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交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11750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交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交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交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交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道路交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1317007 课程名称 :道路交通心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学生学时数: 51 其中:实验/上机实训学时:25【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道路交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践讨论等三个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交通参与者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特点、产生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研究和探讨交通工程、交通管理和交通警察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在提高交通警察队伍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指导交通管理工作,并为保障交通安全畅

2、通、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心理学依据。教学要求:“道路交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传授道路交通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联系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努力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道路交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学习道路交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知识面以及普通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

3、识,还应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专题讲授能力训练合计第一章 绪论112第二章 机动车驾驶人的感知觉336第三章 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224第四章 机动车驾驶人的情绪、情感与意志224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的个性心理224第六章 职业驾驶人的甄选224第七章 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心理分析336第八章 自行车交通心理224第九章 行人交通心理224第十章 道路工程心理112第十一章 汽车工程心理112第十二章 交通管理心理437第十三章 交通警察心理112合计262551【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

4、心理学的一般常识,明确什么是心理与心理学;掌握交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难点: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简要讲述)一、心理现象二、心理的实质三、心理学的任务第二节交通心理学概述一、交通心理学的概念交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道路交通系统中有关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二、交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道路交通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分支学科。三、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內容机动车驾驶人的心理;行人心理;自行车骑行

5、者心理;交通工程心理;交通事故心理;交通管理心理;交通警察心理。第三节 交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二、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心理测验法复习与思考题: 1. 简述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內容。2. 举例说明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机动车驾驶人的感知觉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机动车驾驶人感觉、知觉的概念和种类,掌握视觉、听觉以及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错觉的定义及在驾驶过程中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机动车驾驶人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种类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难点:机动车驾驶人视觉、听觉以及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错觉的

6、理解与运用。第一节 感觉的基本概念(简要讲述)一、什么是感觉二、感觉的种类三、感受性及感觉阈限四、感觉的变化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视觉一、机动车驾驶人的视力视力也叫视敏度,是指人的眼睛能够分辨出两物体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二、暗适应与明适应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暗适应;对高亮度环境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称为明适应;明、暗适应对交通的影响。三、视野人的眼睛注视前方,头部和视线固定时,所能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视野(静视野);视野与车速的关系。四、炫目影响炫目的因素;炫目对视力的影响;炫目距离;防炫目措施。五、颜色视觉视网膜的颜色区;颜色的分类;颜色视觉的联觉。六、夜间视觉特性日落前后环境照

7、度及视力的变化;夜间颜色的辨认;对比度对夜间视力的影响;夜间辨认与物体大小、高度的关系;夜间对行人的辨认;夜间对路面的观察。第三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听觉一、听觉的基本概念(简要讲述)二、机动车驾驶人的听觉机动车驾驶人的听觉特性;听觉对行车安全的意义。第四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其他感觉(简要讲述)一、机动车驾驶人的平衡觉二、机动车驾驶人的震动觉三、机动车驾驶人的触觉第五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基本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简要讲述)二、机动车驾驶人的基本知觉(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三维知觉,是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向等的知觉;单眼线索、双眼线索。(二)运动知觉运动知觉也叫移动知觉,是对于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8、真动知觉、似动现象。(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四)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线条错觉;自然错觉;听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机动车驾驶人视觉的内涵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简述机动车驾驶人听觉的内涵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3.简述机动车驾驶人基本知觉的内涵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三章 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机动车驾驶人注意的概念内涵、功能及其分类,明确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掌握注意品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及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机动车驾驶人注意品质的内涵;注意品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良

9、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方法。2.难点:驾驶人注意的特点;影响驾驶人注意品质的因素。第一节 注意的基本概念(简要讲述)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分类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范围;注意的广度与安全行车。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持续在某种事物或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上的时间;注意的稳定性与安全行车。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注意的分配与安全行车。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注意的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注意的转移与安全行车。第三节 机动车驾驶人注意

10、品质的培养一、注意与汽车驾驶驾驶人注意的特点:相对的确定性和动态性;指向和集中;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注意力控制。二、影响驾驶人注意品质的因素工作兴趣;单调环境;交通参与者行动特点的了解程度。三、驾驶人的意识状态与注意意识状态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与觉察能力;意识障碍对安全行车的影响;辨别意识状态的方法。复习与思考题: 1. 简述机动车驾驶人注意品质的内涵。2. 举例说明机动车驾驶人注意的特点。3. 简述影响驾驶人注意品质的因素及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方法。第四章 机动车驾驶人的情绪、情感与意志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机动车驾驶人的情绪、情感与意志的概念,明确情绪、情感与意志在行车安全中的作用,

11、掌握调节不良情绪、培养高尚道德情感和顽强意志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机动车驾驶人的情绪、情感与意志的概念内涵;情绪、情感与意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2.难点:情绪、情感与意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第一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情绪与情感一、情绪、情感的概念(简要讲述)二、驾驶人情绪、情感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心境、激情、应激等情绪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感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三、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宽阔的胸襟;理智消解不良情绪,加强性格锻炼;积极创造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意志一、意志的概念

12、(简要讲述)二、机动车驾驶人的意志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并充分认识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目的的一种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与安全行车。(二)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并坚决执行的一种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与安全行车。(三)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意志品质;意志的自制性与安全行车。(四)意志的坚忍性意志的坚忍性是指一个人执行决定时坚持不懈,以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一种意志品质;意志的坚忍性与安全行车。三、机动车驾驶人意志品质的培养树立高尚理想,提高认识

13、能力,确立行为的目标;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培养坚忍性和顽强性;注意做好情绪调控,发挥主观能动性。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机动车驾驶人的情绪、情感与意志的概念内涵。2.简述情绪、情感对交通安全的影响。3.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的个性心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机动车驾驶人需要和动机、能力和技能、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的内涵,掌握个性心理在驾驶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个性心理的内涵;不同个性心理驾驶人的行为特点;个性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难点:个性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一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需要和动机一、需要和动机的概念(简要讲述)二、机动车驾驶

14、人的交通需要安全需要;通畅的需要;低耗的需要;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需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三、机动车驾驶人的动机冒险动机;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动机;机动车驾驶人安全动机的培养。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能力和技能一、能力(简要讲述)(一)能力的概念(二)能力的分类(三)能力的结构(四)机动车驾驶人的能力机动车驾驶人能力包括感知觉能力、注意力、对方向距离和速度的判断力、驾驶动作的反应能力以及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等。二、机动车驾驶人的技能(一)技能的概念(简要讲述)(二)驾驶技能(三)驾驶动作的准确性(四)驾驶技能的形成(五)驾驶技能的迁移和干扰第三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气质一、气质的概念(简要讲述)二、气质

15、类型与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行为(一)胆汁质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特点(二)多血质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特点(三)粘液质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特点(四)抑郁质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特点第四节 机动车驾驶人的性格一、性格的概念(简要讲述)二、性格与汽车驾驶(一)机动车驾驶人的性格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对现实态度。(二)机动车驾驶人的性格类型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A型性格、B型性格。三、机动车驾驶人良好性格品质与培养良好性格特征形成的条件;良好性格培养训练的途径与方法。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机动车驾驶人需要和动机、能力和技能、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的内涵。2.举例分析机动车驾驶人

16、需要和动机的关系。3.简述不同气质类型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行为特点。第六章 职业驾驶人的甄选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职业驾驶适合性的概念内涵,掌握职业驾驶人甄选的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职业驾驶适合性的概念内涵;职业驾驶人甄选的内容和方法。2.难点:职业驾驶人甄选的内容和方法。第一节 职业驾驶适合性一、职业驾驶适合性的概念职业驾驶适合性是指职业驾驶人在驾驶活动时的体能、智能等方面的内在适应状态或倾向性。二、驾驶行为的特点(一)信息处理的即时性(二)高度的协调性(三)警觉性(四)风险性(五)独立性三、职业驾驶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一)驾驶人应具备的生理条件听觉;反应能力;身高;躯干、颈部;年龄

17、;疾病等。(二)驾驶人应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要求;人格特质;安全动机等。第二节 职业驾驶人的甄选一、职业驾驶人甄选的概念职业驾驶人甄选,是指对从事或即将从事驾驶作业的专职人员进行驾驶适合性的检测。二、职业驾驶人甄选的内容和方法(一)驾驶人甄选内容知觉能力水平检测;判断水平检测;反应特性检测;注意品质检测;性格检测;智力检测;态度检测。(二)驾驶人甄选方法仪器检测方法;书面检测方法。三、职业驾驶人心理检测结果分析与指导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职业驾驶适合性?为什么要进行职业驾驶人甄选? 2.简述职业驾驶人甄选的内容和方法。第七章 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心理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感知错误、判断不准

18、确、反应不恰当所引发的交通事故的特点;了解疲劳驾驶、酒后驾车对行车安全的危害;了解吸烟、药物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掌握对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感知错误、判断不准确、反应不恰当所引发的交通事故的特点;疲劳驾驶、酒后驾车对行车安全的危害;吸烟、药物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2.难点: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第一节 感知错误一、影响感知过程的因素刺激物对感知觉产生的影响;感觉器官的机能对感知觉质量的影响。二、感知错误的主要表现(一)注意不当(二)观察错误(三)视觉阻碍与干扰三、驾驶人的观察观察是对

19、客观事物的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感知;驾驶人的观察与交通事故的关系。第二节 判断不准确一、造成判断不准确的原因感知材料不全面、不正确;知识经验不足;侥幸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有缺陷。二、驾驶人判断不准确的几个主要方面(一)对距离的判断对迎面来车距离和相遇点距离的判断;对同向前车距离的判断。(二)对速度的判断速度适应性对速度判断的影响;对迎面来车速度的判断;对本车速度的判断;对相对速度的判断。(三)对超车时机的判断四种超车方式;速度因素;动力因素。第三节 反应不恰当一、影响反应及时性的主要因素(一)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二)刺激物的强度(三)刺激物与背景的对比度(四)运动器官(五)机体的状态(

20、六)简单反应时间与复杂反应时间二、影响反应准确性的因素客观刺激的强度;技术熟练程度;交通情况复杂程度;车速;反应操作的复杂程度;对操作后结果的预知程度。第四节 疲劳驾驶一、疲劳的概念疲劳是指人在连续工作后,劳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二、驾驶疲劳的表现(一)驾驶疲劳的生理症状(二)驾驶疲劳的表现感知机能弱化;注意功能失调;驾驶操作的动作失调;反应时间延长;怠倦无力;判断错误和操作错误增多;困倦瞌睡。三、疲劳产生的原因(一)生理因素睡眠原因、驾驶时间原因及驾驶人个体身心发展原因。(二)心理因素神经类型;能力经验;性格因素;心理性动机。(三)驾驶环境因素车内环境;车外环境。(四)社会因素四、驾

21、驶疲劳的测量(一)生理指标测量(二)主观症状测量(三)直接观察五、驾驶疲劳的预防合理控制驾驶时间;确保睡眠;调节心态;做好行车计划;科学安排饮食。第五节 酒后驾车一、酒精对人的影响酒精对人脑的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奋期、失调期、昏迷期。二、酒后驾车对交通安全的危害酒精浓度对驾驶人的视觉、知觉、记忆能力、情感、性格、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操作能力的影响。三、饮酒后的生理与心理检测(一)酒后驾驶的行车特点(二)酒后开车的事故特征(三)对酒后驾驶的心理与生理检测(四)对酒后驾驶的法律规定(五)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的心理原因第六节 吸烟、药物等其他因素一、吸烟(一)吸烟对驾驶人生理和心理的危害(二)吸

22、烟对安全驾驶的危害二、药物与疾病对驾驶安全的影响(一)药物与交通事故(二)对驾驶有影响的药物(三)驾驶人如何合理用药(四)疾病与驾驶三、性别、年龄与驾驶(一)性别差异(二)年龄差异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感知错误、判断不准确、反应不恰当所引发的交通事故的特点。2.简述疲劳驾驶的表现、产生原因、测量方法及预防措施。3.简述酒后驾车的危害及预防措施。4.如何判别酒后驾车?5.简述吸烟及药物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八章 自行车骑行人交通心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自行车交通的特点,明确自行车骑行人心理过程及心理表现,掌握骑行者违法行为的心理原因及表现,掌握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

23、:自行车骑行人心理过程及心理表现;骑行人违法行为的心理原因及表现;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2.难点:自行车骑行人心理过程及心理表现;骑行人违法行为的心理原因及表现。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的特点一、人力或混合动力驱动的交通方式二、依靠人体与车体平衡的交通方式三、自行车行驶蛇形轨迹四、自行车是无安全防护的交通工具第二节 自行车骑行人交通心理一、骑行的生理心理过程生理作用过程主要反映在骑车人的眼、耳、手、脚、臀部等工作过程和反应过程;心理作用过程主要反映在大脑机能上,是一个感知判断反应的过程。二、骑行的心理表现(一)求快心理(二)畏惧心理(三)离散心理(四)从众心理三、不同年龄、性别骑行者特征(

24、一)男性骑行的心理特征(二)女性骑行的心理特征(三)老年人骑行的心理特征(四)少年骑行的心理特征第三节 自行车交通安全一、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类型(一)正常行驶中的碰撞(二)横穿道路时的碰撞(三)支干路交叉点的碰撞(四)自行车左转弯时的碰撞(五)公共电汽车进出站与自行车碰撞二、自行车骑行者违法行为的表现(一)危险骑行(二)违法转弯(三)违法乘载和侵占机动车道(四)不符合骑行条件的违法行为(五)酒后骑行三、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心理因素四、自行车交通事故的预防(一)骑车人的认识能力(二)骑车人的判断能力(三)采取措施得力(四)为自行车交通提供良好的设施与管理条件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自行车交通的特点。2

25、.简述自行车骑行人心理过程及心理表现。3.结合实际说明自行车骑行人违法行为的心理原因及表现。4.简述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第九章 行人交通心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行人交通特性,掌握行人交通心理,熟悉行人交通安全的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行人交通特性;各类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行人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行人交通事故的心理分析;保障行人交通安全的对策。2.难点:各类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行人交通事故的心理分析。第一节 行人交通特性一、行人交通的基本参数(一)步行幅度步行幅度(步幅)是指行人两脚同时着地时,脚尖至脚尖的距离。(二)步行速度一般在水平道路上自由步行的标准速度为1.3米秒-1.5

26、米秒。步行速度受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的制约,以及受出行目的、行程距离、交通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二、行人过街的一般特征(一)行人过街的行为方式(二)行人过街的危险程度(三)行人横越道路的安全车流间隙(四)行人过街的等待时间(五)行人过街时的速度和步幅(六)行人使用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情况三、老人和儿童的交通特性第二节 行人交通心理一、行人的一般交通心理(一)行走路线的心理(二)行走中的停顿心理(三)步行的一般心理二、各类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一)儿童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二)青壮年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三)老年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四)农村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五)残疾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第三节 行

27、人交通安全一、行人交通事故行人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交通状态、道路条件、车速特点、行人自身特点。二、行人交通事故的心理分析交通情况未感知;判断错误;行动错误。三、保障行人交通安全的对策(一)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行人的交通守法和安全意识(二)根据不同行人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减少行人事故的发生(三)改善道路及交通安全设施等交通环境,保障行人交通安全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行人交通特性及各类行人的交通心理特征。2.简述行人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3.联系实际分析行人交通事故的心理,提出保障行人交通安全的对策。第十章 道路工程心理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道路设计、道路照明设计和交通信号设计中的心

28、理学因素,掌握道路工程心理对交通安全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道路设计中的心理问题;道路照明设计中的心理问题;交通信号设计中的心理问题。2.难点:道路的视距保证。第一节 道路设计中的心理问题一、道路线形设计的心理要求和线形选择(一)道路线形设计中的心理要求保证驾驶人感知清晰、正确;与环境协调;线形组合科学合理。(二)道路设计的线形选择二、道路的视线诱导(一)加强道路线形的明确度(二)线形提示与警示(三)道路能见性的补救措施三、道路的视距保证(一)停车视距(二)超车视距四、道路的交叉口设计(一)道路交叉的基本方式(二)交叉口的视觉要求(三)平面交叉设计的视觉要求(四)立体交叉的视觉要求五、

29、事故多发路段的心理因素分析道路线形、道路交叉口、交通环境。第二节 道路照明设计中的心理问题一、道路照明的作用和要求道路照明的作用:防止夜晚行车交通事故发生,为驾驶人行车提供必要的视觉信息,防止由于视觉信息不足而引发交通事故。道路照明的视觉要求:保证夜晚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使驾驶人能准确明显地获得视觉信息及其变化。二、露天道路的照明(一)灯杆式照明(二)高杆式照明(三)悬索式照明(四)栏杆式照明三、隧道的照明(一)隧道的视觉问题(二)隧道照明设施的放置第三节 交通信号设计中的心理问题一、交通标志设计的心理要求(一)交通标志的形状编码(二)交通标志的颜色编码(三)交通标志的符号(四)速度对交通标志辨

30、认的影响(五)背景干扰对交通标志辨认的影响(六)交通标志的排列顺序(七)交通标志的可理解性评价二、交通标线设置的心理要求(一)道路交通标线的颜色运用(二)道路交通标线的视认性(三)视错觉效应的应用三、交通信号灯设置的心理要求信号相位设置合理;信号周期长度适当;避免光线反射;高度、角度和排列顺序合理。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道路设计中所包含的心理学因素。2.简述道路照明设计中所包含的心理学因素。3.简述交通信号设计中所包含的心理学因素。4.举例说明保证道路视距的重要性。第十一章 汽车工程心理(简要讲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设计中人的生理因素;了解汽车的信息系统、操纵装置、室内空间和驾驶座椅以及

31、车内环境对驾驶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汽车的信息系统、操纵装置、室内空间和驾驶座椅以及车内环境对驾驶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2.难点:汽车工程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一节 汽车设计中人的生理因素一、人体尺寸二、手、脚运动的特征和操作力(一)手的运动特征(二)脚的运动特征第二节 汽车的信息系统一、汽车视野二、汽车仪表的视认性三、汽车照明装置第三节 汽车的操纵装置一、汽车操纵装置设计应考虑的生理、心理因素(一)手、脚的最佳操作距离(二)操作空间(三)操作力(四)适度的调节感(五)操纵装置的功能(六)操作程序(七)提高操纵装置的机能二、方向盘的设计三、汽车踏板的设计四、变速器操纵杆的

32、布置第四节 汽车的室内空间和驾驶座椅一、汽车室内空间(一)确定车内空间的心理要求(二)确定室内空间的主要因素(三)室内装饰二、驾驶座椅(一)驾驶座椅的功能(二)座椅的生理与心理要求(三)座椅设计的主要因素第五节 车内环境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一、振动(一)汽车振动的来源(二)人体对乘坐振动的反应(三)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标准二、噪声(一)汽车噪声的种类(二)车内噪声的影响(三)机动车噪声标准(四)车辆噪声的控制三、车内空气(一)汽车室内的温度(二)车内空气污染复习与思考题: 简述汽车的信息系统、操纵装置、室内空间和驾驶座椅以及车内环境对驾驶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第十二章 交通管理心理教学目的和要

33、求了解态度的相关理论,掌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的心理;明确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心理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掌握消除逆反心理和矫正违法心理的方法;掌握交通肇事逃逸驾驶人的心理特点,明确心理学在侦破逃逸案件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心理学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应用;交通违法行为心理分析;交通肇事逃逸驾驶人的心理特点。2.难点:心理学在预防交通违法和交通肇事逃逸中的应用。第一节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一、态度的概念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具有以下五种特性:社会历史性、社会价值性、相对稳定性、行为倾向性、年龄差异性。二、态度的主要功能(一)适应功能(二)信息功能(三)调节功能(四)动力

34、功能三、态度的转变(一)态度转变的相关理论凯尔曼的态度变化阶段论;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论。(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本身的特性;个性心理的特征;群体和社会的影响。第二节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的心理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教育手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影响社会群体心理活动,培养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增强交通安全心理水平和心理自控能力,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接受交通管理,正确地参与交通活动,以保证交通安全畅通。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应遵循的心理规律(一)宣传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的组织(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的动机激发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四

35、、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途径政府;学校;社会。(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方式宣传标语、主题展览、自我体验、依托媒体。第三节 交通违法心理一、交通违法心理形成(一)心理需要的影响(二)情绪、情感两极性的影响(三)激情的影响(四)高级情感的影响(五)意志的影响(六)气质的影响(七)性格的影响(八)个体特点的影响二、交通违法者的心理状态及变化规律(一)顺从心理(二)对抗心理(四)无所谓心理(五)攀比心理(六)选择心理三、逆反心理的消除(一)逆反心理产生的主体因素(二)逆反心理产生的主体外因素(三)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四、违法心理的矫正自我矫正;早期矫正;惩罚矫正;从

36、众矫正。第四节 交通肇事逃逸心理一、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特点(一)逃逸驾驶人年龄特点(二)逃逸驾驶人性别特点(三)逃逸驾驶人属地特点(四)逃逸车辆特点(五)肇事逃逸的时空特点二、逃逸驾驶人心理特点(一)侥幸心理(二)恐惧的心理(三)无所谓心理(四)道德品质恶劣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预防和侦破(一)预防和消除驾驶人的逃逸心理(二)心理学在侦破逃逸案件中的应用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2.简述交通违法者的心理状态及变化规律,如何消除逆反心理和矫正违法心理?3.简述交通肇事逃逸驾驶人的心理特点。4.简述心理学在侦破逃逸案件中的应用。第十三章 交通警察心理教学目的和

37、要求了解交通警察的心理品质;明确交通警察的执法权威;掌握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交通警察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交通警察的执法权威;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调节方法及提高交通警察心理素质的途径。2.难点:提高交通警察威信的途径和策略;交通警察心理调节方法。第一节 交通警察的心理品质一、交通警察的工作特点(一)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国家的门面和社会的窗口(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广、线长、点散(三)交通警察执法时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四)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五)现代交通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科学性强的工作二、交通警察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一)交通警察应有的基本能力(二)交通警察应有的意志

38、品质(三)交通警察应有的性格品质三、交通警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与训练(一)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思维和想像力的培养与训练(三)注意力的培养与训练(四)意志力的培养与训练第二节 交通警察的执法权威一、树立正确的执法权力观二、交通警察的影响力(一)交通警察影响力的含义(二)交通警察影响力的种类及相关因素三、提高交通警察威信的途径和策略(一)合理发挥权力性影响力(二)积极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三)合理运用心理学策略第三节 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一、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一)智力发展正常(二)健康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三)良好的意志品质(四)协调的人际关系(五)协调的行为和适度的反应二、交通警察的心理调

39、节(一)危害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二)交通警察心理调节的方法三、提高交通警察心理素质的途径(一)系统学习心理科学知识(二)接受专家的心理咨询(三)加强交通警察的心理训练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交通警察的工作特点及应具备的心理品质。2.如何理解和提高交通警察执法权威?3.简述交通警察的心理调节方法及提高交通警察心理素质的途径。【课程教学方法建议】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所以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还安排了课后作业与社会实践

40、等,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文献。3.多媒体演示教学。课程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等设施,力求将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本课程为必修考试课,闭卷考试,百分制评分(由书面考试、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组成,其中书面考试占百分之七十,其余占百分之三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一)教材:范士儒编著,交通心理学教程,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二)主要参考书:汽车驾驶心理学作者:刘俊利编著,济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交通安全心理学作者:徐鸿等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签字:编制(主讲教师): 审核(教研室和系部主任):主管院长: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