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学习动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 感。教育学生弘扬正气,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为树立新风 尚而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展开活动,渗透文化内涵。
难点:适度拓展, 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一:导入传统节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一看吗?
(出示粽子、元宵、饺子、月饼……)你们认识它们吗?老师还想考考你,这些好吃的东西和我们的节日有关,你知道是哪些节日吗?
引入传统节日。
2、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说)
二、了解四大传统节日。
活动二:认识春节
1、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哪一个节日是我们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节日?(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播放喜庆的音乐)
2我们中国人民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欢庆春节的呢?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踊跃发言)
3老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过春节的方式可真不少,有开PARTY的、有放爆竹的、还有做家庭游戏的,可真开心,其实我也很喜欢过春节。那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老师制作的春节网页面,这里有春节由来、春节习俗、春节活动、春节故事,你们快速浏览,等会儿把你的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
4全班交流:你知道春节的由来吗?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展开交流,并适时拓展。
(1)贴春联
你知道哪些春联?背给大家听听。老师这里有一幅春联,你会贴吗?(学生了解贴春联的注意点)
(2)贴“福”字
“福字”倒贴的寓意。
(3)喝守岁酒,吃团圆饭。
你知道为什么要守岁吗?(学生讲“年”的传说)你注意到除夕的团圆饭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4)拜年
你是怎样向长辈拜年的?(当场演一演)对于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吉祥话。
(5)包压岁钱
包压岁钱有什么用意?你每年的压岁钱是哪些人给的?你是怎样处理压岁钱的?这一问题,我预设学生有两种回答1父母拿去,此时,引导让学生想想父母为什么要拿你的压岁钱?从而知道父母是不放心,我们要理解父母的做法。2自己保管,主要存银行,引导学生懂得从小学习理财的方法,学会生活。通常,你的压岁钱用于哪些途径?引导学生要节约用钱,把钱用的有意义,学会合理使用。
(6)放爆竹
你知道为什么过年要放炮竹呢?你过年放烟花爆竹了吗?来说说吧?你有什么友情提示。引导背诵《元日》,感受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
5、不同地方过春节的习俗并不完全一样,你知道少数民族、海外华侨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赶快进入“多样春节”板块去看看吧。
6、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给两个温馨提示(1看过年前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飞机场的春运图2读心情故事——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
7请学生再进行“猜猜看”活动,师动情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的习俗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春节是一个团圆节,不仅给我们带来欢乐,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所以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配乐《常回家看看》)
8春节中还存在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你来说说?
我预设学生会从赌博、迷信、吃喝浪费严重等方面来说。引导学生过一个更文明、更健康的春节。
活动三:了解清明
过渡: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还记得是什么呢?(清明)清明为什么要放假呢?
1、引导学生交流在清明节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小组合作探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如:讲一讲清明节的传说、由来;演一演清明节的活动(如扫墓、 做青团、放风筝等);画一画清明节的景象;谈一谈清明节的经历;说一说清明
节的感想;诵一诵清明节的诗歌;读一读清明节写的祭文……
2、进行辩论:烧纸钱的祭祖方式对不对?
活动四:展望端午
1、这个端午节你准备怎么过?
借机交流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赛龙舟、包 粽子、佩香袋、挂艾蒲、饮雄黄等等。
2、小制作:做香袋。
活动五:盼望中秋
过渡:出示图片猜节日。(中秋节)
1、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还有一个是中秋节。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
3、念念中秋节相关的诗歌。引出中秋节的重要意义是团圆。
4、送祝福给遥远的台湾小朋友。
三、了解其他传统节日
活动六:简单谈论其他的传统节日。
1、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风俗呢?由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传统节日。
3、进行知识小问答。出示相关的风俗,然后和节日联系起来。
4、激发情感。关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事,号召学生一起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