办院管”模式,强化举办医院对社康中心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管理支撑等方面职能,完善专家进社康中心制度,提高社康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改进社康中心服务模式,加
39、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构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契约式”全科医学家庭服务模式。加强社康中心与医院的对接,完善社康中心与举办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转诊服务平台,提高转诊的便捷性,推动分级诊疗和社区首诊。增加社康中心的人力配备,提升社康中心医师队伍的水平。2.第二阶段:2018-2020年(1)阶段目标扩大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实现卫生计生服务在各街道、社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均等化。建成较完善的基本医疗计生服务制度,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和卫生服务指标达到全市较好水平。全区病床总量达到750张,社康中心按8名/万人的标准配置工作人员,其中每万服务人口配备全科
40、医师3名。(2)实现措施强化对弱势和边缘群体的救助。加强与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各类政府医疗救助基金筹集力度,规范救助基金的使用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减轻低保居民、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按照“政府保基本,市场供高端”的思路,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领域,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社康中心全科医师队伍和特色学科为中心,增加编制,提升待遇,强化相关的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扩展计生服务的项目和覆盖的人群范围。在现有优生优育、婚前检查、生殖健康筛查、计生奖励等项目的基础上,通过
41、社康中心,加强对育龄妇女的优质服务,面向全部常住人口提供相应的服务,实现计生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扩展社康中心职能,将中医进社区、社区康复、公共卫生监测等功能整合进社康中心,加大全民健康基础服务。 (三)重点工程 1.“名院名医合作”工程。推动区属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山一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其他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制定合作引进的发展规划、措施,明确引进目标,建立合作长效机制,“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医疗专家联诊、重点学科联建、人才联育、科研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辖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2.中医推广示范工程。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健全发挥中医药作
42、用的体制机制。加强中医药学科、科教和文化等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特色、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中医药、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提高社康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以“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吸引更多居民选择中医药服务。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3.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全面推进以免费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核心的十大优生健康惠民项目,确保目标人群宣传覆盖率达90%以上,筛查率达80%以上。把“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列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把实施“优
43、生健康惠民工程”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密切结合,通过开展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科技大练兵等工作,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增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妇女常见病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将流动人口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殖健康项目服务中,对流动人口实行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等待遇,促进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社康中心提升工程。按照“全覆盖、多渠道、定标准、提质量”的总要求,全面推进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逐年提高辖
44、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推进社康中心基础建设,改善社康中心业务用房,完成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项目。着力提升社康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加强社康中心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培训,探索建立定期的临床技能考核制度,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社区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完善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提升服务水平,逐年提高老年人、慢性病和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着力提升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适时承接老年人免费体检、小学生口腔龋齿防治、孕早期出生缺陷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项目l 完成盐田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项
45、目。l 完成盐田区第二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l 完成全区医疗卫生硬件资源完善提升项目。l 完成区卫生信息化项目(二期)建设。 七、稳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 (一)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保障性住房条例和人才安居工程政策,逐步形成租售补相结合、多渠道、分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安居房对人才的吸引力得到提升,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全覆盖。按照政策要求解决户籍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探索处于社会“夹心层”的盐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蓝领”等人员的住房保障。 (二)阶段目标及措施 1.第一阶段:2015-2017年(1)阶段目标通过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渠道基本解决全区户籍家庭
46、住房困难问题;推动人才安居工程落实,建成650套人才安居房,通过人才安居房、货币化补贴等形式,为高级技能人才和行业紧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户籍就业人口全覆盖。(2)实现措施稳步增加保障房供给。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缓和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优先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加大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健全公平的分配制度,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落实。强化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推动户籍就业人口住房公积金全覆盖,实现户籍就业人口应缴尽缴。2.第二阶段:2018-2020年(1)阶段目标基本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安居房、货币补贴为主体的住房
47、保障体系,推进住房保障均等化。按照政策要求解决户籍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探索处于社会“夹心层”的盐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蓝领”等人员的住房保障;全区“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000套以上,强化住房保障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的吸引作用。(2)实现措施多渠道增加保障房供给。挖掘土地资源,通过政府规划建设、城市更新、商品房项目配建、大型基础设施上盖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缓和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改善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多元主体参与保障房建设、管理。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对保障房引入市场化管理手段,提高保障房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确保户籍家庭住房保障。在区级层面,根据房源情况和市轮候系统排名,分期分批解决户籍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扩大人才安居工程覆盖面。在保障企事业单位人才安居的基础上,遵循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