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北航经济学思想人文课考试要点通知 标题 考试要点 发布人 韩立岩 修改时间 2013-11-5 上午9:11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对象 站点内 信息 注重以下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概念与研究方法: 在经济分析中以单个经济主体(单一的家庭、企业或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称为微观经济学;而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称为宏观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与研究方法 虽然资产经济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不同,两者研究经济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确实相同的,在经济分析中都采用了科学的抽象法。 二、均衡分析和过程分析(以时间为参照点的研究方
2、法的分类) 1、 均衡分析方法是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中,自变量被假定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候会有的情况和为此所需具备的条件,即所谓均衡条件。均衡分析法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因此又称作“瞬时分析”。 2、过程分析方法是论述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调整变化的过程。过程分析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互继起的的各期间内的变化情况,所以又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3、经济均衡是指经济决策者(消费者个人、厂商)在权衡决策其使用资源的方式或方法时候,认为重新调整期配置资源的方式已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或
3、者相互抗衡的力量势均力敌,所考察的事物不再发生变化。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以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状态为参照点的研究方法分类) 1、静态分析法 所分析的经济问题的自变量被假定为既定的,来考察有关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情况。 2、比较静态分析法 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考察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发生变化的情况。 3、动态分析法 考察经济活动实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发展变化过程可能逐渐趋于均衡,也可能有关经济变量呈周期性上下波动,还可能越来越背离均衡。 四、经济模型 ? 1、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五、经济理性主义(人类经
4、济行为的基本假设) ? 1、理性的经济行为 是指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称利己心的动机所驱使,人在作出一项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衡比较找出方案,这个方案能够使他耗费给定的劳动或金钱,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理性的行为因此也表述为“产生最优化的行为”。 需求与供给曲线: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可用需求曲线来解说: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相交点是均衡点。 当需求数量Q上升(则需求曲线沿着坐标轴Q的正向移动),而供给数量Q不变,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即均衡数量)亦会上升,均衡价格、数量会出现变动,见图示;反之亦然。 消费者效用、边际效用: 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
5、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 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需求函数、消费弹性: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Qd与该商品的价格P的关系是:降价使需求量增加,涨价使需求量减少,因此需求量Qd可以看成是价格P的单调减少函数,称为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记作:Qd=d(P).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Qd与该商品的价格P的关系是:降价使需求量增加,涨价使需求量减少,因此需求量Qd可
6、以看成是价格P的单调减少函数,称为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记作:Qd=d(P).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预期弹性等。市场中需求弹性的大小,是由需求量在价格的一定程度上的下跌时增加多少以及在价格的一定程度的上涨时减少的多少而决定的。 一个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惟一普遍规律就是: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他对此商品的需求会随着对其拥有量的增加而递减。这种递减也许缓慢也许
7、迅速。如果缓慢,那么他对此商品所出的价格,就不会因为他对此商品的拥有量的大量增加而大幅度下降;而且价格的小幅度下降会使他的购买量大幅度增加。 市场需求也是如此,市场中需求弹性(或感应性)的大小,是由需求量在价格的一定程度的下跌时增加多少以及在价格的一定程度的上涨时减少的多少而决定的。 生产函数与利润最大化: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
8、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所以MR=MC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产量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边际收
9、益=售价-变动成本 边际成本=总成本的变化量 / 产量的变化量 边际收益有递减的规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 在非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销售量同价格成反比。 边际成本则随着产量的增加,会先减少,后增加。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
10、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11、:也称为“纯粹竞争”,即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其特征是(1)产业集中度很低;(2)产品同一性很高;(3)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的壁垒;(4)完备信息。 垄断市场特征: 完全垄断,指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其特征是: (1)产业绝对集中度为100%;(2)没有替代产品;(3)进入壁垒非常高。 寡头垄断,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 寡头市场特征:(1)产业集中度高;(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垄断竞争市场特征:指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垄断,竞争与垄断相结合且偏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类型。其特征是(1)产业集中度较低;(2)产品有差别;(4)进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