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检验科制度.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094604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检验科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检验科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检验科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检验科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检查科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查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核对制度。2、普通检查,一般应于当天发出报告,急诊检查应在检查单上注明“急”字,随采随验,及时发出报告,对不能及时检查的标本,要妥善保藏。标本不符合规定者,应重新采集。3、认真核对检查结果,填写检查报告单,做好登记,署名发出。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积极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查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积极报告。4、检查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材、容器,经清洗、干燥、灭菌后放原处,污物及检查后标本妥善解决,防止污染。 5、采血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6、检查室应保持清洁整齐,认真执行检

2、查仪器的规范操作规程,定期保养、检测仪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试剂和设备。7、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与室间质量评价活动。8、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查项目和技术革新。9、应制定检查后标本保存时间和条件,并按规定执行。废弃物解决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10、加强检查室安全管理和防护,做好生物及化学危险品、防火等安全防护工作,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二、检查科核对制度1、建立健全核对制度,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差错发生。2、每次检查,检查人员应对结果进行复核,并签上姓名。遇疑难问题,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3、采集标本时:(1)门诊病人:认真核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检测项目、标

3、本(质、量)。(2)住院病人:认真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检测项目、标本(质、量),同一病人,多张申请单时,认真核对各申请单的临床资料是否一致。4、检查时,认真核对仪器性能、试剂质量、检查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 5、检查后,认真核对检查目的、结果、是否缺项等。6、发报告单时,认真核对科别、姓名及检查项目。7、血型检查时,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标本、标签是否完整,标本和诊断血清是否符合规定,复核者应认真核对一次标签、血型、Rh血型,签上核对者姓名。三、检查标本管理制度1、标本一律凭单采集,做好五查五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项目),临床科室送的标本要核对检查单、检查项目和标本采

4、集是否合乎规定。2、各项检查标本分类进入各项检测程序,并严格做好编号和核对,缓检标本应核对后妥为保存。3、检查后的标本应按规定根据不同规定和条件限时保存备查,特殊标本特殊保存。4、凡有传染性的标本,应按传染性标本管理规定须经灭菌解决后才干弃去。四、检查报告单管理制度1、检查报告单必须按检查规定逐项填写清楚,使用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填写后核对,不涂改,不破损,不污染。2、阳性与阴性结果的书写,必须清楚,以免错误。如报告单为表格时,阳性用“+”表达,阴性可用“-”表达,未查者可用“/”表达。3、报告单必须有检查者签字(全名)和签发日期,急诊报告应注明标本采集(收到)及发出报告时

5、间。4、当天完毕的检查报告单按科室分好,天天下班前半小时分送各科室。五、检查科试剂管理制度1、检查科要根据实际需要,从节约的原则出发,有计划地采购试剂。2、检查科要做好试剂的请购、使用、保存、检查工作,防止变质、过期和浪费,即将用完的试剂要有记录,及时申请补购。3、试剂进货应做到来源正规,货品优质、有效、有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供货单位加盖红印的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复印件和法人委托书及业务员的身份证明。试剂进货时要有验收人签字。5、所用试剂要有瓶签,按不同规定分类保管,需要冷冻、冷藏保管的试剂应保存在低温或普通冰箱内,并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剧毒、易燃易爆品要按规定保管。强酸、强碱试剂要单

6、独保存。六、检查科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2、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的防范工作,并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制度贯彻,责任贯彻,措施贯彻。3、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和衣物。4、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试剂,废弃之前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5、贵重仪器、物品等设专人保管、定期维修,存放柜箱要加锁。6、加强对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及危险、剧毒化学试剂等的管理 ,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对剧毒药品有专柜保存,并做好应急解决及防护工作。7、检查室备有常用消防设施及专用灭火器材,接受消防安全及使用灭火

7、器材的教育,对各种电器、电路按规定安装使用。8、检查科人员应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立即采用安全措施。七、临床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白患者也许正处在有生命危险的边沿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也许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卫生院建立危急检查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线值,并要对危急界线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长某些实验,以适合于本院患者群体的需要。3、建立检查室人员解决、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程序,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具体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

8、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必要时)、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八、仪器管理制度1、各种检测仪器按医疗器械进行登记,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养和按规定办理报销、报废手续。2、精密仪器,设专柜存放,实行定人使用、保养、保管责任制。无关人员一律不得使用。3、各种精密仪器、器械,须经校正合格后使用,计量仪器应按市技术监督局规定每年实行强制检定。4、新购仪器、器械、须经检测验收合格后使用,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不能独立操作,无维修知识和技能者不得随意拆卸检修。5、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严格保养程序,经常保持仪器处在灵敏状态。仪器室内严禁存放挥发性

9、、腐蚀性的化学物质,注意防潮和防爆晒。九、检查科档案管理制度1、档案管理范围:涉及业务资料(具有检查操作规程、质控资料、检查结果登记等)、仪器及试剂资料、医疗纠纷资料、管理制度等。2、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3、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档案资料多时,为便于查阅可建立索引。4、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检查结果登记及操作规程至少应保存五年。销毁前必须经科室领导审批。5、外来人员须查阅档案资料均应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十、检查科卫生制度1、天天打扫、拖擦地面、地板、擦抹台面。定期擦抹门窗及玻璃、桌、椅。物品放置有序,保

10、持科室整洁。2、不在检查室吸烟、进食,不乱丢纸屑等。3、注意个人卫生。十一、检查科信息反馈制度1、检查科要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征询改善意见,同时,备有反馈登记本。2、定期向临床医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整理登记,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结果。对重要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协商3、要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并做好病人意见的登记、解决。4、要重视信息反馈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与规定,重要意见及时登记,认真改善。5、对临床科室因疾病诊治需要的特殊检查规定,应结合实际,尽力配合。十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1、严格执行检查工作核对制度,涉及:采集,收集标本、化验单的科别、床号、姓名、检查目的、检查标本的质量和量;检查时的

11、项目、所用的试剂、编号;检查结束时的检查结果、登记;发报告时的科别等。2、要做过细的工作,严防检查标本丢失或损坏,收到后应立即登记并检查,防止漏检、错检;防止在工作中,特别是离心沉淀时损坏标本;防止仪器错用、试剂错配、错用及计算错误;防止定错或错报血型等等。3、严格执行检查标本接受制度。病房送检的检查标本和化验单应及时验收、署名,发现有不合规定的标本或与化验单不符的标本应当即退回,并规定重送。4、发现差错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力求妥善解决,并登记入册。发现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科室负责人、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5、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科室负责人应视不同情况进

12、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严厉解决。6、科室负责人加强对差错事故的防范管理及对检查人员的安全医疗教育,经常检查、分析,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十三、检查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检查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查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解决。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4、无菌物品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启动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解决,不得随意丢弃。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解决。6、检

13、查报告单消毒后发放(电脑打印的除外)。7、检查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天天消毒。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天天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常规消毒,有记录。在进行各种检查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查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解决,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9、各种卫生学监测达成规定。十四、检查室科废物处置管理规定一、医院垃圾分类:(一)、生活垃圾:涉及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二)、医疗废物:涉及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装。其中:1、感染性

14、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等;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2、损伤性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4、药物性废物: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5、化学性废物: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二、检查科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由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期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贮存房贮存,交由医疗垃圾解决人员回收处置。三、全自动仪器下排液经消毒解

15、决后方可排入污水解决系统。十五、检查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控制检查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的规定,建立检查科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 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个人操作习惯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不对的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防止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结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检查科人员自觉遵守检查科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规定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对的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解决 检查科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5、加强接触部位的消毒 在配制、使用和解决污染物的过程中如发生接触,必须做到:(1)迅速脱去手套和隔离衣;(2)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3)眼睛接触后迅速用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4)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