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775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V o l N o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J OUR NA LO FS T AT I S T I C SAN DI N F O RMAT I ON 年 月N o v 【财政与金融统计】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保险市场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研究”()作者简介:金菲,女,江苏盐城人,博士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养老保险;粟芳(通讯作者),女,四川绵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金菲,粟芳(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上海 )摘要:近年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虽然是

2、典型的不可保宏观风险,但背景风险会影响人们的投保行为.考虑到导致保费变化的因素是复杂的,保费变动也是动态且非完全线性,使用 年月至 年月的月度数据,运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NA R D L)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 P U)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非对称影响,区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究地区收入差异在E P U影响保险市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E P U对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影响具有非对称和非线性的特征,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也不一致.整体上,E P U对保险密度和财险密度有长期的正向影响,但对人身险密度有长期的负向影响;E P U和收入对保险密度

3、的影响有动态调整,由短期波动大、不稳定逐渐在长期趋于稳定;随着收入增加,E P U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力度增强,但收入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力度减弱;相比低收入和高收入地区,E P U和收入对中收入地区的影响更明显.监管部门应意识到E P U的重要影响,在推动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时考虑E P U对保险密度的非线性和非对称影响.关键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收入差异;保险密度;保险市场;非对称影响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引用格式:金菲,粟芳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J统计与信息论坛,():C i t a t i o nF o r m:J I N F e i

4、,S U F a n g A s y mm e t r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i n s u r a n c em a r k e t si nd i f f e r e n ti n c o m er e g i o n su n d e r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yu n c e r t a i n t yJ J o u r n a l o f s t a t i s t i c s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一、引 言法国经济学家L o nW a l r a s提出,保险是消除其他经济活动中固有

5、的不确定性的手段;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 l f r e dM a r s h a l l在 经济学原理 中认为保险费乃一个人为消除邪恶的不确定性所支付的一种价格.可见不确定性与保险息息相关.K n i g h t将不确定性分为可以测度的不确定性(即风险)和不可测度的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性).而因为不确定性难以测度,一直以来难以就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展开经验分析,直到B a k e r等创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yU n c e r t a i n t y,简称E P U).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虽是典型的不可保宏观风险,但宏观经济的背景风险会影响人

6、们的投保行为.已有学者研究发现,E P U对保险消费造成了重大影响 .但关于E P U与中国保险市场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都只分析了E P U对保险需求的线性影响 .但保险购买行为与消费者的风险态度、预算约束、保险方案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保费支出的变化可能是动态的、不对称的和非线性的;消费者的收入差异对保险消费也有明显影响.那么,当保险市场在遭受E P U冲击时,不同收入地区的保险密度会有什么变化?财产保险密度和人身保险密度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首先基于期望效用理论构建了简单经济学模型,分别分析了消费者的收入变化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效用最大化条件下最优保险花费的线性影响;发现当消费者的收入越

7、高,用于最优保险的花费将减少;而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消费者的最优保险支出将增加.进而,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收入群体因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而增加的最优保险支出;发现与低收入群体比较而言,高收入群体在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会购买更多的保险.然后,运用NA R D L模型实证分析了E P U对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长短期和正负向非对称影响,并采用累积影响效应图分析了保险密度随E P U和人均收入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发现,E P U和人均收入对不同收入地区的保险市场整体、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推动不同收入地区的保险市场发展时,应考虑E P U对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影响,而不可一

8、概而论.本研究可能存在下列边际贡献:()就E P U对保险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当前E P U逐渐上升的环境下.本文揭示了E P U对中国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影响.()考虑到导致保费变化的因素是复杂的,保费的变动也是动态且并非完全线性,运用非线性A R D L模型,发现E P U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影响具有正负向和长短期的非对称性,丰富了关于保费动态变化的研究.()收入是影响保险消费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地区收入差异在E P U影响保险市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并深入分析了在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中的不同表现.二、文献综述在学术界,如何量化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一直是个难题.部分研究采用政府官员更替来

9、衡量政治不确定性;也有采用V I X指数度量经济不确定性,用美联储褐皮书中提到政策不确定性的频率度量政策不确定性.直到B a k e r等基于报纸报道的频率创建了国家层面的E P U指数,并选用中国香港地区英文报纸 南华早报 创建了中国的E P U指数,用文本分析方法解决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难以准确度量的问题.在B a k e r的研究基础上,有学者尝试采用中国大陆的报纸来编制中国的E P U指数.D a v i s等采用了 人民日报 和 光明日报,H u a n g和L u k则采用了 北京青年报 等十份报纸 .作为宏观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学者们广泛研究了E P U对不同经济活动的影响.在经济

10、衰退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失业率提高,企业短债长用的水平提高,企业投资水平下降,人民币受到的风险传染愈强,企业投资决策时会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保险公司也会增加现金持有量 .关于E P U与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 P U对保险消费的影响.中国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结论也不太一致.多数学者认为,保费和E P U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即正向影响关系;而H e m r i t认为E P U对保险需求有短期负面影响.也有很多学者分别研究了财险和寿险市场,但结论不完全一致,可能是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关于E P U对寿险发展影响的研究结论却保持了一致,即寿险保费将随着E P U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存

11、在负向的关系,.上述不一致的研究结论也表明,E P U与保险消费之间的关系可能比较复杂,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B a l c i l a r等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 R D L)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 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 个国家保费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并对财险和寿险分别展开研究.研究发现E P U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内都会促使保费增加,但长期内的影响效果明显大于短期内的影响效果;而且E P U对财险保费的影响大于寿险保费.那么,这一结论对于中国保险市场是否也仍然成立呢?中国民众的保险购买决策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之下会有何变化呢?在财产风险和人身风险中是否又有不同的表现呢?关于E

12、 P U对保险需求的影响机制,已有研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一方面,保险产品保障的是一种不确定性.E P U虽然属于不可保风险,但依据背景风险理论的相关研究,个人的风险态度是他们对社会政治环境感知的函数,不可保风险对可保风险的保险需求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当人们感知到环境中存在风险时,相应风险规避程度可能会上升.此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加剧也可能会激励个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富(包括资产和健康),从而增加对保险的购买.但另一方面,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民众会普遍面临就业下降和收入降低等问题.当一个国家的风险增加时,人寿保险需求对收入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消费者可能会减少保险购买.那么

13、,E P U对保险需求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呢?金菲,粟芳: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三、理论分析首先,根据期望效用理论构建经济学模型.保险产品供给方是保险公司,假定,保险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保险公司的利润为,即赔付支出加运营成本等于收取的保险费;假定,保险公司不限量供应保险,即投保人可以购买任意数量的保险.假设精算公平费率(即风险资产遭受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的损失率)是p,附加费率(即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率)为a.保险产品的需求方是家庭.就需求方设立两个假定:假定,消费者是风险厌恶者,效用函数U(w)满足C R R A(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U(w)w/().其中,w是

14、家庭财富,是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且,时,U(w)l nw.C R R A效用函数暗含着绝对风险规避系数递减(D A R A),即绝对风险规避系数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减小.假定,家庭可以为全部的风险资产购买到保险.假设可保风险资产为s,投保比例为,家庭的初始禀赋为,家庭收入为y,则家庭购买保险的支出为 s(ap),记为.家庭最优保险购买决策就是考虑风险概率发生后的效用最大化,即:m a xEU()p Uys/(ap)(p)U(y)s t(i)(i i)p,a,ap()式()中,EU()表示家庭购买保险的期望效用,E表示期望算子,U()表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ap)表示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

15、,约束条件(i)表示投保率不为负,约束条件(i i)表示精算公平费率为正、附加费率不为负、保险费率(ap)小于.为求出家庭的最优保险支出,将C R R A效用函数代入式()并对保费求导:F O Cp/(ap)ys/(ap)(p)(y)()(一)收入y对最优保险支出的影响将式()中含y的项合并化简后得到:(ap)p(ap)(ap)(p)/ys(ap)(ap)p(ap)(ap)(p)/()为简化式(),令p(ap)(ap)(p)/,依据约束条件中关于p、a和的取值,可以得到(,).所以,式()中y的系数(ap)().这表明,当收入y提高时,家庭最优保险支出将减少.(二)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最优保

16、险支出的变化依据背景风险理论的相关研究,如果效用函数具有绝对风险规避系数递减(D A R A)的性质,那么相对于经济政策不存在不确定性时,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的效用函数具有更高的风险规避程度.这一结论在本文中则体现为,效用函数中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提高.将式()中含的项合并化简得到:yys(ap)(ap)p(ap)(ap)(p)/()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增加为,则最优保险支出 为:yys(ap)(ap)p(ap)(ap)(p)/()()为简化式(),令p(ap)(ap)(p)/(),(,).比较式()和式(),当增加时,大于.这是因为(ap)(),当增加时,ys(ap)(ap)()变小

17、,故变大.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统计与信息论坛因为p(ap)(ap)(p)(,),/.性,家庭最优保险支出明显会增加,大于.(三)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收入y对最优保险支出的影响用式()减去式(),得到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家庭最优保险支出的变化量:(ap)()(ap)()ys(ap)()因大于,故式()中y的系数(ap)()(ap)()大于.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最优保险支出增加量与收入正向变化.收入越高,最优保险支出的增加越大.高收入yH消费者的最优保险支出变化量H将大于低收入yL消费者.因此,通过基于期望效用理论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简单分析了不同收入群体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最优保

18、险支出的变化.消费者收入越高,最优保险支出将减少,而当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最优保险支出将增加;且在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时,高收入者为达到最优保险而增加的保费支出更高.当然,受限于理论模型分析的简化和局限性,这一单调关系的结论还较简单.下面再根据实际数据实证分析动态变化.四、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研究计划为:首先以D a v i s等建立的中国E P U指数作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其次根据 年前三季度累计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中国 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分为三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小组,其中,收入最低的 个省份为低收入省份组,收入中等的 个省份为中收入省份组,收入最高的 个省

19、份为高收入省份组.用高、中、低三个收入组的平均保险密度作为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程度的代理变量.保险密度等于保费收入之和除以总人口数.由于保费收入在一年的保险周期中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故使用X A R I MA季节调整方法控制数据中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选取 年月至 年月(共 个月)的数据.保费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各省人口的数据来源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均收入的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为了控制遗漏变量造成的模型设定偏差,参照KUMA R等人的研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三个控制变量:()利率,因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消费者的储蓄决策,而保险产品和储蓄在一定

20、程度上互为替代品;()物价指数,物价指数升高导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降低,可能降低保险的购买;()虚拟变量为新冠疫情,新冠疫情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可能会影响民众的保险决策 .利率的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F)官方网站;物价指数的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变量说明见表.(二)模型设定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在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经济活动中经济变量变化的非线性特征 .本文拟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人均收入的变动对保险市场发展可能存在的非对称和长短期影响.S h i n等对自回归分布滞后(A R D L)模型中的解释变量进行了正负项

21、分解,并提出了非对称扩展形式,即非线性A R D L模型(NA R D L),.NA R D L模型的优势在于:()同时考虑了解释变量的正向和负向变化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差异性;()模型可写成误差修正形式,集协整、非对称和非线性关系于单一方程,且O L S估计有效,在小样本中也具有良好的统计特性;()不要求变量同阶单整,平稳序列和一阶单整序列金菲,粟芳: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B a k e r等()选用中国香港英文报纸 南华早报.D a v i s等()捕获中国大陆主要报纸 人民日报 和 光明日报中包含有关经济(E)、政策(P)和不确定性(U)三个术语的文章数量,建

22、立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度量更准确.低收入省份组包括黑龙江、吉林、甘肃、青海、河南、宁夏、山西、新疆、广西、河北和贵州 个省份,中收入省份组包括湖北、海南、江西、云南、陕西、四川、辽宁、湖南、安徽和内蒙古 个省份,高收入省份组包括重庆、山东、西藏、福建、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 个省份.中国银保监会自 年披露“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本文将其中的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合并为人身保险.测算保险密度时,年的各省份人口数量参照六普数据,年起参照七普数据.均适用.基于NA R D L模型,构建了保险市场发展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人均收入正负向变动的非对称效应模型,误差修正形式的N

23、A R D L(p,q)为:D E PtcD E Pt I N D E Pt I N D E Pt C Vt p ii D E Ptiq i(i I N D E Ptii I N D E PtiiC Vti)et()其中,D E P表示被解释变量,分为保险密度、财产保险密度和人身保险密度三个类别,又按收入高低分为L T、MT、HT、L N、MN、HN、L L、ML和HL共组;I N D E P表示核心解释变量,包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 P U)和人均收入(i n c o m e),人均收入又按收入高低分为L I、M I和H I;C V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利率(i n t e r)、物价指数(C

24、P I)和新冠疫情(C OV).按被解释变量构建三个模型:模型一为保险密度、模型二为财产保险密度、模型三为人身保险密度,每个模型又都按地区收入高低分为低、中和高三个收入组.式()中,p和q分别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滞后期./、/和/是长期系数,反映了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长期效应.其中的/和/是长期非对称系数,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人均收入的变化对保险密度的长期非对称效应.q ii、q ii和q ii是短期系数,反映了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效应.q ii和q ii是短期非对称系数,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人均收入对保险密度的短期非对称效应.为考察I N D E Pt和I N D E P

25、t的变化对D E Pt的累积影响效应,可按式()计算正负向非对称动态乘数,当h,mh,mh.mhhj D E Ptj I N D E Pi,mhhj D E Ptj I N D E Pi,h,()五、实证结果(一)数据的初步分析和检验描述性统计表报告了所有变量的详细说明和统计特征.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财产保险占.年月至 年月,高、中、低收入地区的月均保险密度分别为 、和 元/人.中、低收入地区的保险密度相差不大,人身保险亦如是,但财产保险密度在中、低收入地区的差别明显大于人身保险.高收入地区保险密度的标准差()小于中、低收入地区(和 ).这说明高收入地区人均保险花费随时间变化的波动

26、小于中、低收入地区;财产保险密度和人身保险密度也表现出相同的特征.E P U最高出现在 年 月,最低出现在 年月.高、中、低收入地区人均收入的均值均小于中位数.这说明收入相对偏低的月份数量略多一些.图展示了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密度、财产保险密度和人身保险密度与E P U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保险密度有明显的时间趋势,财产保险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更平滑.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收入地区财产保险密度的差距小于人身保险.E P U波动明显且呈上升趋势.E P U在 年和 年有两次较大上升,在 年和 年维持在相对低水平.相对应,图(c)的人身保险密度分别出现负增长、零增长和较高增长.可见,随着E P U提高或降低

27、,人身保险密度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平稳性检验依据NA R D L模型,二阶单整序列不适用,需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A D F检验和P P检验两种方法.表中,除E P U和C P I是平稳序列,其余变量均为一阶单整.故可用NA R D L模型研究E P U对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非对称效应.模型设定及非对称性检验构建NA R D L模型需确定滞后期p和q.分别测试 期滞后期.借鉴相关文献的做法,最佳滞后期的选择依据为:()C U S UM平方诊断性检验的递归残差位于显著水平的临界尾部内;()A I C值统计与信息论坛表描述性统计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说明变量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观测数量

28、被解释变量(D E P)保险密度(I D)HT、MT、L T分别表示高、中、低收入省份组当月保险密度;HN、MN、L N分别表示高、中、低收入省份组当月财产保险密度;HL、ML、L L分别表示高、中、低收入省份组当月人身保险密度.对保费收入进行季节调整,对保险密度取对数L T MT HT L N MN HN L L ML HL 核心解释变量(I N D E P)E P U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 性 指 数,由D a v i s等构建,月度数据,取对数.数据来源:h t t p:w w w p o l i c y u n c e r t a i n t y c o mE P U 人均收入(i n c

29、 o m e)H I、M I和L I表示高、中、低收入组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频率转换法将季度数据转化为月度数据,并用X 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取对数L I M I H I 控制变量(C V)利率存款利率月度数据i n t e r 物价指数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跌幅,当期月度数据C P I 新冠疫情虚拟变量,年月新冠疫情之前取“”,否则为“”C OV 注: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 年起公开季度数据,年是月度数据.图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密度与E P U随时间变化趋势图表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原始序列一阶差分序列A D FP PA D FP P结论变量原始序列一阶差分序列A D FP PA D

30、 FP P结论L T I()HL I()MT I()L I I()HT I()M I I()L N I()H I I()MN I()E P U I()HN I()i n t e r I()L L I()C P I I()ML I()注:、依次表示统计量在、和水平下显著.越小越好;()W a l d非对称性检验结果尽可能显著,最终确定三个NA R D L模型最合适的滞后期分别为:模型一保险密度为N A R D L(,),模型二财产保险密度为N A R D L(,),模型三人身保险密度为N A R D L(,).金菲,粟芳: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表汇总了三个模型设定及

31、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模型设定及非对称性检验变量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FP S S ()()()()()()()()()WL RE P U ()()()()()()()()()WL Ri n c o m e ()()()()()()()()()WS RE P U ()()()()()()()()()WS Ri n c o m e ()()()()()()()()()Wh i t e检验 ()()()()()()()()()B G检验 ()()()()()()()()()C U S UM平方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R A I C 注:、

32、表示、和的水平显著,括号内为p值.WL RE P U、WL Ri n c o m e、WS RE P U、WS Ri n c o m e分别为长、短期非对称影响的W a l d统计量.首先,检验非对称长期均衡(协整)关系.因为三个模型所涉及的变量既有平稳序列也有一阶单整序列,非同阶单整,采用B o u n d sT e s t i n gA p p r o a c h(边界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原假设为:.依据检验规则,F统计量(FP S S)应大于上界的渐近值.从检验结果来看,三个模型的FP S S均在或的水平上显著,表明E P U、人均收入等变量与保险市场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次,用

33、W a l d检验来检验长期和短期是否存在不对称效应.长期非对称性的原假设为:/,短期非对称性的原假设为:q iiq ii.从W a l d统计量来看,E P U和人均收入对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发展存在长期和短期非对称性.这可能是因为:一是保险对中国家庭而言还不是必需品,保险的需求弹性大,在外生不确定性冲击以及人均收入变化时,保险需求容易发生变化;二是受承保周期的影响,保险公司在应对不确定性冲击时,为了保证自身利润会实时调整费率以控制成本,而费率的变动会造成保险需求的变化,继而影响保险密度.对于外部冲击,不同保险公司可能不会同时迅速反应,从而导致保险密度持续动态变化,这就造成了长期和短期的非对

34、称影响.这表明,E P U和人均收入是影响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意味着在分析E P U对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时,不能忽视存在着非线性特征及非对称动态调整效应.最后,进行模型的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从Wh i t e检验和B G检验结果来看,有个别模型没有通过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这时参数的O L S估计量虽仍然无偏,但不具备最小方差性.因此,在后续模型估计时,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用C U S UM平方来检验NA R D L模型长期和短期估计参数的稳定性,递归残差均位于显著水平的临界尾部内.因此,可以认为三个NA R D L模型的参数估计中没有不稳定的证据.这说明回归方程具

35、有良好的统计特性,估计结果可靠.(二)模型估计结果及累积效应分析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的共线性问题,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所选定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表和表所示的NA R D L模型估计结果仅保留了在 水平下显著的变量.为比较长期系数,将不显著的长期回归量也统计与信息论坛F统计量的渐近临界值(上界和下界)的分布标准来自P e s a r a n等.加入表中.考虑到三个模型都或多或少存在异方差或者序列相关问题,因此模型回归时均使用异方差自相关稳健标准误N e w e y W e s t估计量.保险密度的NA R D L估计及累积影响效应表汇总了保险密度的NA R D L模型估计结果.表保险密度的NA R D

36、 L模型估计结果低收入中收入高收入变量系数变量系数变量系数C o n s t a n t C o n s t a n t C o n s t a n t 长期回归量L Tt MTt HTt E P Ut E P Ut E P Ut E P Ut E P Ut E P Ut L It M It H It L It M It H It i n t e rt i n t e rt C P It C P It C OVt 短期回归量 L Tt MTt HTt L It M It H It L It i n t e rt i n t e rt L It C P It i n t e rt L It C

37、P It L It C P It L It C P It i n t e rt 长期系数LE P U LE P U LE P U LE P U LE P U LE P U LL I LM I LH I LL I LM I LH I F统计量 F统计量 F统计量 注:“”和“”分别代表变量的正向与负向变动,低收入组的长期系数LE P U由E P Ut 的系数除以L Tt 的系数取负号而来,中收入组的长期系数LM I由M It 的系数除以M It 的系数取负号而来,其他长期系数的计算方法以此类推.表同.先分析长期效应,主要看长期系数.首先看E P U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低收入地区E P U的正向长期

38、系数LE P U为 且在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E P U每提高,低收入地区的保险密度提高 .而低收入地区E P U的负向传导效应LE P U不显著,中、高收入地区的E P U负向长期系数LE P U均显著为负.这说明E P U降低时,中、高收入地区的保险密度均会提高.低、中、高三个收入组E P U显著的长期系数的绝对值分别为 、和 .比较可以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E P U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不断增强.然后看人均收入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低收入地区中人均收入的长期系数LL I和LL I均显著,分别为 和 ,这说明当低收入地区的收入每提高或降低时,保险密度分别提高 或 .LL I小于LL I的绝对值,

39、说明低收入地区的人均收入负向传导效应高于正向.中收入地区的人均收入正负向长期系数LM I和LM I分别为 和 .这说明人均收入每提高或降低,中收入地区保险密度分别提高 或 ,且正向传导效应高于负向.而高收入地区的收入正负向长期系数均不显著.比较低、中收入地区人均收入长期系数可看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均收入对保险密度的非对称性影响逐渐降低.这说明人均收入变化的累积影响效应随人均收入增加在衰减,收入效应具有递减趋势.再分析短期效应.从短期回归量 L It、L It 等的系数符号来看,正负号频繁变换,这说明人均收入对保险密度的短期影响是非对称且不稳定的.低收入组人均收入正向变化L I的短期系数为

40、 (短期系数为短期回归量的系数之和,即等于 ),低收入组人均收入负向变化的短期系数为 (),短期系数的绝对值 和 小于长期系数 和 .这说明人均收入对保险密度的长期影响是大于短期影响的.金菲,粟芳: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市场的非对称发展图是依据式()计算出的动态乘数而作的E P U和人均收入对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密度的累积影响效应图,更直观地展现了E P U和人均收入对保险密度的长短期、正负向非对称性影响.图E P U和人均收入对不同收入地区保险密度的累积影响效应注:“短虚线”为E P U或人均收入正向变化,“两点长划线”为负向变化,实线为E P U或人均收入正负向变化累积影响效应的

41、线性组合.下同.首先看E P U对保险密度的累计影响效应.图(a)中短虚线和两点长划线对应的累积影响值(即动态乘数)长期稳定在之上,这说明不论E P U发生了正向变化还是负向变化,低收入地区保险密度均会增加;图(c)和(e)中,两点长划线长期稳定在之上,说明当E P U变低时,中、高收入地区的保险购买增加,与表的模型回归结果一致.而且正向效应动态乘数的绝对值小于负向效应.这说明相比不确定性提高,在不确定性降低时消费者更愿意拿出更多的空闲资金来用于购买保险.横向比较图(a)、(c)和(e)可以发现,随着收入增多,E P U变化对消费者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力度增大.这与表的模型回归结果一致.在累积影

42、响效应图中表现为正负向变化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增大.这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保险不单纯是规避风险的工具,当保险作为投资理财的方式时,投资者会依据外部经济环境和自身财力的变化及时调整保险购买量.当E P U降低时,三个收入组都表现出保险购买量的增加,且随着收入继续增加,保险购买量的增加量变大,表明在E P U降低时,越高收入的消费者可以拿出更多的空闲资金用于保险投资.保险密度有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一是投保人的保险购买量,二是保险公司设定的保险费率.E P U对保险密度的影响路径是两方面的,一是投保人因为E P U的变化而改变其风险厌恶程度,从而改变了保险购买量;二是保险公司在E P U冲击下盈利

43、能力有所变化,所以通过调整承保费率和投融资行为以保证利润水平.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由承保业务和投融资行为两部分组成,承保业务的盈利情况需结合投保人的保险购买量来分析.当E P U增加,投保人对风险更加厌恶,从而增加保险购买量,而保险业务量的增加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会被平滑,从而推动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率.投融资行为方面,E P U提高说明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变大,投资收益率可能无法得到保证,此外保险公司可能会减少投资,带来投融资回报率降低,从而保险公司有动机提高承保费率以保证盈利水平.在二者的推动下,保险密度会随着E P U的提高而提高.而当E P U降低,宏观经济状况向

44、好,投保人的收入得到保证,可以有更多的预算用于购买保险以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保险公司的投融资策略相对积极,可能得到较高的投融资回报率,盈利能力得到保障,保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的风险厌恶程度会降低,从而适当放开承保端的风控,向市场释放统计与信息论坛更多的承保能力,保险收入增加.再看人均收入对保险密度的累计影响效应.图(b)中短虚线和两点长划线对应的累积影响值(即动态乘数)长期稳定在之上,这说明不论人均收入发生了正向变化还是负向变化,低收入地区保险密度均会增加;图(d)中短虚线长期稳定在之上,说明中收入地区收入提高时,保险购买增加,与表的模型回归结果一致.且保险密度对收入提高带来的提升效应

45、更为敏感,这说明中收入的消费者同低收入消费者一样有着强烈的保险购买需求,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还会增加保险的购买量.图(f)中两点长划线长期稳定在之上,表明高收入地区收入降低时,保险购买增加.结合图(a)和(b)可看出,低收入地区E P U和人均收入的正负向变化曲线之间的距离不大,说明E P U和人均收入的正向或负向变化对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差别不大.这也说明,低收入者是典型的风险规避者,尚未达到最优保险购买量并明显表现出增加保险购买的趋势.综合图(a)至(f)可看出,时期在 以内时,E P U和人均收入对保险密度的影响波动非常明显,但在 期以后即长期趋于稳定.E P U和人均收入等变量与保险密度之

46、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长期来看,E P U增加时,低收入地区保险密度增加;E P U降低时,中收入和高收入地区的保险密度增加.人均收入方面,无论人均收入增加还是降低,低收入和中收入地区的保险密度均会增加.随着人均收入增加,E P U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力度变大,人均收入变化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力度降低.财产保险密度的NA R D L估计及累积影响效应表汇总了财产保险密度的NA R D L模型估计结果.首先分析长期效应.先看E P U对财产保险密度的影响.低收入地区E P U的正负向长期系数均不显著.中收入地区E P U的正负向长期系数显著为 和 ,表明财产保险密度随着E P U的变化而同向变化,且E

47、P U的负向传导效应略微更强.高收入地区LE P U显著为 ,表明E P U降低会造成财产保险密度降低.然后看人均收入对财产保险密度的影响.低收入地区收入的正负向长期系数均不显著,这说明财产保险作为一种“奢侈品”,并不是低收入群体必备品.中、高收入地区收入的正负向长期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收入提高或降低时,财产保险密度相应提高或降低,且负向传导效应更强.其次分析短期效应.低、中收入地区E P U和高收入地区中人均收入的短期回归量的系数符号均为负.这说明短期来看,E P U提高或降低时,低、中收入地区的财产保险密度反之会降低或提高;而当人均收入提高或降低时,高收入地区的财产保险密度将降低或提高.短

48、期所呈现出来的影响趋势与长期相反.图是E P U和人均收入对不同收入地区财产保险密度的累积影响效应图.首先看E P U对财产保险密度的累积影响效应.从图(a)、(c)和(e)可以看出,E P U对三个收入地区财产保险密度的非对称性影响相似.长期来看,E P U增加,财产保险的购买越多;E P U减少,财产保险的购买越少.这充分反映了消费者购买财产保险的目的是规避风险.当消费者感知到不确定性提高时,会增加财产保险的购买;而当不确定性降低时,则会减少购买.而且,E P U降低对财产保险密度的抑制效应抵消了E P U提高对财产保险密度的提升效应.这表明相比于E P U提高,消费者对E P U降低的感

49、知更灵敏.最后看人均收入对财产保险密度的累积影响效应.图(b)和(d)中,正向变化(短虚线)长期稳定在之上;而负向变化(两点长划线)在以下.这表明当人均收入增加,低、中收入地区的财产保险密度提高;人均收入降低时,财产保险的购买减少.这反映了当消费者收入提高手头资金宽裕时,会增加财产保险的购买;而人均收入减少则会减少财产保险的购买.同时,人均收入降低对财产保险密度的抑制效应抵消了人均收入提高对财产保险密度的提升效应.这表明相对于人均收入提高,消费者对人均收入降低时所做出的财产保险购买量的调整反应更大.图(f)中两点长划线长期稳定在以下,说明高收入群体在人均收入降低时会减少购买财产保险.根据上文有

50、关财产保险密度非对称影响分析可得出结论:长期来看,E P U增加会导致中收入地区财产保险密度增加;E P U降低则会导致中、高收入地区的财产保险密度降低.这与G u p t a等的结论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当家庭感受到更高程度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相比死亡风险,对经济风险的感知更敏感.而对于财险公司而言,随着E P U升高,投保人增加了保险购买,其承担的风险也随之提高,平滑了承保利润,财险公司有动机通过提高费率以保证其盈利水平,所以财险市场整体的保险费率可能会提升,保费收入会增加.当E P U降低,投保人的风险厌恶程度下降,减少了保险购买,财险公司会通过降低费率的方式促进业金菲,粟芳:经济政策不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