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质化学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当氨基酸在溶液中净电荷为零的pH。在等电点时,氨基酸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肽键(peptide bond):由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肽:由二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与键合方式。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肽单元:参与组成肽键的6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又叫酰胺平面或肽键平面。它是蛋白质构象的基本结构单位。a-螺旋 ( a -helix )
2、 :是蛋白质中最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折叠:若干条肽链或一条肽链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相邻肽链之间靠氢键维持。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ture):蛋白质分子中,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结构域(domain):在超二级结构基础上组装成的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复性: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酶化学
3、全酶:对结合酶而言,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之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将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分开后均无催化作用。全酶 = 酶蛋白 + 辅助因子酶原: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没有活性的酶的前身称为酶原酸碱催化:通过瞬时地向反应物提供质子或从反应物接收质子以稳定过渡态、达到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的一种催化机制。共价催化:通过与底物形成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过渡物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度的过程。酶的活性部位:有些必需基团虽然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形成空间结构时彼此靠近,集中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区域,并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
4、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部位(Active site)。米氏常数(Km):反应速率达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或mmol/L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在化学结构上与底物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此时这种作用叫做竞争性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可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抑制剂和底物可同时结合在酶分子上,形成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释放出产物,使酶活性丧失,这种抑制剂称为非竞争性抑制剂,这种抑制作用称为非竞争性作用。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仅与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结合,使ES的量下降
5、。该抑制剂与单独的酶不结合。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反竞争性作用。酶的辅助因子: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酶促反应中主要决定反应的种类和性质,在反应中起到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作用。辅酶: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用透析法可以除去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称为辅酶。辅基:辅基是指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有机物质,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抑制剂:能使酶分子的某些必需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酶活性的下降,甚至消失,使酶反应下降的物质酶活力(酶活性)是指:酶催化底物化学反应的能力。酶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酶只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
6、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 。相对专一性: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立体异构专一性: 酶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认为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中间产物学说: 中间产物学说认为,酶在催化反应时,首先酶与底物形成不稳定的中间物,然后再分解成酶与产物。即酶将原来活化能很高的反应分成两个活化能较低的反应来进行,因而加快了反应速率。糖类化学醛糖: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指定为C-1)是一个醛基酮糖: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指定为C-2)是一个酮基。变旋现象:一个旋光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度自行改变的现象。糖苷:单糖
7、半缩醛上的羟基可与其它含羟基的化合物(醇、酚)缩合失水形成的缩醛衍生物。如杏仁苷、强心苷等,是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糖苷键:一个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键,常见的糖醛键有O糖苷键和N糖苷键。还原糖:醛糖的半缩醛羟基、酮糖的半缩酮羟基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还原性。所有单糖都是还原糖,易被氧化成酸。常用费林试剂判断还原糖。同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或其衍生物缩合而成的高聚物称为多糖,又称为高聚糖。可分为同多糖和异多糖两类。由一种单糖缩合形成的多糖称为同多糖。异多糖:由一种以上单糖缩合形成的多糖称为异多糖。脂类物质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
8、酸与亚麻酸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需脂肪酸。磷脂:含磷酸的复合脂,包括甘油磷脂和神经鞘磷酯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氢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羧基所构成。三个长链脂肪酸与甘油形成三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s),为脂肪的主要成分。生物膜:是构成细胞所有膜的总称,包括围在细胞质外围的质膜和细胞器的内膜系统。 流动镶嵌模型(Mosaic fluid model):将膜描述为由蛋白质在粘滞的流体状脂质双层中所形成的镶嵌物。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穿膜运输。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需消耗代谢能,并需专一性的载体蛋白。
9、如Na+、K+-泵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需借助载体蛋白的物质运输。包括亲水性分子如糖、氨基酸等的运输。酸败:天 然 油 脂 长 时 间 暴露在空气中产生难闻 的气味,这 种 现 象 称 为 酸 败。核酸化学核苷酸:由核苷戊糖上的羟基与磷酸缩合而成的磷酸酯。磷酸二脂键:一种化学基团,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DNA双螺旋:DNA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DNA变性的本质: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断裂,碱基间堆
10、积力遭到破坏,但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 DNA的溶解温度(milting temperature):通常把DNA热变性引起物化性质改变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溶解温度。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由于核酸变性而引起紫外光吸收增加的现象。减色效应 (hypochromic effect ):由于核酸复性而引起紫外光吸收减少的现象。分子杂交:指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之间可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双螺旋结构。 退火(annealing):使热变性DNA缓慢冷却,则可发生复性,此过程称为退火。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呼吸电子传递链:按严格的方向和顺序,即电子从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传递体依次通
11、过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传递体逐步流向氧分子。氧化磷酸化: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成ATP(即ADP+PiATP),即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氧化放能和ATP生成(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理论:主要认为在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之间起耦联作用的是H+浓度。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P/O比: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Pi)消耗量和原子氧(O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磷氧比。由于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传递一对电子消耗一个
12、氧原子,而每生成一分子ATP消耗一分子Pi,因此P/O的数值相当于一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至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高能化合物:指水解可释放的能量,能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化合物。生物氧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链阻断剂: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电子流的物质称为电子传递阻断剂或呼吸键阻断剂。解偶联剂:凡能破坏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能引起解偶联作用的物质称为解偶联剂。糖代谢糖酵解:指在氧气不足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丙酮酸或乳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发酵: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
13、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乳酸发酵:指糖经无氧酵解而生成乳酸的发酵过程,乙醇发酵同为生物体内二种主要的发酵形式。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三羧酸循环:是用于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当量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糖异生作用:由
14、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底物循环:一对催化两个途径的中间代谢物之间循环的方向相反、代谢上不可逆的反应。糖的有氧氧化无氧氧化: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oxidation),并释放出能量。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大多数组织中的葡萄糖均进行有氧氧化分解供给机体能量。无氧氧化是指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内的糖原,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产生乳酸和水或乙醇和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也称糖酵解。脂类代谢脂肪酸的-氧化途径: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入氧化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
15、oA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酰基载体蛋白:从头合成脂肪酸,是由含有多种酶的复合体的脂肪酸合成系统的催化下进行的,而在它的酰基缩合的阶段,酰基CoA不是作为直接底物,而是被转移至复合体中的酰基载体蛋白起反应的。肉毒碱穿梭系统:由于酸的-氧化作用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的,而在细胞液中形成的长链脂酰CoA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需要内膜上的载体肉碱携带,以脂酰基的形式跨越内膜而进入基质。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的代谢尿素循环:肝脏中2分子氨和1分子CO2生成1分子尿素的环式代谢途径。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伴有氧化的脱氨基反应。转氨: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借助转氨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
16、一个-酮酸的过程。生糖氨基酸:能通过代谢转变成葡萄糖的氨基酸。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或是嘌呤核苷酸循环联合脱氨,以满足机体排泄含氮废物的需求。核酸生物合成半保留复制: 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复制叉:是DNA复制时在DNA链上通过解旋、解链和SSB蛋白的结合等过程形成的Y字型结构称为复制叉。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 以DNA为复制模板,从将DNA由5端点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DNA聚合
17、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备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况下)及其相辅的活性。前导链: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3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滞后链: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3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单链结合蛋白:于螺旋酶沿复制叉方向向前推进产生的单链区,防止新形成的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或被核酸酶降解的蛋白质。转录: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核心
18、酶: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由5个亚基组成(2,),没有基的酶叫核心酶。内含子: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模板链:可作为模板转录为RNA的那条链,该链与转录的RNA碱基互补(A-U,G-C)。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模板链结合,并沿着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按照53方向催化RNA的合成。编码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在RNA中是以U取代了DNA中的T)。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在体外对特定的DNA片段进行高效扩增的技术,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蛋白质的合成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
19、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 ,由3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所构成 。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中一般只有一条单链(称为有义链或编
20、码链)被转录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而另一条单链(称为反义链)则不被转录,所以即使对于以双链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来讲,密码也用核糖核酸(RNA)中的核苷酸顺序而不用DNA中的脱氧核苷酸顺序表示。起始密码子:被认为对应于AUG。其中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AUG翻译对应的是甲酰甲硫氨酸(fMet),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AUG翻译对应的是甲硫氨酸(Met)。密码子: 信使RNA链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信号肽: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的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
21、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核心酶: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由5个亚基组成(2,),没有基的酶叫核心酶。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反馈抑制: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前馈激活:代谢途径中一个酶被该途径中前面产生的代谢物激活的现象。是指在一反应序列中,前面的代谢物可对后面的酶起激活作用,促使反应向前进行。对其后催化某一反应的酶其激活作用。共价修饰: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第二信使:能将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的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号的物质称为第二信使。限速酶: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还可以改变代谢方向级联放大系统:在连锁代谢反应中一个酶被激活后,连续地发生其它酶被激活,导致原始调节信号的逐级放大,这样的连锁代谢反应系统称为级联放大系统。操纵子: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操纵基因:结构基因编码区之前的DNA区段,它可结合阻遏物或活化物。操纵基因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后面或与启动子重叠,可控制一个邻近基因或基因群的表达。阻遏物:与DNA或RNA结合来阻止转录或翻译的一类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