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963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109 大小:4.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1年江西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2011年江西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江西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2012年江西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江西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2013年江西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2011年

2、江西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2011年江西财经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进口配额答:进口配额指一国为保护本国某些行业的生产,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在规定限额内允许进口,超过限额则不准进口,或虽不完全禁止进口,但同时征收较高关税或罚金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按一国政府采取的限制措施为标准,可将进口配额分为禁止性配额和非禁止性配额(关税配额);以指向区域为标准,可将其分为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以贸易国间的相互关系为标准,可将其分为单边配额、双边协定配额、多边配额和某种商品的国际组织配额。2区域经济一体化答:区域经

3、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整合与发展,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其中包括:地缘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具有互补性、文化观念相似、政治和价值观念一致和政治上能够相互包容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3市场细分答:市场细分也称“市场分割”,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于1956年提出,指企业根据不同顾客群的不同消

4、费需求与消费欲望,对市场进行划分。该理论是市场营销基础理论之一,被许多营销专家看作继“以客户为中心”观念之后的又一次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认为,由于消费者的数量十分庞大,而且消费需求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在一个广泛的市场上,一个企业很难为所有的消费者提供满足他们购买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整个市场可分为若干分市场或子市场。每个子市场称为一个“细分市场”。市场细分的作用在于使企业发现市场机会,选择出一个或几个最适合自己经营的子市场。被选择出来的子市场称为“目标市场”。4远期汇率答: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相对,又称“期汇汇率”,是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据以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是在即期

5、外汇汇率的基础上用加减升水或贴水的方法计算的。升水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贴水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相等称为“平价”。一种货币远期汇率升水,亦即另一种货币远期汇率贴水。远期汇率的计算方式因标价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直接标价法下的远期汇率为即期汇率加升水或减去贴水;间接标价法的远期汇率为即期汇率减升水或加贴水。5交钥匙工程答:交钥匙工程指跨国公司为东道国建造工厂或其他工程项目,一旦设计与建造工程完成,包括设备安装、试车及初步操作顺利运转后,即将该工厂或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钥匙”依合同完整地“交”给对方,由对方开始经营。因而,交钥匙工程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合同。二

6、、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要分析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应如何避免文化冲突。答: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缺乏跨文化意识的管理者往往参照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去评价或衡量处于不同文化中的行为或事物,即“自我参照标准”。这必将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发生重大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可见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外国的文化特点、习惯或是标准来定义问题或目标,而不是利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出判断。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跨文化管理策略,主要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有以下几种:(1)占领支配式策略占领支配式策略是一种比较偏激的策略,是指跨国公司在进行

7、全球扩张时,向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子公司强行注入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子公司只保留母公司的文化,而忽视子公司当地的文化。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强弱文化对比悬殊,并且东道国的子公司、政府、人民等对于母公司的文化可以完全接受。但这种策略在实际情况中应用得非常少。(2)本土化策略本土化是指把当地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在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营销等环节都应该充分考虑本地的文化、理念、风俗等,本着“思维全球化和行动当地化”的原则进行跨文化管理。(3)文化相容策略当投资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都是强文化时,一般会考虑文化相容策略。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程度可分为两种策略:文化平行相容策略。母公司的文化和子公司的文化

8、虽然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但并不排斥,且相互补充。子公司并不以母公司的文化或是东道国当地的文化作为公司的主题文化,而是使两者相容,运行于公司的操作中,充分发挥跨文化的优势。隐去两者主体文化的和平相容策略。这种策略主要运用在投资国和东道国的文化都为强文化,且其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并且容易产生“文化摩擦”的情况下,这时,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刻意模糊投资国和东道国主体文化之间的差异,隐去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留两者中较为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使得主体文化在“摩擦”点上的强烈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减弱,从而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可以在同一公司中和睦相处,即使发生意见分歧,也可以得到妥协和协调。(4)文化渗透

9、策略文化渗透策略是指投资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所形成的文化优势,对于东道国公司的当地员工进行逐步的文化渗透,使投资国的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并将其慢慢转化为该文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文化渗透策略是一个长期观察和培育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策略。(5)文化规避策略母国的文化和东道国的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虽然子公司的文化主体是母国文化,但是在子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仍旧无法忽视东道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母公司派到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于双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处进行规避,以免在这些“敏感地带”造成文化冲突。尤其是在宗教势力强大的国家要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信仰。(6)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当母公司的文化和东道国的文化之间差异巨大,并且东道

10、国子公司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完全不同于母国的经营环境时,跨国公司采用与母公司文化已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的第三方文化对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进行管理,采用这种策略可以避免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发生直接的冲突。(7)文化创新策略文化创新策略即将母公司的文化和东道国当地的文化进行整合,利用各种渠道促进两种文化的了解、适应和融合,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型的子公司的文化,并以这种新型的文化作为子公司的主体文化。这种新型文化融合了母公司文化的特点,同时又与东道国当地的文化环境相适应,在此基础上形成子公司主体文化的特色,对子公司进行高效管理。2简述企业选择出口、技术授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考虑的因素。答:所有的进

11、入模式都各有利弊,由于这些优点和缺点的存在,从中选择一种模式时,交易成本就不可避免。尽管存在着这样的交易成本,但还是能对选择哪一种进入模式应该考虑的因素做一些总结。(1)核心竞争力和进入模式 技术诀窍如果企业的竞争优势(它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对特有的技术诀窍的控制基础之上,那么应尽可能地避免技术授权与合资经营安排以使对技术的失控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它极有可能采用全资子公司的安排。但是,这条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技术授权或构建合资安排来减少授权接受方或合资合伙者盗用企业的技术诀窍的风险。另一种例外情况存在于企业感到其技术优势只是暂时的,它预计到竞争对手会很快模仿其核心技术时。在这

12、种情况下,企业可能希望尽快地把其技术转让给外国企业,以赶在模仿发生之前就获得对其技术的全球认同。通过把技术转让给竞争对手,企业可以阻止它们开发它们自己的技术可能是更好的技术。其次,通过转让技术,企业可以把其技术塑造成行业的主导设计。但是,技术授权的吸引力可能被对技术失去控制的风险所超出,故而技术授权应加以避免。管理诀窍对于竞争优势是建立在管理诀窍基础之上的企业,失去对管理技能控制的风险并不大。故而,许多服务企业愿意选择特许经营与子公司混合的方法来对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内的特许经营进行控制。子公司可以是全资的,也可以是合资的,但是大多数的服务企业发现与当地合伙者合资经营能最好地控制子公司。合资企业在

13、政治上往往也更能被接受,它把当地的一系列知识带给了子公司。(2)成本降低的压力成本降低的压力越大,企业越有可能希望把出口与全资子公司相结合。通过在要素条件最佳的区位从事制造活动,然后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企业可能实现巨大的区位和经验曲线经济。然后企业可能把最终产品出口到设立在不同国家中的销售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通常是独资拥有,担负着监督在某一特定国家中的分销情况的责任。建立全资销售子公司比合资安排和利用外国销售代理更受欢迎,因为它能使企业对营销工作实行严密控制,以协调全球分散的价值链。它还使企业有能力利用在一个市场中集聚的利润来改善它在另一个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换句话说,追逐全球标准化或跨国战略的企

14、业往往选择建立全资子公司。3简述外汇风险的主要种类。答: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当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债权)与负债(或债务),由于汇率的波动而引起其价值涨跌的可能性。(1)外汇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外汇风险是指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广义的外汇风险既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也包括信用风险、会计风险、国家风险等。(2)从国际商务企业的角度来看,外汇风险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类型,即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汇率变动对单笔交易收入的影响称作交易风险。这种风险包括按以前确定的价格购买或销售商品和服务的义务,以及用外币借款或放贷。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汇率变动对公司发

15、布的财务报告的影响。折算风险涉及以当前汇率计算以往的事项。由此造成的收益或损失是未实现的,是“账面”收益或损失,但仍然很重要。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公司未来的国际盈利能力因汇率变动而受到的影响。经济风险涉及汇率变动对未来价格、销售和成本的长期影响。这与交易风险有明显的差异。交易风险涉及汇率变动对单笔交易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在几周或几个月内就须完成的短期事项。(3)从一国所拥有的国家外汇储备角度来看,外汇风险主要包括国家外汇库存风险和国家外汇储备投资风险。自1973年国际社会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世界各国外汇储备都面临同样的一种运营环境,即储备货币多元化,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主,包括美元在内的储备货币汇率

16、波动很大。这样,就使各国的外汇储备面临极大的风险。由于外汇储备是国际清偿力的最主要构成,是一国对外资信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一旦变成现实,其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4)从其产生的领域看,外汇风险大致可分为商业性汇率风险和金融性汇率风险两大类。商业性汇率风险主要是指人们在国际贸易中因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外汇风险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风险。金融性汇率风险包括债权债务风险和储备风险。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深层矛盾及其解决思路。答:(1)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深层矛盾。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

17、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成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风险制造者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尽管各国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对国际游资实施控制和监管的方法,许多深受游资冲击之苦的国家也曾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总体而言,这些探索和努力收效并不明显。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

18、在全球经济、贸易迅速一体化的环境下,资本管制的有效性正在不断下降,国际游资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方便地绕过或躲避资本管制。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使许多成员国受益非浅,也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

19、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其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合法避税已为世人熟知,通过这种手段或其他渠道在国际间进行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难以让人忽视。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

20、付出的代价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随着各国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不少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严重挑战。在资本流动日益自由化的形势下,这些国家感到了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和维持汇率稳定之间的激烈冲突,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保持货币独立性的艰难和巨大代价。事实上,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将面临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两者之间的明显矛盾,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下列三项目标中的两项:完全的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这清楚地显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的自由流动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种基本经济现象,因此,一国要想保持汇率的稳定,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向跨国私人资本让渡货币主权,或者必

21、须以汇率的经常性动荡换取货币主权的独立。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部分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a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性,不可避免地会使它们与处于边缘地位、作为劳动主要拥有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b是名义汇

22、率下降导致的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的减少。在近十几年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名义汇率出现了不少程度的下降。在一些发生危机的国家,货币的名义贬值自然使国民生产总值的名义值减少。况且,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一定程度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人类居住环境的退化和恶化。市场化(特别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基础上的市场扩张)、工业化、城市化、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富者的过度消费及其消费模式的“传染”“普及”效应,是地球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劳动分工和布局的大转移,发达国家已专注于高附加值的非污染的知识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成了工业制成

23、品和资源密集实物产品的主要产地,成了全球环境代价的主要承受者。许多发达国家和全球性公司不但没有为地球环境恶化承担更多责任,反而自私地推卸责任。(2)解决思路对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和现实中的种种冲突,我国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善于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给我国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积极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我国经济,改革制约或抑制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量避免和减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消极影响和危害因素,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同时也要自我淘汰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如果我国能够从更长远的、切实的理想出发考虑问

24、题的话,那么,地球并不大,建设地球村,共同发展地球经济,丰富地球文化,构建理智的全球社会经济活动规则,抛弃一时一地狭隘的意识偏见,共同合作开拓人类生活空间,才是所有地球人的理性选择。2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由何在?答:个人倾向于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各国一致同意减少并最终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便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1)区域一体化的依据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因素。区域一体化的经济依据国际贸易方面的经济理论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可使各国专门生产其最有生产效率的商品和劳务。与贸易受到限制的情

25、形相比,自由贸易的结果是,整个世界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一国对自由贸易的开放还能刺激该国经济增长,原因是从贸易中取得了动态的收益。国际直接投资能够向东道国转移技术、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鉴于知识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一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也可能促进经济增长。总而言之,经济理论证明自由贸易和投资是一种正和博弈,所有的参与国都将获益。据此,理论上的理想状况就是全部取消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的壁垒。然而,在一个有众多国家和众多政治理念的世界上,使所有的国家认同一套统一的准则相当困难。根据这种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看作各国从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往来中取得额外利益的一种尝试,这种

26、利益并不能通过诸如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协定得到。在有限的几个相邻国家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和投资制度,要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建立类似的制度更加容易。协调和政策统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寻求达成协议的国家数量的影响。参与的国家越多,需要协调的观点就越多,达成一致的难度就越大。因此,试图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机就是从自由贸易和投资中获得收益。区域一体化的政治依据在一些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类似安排的尝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依据也很突出。通过与邻国经济建立联系以及日益增进的相互依赖,相邻国家之间就会产生政治合作的动力,各国之间暴力冲突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减少。除此之外,通过形成经济上的国家集团,这些国

27、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实力也能得到增强。这些方面的考虑是195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的基础。20世纪上半叶,欧洲经历了两次极具破坏性的战争,而且都是由于某些难以控制的成为单一民族国家的野心引发的。那些曾寻求一个统一的欧洲的人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使欧洲再次爆发战争成为不可想象的事。许多欧洲人也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各个单一民族国家已不再是一个能在世界市场和世界政治领域坚持自己独立地位的强国。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以便与美国以及政治上相左的苏联抗衡的想法必定扎根在许多欧共体奠基人的脑海中。(2)然而,推动一体化的理由通常并不为一国内部的许多集团所接受,经济一体化确实也存在着它的弊端。

28、尽管支持一体化的经济和政治依据十分有力,但绝不是可以轻易实现或维持的。这有两个主要的原因:a尽管经济一体化能使大多数人受益,但也须付出代价。虽然一个国家在整体上也许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某些特定的集团却可能受到损害。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制度需要作出某些痛苦的调整。b出于对国家主权的关注。国家主权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紧密的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一些关键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如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的控制。这曾经是欧盟面临的主要绊脚石。区域一体化的收益是由贸易创造的程度而不是贸易转移决定的。当自由贸易区内低成本的生产商取代高成本的国内生产商时,就会产生贸易创造。当较

29、高成本的外部生产商被自由贸易区内较低成本的外部生产商所取代时也会形成贸易创造。而当较高成本的外部供应商取代了自由贸易区内较低成本的外部供应商时,就会产生贸易转移。只有当贸易创造的数额超过贸易转移的数额时,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才会使世界受益。然而,从理论上讲,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将保证自由贸易协定不会导致贸易转移。根据这些规则,只有在与以前的情况相比,各个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征收的关税不是更高,或没有对贸易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的条件下才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大多数情况下,贸易创造是大于贸易转移的。虽然区域一体化有风险,但整体收益大于成本,仍然值得支持。四、案侧分析题(第一题25分,第二题30分,共55分)1

30、阅读案例:“税收减免是出口补贴吗”,并回答问题。案例:税收减免是出口补贴吗1971年,美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贸易逆差。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对此感到惊慌,策划出一项特殊的针对美国出口商的所得税减免方案。这一称为“对外销售公司”(FSC)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为美国的出口商节约了大笔的税收支出,尽管节税是否对贸易逆差有影响让人怀疑。然而,1999年和2000年,“对外销售公司”成为美国与欧盟贸易争端的焦点,最终提交到世贸组织。“对外销售公司”税收减免方案允许出口商免交出口制成品的企业所得税,即通过通称为对外销售公司的壳公司销售这些产品,这些公司是在百慕大这样的离岸避税港注册的。尽管这听起来相当不可思议,但益处

31、是实实在在的,据估计,1998年约6000个美国公司由于FSC节约了35亿美元的所得税。两大收益者包括波音和通用电气。1998年波音节税1.3亿美元,占其当年总利润的12%,而通用电气节税1.5亿美元。1998年,欧盟向世贸组织提交控诉,声称“对外销售公司”构成了非法的出口补贴,而这是明显与世贸组织规则相悖的。美国对此诉讼感到吃惊,认为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口头“君子协定”规定任何一方不得在贸易法庭上攻击对方的税制。此外,美国声明税法向来被视为“内政”,是排除在贸易政策管辖权之外的。欧盟回答说这是虚伪的观点。美国己在世贸组织就其他通常被当作内政的政策向欧盟挑战,如食品安全和环保规定。(美国曾向世贸组

32、织抱怨欧盟为安全和环保起见实行的对使用激素的牛肉的禁令。)倘若如此,为什么税法就另当别论?听取证词之后,世贸组织仲裁专家组于2000年2月同意欧盟的观点,认为这种税收减免是不合法的,因为它只适用于出口产品,从而在技术上成为一项出口补贴并违背了世贸组织规则。美国必须于2000年10月1日之前修改该法令,否则将可能遭受惩罚性制裁。可能遭受贸易制裁的前景令财政部官员、税务律师、国会议员以及商界说客慌忙改变“对外销售公司”的定位,经过几个月的秘密工作,众议院方式方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项“对外销售公司”的修正案。尽管修正案废弃了很多“对外销售公司”的条款,但它不仅保留了给予出口商的税收减免,而且扩大了减免额

33、度,在原计划的美国财政部250亿美元税收销账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15亿美元。政治家们认为,保留税收减免是为了补偿欧盟减免欧洲出口商通常需缴纳的增值税的做法。欧洲方面迅速指出贸易规则允许消费税(如欧洲的增值税)减免,相当于美国的货物税以及州销售税的减免,而不是所得税减免。此外,欧洲国家并没有免除企业缴纳出口收入的所得税。欧盟表示如果“对外销售公司”修正法案得以通过,欧盟将在世贸组织对其提出挑战,并寻求向美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征收40.4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的许可。这种威胁引起了美国国会的注意,国会匆忙修改法令。2000年11月中旬,美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对外销售公司”的修正案,但取而代之的是一项新的税制

34、。向波音、微软这样的大出口商提供每年高达6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美国声称,新方案将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欧盟反击说,新法案仍然保留对出口收入的税收减免,几乎等于“对外销售公司”。两天以后,欧盟向世贸组织提交了案情摘要,希望世贸组织允许其向美国出口商品征收40.4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2000年12月底,世贸组织同意成立专家组重新审议新的美国税法,同时表示如美国修正案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欧盟可向美国施加制裁。突然间,一场关于税法的秘密争论成为贸易争端的焦点,世界最大的两个贸易实体之间的贸易战一触即发。经过几次延迟,世贸组织最终于2002年8月发布了裁决。欧盟裁定美国企业的税收减免的确是一项出口补贴,作为惩

35、罚,欧盟有权对美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征收40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然而,欧盟明确表示不会立即实施制裁,将给美国时间修改税法。美国政府勉强表示将修改这项得罪人的法律。问题:(1)美国给波音、通用等大公司减税说明在运用什么贸易保护政策,该政策的特点是什么?(10分)(2)通过该案例,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补贴可能带来的好处与问题。并请谈谈你对政府干预贸易的看法。(15分)答:(1)美国给波音、通用等大公司减税是在运用补贴的贸易保护政策。补贴是由政府对国内生产者的一种支付。补贴有很多形式,包括现金补贴、低利率贷款、减税和政府参股国内企业。其特征如下: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此处的政府行为是广义概念,不仅包括中央和

36、地方政府的补贴行为,而且还包括政府干预私人机构的补贴行为。补贴是一种财政行为:即政府公共账户存在开支。补贴必须授予被补贴方某种利益:一般认为这种利益是受补贴方从某项政府补贴计划中取得了某些它在市场中不能取得的价值。补贴应具有专向性:专向性补贴是指政府有选择或有差别地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补贴。(2)通过该案例,可得出补贴可能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补贴可能带来的好处通过降低成本,补贴在两方面对国内生产商有帮助:有助于生产商与国外进口品竞争,有助于生产商赢得出口市场。正如本案例讨论的,美国对波音、通用等大公司减税的补贴就曾经帮助它们降低开发新产品的成本。补贴的主要好处是帮助国内生产商自然

37、成长,增加它们的国际竞争力。战略贸易政策的倡导者主张用补贴帮助国内企业在某些产业内获取优势地位,在这些产业中规模经济十分重要,世界市场的规模只允许少数企业从中获利(如飞机、半导体产业)。按照这个论点,补贴可以帮助企业在新兴产业内取得第一进入者优势(就像美国政府的补贴,以税收减免的形式为波音、通用提供补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国内经济能获得的进一步的好处是就业和税收上升,并可能产生一个全球性的大公司。补贴可能带来的问题关于补贴给国家带来的利益是否超过成本是有争议的。事实上,许多补贴并没有使国内生产者成功地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而是倾向于保护低效率和促进过量生产。并且,政府支付的补贴来自个人和企业的税

38、收。政府是否应该干预贸易对于政府是否应该干预贸易,应分两种情况来看。若政府干预能使总的社会效益大于不干预的情况,那么干预不应该被制止。例如在WTO规则下也有部分可以被使用的保护措施。若政府干预只是为了保护低效率,则这种干预应该被禁止。总的来说,政府干预有两种理由政治的和经济的。干预的政治理由是保护一国国内特定群体的利益(通常是生产商),但通常是以损害其他群体(通常是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干预的经济理由通常是关注增加一国的总财富(对生产商和消费者都有利)。a干预的政治理由第一,保护就业和产业也许政府干预最普遍的政治理由是必须保护就业和产业免遭外国竞争。然而,这种政策导致的较高价格带给消费者的却

39、是高昂费用。第二,国家安全有时候国家认为必须保护某些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与国防有关的产业经常得到这种优待(如航空、先进的电子工业、半导体等)。第三,报复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利用干预贸易政策的威胁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以此来打开外国市场,迫使贸易伙伴“按照游戏规则”行事。如果能够起到作用,这样一种政府干预的政治动机可能使贸易自由化,并随之产生经济利益。然而,这是一种有风险的战略,因为一个国家受到压力后也可能不让步,而是用提高自己的贸易壁垒来应对惩罚性关税。如果一个政府不让步,那么结果是双方都有更高的贸易壁垒,且均遭受经济损失。第四,保护消费者许多国家的政府一直规定保护消费者免遭不安

40、全产品的伤害,这种规定的间接作用经常是限制或禁止这种产品的进口。第五,推动对外政策目标各国政府有时利用贸易政策来支持它们的对外政策目标。政府可以同意对一个国家的优惠贸易条件以加强两国关系,贸易政策也曾多次用作一种施压手段或惩罚不遵守国际法规准则的“流氓国家”。第六,保护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是许多民主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政府有时试图利用贸易政策去改进贸易伙伴的人权政策。b干预的经济理由第一,幼稚工业论幼稚工业论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领域有一个潜在的比较优势,但其新兴制造业最初无法与发达国家已形成气候的制造业竞争。为了让新兴制造业有一个立足点,政府应该暂时支持新兴产业,直至它们发展

41、壮大到足以参与国际竞争。第二,战略贸易政策战略贸易政策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如果政府采取适当的行动,能够保证本国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在一个产业内赢得第一进入者优势,就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因此,按照战略贸易政策观,一国政府应该利用补贴支持有前途的企业进入新兴产业。第二,如果政府要帮助企业克服障碍进入由外国企业获得第一进入者优势的产业,则要对该产业加以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保护和出口补贴的结合可能是值得提倡的。2阅读案例:“芬兰诺基亚的崛起”,并回答问题。案例:芬兰诺基亚的崛起移动电话(手机)设备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诺基亚在手机销售市场中占支配地位。诺基亚的根基在芬兰,一

42、个人们在谈论尖端技术公司时通常想不到的国家。80年代,诺基亚是芬兰一家从事各种杂乱业务的联合企业,其业务包括头饰制造、造纸、消费电器和电子通信设备,到2002年它成为一家专业的远距离通信设备制造商,销售额逾300亿美元,盈利超过50亿美元。这个先前的联合企业是怎样在手机设备产业中取得全球领导地位的?多数的回答归因于芬兰和其北欧邻国的历史、地理及政治经济。事情发生在1981年,当时北欧一些国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移动电话网络。它们有充分的理由成为开拓者,在人口稀少、荒凉的寒冷地区,安置传统的有线电话服务成本太高,这使电子通信更有价值。当人们驾车通过寒冷的北极,或者偏远的北方地区的房主在遭遇恶劣

43、气候时需要通过电话请求帮助,结果瑞典、挪威和芬兰成为世界上采用移动电子通信的第一批国家。例如,它们发现在遥远的托方偏远地区,传统有线服务的每部电话用户成本达到800美元以上,而同一地区无线移动电话服务的每个用户成本只有300美元。到1994年,斯堪的纳维亚12%的人口拥有了手机,相比之下,美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市场只有不足6%的用户拥有手机。这种领先地位继续保持,到2002年底,芬兰85%的人口拥有手机,而美国只有55%。作为长期从事电子通信设备的供应商,诺基亚利用这方面的发展作了正确的定位,而且芬兰的其他要素也有助于诺基亚发展它的竞争优势。芬兰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从来没有一个全国性电话垄断公司,

44、国家电话服务长期由大约50家自治的地方电话公司提供,这些公司由公民投票选出的委员会制定价格(自然意味着低价)。这批独立的、成本意识很强的电话服务提供者使得诺基亚在本国不得不居安思危。由于芬兰人典型的实用主义观念,这些电话公司一直愿意从最低成本供应商那里采购,不管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还是其他公司。这种情况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盛行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一直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国内电话垄断商通常从占统治地位的当地供应商那里购买设备或自己制造。诺基亚面对这种竞争压力,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同时继续开发尖端的移动电话技术。这些压力的结果是明显的,现在诺基亚是数字移动电话技术的领导者,领导了

45、未来的潮流。现在很多人认为芬兰是无线电话服务的主要市场。如果想看无线电话的未来,不必去纽约或旧金山,到赫尔辛基吧,在那里芬兰人不仅用手机通话,还用它浏览网页、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控制家用取暖和照明系统、从支持手机的自动售货机购买可乐。诺基亚己经获得这样的领导地位是因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开始转向数字技术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早五年。受成本意识强的消费者的激发,如今诺基亚在世界手机设备生产商中成本结构是最低的,这使它成为比摩托罗拉(其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更有盈利能力的企业。问题:(1)根据该案例分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15分)(2)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诺基亚崛起的原因。(15分)答:(1)根据

46、该案例可知,比较优势有利于形成竞争优势。芬兰和其北欧邻国的历史、地理及政治经济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具有比较优势,从而有利于发展手机设备产业。这一比较优势使北欧一些国家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移动电话网络,成为开拓者,从而拥有第一进入者优势,形成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理论中的四个要素与比较优势的关系如下:要素状况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产业在竞争中获胜的要素因素并不是要素禀赋的初始状态,而是一国不断创造、改进和调动其生产要素的能力。因此,一国在国际竞争中要保持统治地位,这些国家必须从事要素创造,特别是开发其高级要素和特定化要素。斯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他们眼中的要素禀

47、赋就是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赫俄理论强调各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与资本的禀赋结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比较优势,但他们的要素禀赋结构是外生的和静态的;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把要素禀赋结构作为内生变量,这与波特的要素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的。需求状况与比较优势在竞争优势理论中,并没有回答需求如何生成和需求结构为何会升级这些问题,而比较优势理论回答了它们。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基础上,这样各种要素的收入就能达到最大化: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市场以最快速度不断扩大,资本也从相对稀缺变为相对富裕,要素禀赋结构就不断升

48、级。另外,波特的需求状况是以国内为基础的,但无论国内需求的大小,一国只要按比较优势去发展某一产业,就有可能在世界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一国的需求状况内生于它的比较优势,它只有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它的需求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增加,要素禀赋结构也会跟着升级。相关及支撑产业与比较优势在竞争优势理论中,并没有回答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在波特的理论里,产业集群是外生的。比较优势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国之所以会出现某一产业集群,就是它按照它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这种产业,随着这个产业的发展,为它服务的相关产业也发展起来。所以,产业集群内生于比较优势。企业战略、结构、竞争与比较优势波特认为要形成竞争优

49、势,就必须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否则竞争优势难以形成。波特的这一观点与比较优势理论不谋而合,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进行决策,政府必须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防止市场价格扭曲。纵观“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的四个面,竞争优势其实只有两个面,一面是要素禀赋结构,另一面是市场配置资源。而这两个面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竞争优势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它对于一国如何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竞争优势真正的来源是比较优势,它内生于比较优势。因此,一国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2)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里,他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

50、。国家的繁荣不是天生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一国的竞争力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低。企业因为压力和挑战才能战胜世界强手而获得竞争优势,它们得益于拥有国内实力雄厚的对手、勇于进取的供应商和要求苛刻的顾客。由此他把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各个方面归纳为四类: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撑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要素状况波特认为一国的要素禀赋在决定一国的竞争优势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通常认为的更加复杂。他认为要素是动态的,因而可以被升级,被创造,以及被特定化。他的结论是,很少有要素是真正通过继承取得的,要素方面选择性的劣势可以通过具有影响力的战略和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