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 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
2、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及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
3、(2)侧重结构分析 (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 (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3发展中国家有那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1)生活水平低下(2)生产率水平低下
4、(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4)失业率高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突出(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 (8)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名次较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同时,社会领域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4.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
5、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这“两个全面”、“两个加快”,体现了发展、改革、转变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首先,发展必须转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转变必须改革。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转方式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现在转方式、促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第三,改革未有穷期。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个阶段上,改革的诉求与期待增多,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但改革的空
6、间和潜力依然很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看:1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重在提高收入、改善预期。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稳定和拓展外需,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2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在加强农业基础、提升制造业水平、扩大服务业规模上下功夫,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3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一手抓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一手抓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工作力
7、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4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强化引导,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强化约束,使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5进一步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继续加强东中西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新农村建设。6.不断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围绕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和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与此同时,要抓紧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就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的评
8、价。因此,加快转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把抓改革、促转变、谋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动力活力,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5.“罗默模式” 为什么是收益递增型模式?该模式的意义和缺陷是什么?在罗默模式中,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们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递增的收益保证着长期经济增长。“罗默模式”的意义:(1)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式中,并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
9、2)对于个别厂商来说,这种递增的收益形成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可以成为新产品开发与研究的资金来源。厂商有内在创新动力;(3)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是“差异性增长”,不是趋同性增长,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有明显的相关性;(4)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积累,而且通过新技术引进提高了穷国的生产效率,同时节约了本国研究开发费用,也间接增加了国内资本积累;(5)明确将生产性投入区分为“硬件”、“活件”、“软件”。缺陷:过于强调外部效应和收益递增的重要性,缺乏对技术进步过程中制度性因素的演变分析,使其应用于发展理论的有效性受到影响。(1) 新增长模型采用了一些过于严峻的假设条件。完全竞争的假设给
10、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罗默指出了知识的两种重要特征: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同时他又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考察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罗默的这种分析存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2) 罗默等人的新增长模型都完全忽略了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事实上,社会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资本主义制度阻碍了技术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缺陷阻碍了生产潜力的最大释放。忽略经济制度,就不可能准确说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3)新增长理论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存在缺陷。罗默的新增长模型都运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法说明经济增长路径的决定。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只不过是一般均衡论的一种新的表述形式。新增长理论家认识到,由
11、于外部性和垄断因素的存在,市场机制不足以使资源实现最优配置。这种认识无疑比新古典增长理论前进了一步。但是由于新增长理论也像新古典增长理论一样在缺乏现实基础的一般均衡论思想下考察经济增长问题,因此,新增长理论取得的这种进步是有限的。(4)罗默采用的概念也存在缺陷。罗默的新增长模型都使用“人力资本”一语,表示工人的复杂劳动,以与简单劳动相区别。但是这一用语是不科学的。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对工人来说,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像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一样,只是商品,并不是资本;对资本家来说,工人的复杂劳动能够为他带来剩余价值,因此才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表现为一种资本。“人力资
12、本”一语抹杀了这种本质区别,从而也抹杀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6.什么是经济起飞?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应具备哪些条件?我国经济是否处在经济起飞阶段?为什么?所谓经济起飞,是指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期(20-30年)内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剧烈转变,此后,经济将步入自我持续增长状态。起飞既有经济起飞又有社会起飞的双重涵义。生产性经济活动规模达到一个关键水平,导致经济社会的大规模和累进式的结构性转变。创新过程成为社会生活中有规则、制度化的一部分。科学思想条件:有一个科学创新系统社会条件:有利于企业家生长的社会环境;创业精神政治条件:进行制度上的变革,迅速出现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推动现代部门的
13、扩张。经济条件:提高生产性投资率,使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建立和发展一种或多种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即主导部门。7.“罗默模式” 和“卢卡斯模式”对我国选择经济增长方式有何借鉴意义?罗默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模式”将技术进步作用完全内生化。把知识即新思想(或者创意)作为独立因子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当中,由于新思想与其他的普通商品截然不同,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这使得新思想所带来的收益是规模递增的。从而使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递增的收益保证着经济的长期增长。这就能解释各国经济为什么能够长期持续增长,而不受稳态的限制;各国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存在差异,而没有出现趋同,以及为什么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要素边
14、际收益率。同时,罗默也指出了,既然新思想能够带来收益,也能够作为商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传播和转移。因此,各国间的贸易可以使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加速积累,从而提高全世界的总产出水平,特别是相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可以产生赶超效应。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式,将人力资本引入索洛模型,视其为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种增长动力形式,并使之内生化、具体化为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认为只有这种特殊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才是增长的真正源泉。同时,他强调了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因为人力资源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投人要素:一方面它是投资的副产品,即每一个厂商的资
15、本增加会导致其知识存量的相应提高;另一方面知识和人力资本具有“外溢效应” 即一个厂商的新资本积累对其他厂商的资本生产率有贡献。这意味着,每一个厂商的知识水平是与整个经济中的边干边学,进而与全行业积累的总投资成比例的。通过这种知识外溢的作用,资本的边际产出率会持久地高于贴现率,使生产出现递增收益。启示:我们现在和今后要走的经济增长道路,应该是全要素生产率为特征、为内涵的集约式增长方式。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源质量和使用效率以及技术进步为核心内容。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极为丰富,但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政府在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鼓励创新方面的力度不够。因此,新经济增长理
16、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启示无疑是深刻和鲜明的。首先,树立重视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观念。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专业化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源泉与动力的观点,对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教育培训为主体,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提高新知识积累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拓宽教育渠道,加强教育投资力度。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边干边学都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这对加速我国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积累、提高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知识的传递与交换。开放的经济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从而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17、经验也表明,开放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显著快于封闭的国家。 总之,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国要借鉴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有益思想加快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储备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8.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的前提假设有那些?试对该理论进行评述?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两个基本部门,一是传统的、人口众多的、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农业部门,这个部门最重要的特点是边际劳动率为零或负数。第二个部门是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这个部门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也是接受农村剩余的部门。劳动的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前
18、提假定:1.现代工业部门中的投资来自工业部门利润,也就是资本家把所有利润都投入到工业部门。2.工业部门工资水平由传统农业部门收入决定,一般高于农民平均收入30%,且保持不变。3.农业劳动力的无限供给。4.农业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负数评述:1.模型表明,工业部门吸收劳动和创造就业的速度与工业部门资本积累速度成正比,与现实不符。另外,农业剩余对资本积累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模型忽视农业部门的作用。2.假定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是充分就业,现实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中有数量巨大的失业人口。3.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说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是,发展中国家工资都有随时间上升的趋势。
19、即使城市中失业人数不断上升,农村边际劳动生产率很低,工人的工资也会上升。 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农村分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少,并最终趋于短缺的状态。9.新制度主义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一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制度是一个社会的规则体系和组织体系,决定了人们的相互关系,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或社会方面发生交易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作为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在变量,并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法,探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
20、制度障碍,以及克服制度障碍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和思路。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制度内生性寻找经济社会落后的原因。主要研究内容:1、市场经济制度结构理论2、公共选择理论与寻租问题3、国家理论4、制度变迁论与新经济史学新制度主义者认为:1)政治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内生变量。2)国家在产权的界定与强制执行中的有效性作为核心问题之一。3)成功的国家,一是设计出一套产权安排,以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二是在产权框架下发展出一组旨在增进绩效和国家收入的法律制度。4)制度是通过国家来安排、提供的,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能产生规模收益。10.应当如何看待现有的几种发展理论?线性阶段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结
21、构变动模型:不发达的经济利用什么样的经济机制,使国内经济结构得以从仅能够维持生存的传统农业为主,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化、多样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国际依附理论:1)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主要是受各种经济、政治和制度上的僵化和不灵活所困扰。这种僵化不仅来自国内,而且来自国外影响。2)在世界经济中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处于一种依附地位。中心边缘关系,支配依附关系3)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和不发达状态的继续存在实际上是穷富高度不平等的国际资本主义制度历史演进的结果。4)强调必须对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制度结构进行改造。新古典增长理论:1.主张保护个人利益和私有产权。2.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3.经济
22、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建立在“消费者主权”和“完全竞争”的基础上,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相去甚远。2、发展中国家经济大多没有真正培育起自由经济或者竞争性市场,市场分割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新增长理论:解释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真正源泉和决定因素,是建立在科学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迅速进步基础上的大规模技术创新。新制度增长理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规则体系和组织体系,决定了人们的相互关系,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或社会方面发生交易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作为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在变量,并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法
23、,探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制度障碍,以及克服制度障碍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和思路。11.资本形成有哪些来源?资本形成是指社会不把它的全部现行的生产活动,用之于满足当前消费的需要和愿望,而是以其中一部分用之于生产资本品:工具和仪器、机器和交通设施、工厂和设备各式各样可用来大大增加生产效能的真实资本。资本形成的最初来源于生产剩余即储蓄。再由储蓄转化为投资,再转化为生产能力的过程。总储蓄=国内储蓄+国外储蓄=(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官方储蓄+外国私人储蓄)1、个人储蓄:包括非公司企业收入中储蓄的部分 2、企业储蓄3、政府储蓄 4、国外储蓄发展中国家实现资本形成的三个基本步骤
24、:一是必须增加实际的储蓄数量,为投资积累资金。二是金融与信用机制从各种不同来源聚集可投资的资金,并使投资者可方便利用这些资金。三是投资行为本身,即使资本资源转化为实际的物质资本存量增长。12.“金融深化”的含义和政策主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金融深化: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内容: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过度的行政干预,取消利率和汇率限制、信贷和外汇的配给制,促进金融业内的竞争。降低通胀率,稳定币值和物价,以使实际利率与汇率提高到反映资金和外汇稀缺程度
25、。打破金融市场内的障碍,使利率差别趋于缩小,有效吸储和分配资金。使金融产品品种和期限多样化,使其增长率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之比逐渐上升,使金融体系的规模扩大,机构增加,职能专业化。政策主张:一是用市场替代政府干预,让其自由发展; 二是应自主发展,主要依靠国内金融系统来为工业化筹措和分配资金,不应过分长期依赖外资; 三是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要有步骤的进行,自由化的步幅和次序应根据一个国家原有的金融体系结构和宏观经济的稳定程度来进行。决策者应确保 利率要反映市场力量,指导性的信贷规模要有限制,只能占到信贷总额的很小部分。金融深化实质:使利率准确反映投资替代消费的机会,反映金融资源稀缺程度,提高
26、资本使用效率。13.“金融抑制”有哪些主要表现?其实质是什么?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主要表现: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力量人为地将利率规定在远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水平,而且在通胀期,实际利率不断下降甚至变为负值。结果:影响储蓄,使金融系统实际规模下降;会刺激不适当的投资需求,使产业结构失衡加剧。实质:利率不能反映金融产品的价值(稀缺程度)。加剧金融和经济的二元化倾向。总之,金融抑制对储蓄、投资、就业、收入和外贸都不利。不利于资本形成,不能使利率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
27、14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金融市场发育有限。二、金融系统规模有限,没有形成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网络。三、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四、存在一个与正规金融体系并行的非正规金融体系 。15.配第克拉克法则是什么? 配第-克拉克定理主要内容为: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结果,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呈现出第一次产业人数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人数增加的格局。 16.简述改造传统农业的主要内容?(1)生产要素技术化。技术要
28、素存在于具体的生产要素之中,不能脱离其他的生产要素而独立存在。只有这种全面的技术进步才能打破传统因素的束缚,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变。(2)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的技术化,为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创造了条件。新生产要素的引入和投入量的增加,可以发挥要素技术化的外部效益。这样传统农业就无法摆脱外来因素的刺激,从而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变。传统农业的转变,实质上就是建立在农业技术全面进步基础之上的生产力质的飞跃。17.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建设路径有哪些?内涵: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途径,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村物质
29、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终实现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途径:1、通过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二元结构改革。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完善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3、 加大制度改革力度。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乡村治理模式改革等。新制度主义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内容: 1.肯定了制度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制度可以通过规则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每个
30、人对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反应作出较准确的判断。第二,制度可以通过界定产权来形成发展的动力,从而促使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等。第三,制度可以通过法律规则、道德规范等来影响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第四,制度可以对财产和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护,激励创新。 2. 新制度主义创立了交易成本这个范畴并将它运用到经济发展理论中。按照新古典主义理论,信息的传递、价格的形成、利润的大小、企业的活动等等,都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的,似乎是自然而然地形成,没有什么交易费用、交易成本为零。但是,事实上上面所说的那些活动都是交易行为,交易双方为了达成交易而收集信息,举行谈判和签订合同等等活动,都是要付出成本的。交易成本
31、的范畴将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完美的世界带回到现实世界,正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就必须有各种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规则和组织等存在的必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产生新的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演进的结果”(诺思和托马斯,1973)。 3. 新制度主义创立了产权理论。新古典主义把生产要素仅仅看作是一种物体(资本、土地、劳动等),这些物体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便可实现最优配置。科斯则认为生产要素不仅仅是物,而是人们拥有对它行使的权利。他指出:“人们通常认为商人得到和使用的是实物而不是行使一定的权利。我们会说某人拥有土地并把它当作生产要素。但土地所有者实际上所拥有的是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科斯,1
32、960)这种对某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就是产权,它往往是由法律确定下来的。这两个问题说明产权明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外部性内在化并产生降低交易成本的动力。第二,它可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配置,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有产权制度比无产权安排更有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 4.新制度主义创立了“寻租”理论。新古典主义只一味强调市场的自由化,赞美自由竞争,而对这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权力与资本的交换,带来的腐败“设租”与“寻租”却熟视无睹,而这种现象会极大地增加交易成本。针对这些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1974年),布坎南等(1980年)相继提出了“寻租”理论。寻租理论从四个方面把传统经济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一是把经济研究从生产性的“利”扩展到非生产性的“寻租”,从而拓宽了视野。如修筑一条公路不仅有经济核算还涉及到各利益群体的寻租。二是把政府行为“内生化”了,政府不仅是市场失败的补救者而且也会带来寻租。三是区分了两种“竞争”,即寻利竞争和寻租竞争,寻利竞争有利于社会,寻租竞争有害于社会。这是对竞争不加区分的“自由竞争万岁”的批判。四是论证了寻租的制度根源,其根源就在于集权制度和暗箱操作。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