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099550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2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 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二)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三)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背部疼痛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2.仰卧硬板床,慎起居,避风寒,以免加重疼痛。3.配合医师行持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一

2、般在2448小时内腰背痛可逐渐缓解。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腰背部疼痛的情况。4.遵医嘱腰背部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艾灸、拔罐、中药熏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5.给予垫枕复位:患者仰卧硬板床,于骨折脊椎平面垫约厚10cm的软枕(杨氏万能包),并逐渐加高,在数日内加至15-20cm,达到使脊柱过伸复位。6.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或镇痛药,减轻疼痛。(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

3、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激光、微波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胸腰椎复位的护理1.前告知患者复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4、2.复位后注意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度、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等情况。 3.一旦复位后吧,应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减少软垫厚度至10cm以上,保持复位。4、仰卧硬板床休息,定时轴向翻身,侧卧时背部置长垫。5.保持过伸姿势8-10周。(二)骨盆牵引的护理1.牵引治疗前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告知注意事项以取得必要配合。2. 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及牵引重量、牵引角度,牵引时上下衣分开,固定带松紧适宜,使患者舒适持久。3.牵引时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以减少躯干部肌肉收缩抵抗力。4.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出现疼痛加重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通知医师处理。5.注意防寒

5、保暖,用大毛巾或薄被覆盖患者身体。6.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三)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训练。(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叉配血等。2.术后护理(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使用过床板平托过床。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

6、、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并正确记录。(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评估患者下肢疼痛改善情况,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平卧抬臀,三、四、五点支撑及飞燕式等功能锻炼。(6)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7)对排尿困难者,可采取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或予中药热熨下腹部,配合按摩,以促进排尿。对于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腹部按摩,每天4次,为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晚餐后l3小时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7、以促进排便。(8)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四)药物治疗1.早期:内服损伤活血胶囊,1次4粒,1日2次;外用草乌南星软膏40g加15味消炎散腰背部外敷,乌樟镇痛外用液15ml腰背部涂擦,1日1次或隔日1次,活血化瘀,消肿止痛。2.中期:内服参川生骨胶囊,1次6粒,1日3次,加味虎潜丸1次1丸,1日2次;外用通筋散40g加二乌南星散40g腰背部外敷,乌樟镇痛外用液15ml腰背部涂擦,1日1次或隔日1次,接骨续筋,舒筋活络。3.后期:内服参川生骨胶囊,1次6粒,1日3次,加味虎潜丸1次1丸,1日2次;外用独香舒筋洗药200g熏洗腰背部,1日3次,舒筋活血通络。(五)中医特色技术

8、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4.艾灸(详见附录2)5.中药热熨(详见附录2)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7.拔罐(详见附录2)8.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9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早期卧硬板床休息为主,不宜下床。2.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翻身,按摩骨突出处。3.尽可能避免外伤,注意保暖。4.功能锻炼(1)早期行平卧位抬臀练习,每日做3-4次,每次100下,臀、背部抬得越高,速度越快越好,动作要协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加大。(2)中后期行三、四、五点支撑法及飞燕点水法锻炼。(3)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锻炼时勿急躁,循

9、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 (二)体位护理 1.患者平卧硬板床,骨突部位垫海绵垫,在骨折部垫一薄枕,使脊柱背伸。2.为防止患者因卧床时间过长而发生压伤和压疮,需定时为患者翻身,翻身时切忌脊柱旋转扭曲,以免加重损伤。 3.按摩骶尾部或用酒精擦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饮食护理1.早期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必要时以大承气汤水煎服或灌肠。 2.中后期饮食应以营养和钙质丰富的食物为主,按照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原则来调理饮食。(四)情志护理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多属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气血瘀滞,导致不同程

10、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五)并发症的护理 1.腹胀便秘:按摩腹部,每日在右下腹顺着结肠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3次,可预防腹胀便秘。如出现上述症状,可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穴以理气消胀,促进排便。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不同采用相应行针疗法。 2.尿闭:由于部分患者不习惯卧位,常造成小便困难,甚至尿潴留。在排除神经功能损害性尿潴留的情况下,可用流水诱导排尿,同时做好

11、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按摩期门穴1000下左右,耳穴取膀胱、肾、皮质下压迫3-7天,针灸疗法取三阴交、委中,针后加灸效果更好。以上处理均无效者予以导尿,但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以免发生泌尿系感染。五、护理难点患者长期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较差。解决思路:1.告知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印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教资料,向出院患者发放。3.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协助、监督患者日常锻炼。4.多与患者沟通及随访。六、护理效果评价附: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血瘀证:患者心烦急躁,唇色青紫,面色晦

12、暗,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病损部位胀满疼痛,或痞块刺痛拒按,痛点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瘀斑,脉细或弦。(二)营血不和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失眠,病损部位骨折处久不愈合,疼痛、活动受限、舌淡嫩,脉细弱。(三)肝肾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筋弛不收,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爪甲无华,病损处活动不利,舌淡红,脉细弱。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无移位型1.无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无需复位,直接以小夹板外固定。2.小夹板固定: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前臂吊带悬吊。3.卧位时自然伸臂并将前臂抬高与心脏成水平位。4.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

13、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5.根据患肢肿胀情况,及时告知医师,调整布带松紧度。6.观察有无神经受压情况:患肢末梢的感觉,有无麻木,活动是否自如,有异常,找原因,通知医师处理。(二)伸直型1.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2.观察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4.小夹板固定后施护内容同前。(三)屈曲型1.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2.夹板外固定后12周内,嘱患者行握拳活动,以活动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3.2周后在继续行握拳活动基础上,可开始行肩、肘关节的活动。4.从34周开始逐步行前臂旋转和肩关节的抬

14、举运动。5.约56周拆除夹板外固定后,逐步加强腕、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等功能活动锻炼。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法整复治疗的护理1.事前告知患者复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2.做好患肢皮肤清洁,检查皮肤有无破损、溃疡等。3.整复时,一般选择坐位,老年人平卧位,嘱患者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4.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感受,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5.治疗中体现爱伤精神,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冬季注意保暖。6.整复后以小夹板绷带固定稳妥。(二)小夹板固定的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2.整复完成后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患肢制动,以防移位。3.固定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

15、患者感受,根据情况调整小夹板。4.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调整布带松紧度。5.密切观察患肢远端感觉运动、血液循环及皮肤色泽等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诉,以便及时处理。6.整复固定完成后,搬动患者时,注意患肢保护,保持正确的位置,防止骨折端再移位。7.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站立或坐位时肘关节屈曲90, 前臂旋前中位,绷带或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卧床休息时,帮助病人的患肢摆放舒适,保持固定位置,抬高患肢30。8.骨折复位后2周内应固定在掌屈偏向尺侧位,在固定期间禁止手背屈位活动和向桡侧活动;2周以后应固定在功能位置,即手略微背屈位置。9.

1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三)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2)老年患者反应迟钝对病伤不敏感易掩盖临床症状,检查时应详细全面了解其是否存在合并症或内科疾病,针对其合并症,术前及早给予对应处理。(3)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外感。(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术前准备。2.术后护理(1)搬运时,注意患肢保护。(2)术后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选择适宜的体位,安置患者于舒适卧位。(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远端感觉、运动、血液循环及伤口敷料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4)麻醉消除后

17、,即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5)根据麻醉方式,选择合理的膳食。(6)吃饭、穿衣、下床等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四)药物治疗1.早期:内服行气祛瘀的损伤活血胶囊1.6g/Bid,痛甚加玄胡止痛胶囊,肿甚加三七片;外用止血凉血的二乌南星膏加十五位消炎散,外敷1日1次。2.中期:内服通经活络、接骨续筋的参川生骨胶囊2.4g/bid,肿痛消退较慢者加损伤活血胶囊1.6g/Bid;外用活血通络接骨续筋的骨伤消肿散加通筋散外敷1日1次。3后期:内服强筋健骨、补益肝肾的参川生骨胶囊2.4g/bid加味虎潜丸9g/bid;外用二乌南星散及骨伤消肿散外敷1日1次。夹板去除后

18、可选用独香舒筋洗药200g熏洗。(五)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4.艾灸(详见附录2)5.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骨折初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取舒适体位,卧床时帮助病人的患肢摆放舒适,保持固定位置,抬高患肢30。2. 站立或坐位时肘关节屈曲90, 前臂旋前中位,绷带或三角巾悬挂于胸前。3.日常活动时注意对患肢的保护。4.功能锻炼:(1)早期:复位固定后当日及术后次日即可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张收缩练习,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萎缩。进行患肢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包括肩部悬挂位摆动练习和肘关节主动屈伸练习。23天后做手部关节

19、主动运动,手指屈伸,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及用力程度。做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动范围。(2)中期:手指抓握锻炼及手指的灵活性锻炼。适度进行前臂旋转功能练习,旋前40度,旋后30度左右,逐渐加大,同时行肘关节伸屈活动。 (3)后期:拆除外固定后,以关节松动术为主,每日12次。 桡腕关节松动 (a)牵拉与挤压,患者坐位,肢体放松,屈肘前臂旋前置于桌面,术者面对患者,一手固定其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腕关节的近排腕骨处,作纵向牵拉、挤压桡腕关节。 (b)前后位滑动,患者前臂中立位,术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手握住近排腕骨部位,轻牵引下,分别向掌背侧滑动近排腕骨。 (c)桡尺侧方向滑动,患者前

20、臂旋前位,术者一手固定桡骨远端另一手握住近排腕骨处,轻牵引下,分别向桡尺侧滑动桡腕关节。 (d)旋前,旋后位滑动,术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手握近排腕骨处,分别将腕关节做旋前、旋后运动。 桡尺关节松动(a)患者前臂旋后位,术者双手握住患者尺骨远端,拇指在掌侧,其余4指在背侧,术者尺侧手固定,桡侧拇指将桡骨折端向背侧推动。 (b)患者前臂旋前位,术者拇指在背侧,其余4指在掌侧,桡侧用手固定,拇指将尺骨向掌侧推动。 腕间关节松动 前后位滑动,患者前臂中立位,一手握近端,一手握远端,往返推动。做上述运动后,嘱患者向各方向活动腕关节,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4)注意在康复训练中,宜循序渐进,忌

21、用暴力强扳,以免引起新的损伤。(二)饮食指导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2. 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3. 老年患者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三)用药护理中药贴敷、涂擦者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反应。(四)情志护理1.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2.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五)并发症护理1骨筋膜室综合征 掌屈尺偏加压固定,可使前臂筋膜室压力升高,腕部过度屈曲可减少静脉回流,使筋膜室的压力进一步增高,严重时可出现筋膜室综合征。因此石膏或夹板固定后观察手部血运及疼痛性质,如出现患肢被动牵拉痛,远端动脉搏动

22、逐渐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应立即拆除一切外固定,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2关节强直 多由于骨折处理后未能积极主动活动所致,应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气血运行,防止患肢肿胀,避免关节僵硬,以取得病人配合。在准确的复位及局部牢固外固定下,指导患者及早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解除外固定后,配合中药熏洗,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五、护理难点骨折手法整复固定后由于患者依从性差导致骨折移位。解决思路:1.整复固定前告知患者手法整复固定稳妥前,务必保持患肢制动,不得随意改变体位,以免骨折断端移位。2.整复后固定稳妥,松紧度适宜,以确保效果。3.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行功能锻炼,避免盲目冒进。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 常见

23、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二)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三)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肿痛1.评估肿痛的诱因、性质、部位、与体位的关系,肢体感觉、运动情况。2.避风寒、慎起居。3.中药外敷患处并以绷带包扎固定稳妥。4.包扎后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24、5.必要时药物消肿止痛。(二)畸形1.评估骨折碎裂的程度及断端移位的情况,观察病人有无合并血管或神经的损伤。2.配合医师整复,评估整复效果及疼痛情况。3. 用“8”字形绷带固定,注意松紧度适宜。4.遵医嘱中药贴敷、中药涂擦等治疗。(三)活动受限1. 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以健手托扶患肘。2. 观察病人神志、面色、呼吸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伤侧肢端感觉血运及手指运动情况。3. 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4. 外固定时,注意观察病人双手及前臂有无麻木感,桡动脉搏动是否有减弱或消失,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5.生活用品置于方便取用处,协助患者体位移动,患侧肢

25、体悬吊于胸前,指导其功能锻炼。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法整复的护理1. 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的方法及需配合注意事项。2.清洁局部皮肤,嘱患者自然放松。3.患者取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不得随意移动身体。4.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应,随时询问其感受,有不适及时处理。5.手法整复后,患者需制动到包扎固定稳妥后,方可改变体位。6.整复完成后,需家属或护理人员在侧保护,以免跌倒,再次损伤。(二)外固定治疗护理1. 局部固定后,取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2.卧床休息时,应将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3. 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4. 幼儿锁骨骨折无移位情况时,

26、只要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23周即可;如发现有移位,用“8”字形绷带固定12周。5.活动时,留意空间、注意幅度,加强保护意识。(三)运动疗法1.损伤初期,制动休息,避免活动。2. 局部固定后,即可开始锻炼,做握拳、伸屈肘关节、两手插腰、后伸肩部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骨折愈合,避免肩前屈、内收动作。3. 解除外固定后则加强锻炼,着重练习肩的前屈、见旋转活动,如两臂做划船动作。(四)围手术期的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2)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3)防寒保暖,避免感冒。2.术后护理(1)转运时,注意

27、保护伤肢。(2)术后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选择适宜的体位,安置患者于舒适卧位。(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保证负压引流的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的颜色、性状及量。(5)麻醉消除后,即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6)根据麻醉方式,选择合理的膳食。(7)卧床期间给予必要的生活协助。(四)药物治疗1. 早期:内服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损伤活血胶囊1.6g/Bid;外用外用止血凉血的草乌南星软膏加20克十五位消炎散20克,外敷1日1次或隔日1次。2. 中期:内服活血和营、接骨续筋的参川生骨胶囊2.4g/Tid,肿胀较重加损伤活血胶囊1.6g/Bid;

28、外用骨伤消肿散20g外敷1日1次或隔日1次。3. 后期:内服补益肝肾、疏通经络的参川生骨胶囊2.4g/bid加味虎潜丸9g/bid;外用二乌南星散20g加骨伤消肿散20g外敷1日1次或隔日1次。(五)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中药涂擦(详见附录2)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6.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7.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骨折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从旁协助。2. 病人固定期间,站立行走时要求病人双手叉腰,昂首挺胸,这样骨折断端在外固定及病人的配合下,才能稳定。 3.睡觉时头部不能垫枕,要把枕头垫

29、在背上,不能患侧卧位。 4.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侧上肢血运情况,防止神经及血管的压伤.5.指导正确的咳嗽方法,注意保护,以免加重损伤。(二)饮食指导1损伤初期饮食宜以清淡为主,选用调理脾胃、佐以活血祛瘀之品,如丝瓜、茄子、蜂蜜、鸭肉、鹌鹑等,忌酸性、生冷寒凉之物。2损伤恢复期宜用补益气血的食品,如桂圆肉、大枣、木耳、兔肉、鸽肉、鸡蛋、动物肝脏等。忌耗气伤津及粘腻难以消化之品。3伤病后期宜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食品,如栗子、枸杞、核桃、海参、甲鱼、猪蹄、鸡爪等。忌辛辣、香燥之物、戒烟酒。4老年患者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三)情志护理1.了解患者的情绪,使用言语开导

30、做好安抚工作,保持心情舒畅。2.转移患者注意力,保证患者情绪稳定、正常。3.疼痛时,避免更多的刺激,保持室内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止疼药。(四)用药护理1.中药贴敷、涂擦者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反应。2.骨折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注意强度适宜。五、护理难点患者顾虑骨折愈合后影响美观。解决思路:1.详细告知治疗的方法和预后情况。2.向年轻患者宣讲成功病例,增强信心。3.手术疤痕可以使用除疤液祛除。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 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31、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症状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评估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局部

32、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7.遵医嘱中药熏洗。(二)关节畸形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3.遵医嘱中药泡洗。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三)关节活动受限1.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2.缓解后适当活动,避免过度活动。3.肥胖者应减肥。 4.饮食方面应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多的食物。证候施护:(一)风寒湿痹证 1.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2.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膝保护,病房温湿度适宜。 3.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4.行膝关

33、节穿刺抽液后,要加压包扎,患肢减少活动。 5.予祛风散寒的中药外洗患处,加强热疗,热敷。 6.中药汤剂宜温服。(二)风湿热痹证 1.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2.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3.予祛风除湿清热的中药外洗或外敷患处。 4.服用中药汤剂宜以不热为度来。(三)瘀血闭阻证 1.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2.病人卧床休息,不宜下地行走,做好生活上的护理,患肢软枕抬高,协助生活护理。 3.膝部予艾灸、热敷或推拿疗法,以达到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 4.中药汤剂宜温服。(四) 肝肾亏虚证 1.卧床休息,做好病情观察及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病人跌倒损伤。 2.病房保持安静、

34、舒适,避免噪音,保证病人得到充足的休息。 3.关节、腰部酸痛按医嘱予理疗,如干扰电、频谱照射以缓解疼痛。 4.头晕、耳鸣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对症处理。 5.中药宜分次温服。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法治疗护理 1.协助患者先取舒适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踝关节下垫低枕。 (1)治疗者以拿法或滚法施于大腿后侧(腘绳肌)、小腿后侧约2分钟;(2)推、揉或一指禅推腘窝部2分钟。2.协助患者更换舒适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膝关节下垫低枕。 (1)先以滚法施于患肢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约3分钟。 (2)然后摩、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内外膝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约40秒。 体位:患者仰卧,

35、下肢伸直放松,移去垫枕。 (3)推髌骨。向上下内外各方向推动髌骨,先轻柔的推动数次,再将髌骨推至极限位,维持2-3秒,反复3次。 (4)膝关节拔伸牵引: 治疗者双手握持小腿远端拔伸并持续2秒,力量以有膝关节牵开感为度,反复5次;然后,以同法作持续牵引约30秒(如有助手,可由助手固定大腿远端,再行上述操作)。 (5)被动屈伸,收展髋关节,至极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被动屈伸膝关节,至极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3. 实施手法前可用按摩油剂或膏(如青鹏软膏)涂抹患处,增加消肿止痛的作用。 4.手法力量要求均匀柔和,患者舒适耐受为度。 5.每次治疗约20分钟,每周2次,三周为一

36、疗程。6.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感受,以便及时处理。 (二)针灸治疗护理1.操作前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患者有无晕针病史,使之解除顾虑,放松心情、主动配合。2. 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3.选择适宜针具,协助患者取舒适、耐久、医者便于操作的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4.协助医师取穴,穴位皮肤消毒,嘱患者放松,以便于进针和行针。5.叮嘱患者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换体位,以免发生意外。6.针刺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神态,询问感受,有不适,立即处理。(三)中药熏洗的治疗护理1.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熏洗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

37、操作环境温暖,门窗关闭。3.充分暴露熏洗部位,注意保暖及患者隐私保护。4.药液温度50-70,时间20-30分钟为宜。5.熏洗治疗过程中应刘一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以便及时处理。6.治疗完毕后,为患者清洗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告知注意事项。(四)运动疗法1. 肌力训练 (1)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每日2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 (2)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等长收缩练习可减轻关节周围肌肉的抑制,提高肌力,具有防止肌肉萎缩、消除肿胀、刺激肌肉肌腱本体感受器的作用。2.关节活动度训练 (1)仰卧位闭链

38、屈膝锻炼:要求屈膝过程中足跟不离开床面,在床面上活动,称为“闭链”。也可以采用足沿墙壁下滑锻炼来代替;或可以坐在椅子上,健侧足辅助患侧进行屈膝锻炼。每日锻炼4次,每次约1小时。(五)围手术期的护理1.手术前的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前戒烟。(2)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3)防寒保暖,避免感冒。2.手术后的护理(1)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感觉运动情况。(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选择合适体位及膳食。(3)卧床期间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术后功能锻炼及时跟进。(六)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

39、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4.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5.针灸治疗(详见附录2)6.中药塌渍7.艾灸8.中药泡洗:建议在晨晚间进行;温度在3740,以患者耐受为宜;夏季温度可偏凉,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其他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 注意保暖防寒,夏天不要淋雨,冬天外出带护膝,膝关节勿受寒冷刺激,保护膝关节。 2. 既要避免过量运动,又要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运动;其次仰卧起坐、俯卧撑、绷腿的运动也不错。进行必要的锻炼,以加强肌力,防止关节破坏与关节囊挛缩之后的关节屈伸障碍。 3.病人行走不便,卧床期间要做好生活护理,定时洗头抹身、修剪指甲胡须,整理床单位,使病人舒

40、适。 4.注意走路和劳动姿势,避免长时间下蹲、久站,不要拖着腿走路和劳动。5.应穿厚、软底有弹性的鞋,女士不要穿高跟鞋。6.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多的食物,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7.肥胖者,建议减肥,改变不良的饮食时间及饮食习惯,防止骨质疏松。8. 日常尽量选择在平地上行走,少爬山或不爬山,上下楼梯时,最好用手扶栏杆,以减少压力,避免一切引起关节疼痛的动作。9.日常应最大限度的伸展和屈曲膝关节锻炼。(二)体位指导1.建议一般患者多休息,适当活动。2.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下肢。3.病人因体位改变,出现剧烈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应立即扶病人平躺,协

41、助医生帮助病人松解关节,减轻疼痛。(三)饮食指导1. 风寒湿痹者饮食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之品,如姜蒜辣面条、防风葱白粥或牛膝、独活煲猪胰等,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2.风湿热痹者饮食宜祛风胜湿清热之品,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3.瘀血闭阻者饮食宜活血通络,温经壮阳之品,如参芪当归煲粥、乌鸡熟地汤。4.肝肾亏虚者饮食宜补益气血,益肝肾,可用熟地、当归、黄芪煲鸡汤,杜仲、牛膝煲猪脚筋,桃仁粥。(四)情志护理1.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注意事项。2.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成功的例子,消除紧张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患者腿脚不便,协助生活护理。4.情绪障碍者,及时心理治疗干预。

42、五、护理难点 患者日常生活中保护膝关节的意识不强。解决思路: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告知病员日常生活注意事项。2.反复提醒患者关节保暖的重要性。3.督促患者适当功能锻炼又不能过量锻炼。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护理方案一、 常见证候要点(一)热毒蕴结证:患部疼痛,皮肤红肿,触痛明显,肢体局部可触及波动感,或窦道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可闻及异常气味,受累肢体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或伴寒战、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二)正虚邪滞证:患部时有疼痛,活动、劳累或逢阴雨天气后加重,皮肤轻肿不红,触痛轻微,窦道时愈时溃,脓液或稠或稀伴轻度异常气味,间或可见死骨排出,受累肢体关节僵硬时轻时重,偶见低热,舌质

43、淡红,苔薄腻或薄黄,脉滑。 (三)肾虚瘀阻证:患部隐隐作痛,窦道周围皮肤暗紫无弹性,窦道长期不愈,脓液清稀不伴异常气味,肢体畸形,关节僵硬,活动障碍,舌质暗淡,苔薄或无苔,脉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局部红、肿、痛1.评估红肿痛的范围、性质、程度。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T、P,T高于39摄氏度,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大汗、下降,甚至虚脱。.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红肿痛症状,防止病理性骨折和关节畸形发生。.搬动时动作轻稳,注意保护患肢,减少刺激,以免引起疼痛。.遵医嘱按时给予消炎消肿止痛药物,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过敏及毒性反

44、应,以便及时处理。.嘱患者多饮水,及时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加强个人卫生。(二)窦道.钻孔或开窗引流,引流管作持续冲洗引流。.观察引流物的质、量及颜色,做好记录,严格交接班,保持出土量的平衡。.经常检查挤压引流管,防止管道堵塞、扭曲、受压。输入管的输液瓶应距床,引流管与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相连,并保持负压状态,引流袋位置应低于患肢4.及时更换冲洗液,及时倾倒引流液。5.严格无菌操作,连接处应以75%酒精消毒,引流袋美丽更换,避免逆行感染。.冲洗液中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随着冲洗液颜色的变淡逐渐减少抗生素用量,直至引流液变得澄清。(三)肌肉萎缩、关节挛缩

45、.患肢制动或固定时,尽早练习肌肉的等长收缩,以患者主观感觉肌肉有轻微酸痛为度,未固定关节进行主动活动。.遵医嘱对患肢进行推拿按摩。.全身作引体向上、抬臀和深呼吸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三、疾病分期施护(一)急性发作期1.急性发作期,局部红、肿、痛。患肢肿胀,皮肤水肿,全身中毒症状有寒战、脉快、头痛等,此时患肢制动,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 2.补充营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为痊愈创造条件。 3.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石膏固定及牵引治疗者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4.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二)慢性期1. 注意观察伤口变化,如伤口的大小、形状、边缘与颜色,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和脓液的多少、性质、颜色。 2.保持创口周围清洁,做好带菌伤口的无菌操作。 3.注意调理患者饮食,多食滋补肝肾及补气养血的食品,如动物肝、肾、瘦肉、牛奶等,提高机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4.协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