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2、管理经济学要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和确定的。管理经
2、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二)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三)需求弹性理论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
3、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七)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
4、准则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最优方案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1、企业的短期目标:(1)投资者 (2)顾客 (3)债权人 (4)职工 (5)政府(6)社会公众 (7)技术改造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他其他目标的实现。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企业价值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企业价值= 式中,
5、是企业在第年的总销售收; 是企业在第年的总成本。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二)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1、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区别: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账薄上记录下来的成本。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一是它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二是它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这一点更为重要)。计算会计成本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人作为征税的根据等。2、机会成本:(机会
6、成本这个概念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是一种机会损失)对经济学家来说,只有机会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重要,会用)(1)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等于这笔资金借给别人能得到的利息。(2)业主自己兼任经理(自己管企业)的机会成本,等于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能得到的薪水收入。(3)机器如果原来是闲置的,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零。(4)机器如果原来生产产品A,现在改用来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就是它生产产品A可能得到的利润。(5)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
7、价变了,其机会成本就应当按市价来计算(用于出售可得的收入)。(6)使用按目前市场价购进的物料、按目前市场工资水平雇用的职工以及按目前市场利息率贷入的资金的机会成本与其会计成本一致。(7)机器设备折旧的机会成本是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末可变卖价值之差。Page8Page9例题3、经济利润的意义和计算:机会成本:即当资源不用于本用途,而用于其他用途(其他用途中最好的)时的价值(收入)。经济利润0,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说明资源配置较优。经济利润0时,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斜率为正值),此时增加工人能增加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边际
8、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为最大。(注意:以上三种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数学关系,这种关系一般地存在一于总值、平均值和边际值之间)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个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收益递减规律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为前提的。收益递减的原因不在于增加的生产要素只能与越来越少的固定生产要素相结合;第二,这一规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如果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就不再适用。三、生产的三个阶段1、基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根据可变投
9、入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把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OA。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特征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首先递增,然后递减。这一阶段,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在AB之间。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仍是正值,不过要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总产量仍呈上升趋势。第三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大于OB。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特征是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均呈递减趋势。2、以上三个阶段中,只有第二个阶段是合理的。(从成本上看)第一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单位产品中的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即固定成本)呈下降趋
10、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单位产品中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即变动成本)也呈下降趋势。两者都呈下降趋势,说明增加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停留在这个阶段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第三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呈上升趋势;由于平均产量下降,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也呈上升趋势。两者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不能超过OB,否则就会使成本增高。可见,第三阶段也是不合理的。第二阶段: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又由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故单位成本呈上升趋势。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找到一点使两种成本
11、的变动恰好抵消。在这一点上再增加或减少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第二阶段是经济上合理的阶段。最优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也只能在这个阶段中选择。四、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寻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使用量的一般结论:假定: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 为某可变投入要素的价格;那么,当=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优。(教材例3-2)第二节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在长期规划中,在多种投入要素之间往往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在资金一定的条件下,投入要素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产量最大;或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组合,才能使成本最低。这就是本节讨论的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问题。一、等产量曲
12、线的性质和类型投入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同一个产量可以通过不同比例的投入要素来生产。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是相等的。2、等产量曲线一个重要的特性:处于较高位置的等产量曲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量。3、按投入要素之间能够相互替代的程序,等产量曲线分三个种类:第一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条直线。第二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条直角线,或是折线。第三种: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是不完全的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一般为向原点凸出的曲线。(所以会出现这种形状是因为对不能完全替代的投入要素来说它们的等产
13、量曲线的斜率一般随着投入要素的量的增加而递减。)这种类型的替代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简称)总是随着的量的增加而递减。4、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取某值时,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要素,可以替代多少单位的投入要素。公式表示:就是等产量曲线在取某值时的斜率,所以投入要素取某值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也就是等产量曲线上取该值时的斜率。同样,边际技术替代率也是随着量的增加而递减。二、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等产量曲线只能说明生产一定的产量可以有哪些不同地投入要素组合方式,还不能说明哪一种组合方式是最优的。为此引入等成本曲线。1、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和的各种组合方式,都不会使总成本
14、发生变化。2、等成本曲线的表示式: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它们的价格分别为和,为总成本,等成本曲线的一般表示式为:或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所以如果投入要素的总成本发生了变化,但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仍保持不变,那么曲线仅仅发生平等位移,因为它们的斜率未变。(离原点越远的等成本曲线所代表的成本越高)三、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1、图解法。已知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可用图解法来找最优的投入要素组合。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相切点,就是投入要素组合的最优组合点。这点也代表一定成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画图方法:(教材61页 例33)2、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组合以生产一种产品
15、的情况下,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所增加的产量都互相相等时,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用数学式表示:假设有多种投入要素结合起来生产一种产品,它们的边际产量分别为,它们的价格分别为 。那么,只有当:时,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教材62页倒数第二段,理解就可以了)(教材62页63页例题,例36经常用到)四、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发生变化,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比以前便宜的投入要素,少使用比以前贵的投入要素。第三节 规模对收益的关系探讨问题: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即:在中,如果L和K都增加a倍,则一、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假定,那么根据b值的大小,把规模收益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总产量曲线的形状见教材第65页图315第一种类型:,规模收益递增;第二种类型:,规模收益不变;第三种类型:,规模收益递减。二、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改变生产规模时,随生产规模从小变大,一般会先后经历规模收益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因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1、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1)工人可以专业化。(2)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3)其他因素。(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