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报告书编号:UTS14110006P
京瓷化学(无锡)有限公司
2000t/a成型材料(模塑料)扩产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江苏省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号:(苏)安职技字(2012)第B-0045号]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声 明
江苏省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京瓷化学(无锡)有限公司2000t/a成型材料(模塑料)扩产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京瓷化学(无锡)有限公司2000t/a成型材料(模塑料)扩产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
评价机构名称:江苏省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
项目负责人:
丁慧玲 (资质编码:苏安卫复-123302) 工程师
报告书编制人:
吴 龙 (资质编码:苏安卫初-123171) 助理工程师
邢艳秋 (资质编码:苏安卫初-122050) 助理工程师
丁慧玲 (资质编码:苏安卫复-123302) 工程师
报告书审核人:
陈安珞 (资质编码:苏安卫复-122068) 主任医师
报告书签发人:
周剑峰 (资质编码:苏安卫复-122067) 总经理
地 址:江苏省苏州市苏蠡路63号蠡谐大厦12楼
邮政编码:215168
联系电话:0512-66358010
目 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1
1.3项目组成及评价范围 2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4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4
2.2预测分析及评价 9
3综合性评价 25
3.1总体布局 25
3.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26
3.3建筑卫生学评价 27
3.4辅助用室评价 28
3.5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29
3.6职业卫生专项投资评价 31
4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建议 32
4.1职业病危害补充措施 32
4.2行政管理“三同时”要求 39
5评价结论 41
京瓷化学(无锡)有限公司2000t/a成型材料(模塑料)扩产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UTS14110006P
1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京瓷化学(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瓷化学)是由日本京瓷化学株式会社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公司。京瓷化学注册资本520万美元,厂区占地面积26430m2。京瓷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电气用半导体环氧塑封材料、机能材料、成型材料的研发和制造的企业。鉴于目前成型材料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对国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发展高端成型材料产品,具有极好的产业前景。
成型材料(BMC)即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具有优异的电性能、耐电弧性和电气绝缘性以及强度高、耐热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电机、无线电、汽车、机械、建筑等行业。随着BMC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它在我国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从供给量方面看,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和新的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BMC的市场供给量将会上升。根据京瓷化学对BMC的市场调查,预计2015需求量在30万吨/年以上,2020年在60万吨/年以上。因此,拟建项目产品(BMC)市场前景广阔。
1.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2000t/a成型材料(模塑料)扩产项目
建设单位:京瓷化学(无锡)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外商独资)
项目地址: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B区梅育路91号
法人代表:泽井和弘(SAWAL KAZUHIRO)
项目性质:扩建
投资总额:564.67万元人民币
现有厂区占地面积:26430m2
扩建项目占地面积:100m2
生产规模:2000t/a成型材料(模塑料)
1.3项目组成及评价范围
1.3.1项目组成
拟建项目生产工程、储运工程、公辅工程见表1-1。
表1-1 拟建项目主要工程内容组成情况
工程分类
建设名称
设计能力
备注
主体工程
成型材料(模塑料)生产线
2000t/a
利用原有制造栋预留空间,年运转天数:270天,原制造栋为3层,本兮扩产利用原有制造栋一层及三层的预留空间。
储运工程
甲类仓库
固有储存量100t
拟建项目产品及原料贮存于现有甲类仓库。甲类仓库占地面积为240㎡,层高6m,甲类仓库储存能力为100吨,现已占用库存量约30吨。成型材料(模塑料)储存周期为5天,库存量约38吨。因此甲类现有富余量满足本扩产项目贮存要求。
公辅工程
给水
循环水
10m³/h
从现有厂区循环水装置接入
消防用水
/
现有工厂消防系统供给,消防水给水取自市政给水管网。
排水
/
本扩产项目不增加生产排水。
供电
40.5万度/年
拥有1座10/0.4kV变电所低压配电室。
粉尘废气处理
/
粉尘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20米高2#排气筒高空排放。
废水处理
/
本扩产项目不增加排水。
固废处理
/
本扩产项目不产生固废。
1.3.2评价范围
本评价报告主要针对拟建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同时包括拟建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
拟建项目投产后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可分为生产工程、储运工程、公辅助工程。
表1-2该项目评价范围情况说明
名称
内容
建设情况说明
前期评价情况
本次是否评价
生产工程
成型材料生产线
利用原有车间,新增设备,不涉及设备利旧
未评价
是
储运工程
甲类仓库
利旧,储存能力100吨,现已占用库存量约30吨,成型材料库存量约38吨
已评价
是
公辅工程
给水
循环水
新增循环水用水量10m³/h
未评价
是
消防用水
利旧
已评价
否
供电
利旧,新增用电量为150KW
已评价
否
管理栋
利旧,沿用原有的管理人员
已评价
否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结合拟建项目的工程内容预测,拟建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主要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劳动过程和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2.1.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拟建项目主要包括生产工程、公辅工程和储运工程三个系统,由于各系统相对独立,职业病危害相对集中,故本次评价按此划分为三个评价单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和评价。
2.1.1.1生产工程
成型材料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投料:作业员人工将桶装的不饱和聚酯树脂、高白填料氢氧化铝粉料、加强材料(纤维)、脱模剂(硬脂酸锌)粉料、添加剂(炭黑)粉料按一定配方比例从导入料斗投入捏合机,拟设置投料口2个。作业人员在人工倾倒过程中会接触到不饱和聚酯树脂(含有57%~60%苯乙烯)中挥发出的苯乙烯,以及分体投料时产生的石灰石粉尘、玻璃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同时还有捏合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
转移:待物料充分混合成团状模塑料后作业人员将团状物料转移到中间料箱,利用叉车将中间料箱转移至制造栋三楼进行成型。在此工序作业人员驾驶叉车会接触到叉车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危害;
成型:作业人员将团状物料送入押出机中注塑成型,注塑过程无需加热。切割成不同规格的成型材料,金属探测仪进行在线检测,拟建项目金属探测仪使用直流多线圈检测技术,不存在辐射危害。不符合要求的模塑料返回重新捏合,工人在操作时会接触到物料中挥发出的苯乙烯危害,以及押出机及切断机运转时会产生的噪声危害;
包装:称重,包装,成品经叉车送至甲类仓库储存。在包装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会接触到成品模塑料挥发出的苯乙烯危害,作业人员在驾驶叉车会接触到叉车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危害。
2.1.1.2储运工程
拟建项目原辅材料及成品模塑料堆放于甲类仓库,不饱和聚酯树脂及成品模塑料在包装完好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危害。若包装破损,会有少量的苯乙烯产生。
2.1.1.3公辅工程
拟建项目循环水系统不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2.1.2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高温、低温等)、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无毒工段同在一个车间)和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a)照明
拟建项目主要以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照明。不良照明条件会使视力减退、引起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造成差错与事故。此外,不良照明还会影响人的情绪,降低人的兴奋性与积极性。
b)气温
在高温环境中可以使反应速率减慢、准确性下降,导致作业能力下降和差错事故增多,甚至可能导致中暑。所以气温应控制在较适宜的范围内。夏季应作好防暑降温的措施以及遵循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
2.1.3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个别器官系统及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拟建项目采用常白班工作制,工作内容主要为投料、转移、成型、包装的劳动过程,在现代工业中极为常见。长期单调作业而不适应的劳动者,除产生疲劳症状外,常导致身心健康水平下降、劳动能力与生产能力下降、工伤事故增多、因病缺勤率增高等不良状况。
2.1.4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拟建项目在已有制造栋的预留空间内增加设备,因此不涉及厂房建设施工过程,但拟建项目在原有制造栋一层搭建钢架平台,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一定的焊接、打磨、切割作业,同时还有自然环境、施工环境产生的危害因素,即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危害,也存在密闭空间作业等产生的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危害也相当突出。
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1)粉尘:电焊烟尘(产生于电焊作业)及其他粉尘(如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的金属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的粉尘等)等。
2)噪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作业主要由各类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及工件装卸、安装、清理及建筑物拆除作业产生的噪声;空气动力学噪声主要来源于通风机、鼓风机、空压机、发电机等作业。
4)振动:电钻、电锯、砂轮打磨等手动工具可产生振动危害。
5)化学毒物: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酯类、汽油等有机化学毒物;涂料作业可能产生甲醛、苯系物等毒物;防水工程作业可能产生沥青烟、煤焦油、苯系物等毒物。电焊作业会产生锰等金属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以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较大,施工单位从原材料选择、工人个体防护、职业健康查体、警示标识等方面应着重加强,并不断从思想上提高职业病防护认识。
2.1.5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次评价依据全面识别、重点评价的原则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结合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拟建项目确定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
粉尘:石灰石粉尘、玻璃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
毒物:苯乙烯;
物理因素:噪声。
拟建项目各系统单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情况见表2-1。
表2-1 拟建项目各系统单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情况
序号
岗位
危害因素
可能产生原因
存在方式
接害人数
(人)
工人操作方式
主要存在场所
一、生产工程
1
投料
苯乙烯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组份的挥发
气
2(作业人员)
液态原料的倾倒
投料平台附近
炭黑粉尘
粉体投料时产生
固
粉体原料的拆包、倾倒
石灰石粉尘
固
玻璃棉尘
固
其他粉尘
固
噪声
捏合设备运行时产生
-
2
转移
噪声
叉车运转时产生
-
驾驶叉车
叉车运行路线附近
3
成型
苯乙烯
半成品模塑料挥发
气
将半成品模塑料转移至押出机
押出机、切断机附近
噪声
押出机、切断机运转时产生
-
4
包装
苯乙烯
成品模塑料挥发
气
包装成品、驾驶叉车
叉车运行路线附近
噪声
叉车运转时产生
-
二、公辅工程
1
循环水系统
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设备运行
-
-
-
配电房内
三、储运工程
1
甲类仓库
苯乙烯
成品模塑料及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装不严时产生
气
-
-
甲类仓库不饱和聚酯树脂摆放区以及成品模塑料摆放区
2.1.5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a)粉尘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见表2-2。
表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
名称
形态
危害特性
对人体的影响
所致职业病
PC-TWA
(mg/m3)
超限倍数
总尘
呼尘
其他粉尘
固态
粉尘类
接触可引起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特异性炎症反应。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的发生。
其他尘肺
8
-
2
炭黑粉尘
固态
粉尘类
早期症状和体征多数不明显,主要有气急、胸痛、咳嗽、咯痰。进展比较缓慢,炭黑肺尘的发病工龄约15年。
炭黑尘肺
4
-
2
玻璃棉尘
固态
粉尘类
接触可引起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特异性炎症反应。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的发生。
其他尘肺
3
-
2
石灰石粉尘
固态
粉尘类
接触可引起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特异性炎症反应。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的发生。
其他尘肺
8
4
2
b)毒物
表2-3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及限值标准
名称
形态
对人体的影响
所致职业病
毒物分级
PC-TWA
PC-STEL
(mg/m3)
苯乙烯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GBZ20-2002)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GBZ54-2002)
Ⅲ级(中级危害)
50
100
c)噪声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见表2-4。
表2-4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可致职业病
名称
危害特性
对人体的影响
可致职业病
噪声
物理危害
根据作用的系统不同可分为听觉系统(特异性)损害和听觉外系统(非特异性)损害
① 听觉系统危害: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
② 听觉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职业性噪声聋
2.2预测分析及评价
2.2.1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分析
根据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确定拟建项目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粉尘:石灰石粉尘、玻璃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
毒物:苯乙烯;
物理因素:噪声。
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析采用经验法,并结合工程分析内容进行。
2.2.1.1氢氧化铝、碳酸钙、硬脂酸锌、玻璃棉粉尘、炭黑粉尘
a)来源
作业人员在向捏合机内投加粉料的过程中逸散。
b)危害
京瓷化学拟建项目用到的原料高白填料氢氧化铝、重质碳酸钙、硬脂酸锌、玻璃纤维、炭黑均为粉末状原料,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中对粉料重质碳酸钙、玻璃纤维、炭黑在粉体投料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将重质碳酸钙粉料投料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为石灰石粉尘,将玻璃纤维投料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为玻璃棉粉尘,将炭黑粉料在投料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为炭黑粉尘。
其中高白填料氢氧化铝以及硬脂酸锌未纳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中的毒物及粉尘的限值。本次评价对氢氧化铝以及硬脂酸锌的毒理性危害进行分析,氢氧化铝、硬脂酸锌的毒性危害见表2-5。
表2-5氢氧化铝、硬脂酸锌的毒性危害
序号
毒性类别
毒性资料
氢氧化铝
硬脂酸锌
1
毒理学资料
已知的毒性:无资料
未知的毒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已知的毒性:无资料
未知的毒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2
粉尘吸入
氢氧化铝粉尘的吸入引起肺泡上皮增生
美国有案例:硬脂酸锌粉尘的吸入会导致支气管肺炎
3
刺激性
氢氧化铝粉尘对眼睛有一定刺激。
对呼吸系统微具刺激性
4
用途
氢氧化铝在医疗上,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润滑剂和脱模剂
通过对氢氧化铝以及硬脂酸锌的毒理性危害进行分析后发现,氢氧化铝以及硬脂酸锌不属于有毒物质,但氢氧化铝以及硬脂酸锌粉尘的吸入都对人的肺产生一定的影响,固本次评价将氢氧化铝以及硬脂酸锌纳为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其他粉尘)。
京瓷化学拟建项目生产工艺中产生的粉尘分类见表2-6。
表2-6粉尘分类
序号
1
2
3
4
5
使用的原辅料
高白填料氢氧化铝
脱模剂(硬脂酸锌)
重质碳酸钙
玻璃纤维
添加剂(炭黑)
主要成分
氢氧化铝
硬脂酸锌
碳酸钙
玻璃纤维
炭黑
粉尘分类
其他粉尘
石灰石粉尘
玻璃棉粉尘
炭黑粉尘
职业病
其他尘肺
炭黑尘肺
1) 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粉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尘肺是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最主要的危害之一,长期吸入炭黑粉尘可引发炭黑尘肺。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黏膜损害、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
2) 爆炸危害: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粉尘爆炸的条件一般有三个:
①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
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沉降在固体壁面上的粉尘叫沉积粉尘。
②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
③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c)工程分析
京瓷化学在原有项目的环氧灌封树脂A液生产工艺中就对氢氧化铝和炭黑原料有着比较成熟的使用经验,原有环氧灌封树脂A液生产工艺中使用到氢氧化铝的年用量为88.8吨,炭黑年用量6.8吨每年。
1)现有项目危害因素分布
原有项目环氧灌封树脂A液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存在于3楼固体投料处,作业人数为6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炭黑粉尘、其他粉尘(氢氧化铝粉尘)。
2)现有项目对粉尘危害的防护措施
①防护设施
京瓷化学在粉尘投料点设置吸风罩,粉尘经排风管道进入集尘机进行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②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防尘口罩:型号为3M 8210,3M 8210颗粒物防护口罩,作为全球呼吸系统防护产品的首选供应商之一,3M凭借在过滤及静电纤维方面的技术专长,生产提供免保养防护口罩,采用了一系列独有的专利技术,使其能过滤各种有害颗粒物和异味。3M口罩通过了NIOSH认证,美国NIOSH标准 NIOSH 42CFR84 N95 认证。
d)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1)制度制订情况
京瓷化学制定了《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该制度规定了各部门职责和工作程序;该制度同时规定了上岗前、在岗期间、转岗、离职和应急的健康检查的工作程序,并对各个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划分。
该制度规定建立劳动者健康资料的健康监护档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该项目选择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公司提供有关资料,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确定职业健康检查的对象、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疾控中心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健康检查完成后,体检结果由行政部门进行整理和汇总,建立、保管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并实施事后告知和管理。
2)体检情况
京瓷化学现有项目2013年度体检汇总:
体检时间为2013年2月23日至2013年3月2日,体检机构为无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质证编号:苏卫职技字[2011]第J0014号),出具的体检报告编号为(职健)检字WXJKQZJT2013300028号。2013年京瓷化学针对其他粉尘项目职业健康体检人数为6人,体检项目见表2-7。
表2-7京瓷化学2013年体检工种的体检项目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查项目
人数
其他粉尘、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X光摄片,彩超(腹部),肺功能,内科,外科,五官科,心电图,一般情况,生化检验,血常规,尿常规
6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本次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相关异常。
e)原有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来自于原有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数据,检测机构为江苏省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时间为2013年11月。京瓷化学现有项目粉尘的检测结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因素》GBZ 2.1-2007的要求。
f)拟建项目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高白填料氢氧化铝的年用量为1400吨,重质碳酸钙年用量为360吨,脱模剂(硬脂酸锌)的年用量为40吨,玻璃纤维的年用量为140吨,添加剂(炭黑)年用量为20吨,京瓷化学使用的以上粉料均为40Kg每包的规格。
按年工作日300天来计算,满负荷时每天需投加的氢氧化铝、硬脂酸锌共计4.8吨,则使用40Kg的袋装物料需投加120次,企业设置了两台捏合机,每台捏合机需约合投加60次,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次投料接触时间约为3分钟,每天投料60次/台,则接触时间共计为180分钟,企业每台捏合机设置3名人员,因此在投料岗位平均每名工人接触其他粉尘危害的时间约为60分钟。以此类推,重质碳酸钙每天的使用量为1.2吨,每位作业人员接触石灰石粉尘的时间约为15分钟,玻璃棉尘的接触时间约为6分钟,原料炭黑每天使用量为66.7Kg,一天的使用量2包都不到,因此平均每位作业人员的接触炭黑粉尘危害的时间约1分钟。
粉体投料粉尘危害产生的主要地点为捏合机投料口。
物料在捏合机中进行混合,捏合机为密闭设置,工人仅需进行巡检查看,正常情况下粉尘逸散的可能性极小。
拟建项目拟在原有制造栋一层预留空间设置专门的投料房,将投料工序与车间内其他工序相隔离。
1)防毒设施方面:拟建项目拟为投料口设置单独的投料房,同时企业拟在投料口以及出料口设置集气罩,防止粉尘逸散至周围工作环境中,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
2)个人防护用品方面:长期吸入粉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因此拟建项目针对作业人员接触粉尘的方式进行了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以减少工人与粉尘危害的接触水平。:
①呼吸吸入:配备了专门的防护面罩;
②皮肤接触:橡胶手套以及工作服;
g)危害预测
京瓷化学拟建项目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接触到的炭黑粉尘、石灰石粉尘、玻璃棉粉尘以及其他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8。
表2-8作业场所粉尘的接触限值
粉尘类别
接触限值
PC-TWA(mg/m3)
超限倍数
总尘
呼尘
炭黑粉尘
4
-
2
石灰石粉尘
8
4
2
玻璃棉粉尘
3
-
2
其他粉尘
8
-
2
京瓷化学在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粉尘浓度超过限值的可能性较低,但仍需要按照报告书第4章节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建议内容进行完善,从而避免出现异常情况,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2.1.2苯乙烯
a)苯乙烯的物理性特征
苯乙烯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属于非极性有机物,熔点(℃):-30.6、沸点(℃):146,在常温状态下该物质为液态,饱和蒸气压(kPa):1.33(30.8℃)、闪点(℃):34.4,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b)苯乙烯的毒性资料及分类
根据拟建项目提供的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原料的MSDS资料,其危害物质成分主要为苯乙烯(浓度:57%~60%)苯乙烯CAS号为100-42-5。苯乙烯略带毒性,苯乙烯的毒理学资料见表2-9。
表2-9苯乙烯毒理学资料
序号
毒性类别
毒性资料
1
微粒体诱变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1μmol/皿。DNA抑制:人Hela细胞28mmol/L
2
致突变性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呈阳性,人类无可靠依数据
3
急性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24,000mg/m3(大鼠吸入)
4
慢性或长期毒性
动物于6.3~9.3g/m3,7小时/天,6~12个月,130~264次,出现眼、鼻刺激症状。
5
症状
刺激鼻子、喉咙和呼吸道,接触初期可能引起轻微刺激,对眼睛会有轻微刺激
6
刺激性
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mg,轻度刺激。
从苯乙烯的毒理学资料可以发现,苯乙烯属于略带毒性的物质,至今无可靠依据证明其具有致突变性、致癌性,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在半数致死剂量为5000mg/kg(大鼠经口),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24,000mg/m3(大鼠吸入),苯乙烯可经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皮肤吸收较慢。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对苯乙烯毒物进行危害程度分级,具体分级情况见表2-10。
表2-10苯乙烯危害程度分级
分项指标
苯乙烯特性
积分值
权重值
急性吸入LC50(mg/m3)
24000mg/m3(大鼠经皮)
0
5
急性经口LD50(mg/kg)
5000mg/kg(大鼠经口)
0
1
急性经皮LD50(mg/kg)
无资料
-
-
刺激与腐蚀性
中等刺激
2
2
致敏性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无资料
-
-
致癌性
人类致癌物
4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不可逆损害
3
5
扩散性
液体、沸点146℃
2
3
积蓄性
0.5~8h
1
1
毒物危害指数
42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中度危害
c)工程分析
京瓷化学在原有项目的绝缘清漆生产工艺中就对苯乙烯原料有着比较成熟的使用经验,原有绝缘清漆生产工艺中使用到苯乙烯每年达117吨。
1)现有项目危害因素分布
原有项目绝缘清漆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及分布情况见表2-11所示。
表2-1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及分布情况表
工种
采样地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业人数(人)
绝缘清漆操作工
绝缘清漆2楼投料处
苯乙烯
6
绝缘清漆1楼出料处
绝缘清漆2楼反应釜
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京瓷化学在生产车间一楼及二楼投料和出料处均设置吸风罩,挥发出的有机废气从真空机排气口排出。上述吸风罩均设置档位以调节风速。
3)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京瓷化学针对苯乙烯为绝缘清漆操作工配备了NORTH 5500-30M低维护半面罩防毒面具,5500系列面罩同时兼有7700系列舒适和高效的设计,以及抛弃型口罩价格低和方便的特性。
4)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
京瓷化学制订有《应急演练计划》并有相应的演习记录。如综合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有:
①应急撤离通道:
主厂房内设置5个应急疏散出入口。每层均设置有消火栓灭火器及应急疏散图。各建筑物除一般照明外,还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灯具内均自带蓄电池,应急时间大于90分钟。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出口标志灯,疏散通道上设置诱导标志灯,同时带方向指示。
②配备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电源、照明。并对各种通讯工具、警报及事故信号,平时必须做出明确规定: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使每一位值班人员熟练掌握。
③现场配备应急救援药箱。
④洗消设施
京瓷化学在制造栋一层设有冲淋洗眼器一个,有专人负责冲淋洗眼器的定期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外观、压力表、使用期限,是否使用
并注明纠正措施。
⑤京瓷化学对急救人员、义务消防人员、疏散指导员每两年进行相应的专业的培训并保持培训记录。与附近的无锡市仁德医院(十分钟车程)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
d)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1)制度制订情况
京瓷化学制定了《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该制度规定了各部门职责和工作程序;该制度同时规定了上岗前、在岗期间、转岗、离职和应急的健康检查的工作程序,并对各个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划分。
该制度规定建立劳动者健康资料的健康监护档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该项目选择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公司提供有关资料,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确定职业健康检查的对象、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疾控中心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健康检查完成后,体检结果由行政部门进行整理和汇总,建立、保管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并实施事后告知和管理。
2)体检情况
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国家未将接触苯乙烯的体检项目纳入《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京瓷化学原有项目未针对苯乙烯进行相应的体检,本次评价对此不进行分析。
e)原有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来自于原有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数据,检测机构为江苏省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时间为2013年11月。京瓷化学现有项目苯乙烯的检测结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因素》GBZ 2.1-2007的要求。
f)拟建项目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年用树脂量为400t,按照年300天工作量进行计算,则每天使用的树脂量约为1.3t,与企业进行核实,企业的物料采用200kg的包装桶进行盛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产品为分批次进行生产,因此先将200kg物料桶通过抱桶机抱起,再分装到20Kg的物料桶中,使用20Kg的物料桶向投加口进行投加。
由于满负荷时每天需投加1.3t的物料,则使用20Kg的物料桶需投加65次,企业设置了两台捏合机,每台捏合机需约合投加33次,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台捏合机每小时需投加4次,每批次料生产周期约为半小时,则每批次物料需用树脂40L,每次投加2桶,与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每次投料接触时间约为3分钟,每天投料33次/台,则接触时间共计为99分钟,企业每台捏合机设置3名人员,因此在投料岗位平均每名工人接触时间约为33分钟。
以上操作中产生苯乙烯挥发的主要地点为树脂分装处及树脂投料口。
物料在捏合机中进行混合,捏合机为密闭设置,工人仅需进行巡检查看,正常情况下挥发出苯乙烯的可能性较小。
包装同样为该岗位人员进行操作,块状物料从押出机经过30cm滚轴传送带至包装点,工人使用PVA袋将物料包装成品,由于此时包装的物料为固态,树脂在物料中起到一定的粘合、固定作用,苯乙烯挥发量较液态比相对较小。
拟建项目拟在原有制造栋一层预留空间设置投料工序。
1)防毒设施方面:拟建项目拟为投料口设置单独的投料房,同时企业拟在投料口以及出料口设置集气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及粉尘逸散至周围工作环境中,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
2)制造栋三层预留空地为拟建项目成型、包装工序所在,拟建项目同样在此工序拟设置集气罩,防止有毒物质的扩散。
3)个人防护用品方面:从表2-6中可以看出,由于苯乙烯可经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皮肤吸收较慢,因此拟建项目针对作业人员接触苯乙烯的方式进行了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以减少工人与苯乙烯危害的接触水平。:
①挥发接触:配备了专门的防护面罩;
②皮肤接触:橡胶手套以及工作服;
③制造栋一层设有冲淋洗眼器一个。
但是,苯乙烯对人体眼睛会有轻微刺激,因此本评价在4.1章节职业病危害补充措施中对拟建项目缺少的个人防护用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g)危害预测
经分析,苯乙烯属低毒类物质,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分别为100mg/m3、50mg/m3,京瓷化学在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苯乙烯超过限值的可能性较低,但仍需要按照报告书第4章节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建议内容进行完善,从而避免苯乙烯发生泄露等异常情况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2.1.3噪声
1)来源
捏合机、转运叉车、押出机、切断机、输送机运转过程中产生。
2)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引进低噪声先进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护和及时对转动装置进行润滑,以降低噪声。拟建项目将产生噪声较高的捏合机设置在制造栋底层(一楼)。
3)危害预测
建项目车间内设备均较少,仅为2套设备,且捏合机与押出机分开布置,因此由此类推拟建项目噪声超标的可能性较小。
4)评价提示
虽然拟建项目的噪声值超标可能性较低,但劳动者长期接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拟建项目应督促员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督促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拟建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
2.2.2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评价
2.2.2.1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a) 防尘、防毒设施
1) 拟建项目为投料工段设置了独立的投料房,避免了有毒有害物质的逸散,污染其他工段。
2) 拟建项目购置的捏合机投料口口径较小,企业拟在投料工人与捏合机之间增设投料斗,既降低投料者的投料难度,减少了过失操作发生的概率,同时避免了原料在投料过程中裸露在工作环境中,抑制了粉尘及毒物的产生。
3) 拟建项目拟在投料工段设置集气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及粉尘逸散至周围工作环境中,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
4) 拟建项目拟在成型、包装工段设置集气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逸散至周围工作环境中。
b)防噪声设施
1) 拟建项目引进低噪声先进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护和及时对转动装置进行润滑,以降低噪声。
2) 拟建项目将产生噪声较高的捏合机设置在制造栋底层(一楼)。
c)防高温设施
1) 涉及产生温度的捏合机,通过在捏合机夹套通入循环水冷却水,避免对工人造成伤害。
2.2.2.2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应用检查表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进行评价,具体检查结果如表2-12所示。
表2-12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依据
实际情况
检查
结果
一
防尘毒设施
1
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考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