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书说明-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101641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2.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书说明-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书说明-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书说明-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书说明-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书说明-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云南省XX县201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初 步设 计报告项目主持单位:XX县人民政府项目组织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编制单位:XX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前言XX县属典型的岩溶山区贫困县,集“老、少、边、穷”为一体,岩溶面积624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41.43%,石漠化面积432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69.23%,喀斯特地貌比较突出,地形复杂,人多耕地少、土地承载压力大,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全县石漠化程度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到了必须进行全面综合治理的关键时刻。XX县委、县政府充

2、分认识到石漠化是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盼望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帮助治理石漠化来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XX县在石漠化治理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为下步石漠化治理奠定一定基础。本次实施初步设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于编制初步设计时间紧、任务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目录 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提要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主持单位11.1.3项目组织单位11.1.4项目实施单位11.1.5项目建设性质11.1.6项目区范围及建设内容11.1.7建设期限21.1.8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21.1.9效益分析31.2项目

3、背景31.2.1石漠化现状31.2.2石漠化发展趋势41.2.3石漠化危害及成因41.2.4XX县石漠化治理措施及经验61.2.5初设编制总体情况71.2.6编制目的91.2.7编制依据9第二章县情概况102.1县情102.1.1地理概况102.1.2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132.1.3社会经济状况132.1.4岩溶石漠化现状及分布14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153.1磨合小流域基本情况153.1.1地理位置、自然状况153.1.2社会经济概况153.1.3土地利用现状183.1.4石漠化土地现状分布18第四章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目标194.1指导思想194.2基本原则19第五章工程布局及建设内容21

4、5.1布局原则215.2工程总体布局215.2.1林草植被建设工程布局215.2.2坡改梯工程225.2.3水资源利用工程235.3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245.3.1林草植被保护建设245.3.2坡改梯工程245.3.3水资源利用24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246.1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工程设计246.1.1设计依据246.1.2设计方法246.1.3立地类型划分256.1.4封山育林286.1.5人工造林326.2 坡改梯工程设计406.2.1梯田断面设计406.2.2梯田土方量的计算406.2.3田坎稳定性分析406.2.4梯田规格416.2.5施工管护416.3水资源开发利用426.3.1项目区供

5、需水量平衡分析426.3.2引水渠工程设计方案536.3.3小水池设计576.3.4拦砂坝设计60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3第八章施工和组织管理设计648.1招投标初步方案与工程监理648.1.1招标依据648.1.2招标原则648.1.3确定招标范围658.1.4招标方式及方法658.2项目组织管理668.2.1计划管理668.2.2资金管理668.2.3招投标管理668.2.4工程建设管理668.2.5加强项目公示工作668.2.6实行项目标识制678.2.7工程档案管理678.2.8后续管理678.3施工管理67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689.1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689.1.1项目对环

6、境正面影响689.1.2项目对环境负面影响689.1.3项目运行期的环境影响699.2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699.2.1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699.2.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729.3环境影响评价73第十章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7310.1投资预算7310.1.1编制原则7310.1.2编制依据7310.1.3编制方法7410.1.4 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预算说明7610.1.5 坡改梯、及机耕路工程预算投资7610.1.6水资源利用工程预算说明7610.2总投资7610.2.1.投资预算7610.2.2.资金筹措77第十一章效益分析7811. 1生态效益7811.2经济效益7811. 3社会效

7、益79第十二章保障措施8012.1保障措施8012.1.1组织管理8012.1.2政策引导8012.1.3技术保障措施81附件:1、XX县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2、封山育林单位投资预算表3、人工造林单位投资预算表4、坡改梯工程单位预算表5、小水池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6、沟渠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7、拦砂坝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8、田间便道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附表:附表1:XX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计划表附表2:封山育林小班设计表附表3:人工造林小班设计表附图:附图1:水利水保工程平面分布示意图附图2:磨合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林业建设(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小班设计图附图

8、4:沟渠设计图附图5:拦砂坝设计图附图6:小水池设计图附图7:坡改梯设计图5云南省西畴县201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云南省XX县201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1.2项目主持单位XX县人民政府1.1.3项目组织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1.1.4项目实施单位XX县林业局、水务局、农科局1.1.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6项目区范围及建设内容XX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为1个流域,即磨合小流域,范围涉及2个乡(镇)5个村民委员会。兴街镇有磨合、戈木村委会;莲花塘乡有莲花塘、小锡板、红石岩村委会,建设内容由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

9、坡改梯、水资源开发利用三项工程构成。1、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1)封山育林面积41331亩。(2)人工造林面积8455亩(生态林3475亩,经济林4980亩)2、坡改梯:1000亩,田间便道0.8公里。3、水资源开发利用(1)引水渠6条4.69公里;(2)拦砂坝3座;(3)30m3小水池90口。具体建设内容详见下表 XX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分布表小流域名称乡(镇)村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亩)水资源开发利用坡改梯(亩)田间 便道(米)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引水渠(m)拦砂坝(座)小水池(口)经济林生态林磨合小流域兴街镇磨合1912033058742170901000800兴街镇戈木13267

10、887332650莲花塘乡小锡板32342269600莲花塘乡莲花塘352422012703莲花塘乡红石岩2186568合计254133149803475469039010008001.1.7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即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1.1.8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预算本项目预算投资1025.0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00万元,地方配套225.08万元。分列如下:(1)建设工程费935.94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91.3%,其中:a.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工程678.91万元;b.坡改梯及田间便道建设123.23万元; c.水资源利用133.80万元;(2)工程建设其他

11、费用59.28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5.78%;(3)预备费29.86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2.91%。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025.08万元。资金筹措为:(1)申请国家补助800万元,占总投资的78.04%;(2)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225.08万元,占总投资的21.96%。1.1.9效益分析通过项目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岩溶荒山荒坡得到绿化,增强蓄水保土的能力,可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减轻洪水对河堤和农田的损坏,从而降低水毁工程的修复和加固费用;通过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工程与水资源利用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增加了农作物产量,调整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

12、项目实施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与改变环境相结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居住在磨合小流域区域内的0.73万贫困人口逐步走向富裕,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500元,人均有粮达到400公斤;改变了环境效应,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生活,能有效遏制石漠化向人类的继续危害,达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2项目背景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石漠化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三大生态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

13、、石漠化)之一,更是西南岩溶地区的首要生态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6部委联合下发了规划大纲,同时选择100个县(市、区)启动了试点工程。三年来,石漠化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各地在石漠化防治技术与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根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第二次、第三次省部联席会议精神,从2011年开始,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扶持的试点县改为综合治理重点县,规模由“十一五”期间的100个县扩大到200个县,逐步将451个县全部覆盖。1.2.1石漠化现状XX县2011年被列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全县石漠化现状如下:总

14、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岩溶山区面积6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国土面积的41.43%,在全县9个乡(镇)均有分布,曾被外国专家称之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现有石漠化面积432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69.23%,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65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26.44%;在石漠化面积中重度9 平方公里,中度212平方公里,轻度211平方公里,分别占石漠化面积的2%、49%、49%。1.2.2石漠化发展趋势XX县石漠化总体上呈加剧趋势,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交替出现,破坏了当地农业发展条件,建国之初,XX县森林覆盖率为53%,由于人口增加过快,森林植被遭受破坏

15、,森林覆盖率急骤下降,加速了石漠化进程,形成了“山光人穷,土地贫瘠”的恶性循环。其发展趋势为:喀斯特森林植被稀树草地有剌藤本灌丛石质荒山;目前XX县森林覆盖率下降至42.33%。1.2.3石漠化危害及成因(一)危害(1)可利用耕地减少,土地过度垦殖全县耕地绝大多数分布在中海拔以上山区,陡坡地的耕种往往存在粗放耕作,掠夺性利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退耕还林还牧、恢复植被十分困难。轮闲季节因耕地缺少植被覆盖,大量表土层受风力、降水等因素的影响,石漠化面积不断增大。可利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2)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农业用水及人畜饮水困难石漠化土地石多土少、植被覆盖率低、透水性强、地

16、表水渗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农业用水及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通过缺水调查,石漠化区域内应灌而未灌田地26.8万亩,在西洒、兴街、董马、鸡街、法斗、蚌谷、莲花塘等乡(镇)比较突出。有1.72万户7.24万人的饮水安全十分困难。由于缺水,种植土壤逐年沙化,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农业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3)旱涝灾害频繁,土地产出率低石漠化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地表水缺乏,水利化程度低,旱涝灾害频繁。XX县是自然灾害严重而频发的地区,灾种多,分布频度高,强度大,成灾重。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呈加剧趋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大灾、重灾。“无灾不成年”是XX县受自然灾害

17、困扰的真实写照。岩溶石山地区土地产出率低,平均亩产粮食不足250公斤,当地农民生活相当困难,是扶贫攻坚的重点、难点。(4)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速度慢、程度低由于大面积的石漠化分布,XX县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速度慢,程度低,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在治理过程中,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全县除部份小流域重点防治外,大面积未得到有效治理。公路、矿点、电站等基本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二)成因岩溶地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地质背景奠定了土地石漠化的物质基础 云南大部分属于扬子地块,形成于晚元古代末期。扬子地块从

18、震旦纪至三叠纪沉积了厚达50006000米的碳酸盐岩,从而为该地区石漠化的广泛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地貌影响 西南地区地貌显著的特点是地表崎岖。构造背景对其地貌格局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西南地区普遍发生褶皱,导致西南地区多山地、高原,较大的地表切割度和地形坡度,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潜能,地貌的空间分布对石漠化的影响相当明显。土壤因素 碳酸盐岩抗风化能力强,物理风化速度极慢,母岩造壤能力差,成土过程缓慢,土层薄,其允许侵蚀量远小于非岩溶区。云南地处中、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分布广泛的碳酸盐岩在强烈岩溶化作用下,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结构,使土壤不经长距离的运移便消失于地表,出现所谓的“

19、土壤丢失”现象,不利于表层水土保持,加速了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和发展。生物气候因素广泛分布的古老坚硬的碳酸盐岩孔隙度一般不到4%,持水性差,常会造成不利的水文生态条件,岩溶植被受碳酸盐岩岩性特征的影响,具有石生、旱生、喜钙特点,生物生长慢。岩溶区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通常低于非岩溶区,这也降低了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植被一旦遭到破坏,逆向演替快,而顺向演替慢。(2)人为因素 人口因素沉重的人口压力导致人们对自然界过度的经济活动,从而造成对资源的破坏远远快于恢复。迅速增长的人口也加快了对土地、能源等的需求,使原有的森林资源快速消耗,植被覆盖率也随之下降,脆弱的岩溶生态不

20、堪负重。人口密度间接地反映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因此,人口密度越大,石漠化的危险性越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因素 XX县石漠化地区大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技术落后,维持着广种薄收、结构单一和只种不养的掠夺式经营方式,造成了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内物质代谢循环的失调,破坏了生态平衡。表现为高陡坡种植,甚至原始的刀耕火种。XX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形成“人口增加陡坡开荒植被减少并退化水土流失加重石漠化贫困”的恶性循环。1.2.4XX县石漠化治理措施及经验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森林覆盖率从九十年代的25提高到现在的42.33。曾在2002年编制了XX县石漠化治理

21、规划,提出了石漠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按照“六子”登科模式开展综合治理。山顶戴帽子进行封山育林、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山腰系带子退耕还林,种植经济林果,为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山脚搭台子山前平缓地带进行坡改梯、炸石造地、营造生物埂,保护耕地,确保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平地铺毯子结合岩溶地区水资源,兴修水利,将中低产田地改造成高稳产农田地,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冬闲田地种草,开发饲料资源。入户建池子:户均建一口水窖、沼气、秸杆氨化池,解决农村能源、人畜饮水和牲畜饲料,保护石漠化的治理成果。村庄变位子:结合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在具体措施中,紧紧围绕生态修复工程、基

22、本农田建设工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农村能源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科技培训与劳务输出六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采取部门联动、整合项目资金投入是确保石漠化治理有效推进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发改、财政、扶贫、农业、林业、水务、国土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整合使用,实行多部门联动治理。加强项目建后管理是确保石漠化治理成果得以巩固的必然要求,坚持建管并重,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按照管理要求,及时落实产权制度,进行工程移交,并通过村规民约和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确保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最大效益的发挥。1.2.5初设编制总体情况根据XX县20112013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XX

23、县人民政府委托XX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了XX县201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初步设计规划思路上采取集中连片,综合规划,多方位整合项目和资金的方式来推进XX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选择1个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治理岩溶面积42.1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40.2平方公里。详见下表:XX县2011年磨合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项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一、建设条件小水池件901、项目区土地总面积Km43.1沉沙池2、人口万人0.73四、建设目标3、农业人口万人0.661、治理岩溶面积Km42.14、多年平均降水量Mm12002、治理石漠化面积Km40.25、多年平均气温15

24、.6五、施工6、森林覆盖率%26.51、主要材料7、林草覆盖率%29.2水泥t4008、岩溶面积Km42.1钢筋t4.059、石漠化土地面积Km40.2土方量m12000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Km19.4石方量m2300中度石漠化面积Km19.6树苗万株60.5重度石漠化面积Km1.2草种Kg10、土壤侵蚀模数t/ Kma25972、所需劳力二、设计标准 总用工日工日350001、工程防御暴雨标准 年均用工日工日35000P =13%Mm503、施工期限年1P =20%Mm50六、工程效益2、造林保存率%751、林草覆盖率提高%5三、建设内容2、新增林地面积万亩0.84551、林草植被建设万亩4

25、.97863、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万吨6.8封山育林万亩4.1331七、经济指标人工造林万亩0.84551、总投资万元1025.08改良草地万亩林草植被建设万元678.91人工种草万亩坡改梯建设万元123.232、草食畜牧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万元133.8棚圈建设m建设其他费用万元59.28青贮窖m预备费用万元29.86饲草机械台(套)2、资金筹措3、小型水利水保设施中央投资万元800坡改梯亩1000地方配套万元225.08配套田间生产便道Km0.83、综合经济指标引水渠Km4.69单位岩溶面积投资万元/ Km19排涝渠Km单位石漠化治理面积投资万元/ Km20拦沙坝座31.2.6编制目的编制本

26、初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精神,改善综合治理重点县石漠化现状,提高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有效遏制石漠化恶化的趋势,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项目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设计。本初设既是组织实施项目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工程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1.2.7编制依据1.2.7.1法律、法规文件1、国家六委、部、局关于印发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的通知发改农经【2008】749号及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2007年7月;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3、云南省XX县20112013年石

27、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方案;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1.2.7.2规范和标准1、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2、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1607-2003;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6;4、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LY/T1329-19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P238-87;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

28、7212008。第二章县情概况2.1县情2.1.1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XX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XX壮族苗族自治州,与本州XX、砚山、广南、麻栗坡、马关五县毗邻。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斜坡地带;地处东经1042210458,北纬2305233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境。东西长63.6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XX县山岭属六诏山脉部分,山脉纵横,峰峦逶迤。主要山峰有水晶石梁子、上果大山、鸡冠山等。地形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为保催大箐主峰,海拔1962米,最低为柏林乡三板桥村民委戛布河底,海拔645米,大部分地区处于12001500米之间。境内地貌类型有:岩溶

29、侵蚀中切割地貌、岩溶峰丛溶蚀洼地、岩溶侵蚀中切割低山地貌。岩溶峰丛溶蚀洼地:是全县的主要地貌类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和峰丛谷地呈东西向展布。峰丛基座相连,地形封闭,地表破碎,土层较薄,土被不连续,耕地零星分散。 (3)水文气象XX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的山地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气候,总体气候特征是: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冬半年(114月)为旱季,夏半年(510月)为雨季,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冬春季节,年年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夏秋季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春季增温快,秋季降温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无酷署,一雨便成冬的特征。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001600小时,

30、日均日照时数4.114.38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多年达1741.6小时,最少年为1265.5小时,以35月日照时数最多,达480500小时。气温:年均气温15.9-18.3,最高极端气温34,最低极端气温-6.7,年均活动积温55606630,10的活动积温4863.7,无霜期340352天。降水量与相对湿度:全县雨量充沛,各地历年降水大都在1075毫米1615毫米,0.1毫米的降水日数为127197天,25毫米的大雨日数有12.8天,年均降雨量1294毫米,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空气湿度大,月均相对湿度为7886%,年均相对湿度为82%。(4)水系境内河流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有主要河流3条,分别

31、汇入盘龙河、南利河地表水、地下水年径流量13亿m3。(5)土壤XX县境内土壤主要是由石灰岩、页岩、砂页岩、紫色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壤、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等土类,PH值在5.16.8之间。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面积293.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9.48%)、赤红壤(面积24.65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64%)和黄壤(面积366.55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24.34%)、非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石灰岩土(面积355.37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3.6%)和水稻土(面积35.9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38%)。(6)植

32、被根据1997年森林资源调查和XX州植物名录等有关资料,全县树种(乔木、灌木)资源有93科,269属,780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3属,27种;被子植物86科,256属,753种。全县森林植被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温热性常绿阔叶林,分布于鸡街河、畴阳河、盘龙河沿岸海拨13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以栎类混交林为主;二是温暖性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小桥沟、莲花塘乡、南昌等地,海拨在14001600米之间,是县内保存下来的原生植被;三是温凉性常绿、落叶阔叶林,分布于鸡街乡的大寨、莲花塘的香坪山、海拨1600米以上的地区,特别是在18001962米之间的保催大箐和鸡冠山梁子还保存有原生植

33、被。(7)水土流失状况根据XX县1997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提供,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86.75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9%,其中:轻度流失面积248.56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42.4%,中度流失面积201.01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34.3%,强度流失面积 71.3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12.2%,极强度流失面积62.9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10.72%,剧烈流失在个别地区出现,流失面积2.79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0.48%。(8)水利建设现状全县石漠化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2837件,实际蓄水能力2672万立方米。其中:建成蓄水工程19250件,实际蓄水能力

34、593.4万立方米,有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7座、小坝塘79件、人畜饮水池13024件,旱地水浇工程6137件;饮水工程654件,渠道总长1176.66公里,灌溉面积33438亩;机电井26件,装机525.96千瓦;自来水工程470件(乡镇自来水10件、村自来水460件),实际供水能力为95.3万立方米;其它水利工程2437件。(9)林业建设现状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32.15万亩(含园地面积和荒草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0.4%;非林业用地面积123.9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4.8%;其中:有林地面积77.36万亩,疏林地面积0.35万亩,灌木林地面积37.57万亩;新造未成林

35、地面积9.57万亩;迹地0.0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42.33%,其中:有林地覆盖率34.6%,灌木林地覆盖率18.0%;园地面积1.77万亩,全县尚有宜林荒草地面积25.89万亩。(10)畜牧业发展畜牧业是XX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特别是石漠化地区,绝大部分农户家庭日常开支、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多数靠养殖收入解决。2010年,全县大牲畜存栏5.87万头、出栏1.48万头;生猪存栏18.6万头、出栏19.52万头;山羊存栏0.32万只、出栏0.27万只;家禽存栏205.1万只、出栏248.4万只;肉类总产量2.09万吨,畜牧

36、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4%;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374元,占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1)农村能源建设在石漠化地区,群众生活所用能源以柴、电、沼气为主,沼气和电用于照明和做饭。2010年全县岩溶地区建成沼气池4.15万口,节能改灶4.83万户9.4万眼,安装太阳能1.53万平方米,实现了沼气县目标。2.1.2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全县总国土面积226万亩。其中:耕地48万亩,林地132万亩,园地2万亩,草地9万亩,水域1万亩,其它用地25万亩。2.1.3社会经济状况全县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等民族,2010年末统计,共有6.03万户,25.3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74万人占

37、18.72%。农业人口20.88万人,占总人口的82.66%,有劳动力10.6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8人。全县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13623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8437万元,农业总产值27796万元。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31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086万元,人均纯收入2416元,人均有粮356公斤。2.1.4岩溶石漠化现状及分布(1)岩溶分布根据XX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与规划报告显示,全县岩溶面积624平方公里,其中:蚌谷乡75平方公里、董马乡63平方公里、鸡街乡125平方公里、兴街镇95平方公里、莲花塘乡乡97平方公里、法斗乡100平方公里、新马街乡40平方公里、柏林

38、乡29平方公里。(2)石漠化分布全县石漠化面积432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69.2%,占国土面积的28.6%),其中:重度9平方公里,中度212平方公里,轻度211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165平方公里。XX县2010年各乡镇石漠化分布情况详见下表2-1。表2-1 XX县石漠化土地分布统计表乡镇名称总国土面积石 漠 化 土 地(万公倾)潜在石漠化土地非石漠化土地总面积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西洒1.660.650.320.320.020.180.83兴街2.620.960.470.470.020.291.37蚌谷1.340.490.240.240.010.150.7莲花塘1.680.40.1

39、90.1900.181.11新马街1.020.040.020.0200.110.87柏林0.730.070.040.0400.080.58法斗2.210.430.210.210.010.241.54董马1.310.50.240.240.010.140.67鸡街2.490.780.380.370.020.271.43县合计15.064.322.122.110.091.659.09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3.1磨合小流域基本情况3.1.1地理位置、自然状况磨合小流域涉及兴街镇和莲花塘乡,距兴街镇6公里,距莲花塘乡11公里。兴街镇有磨合、戈木村委会;莲花塘乡莲花塘、小锡板、红石岩村委会,地形属典型的卡斯

40、特地貌,山脉纵横,峰峦逶迤,峰丛基座相连,地形封闭,地表破碎,土层较薄,土被不连续,耕地零星分散。 属半湿润暖性植被,以阔叶林为主。红壤、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等土类,PH值在5.16.8之间。流域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属中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春秋季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立体气候特点以及光热资源丰富。流域内平均海拔1140m,多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岩溶山区地表水少,难于开发利用,流域内植被覆盖率27.5%。 3.1.2社会经济概况磨合小流域总人口0.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66万人,人均耕地0.07公顷。

41、2010年社会总产值38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5元,农民人均产粮 360公斤。群众主要经济收入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具体详见下表3-1:16表3-1 XX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统计单位总人口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人数少数民族人数人口密度人口净增长率社会总产值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牧业产值财政收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含石漠化旱地)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森林覆盖率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人平方公里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元元公顷吨公斤公顷%XX县合计25.32 22.78 12.97 4.74 1685.7313623328029 4733 40745 608

42、6 538424160.0990934248042.33项目区合计0.730.660.230.081685.673895890263622426533516150.073625221027.5磨合0.210.190.070.021755.7311682639118647.8524218420.071024221027.6戈木0.140.130.050.021685.647791734812505.2532414620.07701210032.4小锡板0.110.10.030.011585.32584139399203.9513515340.07534201534.3莲花塘0.140.130.040.021485.277791784912445.2526115410.07723210432.5红石岩0.130.110.040.011685.14585137359463.9521016200.07543220531.2表3-2 XX县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公顷统计单位总计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园地天然与人工牧草地住宅用地等建设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