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11(必修1 P17 文字信息)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必修1 P21 与生活的联系)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因此,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3(必修1 P23 与生活的联系)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容易被蛋白酶水解。4(必修1 P27 文字信息)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原核细胞的DNA主要位于细胞内的拟核中。5(必修1 P29
2、 文字信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6(必修1 P31 文字信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7(必修1 P32 文字信息)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8(必修1 P32 文字信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9(必修1 P35左下角图)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有C、H、O、N、S、Fe。10(必修1 P36 与生活的联系)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输入葡萄糖盐水是
3、常见的治疗方法。11(必修1 P37本章小结)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12(必修1 P38知识迁移)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的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被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13(必修1 P83学科交叉)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14(必修1 P83探究)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15(必修1
4、P85图53、图54)只有低温时曲线和横轴不相交,即酶的空间结构未改变,只是活性降低而已。16(必修1 P87科学技术社会)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的,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的产品,比一般的酶稳定性强。17(必修1 P88相关信息)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18(必修1 P89 文字信息)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只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19(必修1 P89 文字信息)萤火虫发光是因为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20(必修1 P89
5、 文字信息)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21(必修1 P90图57)主动运输,肌细胞收缩,生物发光、发电,大脑思考,蔗糖等物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都属于吸能反应。22(必修1 P93上方方框)对比实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23(必修1 P93 文字信息)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也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24(必修1 P94 文字信息)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25(必修1
6、P94和P103相关信息)细胞呼吸产生的H,其实是NADH,而光合作用产生的H是NADPH,两种物质不同,不能混用。26(必修1 P96基础题T2改编)酵母菌细胞破碎离心后,可分离成甲、乙、丙三部分,甲只含细胞质基质,乙只含细胞器,丙全有。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CO2和H2O的只有丙。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时难以进行,而且也不产生H2O,葡萄糖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27(必修1 P96拓展题改编)人、鸟类和哺乳类需要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靠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一般不是由ATP水解来供能的。28(必修1 P99学科交叉)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
7、都是可见光(不能利用红外光)。29(必修1 P99 文字信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注意它们的吸收光谱曲线图,波峰表示吸收多)。30(必修1 P106拓展题改编)夏季晴朗的白天的中午,有些植物会关闭气孔,影响CO2的吸收,这直接限制暗反应;而早晨和黄昏,光照较弱,直接限制的是光反应。31(必修1 P108知识迁移)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从而能够更好地吸收矿质元素,但不利于水土保持和缓解温室效应,因为植物和微生物有氧呼吸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32(必修1 P112 文字信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但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不包括
8、这三种。33(必修1 P114 文字信息)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有DNA的复制。34(必修1 P114技能训练)有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细胞出现多核,有利于控制细胞;细胞内出现伸缩泡,有利于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便于收集和排泄废物。35(必修1 P115基础题T5改编)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36(必修1 P118 文字信息)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分化概念的外延:不是单细胞生物)。37(必修1 P119相关信息)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38(必修1 P1
9、21 文字信息)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衰老程度越大,细胞越难分裂。39(必修1 P122 文字信息)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40(必修1 P124 文字信息)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41(必修1 P124拓展题)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一样,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得多。42(必修1 P126 文字信息)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43(必修1 P126图616)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
10、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44(必修1 P126 文字信息)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45(必修1 P126 文字信息)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必修21(必修2 P5旁栏思考)若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则F2中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F2中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2(必修2 P6实验讨论 T1)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
11、交的结果,则很难准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3(必修2 P8基础题 T3)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4(必修2 P10旁栏思考)从数学角度看,(31)2的展开式为9331,即9331的比例可以表示为两个31 的乘积。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其性状的数量比都是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
12、分离定律。这无疑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31)2。5(必修2 P16 文字信息)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6(必修2 P16相关信息)体细胞中只有两对染色体的马蛔虫,其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在受精卵中又恢复成两对染色体。7(必修2 P18相关信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原因
13、是此时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状态。8(必修2 P18 文字信息)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9(必修2 P19 文字信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其中三个极体不久都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10(必修2 P28相关信息)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明显,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11(必修2 P30小字部分)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
14、的位置。12(必修2 P31拓展题 T2)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但能出生的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种类极少,原因是很多种类的三体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减少了物质和资源的浪费。13(必修2 P34资料分析)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Y染色体的大小只有X染色体的1/5左右,故其携带的基因比较少。14(必修2 P36)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当女性的基因型为XDXD、XDXd时,都是患者,但后者比前者发病轻。男性患者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情况,即XDY,发病程度与XDXD相似。15(必修2 P42问题探讨)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必须
15、稳定且要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拷贝,传递给下一代等。16(必修2 P44)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17(必修2 P45旁栏思考)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而不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的原因: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而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是不可行的,因为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有这两种元素。18(必修2 P46思考与讨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分析结果。19(必修2 P46思考与讨论)艾弗里和赫尔
16、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共同思路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20(必修2 P52)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21(必修2 P53旁栏思考)在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分子的方法:因实验是根据半保留复制原理和DNA密度的变化来设计的,所以在实验中根据试管中DNA带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分子。22(必修2 P54)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
17、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23(必修2 P56资料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24(必修2 P56资料分析讨论)基因的遗传效应是指基因能够复制、传递和表达性状的过程。25(必修2 P60思维拓展)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互补的碱基序列结合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近。26(必修2 P66图45)tRNA中含有碱基对并有氢键,另外OH部位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与氨基酸的NH2中的H结合。27(必修2 P67拓展题 T1)密码
18、的简并对生物体的生存发展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碱基改变而导致的遗传信息改变。28(必修2 P69资料分析)某些RNA病毒里的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某些致癌的RNA病毒中含有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29(必修2 P69)豌豆圆粒和皱粒的机理: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而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游离蔗糖的含量升高。淀粉能吸水膨胀,蔗糖却不能。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能有效地保留水分,显得圆圆胖胖,而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但是皱豌豆的蔗糖含量高,味道更甜美。30
19、.(必修2 P70)囊性纤维病从分子水平分析机理: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31(必修2 P70小字)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线粒体DNA缺陷导致的遗传病,都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主要原因是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细胞质极少)。32(必修2 P78知识迁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的
20、原因:核糖体、tRNA和mRNA的结合都是蛋白质的合成所不可缺少的。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或阻止tRNA与mRNA的结合,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33(必修2 P80问题探讨)当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时,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NA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34(必修2 P81思考与讨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够遗传,突变后的DNA分子复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带有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并将突变基因传递给下一代。35(必修2 P81)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
21、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36(必修2 P81旁栏思考)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的生物学原理是紫外线和X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损伤细胞内的DNA。37(必修2 P82批判性思维)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是,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多生物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的突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因突变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38(必修2 P8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39(
22、必修2 P84基础题整合)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其产生新的基因组合的机会多。40(必修2 P85图55)果蝇的缺刻翅是因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其棒状眼是因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染色体移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41(必修2 P89拓展题 T1)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部分,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42(必修2 P89拓展题 T3)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但并不是绝对一颗
23、种子都没有,其原因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43(必修2 P89拓展题 T4)替代年年制种,获取无子西瓜的方法一是进行无性繁殖,将三倍体西瓜植株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大量的组培苗,再进行移栽;方法二是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未受粉的雌蕊,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种子的果实,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44(必修2 P92)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遗传咨询的防治对策和建议有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染色体异常可镜检染色体,
2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镜检红细胞形态)等手段45(必修2 P96技能应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能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维生素后又能生长,说明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维生素的合成。46(必修2 P114)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但研究生物的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47(必修2 P123小字)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48(必修2 P12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
25、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它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必修31(必修3 P14技能应用)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的糖分,这说明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糖类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2(必修3 P19)在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除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直接作用于效应器)。3(必修3 P19图24、相关信息)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 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4(必修3 P25图29)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0.81
26、.2 g/L,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5(必修3 P26模型建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6(必修3 P3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7(必修3 P32资料分析)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8(必修3 P42小结)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9(必修3 P5)
27、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10(必修3 P8)健康人的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其指标包括温度、pH、渗透压、血糖等多个方面。内环境的稳态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为主要调节机制,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11(必修3 P13选择题)血浆中的水的主要来源: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12(必修3 P36)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13(必修3 P36资料分析)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14(必修3
28、 P38)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15(必修3 P39资料分析)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和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大大提高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16(必修3 P41科学技术社会)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17(必修3 P46旁栏思考)达尔文实验中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的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
29、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尖端。这说明是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面,引起尖端下面一段弯曲生长。18(必修3 P47旁栏思考)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并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而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推断。19(必修3 P47图35)吲哚乙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20(必修3 P48)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但要注意,吲哚乙酸是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21(必修3 P48)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吲哚乙酸(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
30、BA)等。22(必修3 P48知识链接)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植物激素是由其产生的部位运送到其作用的部位;而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般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23(必修3 P48小字)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另类解释: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些植物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而向光面的生长抑制物质却多于背光一侧。24(必修3 P49技能训练)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 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若由该
31、实验得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的结论,则实验的设计不严密。还需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25(必修3 P50)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26(必修3 P50)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和不同细胞、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27(必修3 P51探究)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
32、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28(必修3 P53)赤霉菌可以合成赤霉素,水稻感染赤霉菌后,引起恶苗病。29(必修3 P54小字)植物体内除已经介绍的5类植物激素外,还有一些天然物质也在调节着生长发育过程,如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30(必修3 P54)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31(必修3 P54小字)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
33、,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在根本上,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32(必修3 P5455)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其中,生长素类似物就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稳定的原因之一:它们不是天然的物质,植物体内缺乏分解它们的酶。33(必修3 P55资料分析)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 淀粉酶。34(必修3 P56拓展题)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从而抑制发芽,持续一段
34、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没有了脱落酸,这些种子就解除了休眠;另外大雨天气又为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因此种子会萌发。35(必修3 P57本章小结)达尔文实验设计的原理很简单排除法,让一部分“缺席”,研究这时系统的反应。36(必修3 P60、6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为逐个计数法(适合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估算法两种。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适合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37(必修3 P61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
35、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往往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38(必修3 P61讨论)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39(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T2改编)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40(必修3 P64拓展题T1)种群不具备个体所具有的性别、年龄等特征,另外种群也
36、出现了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因此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41(必修3 P6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由此可看出,在数学模型建构过程中也常用假说演绎法。42(必修3 P66)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在其数学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一定是大于1的一个值。43(必修3 P67)K值
37、(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44(必修3 P67)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等特征会发生变动,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45(必修3 P69探究)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因此无须设置对照组,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则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46(必修3 P74)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中群落的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7(必修3 P78思考与讨论)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原因是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从而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