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089566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5.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嘉德瑞碳资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2年10月项目名称: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委托单位: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嘉德瑞碳资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曙光 高级工程师项目指导:陈曦 研究员 肖明 高级咨询师编制人员:刘曙光 罗军 彭树宏 刘萍曾小瑱 袁江 于学静 谢传波编制单位联系方式联系人: 刘曙光电话:0755-86392374 13809890997传真:0755-86392299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82 / 83目 录目 录1第一章 绪论41.1项目背

2、景与意义41.1.1低碳经济成为国际发展新趋势41.1.2低碳发展是深圳质量的核心内容41.1.3低碳建设需要科学理论研究支撑51.2研究主要内容61.3研究技术路线6第二章 深圳市碳排放现状分析82.1人口现状82.1.1人口增长迅速,以机械增长为主82.1.2人口密度很高,中心区尤其突出82.2经济发展现状92.2.1经济增长迅速,产业结构优化有待继续推进92.2.2产业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支柱产业较为低碳102.3能源消费现状112.3.1工业仍为首要能耗部门,但服务业能耗值得重视112.3.2能效提升任务相对艰巨,非工业部门节能是关键122.3.3重点工业行业能效较高,服务业能效有待提升

3、132.4二氧化碳排放现状142.4.1电力消费碳排放占主导,重视三产与生活碳减排142.4.2经济与能源结构较为低碳,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16第三章 深圳市碳排放变化规律分析183.1人口增长183.2经济发展183.2.1经济总量183.2.2产业结构193.3能源消费203.3.1能耗总量变化203.3.2能耗效率变化213.3.3能源消耗预测223.4二氧化碳排放253.4.1碳排放总量变化253.4.2碳排放强度变化253.4.3碳排放预测26第四章 深圳市低碳竞争力分析284.1能源消费284.2碳排放294.2.1碳排放总量294.2.2碳排放强度304.3低碳能力建设304.4金

4、融工具314.5借鉴香港经验324.6结论与建议34第五章 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355.1国际城市低碳建设355.1.1英国伦敦355.1.2日本东京375.1.3美国西雅图385.1.4德国弗莱堡395.2国内城市低碳建设405.2.1北京415.2.2上海425.2.3广州445.3低碳城市建设经验总结455.3.1国际城市关注新能源与低碳技术应用455.3.2国内城市重视产业发展提高碳生产力455.3.3深圳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低碳城市45第六章 深圳市低碳发展总体框架476.1低碳政策体系476.1.1建立保障低碳发展的法规体系486.1.2建立考核低碳发展的规章制度486.1.3

5、建立推动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486.2低碳产业结构496.2.1持续推进低碳服务业发展496.2.2加快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496.3低碳能源供给506.3.1适度发展本地能源生产506.3.2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利用506.4低碳技术支撑526.4.1积极研发低碳信息技术526.4.2加快升级低碳生产技术556.4.3推广应用低碳能源技术566.5低碳生活模式576.5.1完善低碳生活引导政策576.5.2完善低碳生活设施建设576.5.3完善低碳生活产品服务58第七章 深圳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597.1低碳经济发展总体定位597.2低碳经济发展实现路径607.2.1以金融服务业为首,构建低碳

6、服务产业607.2.2以电子信息为主导,发展低碳高新技术617.2.3以公共交通为重点,建设低碳交通体系637.2.4以绿色建筑为依托,推进低碳建筑发展647.2.5以城区特色为基础,开展低碳建设示范65第八章 深圳低碳生活模式及实现路径678.1低碳能源消费678.1.1低碳家居688.1.2低碳出行688.2低碳食物消费708.3家庭碳中和718.4低碳社区示范73第九章 总结与建议75附 表81附 图821 第一章 绪论1.1 项目背景与意义1.1.1 低碳经济成为国际发展新趋势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

7、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新振兴经济的战略选择、欧盟将低碳经济视为“新的工业革命”、英国将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发达国家多已具备经济结构较完善、技术水平先进的基础,目前侧重将新能源与低碳技术作为低碳发展的核心,并将相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以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8、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消费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形成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合理的社会消费模式,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与低碳技术应用,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解决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国际贸易新的“绿色壁垒”、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增长稳定性的有效策略,中国必须把握以新能源和低碳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1.1.2 低碳发展是深圳质量的核心内容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解放思想、

9、改革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深圳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重任,积极为全国探索经验,走出一条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低碳经济之路。国家减排任务的需要。2009年底,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我国至2020年将实现碳强度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从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规划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将是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心之一,国家减排任务也将成为各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的工作指标。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深圳必须完成碳强度降低45%的目标,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深圳市实现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深圳市政府2

10、009年发布的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提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达到60%以上。必须改变依靠传统产业的老路,在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以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正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环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巨大压力的重要途径。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深圳市提出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提出了

11、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目标,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调控指标体系和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引导发展模式转型。深圳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大力降低能源消耗,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1.1.3 低碳建设需要科学理论研究支撑城市低碳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广、建设周期长,需要从战略(规划)、到方案(计划)、项目(工程)作一系列的策略研究,也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三方主体共同参与、通力合作。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初始,对深圳市的碳排放现状及特征进行摸底,进而制定符合深圳市情、具有深圳特色的低碳发展策略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经济发展需求。深圳市已

12、形成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为支柱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相对以重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城市,深圳市的产业结构更为低碳。此外,深圳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城市,大部分能源依赖外部输入,因此发展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要求更为迫切。可以看出,深圳市发展低碳经济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与基础,但是社会经济法发展也对低碳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市政府提出率先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需要一套基于自身发展需求与特点的适宜的经济理论模式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需求。深圳立足土地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不足的现实,将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城市发展

13、的重大战略。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实施了9个行动方案,启动了80个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工程,迈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实步伐。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深圳作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负责承接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技术标准和示范任务,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还需要一套合理的低碳生活方式来改变市民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而实现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提升。科技发展需求。深圳把高新技术作为产业发展核心,正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着力增强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力争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而以新

14、能源和节能减排为核心的低碳技术正成为继IT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各大技术领域都相继引入低碳理念、开发低碳产品,因此低碳技术研发是深圳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低碳发展为契机,以低碳技术及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加强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合作,能有效推进深圳市科技创新与发展,是实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1.2 研究主要内容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深圳市碳排放现状分析:对深圳市人口、经济及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从总量、结构、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识别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结构性特征,分析深圳低碳发展的现存问题与主要方向。(2)深圳市碳排放变化规律分析:基

15、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分析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历史变化规律;利用LEAP模型对深圳市2010-2020年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作分情景预测,分析在不同调控手段(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应用、清洁能源利用)下,深圳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发展趋势,识别深圳市低碳发展的重要策略与主要途径。(3)深圳市低碳竞争力分析:在国内城市比较的基础上,选取四大国际金融城市作对比研究,在能源、碳排放、政策架构、机构及其能力、社会-政治意识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分析深圳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4)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研究:对国内外主要低碳城市的发展策略进行总结归纳,结合深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识别适用于深圳市低碳发展的先进经验。(5)

16、深圳市低碳发展策略研究:在深圳市低碳发展现状研究与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体系、产业结构、能源供给、技术支撑和生活模式等方面提出深圳市低碳发展的总体框架,并针对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生活模式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为深圳市建设低碳城市提供理论支持。1.3 研究技术路线本项目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与碳排放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低碳发展情况与先进经验,对深圳市低碳发展总体框架与具体路径进行设计,研究技术路线如图 11所示:图 11 项目研究技术路线图2 第二章 深圳市碳排放现状分析2.1 人口现状2.1.1 人口增长迅速,以机械增长为主201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达到1037.2万人,比上年

17、增长4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1.03万人,仅占常住人口总量的24.2%,比上年增长9.58万人。由图 2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十一五”年均增长率为46.15,其中自然增长率为13.58。人口增长主要来自非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且这种增长目前仍处于高位水平。图 21 深圳市历年人口增长情况2.1.2 人口密度很高,中心区尤其突出2010年,深圳市人口密度为5208人/平方公里。与国内一些重点城市相比,深圳市人口总量相对较小,但是人口密度较其他城市高出许多(图 22)。就市内人口分布情况看(图 23),福田区、罗湖区人口占比不高,但人口密度分别达到16776人/平

18、方米、11740人/平方米,比全市平均人口密度高出12倍;宝安区、龙岗区人口数量多,分别占到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的43.4%、22.4%,且近三年人口增速高于其他各区,关外人口压力在逐步增大。图 22 国内重点城市人口情况比较图 23 深圳各区人口情况比较2.2 经济发展现状2.2.1 经济增长迅速,产业结构优化有待继续推进2010年,深圳市经济总量95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亿元,比上年下降8.6%,第二产业增加值45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50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由图 24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经济增长非常迅

19、速,按当年价格计算,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较1990年增长了11.7倍,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00年增长了3.38倍。按可比价计算,近几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仍维持在10%以上。图 24 深圳市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1:47.2:52.7。深圳市服务业占GDP比重虽然超过第二产业,但是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图 25),该比值仍相对较低。从近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看(图 26),2010年第三产业虽然仍保持10%以上的增速,但是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降至40%以下,第二产业发展势头有所回升。图 25 国内重点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20、图 26 深圳市近年二、三产业增速与贡献率2.2.2 产业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支柱产业较为低碳就产业空间分布情况看,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的经济总量位列前三,2010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7.3%、20.9%、19.4%;龙岗区和罗湖区其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8.8%和10.7%;盐田区最少,仅为2.9%。从图 27可以看出,福田区和罗湖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三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比重分别达到17.3%、9.7%;宝安区、南山区和龙岗区的经济增长则依托工业发展,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比重分别为17.0%、12.1%和11.9%。关外工业、关内服务业的产业空间分

21、布特征,将使深圳市碳排放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图 27 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行业结构情况看,第三产业以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5.7%、20.4%(图 28);工业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7.6%(图 29)、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8.9%。相对以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深圳市的支柱产业较为低碳。图 28 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图 29 2010年工业总产值构成2.3 能源消费现状2.3.1 工业仍为首要能耗部门,但服务业能耗值得重视2010年,深圳市能源消费总量4732.4万吨标

22、准煤,其中电力消费量最高,占到消费总量的44.1%,其次为柴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6.5%(图 35-a);就能源消费行业结构看(图 35-b),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到总量的50%以上,第三产业占比为35%左右,居民生活消费为11.3%;就能源消费空间分布看(图 35-c),宝安与龙岗的能源消费量最高,分别占到总量的38.8%、22.7%,与区内工业行业与人口数量较多有关。总体来看,深圳市最大能耗部门仍在工业,但服务业能耗也占到相当分量,主要是建筑用电与交通耗油。(a) 品种结构(b) 行业结构(c) 空间分布图 210 2010年深圳市能源消费情况就各区能源消费结构看(图 211),福田、罗

23、湖的三产能耗占全区能耗总量比重均达50%以上,龙岗、宝安的工业能耗占比均达60%左右,南山区的工业与三产能源消费量接近、能耗占比均为40%以上,罗湖区的生活能耗占比高于其他各区、达到17.6%。各区的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相应的节能潜力。图 211 2010年深圳市各区能源消费结构2.3.2 能效提升任务相对艰巨,非工业部门节能是关键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11,2010年单位GDP能耗为0.513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3.5%。与国内重点城市比较(图 212),深圳市单位GDP能耗值最低,但是“十一五”期间的降幅相对较小,其他城市的单位GDP能耗降幅均达到

24、20%左右,这与深圳市支柱产业多为低能耗产业有关,也说明了深圳进一步提升能效的任务相对艰巨。图 212 国内重点城市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较再将各城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等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图 213),发现深圳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很低,仅为0.492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单位GDP能耗值,说明相对其他城市,深圳市工业部门能源效率较高,未来应重视非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此外,深圳市单位GDP电耗相对较高,说明应加强重点部门的节电管理。图 213 国内重点城市2010年能效指标比较 注:武汉市2010年单位GDP能耗为1.06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

25、指标数据未有公布,因此图中未包含武汉市。2.3.3 重点工业行业能效较高,服务业能效有待提升就工业行业能耗情况看(图 21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能耗大户,占到工业终端能耗总量的32.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支柱行业,占工业终端能耗总量比重也达到19.4%;其他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终端能耗占比高于工业增加值占比,说明这些行业的能耗强度较高,应作为工业节能的重点管理对象。图 214 2010年工业行业增加值占比与终端能耗占比将深圳市部分工业行业的能耗指标与广州、北京进行对标(图 215),发现深圳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

26、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单位增加值终端能耗远低于广州和北京,说明这两大行业能源效率相对较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低于北京、高于广州;其他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则均为三者中最高,说明这些行业的能源效率仍有待提升。图 215 部分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终端能耗比较就第三产业的能效情况看(图 216),深圳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住宿业两大主要服务行业的能耗强度均相对较高。加强第三产业节能管理,对于深圳市碳排放控制非常重要。图 216 2010年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较 注:左图为2005年可

27、比价计算结果,右图为2010年价格计算结果。2.4 二氧化碳排放现状2.4.1 电力消费碳排放占主导,重视三产与生活碳减排基于能耗数据测算,2010年深圳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06亿吨。由图 217可以看出,其他城市的CO2排放主要来自煤炭消费,而深圳市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消费,约占排放总量的36%,主要原因是深圳能源消费以电力为主,而本地生产(火)电量仅占全市用电总量的38.6%,大量电力从南方电网购入,而南方电网以煤电为主,碳排放因子较高,因此节约用电是深圳市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图 217 2010年重点城市碳排放结构比较-1由图 218可以看出,现阶段天津与重庆的碳排放仍集中在第

28、二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广州、深圳、上海的碳排放行业结构相似,第二产业碳排放占比为55%左右,第三产业碳排放占比为32%左右,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支柱经济力量;北京的碳排放以第三产业为主,占到排放总量的42.4%,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深圳也将逐步迈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消费的节能减排。图 218 2010年重点城市碳排放结构比较-2从碳排放行业构成情况看:工业碳排放(图 219-a)主要来自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大行业,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主要由原煤、天然气消

29、耗产生,占行业碳排放总量比重分别为53.1%、27.9%;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碳排放主要由电力消耗产生,占行业碳排放总量比重达80%以上。第三产业碳排放(图 219-b)主要由电力、柴油消耗产生,占行业碳排放总量比重分别为43.9%、30.1%,很明显碳排放来自建筑用电和交通耗油。居民生活碳排放(图 219-c)同样主要来自建筑用电和交通耗油,电力和汽油消费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60.4%和25.8%。(a) 工业(b) 第三产业(c) 居民生活图 219 2010年重点部门碳排放构成从各区碳排放情况看(图 220),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宝安、龙岗两区,碳排放量也较高,分别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40.3%和

30、23.1%;南山、福田其次,分别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14.6%和12.8%;罗湖碳排放占比为7.1%,盐田为2.1%。从下图还可以看出,与能源消费结构相似,福田与罗湖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图 220 2010年深圳市二氧化碳排放情况2.4.2 经济与能源结构较为低碳,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 按现价计算,2010年深圳单位GDP碳排放量为1.11吨CO2/万元,折算2005年可比价为1.15吨CO2/万元。 与国内重点城市相比(图 221),深圳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香港和台湾,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重庆和北京。深圳市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主导产业相对低碳,支柱行业单

31、位增加值能耗低;二是,能源结构相对清洁,天然气发电占到本地电力生产的48%,电力消费比重高但南方电网碳排放因子相对其他区域电网又较低。图 221 重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较就各区碳排放强度看(图 222),罗湖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最低,其次为福田区,龙岗与宝安两区的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罗湖区人均碳排放强度最低,其次为宝安区,其他各区的人均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而人均碳排放量指标因存在人口的流动性(工作与居住不在同一区),在此不建议作为各区的碳排放考核指标。图 222 2010年深圳市各区碳排放强度比较3 第三章 深圳市碳

32、排放变化规律分析就目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对温室气体排放尚不具备绝对量减排的能力。如果过早和过快地在排放总量上承担减排义务,将极大地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积极实践和促进低碳可持续发展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历史大势的现实之所为,是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主动有序地追求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利用后发优势,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碳排放可能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会更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课题组2009年出版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一书,对中国到2050年为止的能源需求及碳排放进行了数值预测研究,其结

33、论是中国的碳排放量可望在2030年到2035年期间达到峰值,而同期预测的人均GDP为1.6万美元左右(10.6万人民币)。深圳在碳排放总量控制上理应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也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新形势下的一项光荣使命。3.1 人口增长由人口现状分析内容可知,深圳市人口增长非常迅速,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37.2万人,“十一五”年均增长46.15。深圳市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人口增长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通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市原本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劳动力结构也将随之调整,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深

34、圳市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预计: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900万人,比实际人口数低估130万。深圳市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预计:2015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人,“十二五”年均增长11.8,与“十一五”人口增长率相比,该数值明显偏低。参考北京、上海等国际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预计短期内深圳市常住人口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5年末达到1180万人,2020年末达到1280万人。3.2 经济发展3.2.1 经济总量由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经济增长非常迅速。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2009年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2010年经济发展开始复苏,特别是工业行业增长势头

35、回升,按可比价计算,“十一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计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0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9.38%;预计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按1180万常住人口计算,本文预测的人均GDP为12.7万元/人,与“十二五”规划基本一致。按“十三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计算,预计2020年全市GDP达到22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7.2万元/人,折合约2.7万美元。3.2.2 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看(图 31),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据较高比重,但随后逐年下降,2010年已不足0.1%;第二

36、产业实现长足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980年的26.0%上升到2005年的53.4%;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5.1%,之后稳定波动,到2010年上升到52.7%。总体来看,目前二、三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支持不相伯仲。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第二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演进,预计2015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比2010年提升7个百分点。考虑近几年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保守预计2015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2020年达到60%。图 31 深圳

37、市历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就工业行业内部结构看,以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业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加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均不足2%,且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仅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增加值占比略有上升(图 32);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医药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占比相对稳定(图 33)。总体来看,深圳市工业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支柱作用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其他

38、行业无法比拟的,但未来先进装备制造业会迅速发展起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会逐步提高,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有所发展,但行业规模可能相对偏小,而传统制造加工业可能通过优胜劣汰仅保留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图 32 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变化图 33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变化就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图 34),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比2005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小幅上升,其他行业增加值占比则总体有所下降,其中房地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也下降了近2

3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在逐步上升。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金融中心、构建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发展商贸会展业和旅游业,预计201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图 34 第三产业行业增加值占比变化3.3 能源消费3.3.1 能耗总量变化2010年,深圳市能源消费总量4732.4万吨标准煤,“十一五”年均增长10.0%。由图 35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与生活消费能耗增长较快,第二产业能耗相对平稳,第一产业能耗近两年大幅度削减。由于深圳市电力消费量大,线损也占到一定比例。图 35 深圳市历年能源消费情况2010年,

40、深圳市全社会用电量663.5亿千瓦时,“十一五”年均增长8.55%。由图 36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工业用电量持续快速增长,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用电量有所减少,但2010年又出现大幅回升;第一产业用电量自2005年开始逐年下降,建筑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个别年份有所下降,但第三产业用电量一直呈逐年增长趋势。各部门用电量的变化也间接反映了深圳市产业发展趋势。图 36 深圳市历年全社会用电量情况3.3.2 能耗效率变化由现状分析2.3.2节内容可知,2010年深圳市单位GDP能耗为0.513吨标准煤/万元,“十一五”累计下降13.5%,与国内重点城市比较,降幅相对较小。就单

41、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单位GDP电耗两项指标看,“十一五”分别累计下降17.7%和19.0%。图 37 深圳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单位GDP电耗变化就工业分行业情况看(图 38),各行业能效有升有降。总体来看,传统制造业和基础工业能耗强度有所上升,2010年单位产值能耗较2008年分别上升5.7%、13.3%;先进制造业能效上升,2010年单位产值能耗较2008年下降16.3%。而以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深圳市工业能效的变化情况,全工业行业单位产值能耗近三年累计下降10.9%。就第三产业分行业情况看(图 3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

42、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两大传统服务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较高,但能源效率在不断提升,2010年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08年分别下降4.3%、9.1%;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公共服务管理业为代表的其他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但是能源效率有所下降,2010年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08年增长了约1倍,其他服务业的能效管理有待加强。图 38 工业分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变化图 39 服务业分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变化3.3.3 能源消耗预测(1)预测模型本次评价采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开发的LEAP模型(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研究未来深圳市的能源

43、需求情况。该模型包括能源供应、能源加工转换、终端能源需求等环境,可用于国家和城市中长期能源环境规划,并可以用来预测不同驱动因素影响下,全社会中长期的能源供应与需求,以及计算能源在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量。本模型以2010年为基准年,研究时间跨度为2010-2020年。模型的驱动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增长、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等。依据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特点,模型将终端能源需求部门划分为6个子部门,分别是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与线损,其中工业划分为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基础工业三类。加工转换部门仅包含深圳市内电力生产部门,划分为燃煤、燃油、燃气发

44、电三个类型。外购电力根据南方电网排放因子单独核算能耗与碳排放。三次产业采用单位增加值能耗指标进行预测,即能源需求量等于单位增加值能耗乘以行业增加值。生活用能依据常住人口数量与人均生活能耗等指标进行预测。最后,将6个子部门的能源消耗量相加求和,即得到终端能源需求总量,进而利用终端能源需求量与加工转换能耗量反推一次能源需求量。(2)情景定义本研究考虑三种情景:冻结情景、节能情景、低碳情景。冻结情景,即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保持现状不变,经济总量与人口总量基于前文预测逐年增长;本地电力生产规模不变,从南方电网购入电量满足用电需求。节能情景:考虑产业结构调整,2015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

45、,2020年达到60%;考虑(本地)能源效率提升,基于前文对各行业的能效对标,依据相应节能潜力设定能效提升;经济总量与人口总量增长与冻结情景一致,本地电力生产规模不变,但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电力需求缺口由南方电网外购填补。低碳情景:在节能情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清洁能源利用,包括假设南方电网提高核电、天然气发电比例,区域电网碳排放因子有所降低;终端能源消费中增加风电、太阳能发电利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减少从区域电网外购电量等。(3)预测评价情景预测结果显示,冻结情景下能源消费增长迅速,2020年达到9600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1倍多;由于人口增速低于经济增速,单位GDP能耗小幅下降,20

46、15年为0.476吨标准煤/万元,“十二五”累计下降7.19%,2020年为0.454吨标准煤/万元,2005-2020年累计下降23.6%。节能情景下,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节能技术应用,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相对放缓,2020年达到7900万吨标准煤,为2010年的1.67倍。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加快,2015年为0.432吨标准煤/万元,“十二五”累计下降15.8%,2020年为0.373吨标准煤/万元,2005-2020年累计下降37.3%。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为万元GDP能耗降18%,节能情景下深圳尚不能完成广东省的平均减排目标。低碳情景下,考虑能源生产部门的结构优化,电力生产能耗进一步降低,2020年全市能耗总量为7100万吨标准煤,为2010年的1.50倍。2015年单位GDP能耗降至0.410吨标准煤/万元,“十二五”累计下降19.97%,能够实现广东省平均节能目标;2020年单位GDP能耗降至0.335吨标准煤/万元,2005-2020年累计下降43.6%。图 310 能耗总量预测结果图 311 单位GDP能耗预测结果对低碳情景下2010-2020年单位GDP能耗强度降幅进行分解(图 3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最大,占到总降幅的36.8%,本研究保守预计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20年达到60%,如果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对地区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