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5087+8-13-16-17通用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df

上传人:1516****663 文档编号:31056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DF 页数:116 大小:1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5087+8-13-16-17通用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T5087+8-13-16-17通用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T5087+8-13-16-17通用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T5087+8-13-16-17通用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T5087+8-13-16-17通用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曰GB/T50878-2013P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Ev a l u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f o r g e n i n d u s t 五a l b u d i n g2013-08-08 发 布2014-03-01 实 施串 搌 垦 芽 雷 鞲 鼽 罨 矗 蒜 瞽联 合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Ev a h a Jo n s t a n d a r d f o r g r e e n i n d u s d a l b“l d i gGB/T50BTB-2013主编部门:申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

2、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 日 期:2 0 1 4 年 3 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北 岿 诃髀 八骒 和圄|圜|勰绻色江业瑾纨评价揖准珈 潮 溉 s t a n d a Fd f o F g r e e n 妯髭鲰辽 茁西矽Fi 50Bs a Om艹砷囝建笾亚业出 版社 骢敝、发荷 噶 鼹謇地薪华锦店、建绸韦瘕经铂淝濂红骗黼舨公司靓履J醣 帝翕东郫雎 限i/Av 司卯唰鼐毂癞郦u 勰耄米 t/眦助张1军躬字频i 嫩千亭i 鲫l 赳年 月翔版 z O+年1且第探印刷崮价 珀 冗统一书 霉;吒i 正咝I;摅觚糠摒所有翻匆宓究珈宥卸螓质量阃题j 可寄播社邋擞【龊罔l OO

3、Qs f b9z 丨,廴0i:|跚I1|10i l 腼Oa b p,:l 宫9i 勺Fl;Cnl 帚l l Lj:f :9,帚,鲕霁f 叨蛳峒骟鲕“:91习 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生口第11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 绿 色工业 建筑评 价标准为 国家标 准,编号为GB/T5酰7813,自14年3月 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8月8日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z O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0】4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

4、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技术进步与创新。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 内容 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中国城

5、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4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吴元炜 刘筑雄 张家平江 亿 李百战 李国顺刘健灵 王 立 宋高举林洪扬 虞永宾 张小龙张小慧 巫曼曼 顾继红李 刚 夏建军 刘 猛尹运基 孙 宁 陈 曦陈宇奇 余学飞 李 亨郭振伟 陈明中 张 淼王有为 王唯国 王国钰汪 崖 邓有源 彭灿云冀兆良 王伟军 同继锋徐

6、伟徐士乔董霄龙郝 军晁 阳朱锡林许远超袁闪闪艾为学李育杰王字泽次目123 总贝 刂 1术语 2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节地与可持续 发展场地 5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54.2 节地 6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6d.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7节能 与能源利用 95.1 能源利用指标 95.2 芍宁台 邕 105,3 能量回收 11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11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12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126,2 节水 13-,3 水资源利用 137 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157,1 节材 157.2 材料资源利用 158 室外环境 与污染物控制 J17

7、8.1 环境影响 17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17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188.4 其他污染控制 189 室 内环境 与职业健康199.1 室内环境 199,2 职,l L健康 。1910 运行管理 2110.1 管理体系 2110,2 管理制度 2110.3 能源管理 2110,4 公用设施管理 2111 技术进 步与创新 23附录A 权重 和条文分值 24附录B 工业 建筑能耗 的范 围、计算 和统计方法 31附录C 工业 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 的范 围、计算 和统计方法 33本标准用词说明 35引用标准名录 36附:条文说明 37Co n t e n t sGe n e r

8、a l Pr o v i s i o n s Te r m s Ba s 1c Re q u 1r e m e n t s 3.1 G七n e r a l Re q u i r c m e n t s 3.2 Ev a l u a t i o n Ie k l l o d a n d Ra t i n g ”Ia n d s Ov i n g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Si t e s 4,1 s/Ia s t e r Pl a n a n d Pl a n t t i n g 4.2 La n d Sa v i n g 1.3 Lo g i s u c s a

9、n d Pu b h c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4.4 La n d Re s o u r t e s P扌o t e c t i o n a n d Re c o v e r y En e r g y Sa v i n g a n d L1t i z a t i o n 5,l En c r g y Co n s u m p t i o n Qu o t a s 5.2 En e r g y s a v i n g a n d Ef f i c i e n c y 5.3 En e r g y Re c o v e r y 5,4 Re n e w a b l

10、e En e r g y Ut l z a t i o n Wa t e r Sa v i n g a n d Ut i l i z a t i o n 6.1 a t e r UQu o t a s 6.2 Wa t e r s a v i n g 6.3 Wa t e r Ut i z a t i o n 7 Ma t e r i a l s Sa v i n g a n d Ut n i z a t i。n 7.1 Ma t e r i a l s Sa v i n g 7.2 Ma t e r i a l s Ut i l Iz a t i o n 8 Ou t d o o r En

11、v i r o n m e n t a n d Po 11u t i o n Co n t r o l 8.1 En v i r o m e n t a l Im p a c t 8.2 Wa t e r Po l l u t a n t s,Ai r Po l l u t a n t s a n d s o h d Wa s t e s n t r o l 8.3 0u t d o o r No i s e a n d Vi b r a t i o n Co n t r o l 8.4 Ot h e r Po l l u t i o n Co n t r o l 9 In d o o r E

12、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Oc c u p a o o n a l He a l t h 123335566799n”B555777889一I亠 09.1 In d o o r En v i r o n r n e n t 199.2(,c c u p a t o n a l He a l t h 1910 Op e r a t i o n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2110.1 Ma n a g e m e n t Sy s t e r n 2110.2 Ma n a g e m e n t In s t i t u t i n s 2110

13、.3 h n a g c m e n t o f En e r g y 21l O,4 Ut i l k y Fa c i h t i e s h n a g e m e n 1 2111 In n o v a t i o n 23Ap p e n d i x A We i g h t i n g s a n d Cr e d i t s 2逐Ap p e n d i x B Sc o p e,Ca l c u l a t i o n a n d St a t i s t i c a l Me t h o df o r En e r g y Co n s u m p t i o n Qu o

14、t a o fIn d u s t r i a l b u d i n g 31Ap p e n d i x C s c o p e,Ca l c u l a t i o n a n d St a t i s t i c a l Me t h o df o r Wa t e r Ut i z a t i o n Qu o t a o fIn d u s t r i a l Bu d i n g 33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o r d i n g i n h i s St a n d a r d 35Li s t o f Qu o t e d St a n d a r

15、 d s 36Ad d i t i o n: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r o v i s i o n s 371总1.0.1 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对工业建设的产业政策、装备政策、清洁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和安全健康等法律法规,推进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的建设工业建筑和既有工业建筑的各行业工厂或工业建筑群中的主要生产厂房、各类辅助生产建筑。1.0.3 本标准规定了各行业评价绿色工业建筑需要达到的共性要求。1.0.4 当评

16、价绿色工业建筑时,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统筹考虑全寿命周期内土地、能源、水、材料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运行管理等的不同要求。1.0.5 当评价绿色工业建筑时,应考虑不同区域的 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等影响因素。1.0.6 在进行绿色工业建筑的评价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贝 刂2术语2.0.1 绿色工业建筑 g r e e n i n d“a l b“l d i n 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适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间的工业建筑。2.0.2 工业建筑能耗 e n g c 吣-p 伍o n

17、o f h d u 蚰-b o l 由n g为保证生产、人和室内外环境所需的各种能源耗量的总和。2.0.3 单位产品(或单位建筑面积)工业建筑能耗 e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b u d i n g f o r u n i t p r o d u c t (o r u n i tb u d i n g a r e a)统计期内工业建筑能耗与合格产品产量(或建筑面积)的比值。2.0.4 单位产品取水量 q u a n o t y o f w a t e r i n t 浊c f o r u h t p r o

18、d u 统计期内取水量与合格产品产量的比值。2.0.5 水重复利用率 w a t e r r e u s e r a t e统计期内评价范围中重复利用的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2.0.6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 q u a n t i t y o f“d u s t o 耐w a s t e w a t e rf o r u n i t p Fo d u c t统计期内废水产生量与合格产品产量的比值。3基本 规 定3.1一般 规 定3.1.1 工业企业的建设区位应符合国家批准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3.1.2 工业企业的产品、产量、规模、工艺与装备水平等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准人条件。3.1

19、.3 工业企业的产品不应是 国家规定 的淘汰或禁止生产的产品。3.1.4 单位产品的工业综合能耗、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消耗、水资源利用等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指标应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国内基本水平。3.1.5 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1.6 工业企业建设项 目用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项 目用地的规定,不应是国家禁止用地的项 目。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3。2.1 申请评价的项 目应在满足本标准第3.1节的要求后进行评价。3.2.2 申请评价的工业建筑项 目分为规划设计和全面评价两个阶段,规划设计和全面评价可分阶段进行,全面评价应在正常运行管理一年后进行。3.2.3

20、 申请评价的项 目应按本标准有关条文的要求对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进行过程控制,并应提交相关文档。3.2.4 在对工业企业的单体工业建筑进行评价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应以该单体工业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论为依据。3.2.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七类指标及技术进步与创新构成。3.2.6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应按照评价项目的数量、内容和指标,兼顾评价项 目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采用权重计分法,各章、节的杈重及条文分值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3.2.7 申请评价的项目应按

21、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打分,绿色工业建筑等级划分应根据评价后的总得分(包括附加分)按表3.2.7的规定确定。3.2.8 当本标准中某条文不适用于评价项目时,该条不参与评价,并不应计分,等级划分应以所得总分按比例调整后确定。表3.2.7 绿色工业建筑等级划分序 号必达分总得分P等 级ll l砝0P(55211P22、I1C【飞E)31、HCFC121、H122、HCFC123、HCI飞3-1、HG131、HCFC13z、HCE13s、HG1狃等)的最 新 规定为:z O13年生产和使用分别冻结在z O09和10两年的平均水平,z O15年在冻结水平上削减10%,z O20年削减35%,z O25年

22、削减67.5%,30年实现除维修和特殊用途以外的完全淘汰。企业在选择HCFC作为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清洁剂和气雾剂等用途时,应慎重考虑相关的要求。关于碳排放的系数指标,按国家届时出台的有关规定予以执行。9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9.1室内 环 境9.1.1 工业厂房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对工作人员的舒适性、职业健康有影响,为保证职业健康,要求工业建筑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需满足现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基本规定。对生产需要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还应符合各行业现行有关标准或工艺要求。9.1.2 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使用范围为住宅和办公建筑,

23、工业建筑和生产辅助建筑在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可参照该标准执行。同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HG/T z O698等现行标准对辅助生产房间内的空气质量也有相应的规定。9.1.3 由于原辅材料以及生产、加工工艺的原囚,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或反复接触有害因素,在有害因素超过一定的范围或接触时间较长时,易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因此,工业企业需要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如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和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

24、2.2等。在职业卫生与预评价时应遵守 建设项 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的有关规定。另外工业行业也有针对其行业特点的项 目标准,如 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HG/T698有相关规定。评价时还应符合所评项 目所在的行业的行业标准的要求。对于已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且在同行业内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职工92的健康。91.、4 采用集中空调的工业建筑,其空调新风量应满足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的新风量、补风量与保持室内压力所需的新风量之和、稀释有害物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所需的新风量三者之大者,否则将会影响车间内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于没有采用

25、集中空调的工业建筑,已采用送排风等措施使进人车间内的新风量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还应满足所在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此处只规定了最小新风量,在过渡季节可以全新风运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o 19-2o o 3第3.1.9条明确了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的一般计算原则。但是对于集中空调的工业建筑,还需保证正压的新风量以及由于工艺排风所需的补风量。对于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通风量还需考虑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和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的限值规定进行通风稀释时的通风量。9.1.5 建筑物内

26、表面产生结露时,结露水将污染室内,使内部表面潮湿、发霉,甚至淌水,恶化室内卫生条件,导致室内存放的物品发生霉变,造成建筑材料的破坏,对建筑物使用功能影响极大,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工业建筑,建筑内表面结露或发霉不仅对厂房结构和厂房内的操作人员有较大的危害,而且将导致生产产品和设各锈蚀、霉变,破坏产品质量,增加废品率等不良后果。对于计算机房、精密仪表室等室内环境功能要求严格的生产建筑物来说,一旦发生结露滴水现象时,将导致运算失灵、测试紊乱、线路损坏等恶性事故。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冷桥部位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易结露且会发生霉变,影响环境卫生甚至工艺生产,要有应对措施。9.1.6 室内照明质量是影

27、响室内环境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照明不仅有利于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减少视觉影响产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减93少职业疾病发生。对不同用途的工业建筑的一般照明标准值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和有关行业标准。9.1.7 噪声已成为世界七大公害之一。噪声对人体的伤害基本上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累积的噪声损伤,指工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具有积累效应的噪声,另一类是突然发生噪声所致的爆震聋,其对职工的危害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它能引起听觉、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代谢以及视觉系统或器官功能紊乱和疾病,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听力损伤,尤其以对内

28、耳的损伤为主。这些损伤与噪声的强度、频谱、暴露的时间密切相关。噪声危害在工业建筑中普遍存在,采取措施降低噪声造成的危害对保护职工健康有重要作用。对于已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且在同行业内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目前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包括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和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等。工艺设各的噪声是工作场所噪声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工艺设备的噪声也要符合相应的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如机械行业标准 棒料剪断机、鳄鱼式剪断机、剪板机噪声限值JB9969等。9.2职业 健 康9.2.1 建设项目

29、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可以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可从源头上控制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均有明确规定,对产生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供又一道保护屏障。目前我国的有关现行标准有 建设哪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和 建设项 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等。9亻9.2.2 I业生产过程中,工业设各、操作工具产生的振动通过各种途径传至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振动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机械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生理和 b 理的效应。从工艺、

30、工程设计、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减少振动危害的措施,可以有效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对于已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且在同行业内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目前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包括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和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机械振动 人体暴露于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 第l 部分:一般要求GB/T14790.l 等,现行行业标准中也有相关规定,如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等,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标准。9.2.3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的图形标识、警戒线、警示语和文字,传递安

31、全信息,可以使劳动者在工作场所工作时警觉职业病危害和存在的危险,有利于减少职工的误操作率,减少和防止职业病危害和安仝事故的发生。现行国家标准 安仝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和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险警示标识GBZ158等对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9510运行 管 理10.1管理 体 系10.1.1 现行 国家标 准 环 境 管 理体 系 要求 及 使 用 指 南 GB/T24001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和全寿命周期分析等内容,旨在指导各类组织实施正确的环境管理行为。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物的产生等制定环境管理方针,对环境因素进行

32、识别、评价,明确控制指标和 目标等。该项为必达分项,参评项 目应提供有效的认证证明材料。10.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28001对职业健康安仝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旨在使一个组织能够识别评价危险源,并对重大职业健康安仝风险制定 目标方案,持续改进其绩效。本标准中的所有要求意在纳人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该项为必达分项,参评项 目应提供有效的认证证明材料。10.2管理 制 度1o.2.1 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设有相应的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的领导机构及管理部门,职能明确、制度

33、齐全,有年度计划和工作 目标、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报告和持续改进措施,执行有效。这样有利于对企业在相关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实现持续改进的条件。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均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96构和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并对节能管理、安伞和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的专职人员定期进行管理与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并有相应的评价制度,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10.2.3 绿色理念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全体员工参与,才能获得最佳的运行效果,企业应制定奖励制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的

34、积极性,为工业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合理化建议的范围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包含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运行管理、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新技术、先进措施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10.3能源 管 理10.3.1 准确完整的能源信息和合理的能源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生产组织者、管理者、使用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便于总结节能经验,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指导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总体节能 目标,促进企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为政府和行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源利用状况。10.3.2 能源管理系统涵盖工艺设备与公共设备,

35、且与建筑形式紧密结合,才能完善功能。其稳定的运行,为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和制定节能 目标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信息。10.3.3 企业建立建筑节能管理标准体系,可以反映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节能工作的制度化、连续性和企业的节能 目标和企业节能的社会责任的客观需求,覆盖企业各节能环节。现行国家标准 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GB/T22336对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要求、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的标准格式进行了规定。10.4 公用设施管理10.4.1 各种公用设施和管道、阀门、相关设施封闭严密是安仝匚常运行的基本保证,管网的渗漏损失量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于输送具有易燃易爆危

36、险的气体、液体等特殊介质的管道,减缓和防治腐蚀、确保管道系统的严密性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之一,也是减少浪费,提高输送效率、保证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制定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当管网出现渗漏、腐蚀等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渗漏损失和危险情况的发生。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对输送不同介质的管道的严密性和防治腐蚀有相应的规定,如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q J95、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准2等。10.4.2 各类动力站房是维持工业生产必不可少

37、 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工业辅助建筑,其内部布置 了各种动力设备,操作员工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为了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设各故障率,合理地设置远程 监控装置、报警装置、远程数据采集装置等,以提高设 备系统运行 的可靠性,减少人为的因素影响。10.4.3 对各类公用设备和设施的能耗实行 了实时计量和记录。为F充分地掌握公用设备和设施的能耗现状,及时发现并调整作业流程中的节能瓶颈,监控企业能源运行管理状态,提升企业运行管理能力和水平,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又可为节能、节水、环境保护方面提供有效可靠的决策依据,在设置计量设施和记录计量数据时充分考虑分项计量和按考核单位进行数据统计。10.4.4 根据公用

38、设备和设施运行规律定期检修维护是保证公用设各和设施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可以防止公用设各和设施在非正常条件下运行造成的资源浪费、影响生产和室内外环境。检修制度应根据相应设各或设施的具体性能要求制定,在执行检修和98绻护制 陵唧廑倮图菪斟新簿乱公嘱设胬种燹拖的蚩逄逮行管鎏氵 不碾对渭 曦 叁事潋具耆重事饵嗝”丽锏 葙蛐曲凇 搬罱婴甯 黝蝴瞧唾厮遛蜮的榭料浪费枷酰濑艚耗。胛I1 技术进步与创新11.0.1 为了鼓励工业建设领域开展技术进步与创新工作(含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在项 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包含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中,凡对达到本标准规定的条文或评价指标有明显效果的科技成果和措施,在第4

39、l O章得分的基础上,均以附加分方式计人总分值。本条鉴定是指上级(省部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测鉴定、会议鉴定或函审鉴定的结论为依据。本条所指的并非是利用其他项目的成果。不同的成果,三款得分可累加,得分累加上限为4分。11.0.2 在工业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包含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大胆探索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指标有突出贡献的成果和措施,取得F国家、省部级或行业科学技术奖,以附加分的方式计人总分值。本条所指的并非是利用其他项目的成果。不同的获奖技术、工艺、方法,二款得分可累加,得分累加上限为6分。同一技术、工艺、方法获不同级别科学技术奖,得分不可累加。Oo附

40、豪邀-杈重和:条文分植:扭1 奉标濯蒹用专家璐棒晨浓分浙潞。章、节两个赓次黝杈蔸邂进耵瞌 蚨昴闻鲞调查锝出。虬 螽文跑分碹由 举茛坚挈猁翮脚渐氤 勰后根摁备节条文擞鲫:衾剽虬辨参耆围 内夕 熵葩腱巍评跚的杩通肇猁整hJq附录B 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B。0.1 属于生产设备的能耗不计人工业建筑能耗,如输送工艺用生产物料的气力输送系统,但除尘系统回收粉尘或用于废料的气力输送系统或压块、包装设各的能耗应计人工业建筑能耗。由于工艺需要,与工艺设各一体化配套出厂环保设备的能耗不计人工业建筑能耗。工艺设备回收的能量,当用于生活、改善室内外环境时,为回收该部分能量所消耗的能量计人工业建筑能耗,

41、回收的能量在工业建筑能耗中扣除;当回收的热能用于生产时,为回收该部分能量所消耗和回收的能量均不计人工业建筑能耗。B。0.2 方法一:有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或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综合能耗指标时:可选择行业内有代表性且有施工图设计的若干企业,按设计所提供的全厂(或某类生产厂房)全年总能耗量和B。0,1条工业建筑能耗范围,根据设计提供的相关数据(如当地室外气象参数、机组的装机容量、机组能效比、负荷系数、同时使用系数、运行时间、设各性能曲线、耗煤量、耗气量、耗.汽量、耗油量等)计算出工业建筑全年能耗量。也可根据下式求得:凡=凡一凡一Eq式中:凡工艺能耗;风其他能耗,指除工艺能耗和工业建筑能耗范围以夕 卜

42、 自 勺 胄 邕 霈 毛。在计算出工业建筑能耗 占全年总能耗的比例后,根据本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或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综合能耗指标,按此比例求得该行业的工业建筑能耗指标,并考虑必要的修正,以此指i O2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对申请评价的项 目,可按方法一计算出全年工业建筑能耗指标,以此指标和该行业的工业建筑能耗指标相比较,即可判断申请评价的项 目的工业建筑能耗指标属哪一类水平。方法二:无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或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能耗指标时:可选择本行业在节能方面做得好、较好、较差(符合国内基本水平的要求)且有施工图设计的若干企业,按没计所提供的全厂(或某类生产厂房)全年总能耗量和B。0.1条工业建筑能

43、耗范围,根据设计提供的相关数据(如当地室外气象参数、机组的装机容量、机组能效比、负荷系数、同时使用系数、运行时间、设各性能曲线、耗煤量、耗气量、耗汽量、耗油量等)计算出全年工业建筑能耗量,通过分析确定该行业的工业建筑能耗指标的三个级别(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国内基本水平)的指标值。以此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B。0.3 根据B。0.1条工业建筑能耗范围,按参评项 目统计期内各种工业建筑能耗的实际分项计量,求得工业建筑能耗;也可统计该项 目仝年总能耗、工艺能耗及除工艺能耗和工业建筑能耗以外的其他能耗,得出参评项 目的工业建筑能耗(折成标煤)。以此指标和该行业的工业建筑能耗指标相比较,即可判断中请评价的

44、项 目工业建筑能耗指标属哪 一类水平。03附录C 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C。0.1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是本标准有关水资源利用指标评价的重要依据,迄今我国已经发布50多部,但各清洁生产标准有关水资源利用的指标不尽相同,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行业或项 目可能没有现成的清洁生产标准作为依据,针对这种情况,本附录对有关指标的计算、统计和评价作出了明确规定。C。0.2 本标准取水量仅限于生产区,主要用于生产和科研活动,包括机修、运输、空压站,以及生活、卫生、绿化、保洁、环境保护等。不包括独立生活区的水量。C。0.3 重复利用水量包括循环利用水量、循序利用水量、蒸汽冷凝水回用量及经过处理后再利用的水量,被多次重复利用时应重复计量,例如“图1循序利用水示意图”所示循序利用水:0)=IO0m 3/d,利00m l/d0FI00m l/d利用G=I Om v d图1 循序利用水示意图该系统水的重复利用率按下式计算:Q+Qz补水补水04R=(Q1+Q)+(QO+Qd+)阜劬媚Cl O,纠蒸汽凝绻水有关数攉苜 碴 麟11年翼勋诽量惆|瓣,厣阝鲞干 丿 量 当蒸汽凝缭水驹量和利届晕髓爵节羹化辙大。丽年康之囿的 宰均媪鏖 最高匾嗪和最低艘喹蛳檄定91箝1511223793统一书号:】5223T93定 价:19.00 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