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消费透视厦门翔安一中 詹炳桂 指导教师 林月英新世纪的中学生生活于相对较好的经济环境中,外界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再是单一型的,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年龄、思维能力、思维特点以及社会阅历等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问题很值得调查、探究。一、中学生应顺应节约型建设的潮流,节约消费,合理安排日常开支中学生参与经济活动,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他们的经济来源不同于成年人。因为学生不参与或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其开支绝大部分是父母给的。那么,学生怎样使用定期从家长那里拿到的钱款呢?据此,笔者利用课
2、余时间对本年级近100名寄宿生进行了调查了解。调查结果表明,他(她)们每月开支平均320元左右。现将月开支情况绘成条形统计图,如下: 图表(一)据调查显示,除用餐等生活必要开支(可理解为生存消费)外,零食,娱乐之类非必要性消费(可理解为享受消费)所占的比重并不算小。从上图也可见,学生在书籍与文具方面的消费占有较大的比重。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是相当重要的,这是较可观的一面。据调查分析,中学生的月消费结构等情况大致反映了以下几种心理特点: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儿”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3、2兴趣性据了解,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的大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有的学生是DIY(组装电脑迷)或“小网虫”,钱包里的不少储备自然花在采购相应的软硬件或书籍上总的来说,其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兴趣广泛。3从众性受同龄人的影响,加之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此外,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使学生跟进了“流行大军”。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是基于前几种心理形成的,且从众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许多商家看
4、准学生的这种心理,推出许多颇能吸引中学生朋友的商品,导致中学生消费无的放失。二、家庭、学校应给予中学生以正确的消费导向对于中学生的消费问题,笔者向学生的家长及其所在的学校进行了简单的访问调查。根据分析,笔者认为家庭、学校均应给予中学生以正确的消费导向。第一,从家庭这个方面来看,父母应切实承担其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任,严慈结合,深入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讲究得当的教育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面对以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家长也有自己的苦衷。刘女士(化名)述说,她的儿子就在市内某中学念书。从小家里对孩子就很溺爱。认为自己小时候过着贫苦的生活,再不能让孩子和他们小时侯一样受
5、苦。所以,当孩子有物质上的要求,做父母的都尽力满足他们。何况,生活水平已经今非昔比,自己的孩子就应吃好、穿好。这有意无意中滋长了孩子高消费的心理,使其从小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孩子进入中学后,由于高消费心理的驱使,整天想着怎样用名牌服装打扮自己,如何玩好网络游戏,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刘女士表示非常后悔当初没有教育好孩子,现在不知如何是好。鉴于此,笔者给予学生家长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对孩子要严慈结合,不能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满足。其次,从小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独立心理和良性习惯,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引导孩子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树立家庭责
6、任感并深刻认识到父母挣钱的艰辛和对自己的期望。在消费时,应充分考虑父母的收入状况,该花的要花,不该花的绝不能乱花的道理。最后,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多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健康文明的兴趣爱好。第二、从校方这个角度而言,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和消费的真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带着关于学生消费问题的思考,笔者走访了一位老师家。徐老师(化名)说,我们学生中存在着不少高消费的现象,同学之间常互相攀比,有部分同学经常出入于学校严令禁止学生进入的网吧、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做老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
7、里。对他们进行管教,该部分学生常当作耳边风,出了校门就把老师的教诲抛在脑后。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学校可以结合高一经济常识中有关“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在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是不妥的甚至是错的。根据调查所得,我校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一心放在学习上。而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教师应加强正面引导,提倡他们向品学兼优的同学看齐。其次,学校应多组织学生深入劳动大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深刻认识劳动人民的财富如何来之不易。最后,学校应加强正面宣传、正面引导的力度,利用板报、墙报、学校
8、广播等媒介和途径正面引导学生合理消费,节约用钱用物。三、社会应该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对于现有的一些问题,笔者在我校中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份,除去废卷,收回有效问卷130份,调查结果如下:您周边的同学是否携带手机,穿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很多71人少14人一般22人不了解23人作为消费者,您或您身边的家人、同学、朋友一年来遇到的情况有:(多项选择题)虚假广告43人乱定价、乱收费37人假冒伪劣商品48人缺斤短两42人商品的广告与包装是否影响您的购物?会98人不会12人不确定20人您对商品的过度包装有何看法?不好81人好0人无所谓49人商品的价格对您的购物影响大吗?非
9、常大45人一般72人不影响13人 图表(二)据图表(二)反映,中学生带手机、穿名牌的现象是不少的。这一现象尚不能断言现在中学生都爱慕虚荣。大多数名牌产品的确有较好的质量和信誉。但也不能刻意去追求名牌,处处讲究名牌。上表同时表明,一些社会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消费,而中学生在消费时,其合法权益也时常受到非法侵害。商品的包装和广告的目的都是想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包装、广告能否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引发其联想,是商品能否顺利实现价值的关键。假如同一商品品牌众多时,包装和广告便大显身手了。许多厂家运用明星效应,其包装和广告更是给了中学生强烈的第一印象。在没有更多商品作参考或商品的质量、价格等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10、,有好包装、好广告的商品对中学生就特别有诱惑力。商品是消费行为的客体,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满足,动机的实现大都离不开商品。中学生生活在一个较固定的范围内,因此,互相间有很多机会进行交流和比较。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永远是中学生最关注的。另外,中学生对商品较关注的还有一点就是“新”,全新型产品,改进型产品等等。中学生对陌生事物的认知欲望,这点也就促成了中学生对新生产品的消费。此外,笔者对“中学生是否出入于成人娱乐场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城镇中学生有23.5%表示去过,农村学生比例相对低些,但也占18.3%。舞厅、台球室和网吧等场所是专门为成人娱乐而建立的,学生应以学习为第一要务。笔
11、者认为,娱乐场所往往鱼龙混杂,中学生不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制力较弱,应当远离。综上所述,首先从心智发育的阶段上看,中学生处于未完全成熟的懵懂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社会上各种事物、观点的是非判断能力不强,较难把握自己。其次,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或者说中学生并未参与社会生产,不能切身体会消费的环节及作用,无法了解消费的真谛。再次,因为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过早地把自己放在享受消费、娱乐消费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失重”状态。这本来就不合理。因此,中学生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以适应现实经济活动的需要。将来走向社会也要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在正确的消费行为中感受消费对社会的作用。今年的中消协将2006年消费者权益的年主题确定为“消费与环境”,意在倡导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笔者诚挚希望,社会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学校、家庭也能给予中学生以正确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