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健脾化湿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年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5275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脾化湿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年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健脾化湿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年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第 卷第 期:./.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资助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计划(.)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通讯作者:.健脾化湿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年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影响孟培培 刘晓利 吴 桐 周 洋 冀晓敏 杨玉英 于 浩 侯艺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北京)摘 要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年内门静脉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 年 月至 年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

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例随访 年 根据 年内是否发生 分为 组与非 组通过 回归方法分析影响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观察健脾化湿方对 的预防作用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因、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条件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上消化道出血史、升高、门静脉宽度增宽、未应用中药治疗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 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 倾向性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后健脾化湿方组患者 年内 发生率.对照组为.健脾化湿方组患者 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3、主要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甚至可延伸至脾静脉、肠系膜静脉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管腔内部分或者完全闭塞 目前缺乏对于早期 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积极寻找影响 的因素及预防方法尤为重要 健脾化湿方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长期应用于肝硬化治疗的经验方既往研究表明该方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门脉压力以及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年内发生 的影响因素同时观察分析了健脾化湿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年内 发生率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取 年 月至 年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例随访 年.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

4、准:依据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患者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 由增强、超声、等检查方式确诊病例资料完整随访时间大于 年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布加综合征者肝移植术后引起 的患者资料不完整的患者.研究方法.患者信息采集及分组收集 例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是否合并饮酒史、是否合并吸烟史、是否处于代偿期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史、白细胞()、血红蛋白()、粒淋比()、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钠()、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门

5、静脉宽度、评分、评分、分级、是否应用中药治疗等资料 根据 年内是否发生 分为 组与非 组 根据是否服用健脾化湿方(服用时间大于 个月)分为健脾化湿方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综合治疗(针对病因的治疗、保肝抗炎、抑酸、降低门脉压力)健脾化湿方组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方(黄芪、白茅根各 党参、白术、黄芩、木香、生地各 黄连 )同时根据患者症状和病情适当加减.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 周 累积发生率.统计学方法 采用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

6、条件 回归分析 .)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宽度、评分、是否中药治疗与非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组与非 组患者基本情况 例()基础资料 组()非 组()/值基础资料 组()非 组()/年龄(岁).(/).性别例().(/).男(.)(.)(/).女(.)(.)(/).饮酒史.(/).是(.)(.)(/).否(.)(.)(/).吸烟史.(/).是(.)(.).否(.)(.)().糖尿病.(/).是(.)(.)(/).否(.)(.)(/).高血压病.门静脉宽度().是(.)(.)评分(分).否(.)(.)评分(分).病情基础.分级.代偿期(.)(.)中药治疗.失代偿期(.)

7、(.)是(.)(.)上消化道出血史.否(.)(.)是(.)(.)否(.)(.)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第 卷第 期.多因素 分析结果为确定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的影响因素将是否合并 作为因变量并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非条件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有上消化道出血史、降低、门静脉宽度增宽、未应用中药治疗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 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可比性 匹配后健脾化湿方组患者 年 发生率为.对照组患者 年 发生率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健脾化湿方能够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年内 发生率情况 健脾化湿方组患者 周 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周时健

8、脾化湿方组患者 发生率为.对照组患者为.健脾化湿方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周时健脾化湿方组患者 发生率为.对照组患者为.健脾 化 湿 方 组 患 者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患 者(.)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例()项目匹配前健脾化湿方组()对照组()匹配后健脾化湿方组()对照组()年龄(岁).性别(男/女)/./.糖尿病史(有/无)/./.饮酒史(有/无)/./.吸烟史(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有/无)/./.病情基础(代偿期/失代偿期)/./.实验室指标(/).(/).(/).(/).(/).(/).(/).(/).(/).(/).(/

9、).().门静脉宽度().评分(分).评分(分).分级.发生率().(/).(/).(/).(/).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第 卷第 期表 两组患者 年内 累积发生率比较 时间(周)发生率()健脾化湿方组()对照组()(/).(/).(/).(/).(/).(/).(/).(/).(/).(/).讨论大多数肝硬化患者会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处于低凝状态容易出现出血倾向但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造成肝硬化患者在容易出血的同时常常合并血栓形成 有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发生 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倍且随着肝脏严重程度 发生率明显升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 发生率大于 已有研究证实肝硬化患

10、者合并 会增加患者失代偿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肝移植死亡率等 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 会减少肝脏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压力增加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肝硬化合并 患者初期病情进展隐匿无明显临床表现很难在早期发现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 因此早期发现影响 发生的因素可预防 形成有利于延缓肝硬化进展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 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有关止血药物使用过量、应用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造成 因此建议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止血药物要适度、适量 本研

11、究还发现门静脉宽度增大是肝硬化患者 发生的危险因素 门静脉是血栓的好发部位门静脉内径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可增加门静脉压力引起 肝脏血液供应都来自门静脉主干肝硬化患者由于增生结节导致肝内阻塞从而迫使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宽度增大导致局部淤血肝动脉血返流入门静脉侧支造成肝血流量减少增加 发生风险 升高是肝硬化患者合并 的危险因素 具有收缩血管功能当肝硬化患者出现出血时 会大量聚集向血管破裂处迁移同时 聚集可以促进儿茶酚胺等血管收缩素分泌 沉积并附着于血管胶原纤维从而增加 形成风险本研究将口服健脾化湿方 个月以上归为应用中药治疗研究结果发现中药治疗是防止 发生的保护因素 健脾化湿方是北京地坛

12、医院治疗肝硬化的院内协定处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前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健脾化湿方能够促进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合成、肝功能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门脉压力 本研究结果提示随访 周时健脾化湿方组患者 发生率为.对照组患者为.说明健脾化湿方能够有效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年内 发生率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肝纤维化进展缓解门静脉压力从而减少 形成有关本研究表明有上消化道出血史、升高、门静脉宽度增宽、未应用中药治疗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 的独立危险因素 健脾化湿方能够有效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年内 发生风险 当然本研究的结论尚需要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参考文献 .():.侯艺鑫张群江宇

13、泳等.健脾化湿止血方对乙肝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研究.北京中医药():.于浩张群侯艺鑫等.健脾化湿方加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年内再出血及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医杂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周磊孔德润.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张莉王龙杨根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消化杂志():.刘金芝胡乃中许建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学报():.贺莎莎范晓棠石绣江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童秀萍洪小飞吴深宝等.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 素 分 析 .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武国李建水陶涛等.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引证本文孟培培刘晓利吴桐等.健脾化湿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年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修回日期:编辑:袁漫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