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的:
1、幼儿园体育的总目的
“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1)早操活动
(2)集体体育教学活动
(3)户外体育活动
(4)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运动会、远足等)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和原则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
1.讲解示范法
讲解——教师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活动,指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活动的名称及练习内容。
示范——教师以个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幼儿看到所要练习和掌握的动作或技能的具体形象、结构和完毕的先后顺序。
(1)出示拱门,师生比较钻拱门的方法
教师: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拱门)现在请个小朋友出来表演,大家看他是怎么钻的?
教师:啊!他是这样钻的,我们掌声鼓励一下。我这里也有一种钻法,你们看看跟他的有什么不同样的地方?(教师做动作)
2)教师讲解――正面站立、转身下蹲、伸腿过去、双手撑地。(边做动作边讲解)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新本领,叫侧面钻,先是正面站立、转身下蹲、伸腿过去、双手撑地、移动身体、然后起立转身。(然后,让幼儿练习)
注意事项:
(1)讲解和示范的合理结合
(2)讲解的语言清楚、生动有趣、形象、(少而精)?
(3)示范对的、优美。
如立定跳远的示范
◆示范的位置选择 ◆正面示范与侧面示范的选择 ◆镜面示范 ◆示范的速度
2.练习法
——通过讲解示范后,在幼儿初步建立与活动有关的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身体练习,以实现体育活动目的的一种方法。
(1)反复练习法
(2)条件练习法 如:跳起来触摸悬挂1.5米高的水果
(3)完整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
(4)循环练习法
使用练习法应注意:
◆ 运用多种练习法
如:学习立定跳远 完整练习法/反复练习法——条件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法
◆练习的目的要明确,规定要具体
如《过河》 教师对跨跳过小河的规定不断变化
◆练习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认真分析错误发生的因素。
教师:刚才有许多小朋友练习时,头碰到了绳子,我们怎么样才干不让头碰到绳子呢?对了!钻的时候低头过去就不会碰到了。(教师示范)
◆练习过程要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区别对待) 如《侧面钻》的练习安排
◆要把练习过程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的习惯。
如教师:刚才有许多小朋友练习时,头碰到了绳子,我们怎么样才干不让头碰到绳子呢?
3.语言提醒和具体帮助法
——语言提醒:在幼儿进行身体动作练习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提醒或指导幼儿对的完毕动作。如:幼儿排队走步时“昂首、挺胸、迈大步”
——具体帮助法:直接帮助幼儿改正动作。
4.游戏法
(1)直接将有情节的体育活动性游戏作为重要内容
(2)在活动的开始或结束部分,让幼儿进行各种模仿性的练习。
(3)用游戏的口吻或运用头饰、玩具吸引幼儿
(4)增长竞赛性的游戏
(5)给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创新玩法。 比赛法/领做法/信号法(如喊口令)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原则
l 安全性原则
l 经常性原则
l 全面性原则
l 适量性原则
l 渐进性原则
l 多样性原则
四、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
(一)体育活动的设计流程
1、活动内容的分析:适宜幼儿所选容与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一致。由易到难。
如: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找找小动物》
2、活动目的的制定:
情感目的:愉悦幼儿的身心,让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以达成增强幼儿的体质。
认知目的:培养幼儿好奇探究、勇敢、乐观自信等品质。
技能目的: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活动条件的准备
4、活动过程的设计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的具体方法和规定
1、明确体育活动的类型
(1)新授活动 (2)复习为主的活动 (3)综合教学活动(新旧结合)
2、依据人体机能能力变化规律
人要从事某项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时),身体从本来的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其机能活动能力(工作能力)总是从相对的较低水平逐渐地提高到较高水平,然后在相称的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最后又逐渐下降。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过程设计
A、开始部分
(1)任务
l 热身
l 热心
(2)内容
l 开始部分可以做一些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向幼儿说明活动的规定和重要内容,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操和模仿操,可以开展一些运动负荷不大、有助于发展幼儿体能的游戏,也可以进行一些简朴的舞蹈和律动等等。
(3)时间
l 一般占活动总时间的10%-20%(幼儿一节体育课的总时间: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分钟左右)
(4)注意事项
l 不可省略
l 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过大
l 根据需要选用口令或口哨
l 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强、动感十足的音乐
B、基本部分
(1)任务
l 基本部分的重要任务是完毕本次课的教学任务,达成本此课的教学目的,即通过一定的身体动作练习,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基本动作的活动能力,学习粗浅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性格,发展智力等等。
2)内容
l 交代活动内容。
l 示范并讲解
(1) 示范:指教师(或指定幼儿)将对的的动作做给幼儿看。
示范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姿势对的,动作轻松、有没。
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要照顾到全体幼儿,也便于幼儿模仿学些,
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次数以2、3次示范为宜。
提醒: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效果更好。
(2) 讲解:教师运用语言向幼儿说明动作名称,要领以及规定。
讲解应注意一下几点:
重点突出,语言少而精,以练习为主,
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趣味。
讲解要富有启发性,可以适当的提问。
例如:为了让幼儿掌握轻轻跳下落地的动作,可以用“小老鼠偷油吃的”这个故事来讲解:老猫睡着了以后,小老鼠要去偷油吃,得轻轻地跳下来,别让老猫听见。要是把老猫吵醒了,就会被老猫捉住、吃掉。小朋友要认真看哦。看怎么跳才对的:双脚并并拢,膝盖弯一弯,轻轻往下跳,前脚掌先着地。
l 幼儿练习
(!)个人分散式,(2)两人合作式,(3)集体集中式
(4)分组轮流式 (5)鱼贯式 (6)分组轮换观摩式 等等……
提醒:练习时,运动的负荷量应由小到大,采用动静交替的方法,避免让幼儿产生过度疲劳或者发生运动损伤。同事要考虑照顾到个别幼儿能力差、体质弱、胆怯等因素,采用减少活动难度或者保护帮助的方法,给每个幼儿安排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活动。更重要的是练习时,老师一定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排除安全隐患。
l 复习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动作设计到游戏当中
(2)示范。提醒安全问题。
(3)有秩序的祖师游戏,再次提醒安全。
(3)时间
l 一般占活动总时间的70%-80%
(4)注意事项
l 幼儿身体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高峰一般安排在后半段出现
l 遵循幼儿学习动作的基本规律:粗略掌握阶段→改善提高阶段→巩固运用阶段。
l 控制好活动强度和密度(参考指标:课前心率与课后心率之差在40-50次之间,课的平均心率在130-150次/分之间,心率恢复之间在5分钟以内,课的练习密度在50%-70%之间)。
l 假如有游戏与比赛的话,游戏较合用于小班和中班,比赛较合用于中班和大班,且比赛适合安排在该部分的后半段。
l 对于新授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给予讲解示范,并让幼儿进行练习。
C、结束部分
(1)任务
l 通过一些放松身体的游戏或动作使幼儿肌肉放松,疲劳消除,让身体由兴奋状态组建恢复到安静状态。如深呼吸、原地挥臂踢腿、轻松有趣地模仿动作、运动量很小的游戏以及收拾玩具,整理衣服等。使幼儿的情绪和各器官系统的工作逐渐趋向于安静活动的状态。
l 缓解幼儿身心高度兴奋或紧张的状态,合理地评价和小结幼儿的活动,有组织地结束活动,收拾场地与器材。
(2)内容
l 轻松自然的走步,徒手放松练习,简朴、轻松的操节或舞蹈,安静的游戏,简朴的评价与小结,组织幼儿收拾场地与器材等。
(3)时间
l 一般占活动总时间的10%-20%
(4)注意事项
l 不可省略
l 不可进行运动量大或让幼儿更加兴奋的游戏或活动
l 放松活动一般配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可达成更好效果
l 不要把收拾与整理的任务留给自己或配班教师,让幼儿自己做
五、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指导建议
一、认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1、合理布置场地。
器械的投放
场地安全的检查
了解孩子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情况
教师对场地、器械的性能有充足的了解
教师选择适合运动的服装,并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二、注意幼儿的安全与保育
1、对幼儿活动时的方向、路线的选择
2、教师对幼儿的着装、情绪的检查
3、活动中擦汗
4、活动后的饮水
三 、规范的指挥或调动队伍的口令
如如何喊口令:立正!向右——转
四、运用口哨的技能——可以加入手势
五、幼儿体育活动常规的制定与执行
(一) 为什么需要体育活动常规?
1、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在户外开展,相对而言,较空旷的户外活动场地及同伴的吵闹声使幼儿难以及时寻找到教师的出声点并迅速执行指令;如:教师叫孩子集中到自己的面前,看自己的示范…
2、幼儿不理睬教师的指导、指令,如当教师请幼儿看教师对动作的讲解、示范时,幼儿却在摆弄手上的器械…
3、活动场地上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大减。如:在上体育课时,孩子跑去玩其他玩具
(二)如何进行幼儿体育活动常规的制定与执行
1、体育活动常规的出现
要学会引导幼儿理解体育活动常规的意义。如组织幼儿观测体育活动中会损害幼儿利益的情况(拿器械时,大家一涌而上,伙伴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再组织幼儿讨论,使他们理解体育活动常规的意义,即由体育活动中产生活动常规
2、体育活动常规的内容
学会与幼儿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常规的选择与制定。重要涉及:
(1)体育运动器械的拿、放常规;
(2)体育运动器械的使用常规;
(3)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哨声、语言或手势做出反映(例如集合哨响后,教师单手做握拳上举的动作,幼儿能立即寻找声音发出点进行观测并立即执行指令)…
应注意:
对于中班以上的幼儿,体育活动常规的制定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可以参与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对于小班的幼儿,体育活动常规的制定可以以教师为主体,但应让幼儿理解常规的意义。
3、体育活动常规的教育
(1)对体育活动常规的选择与制定应由少增多,逐步出现。
如一开始,先让幼儿习惯寻找教师声音发出点进行观测。然后,过度到让幼儿理解各种口哨声的含义。最后,才让幼儿理解各种口哨声加上教师手势的含义并能立即执行指令。
(2)有些体育活动常规,如用哨声、手势来指挥幼儿,必须通过训练幼儿才干有效,这应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训练,避免训练的枯燥、单调性,避免使幼儿产生排斥心理。如:看老师手势及听口哨声排成一列横队
(3)在体育活动常规教育中,以正面表扬为主,及时表扬反映对的的幼儿,一方面给其他幼儿树立了楷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4)对幼儿体育活动常规的规定应坚持一贯性,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如此才干使体育活动常规内化为幼儿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