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总第
27
期 第 2 期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No.2, 2023
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Serial No.27
学术不端行为研究
刘轶博 张 磊 雷二庆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 100071)
摘 要:学术不端行为并不是个别国家和单位的独有现象,它在人类社会中大面积出现,成为各国科研工
作中的共性问题。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的应对原则是"防制结合,以防为主"。"防"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
传;"制"是指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 科学研究; 防制; 机制
中图分类号:G131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671- 6949(2023)02- 0070- 04
在相称长的时期内,大多数人都相信科学是
的。美国学术界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起步较
诚实的事业,科学家是天生诚实的人。甚至在
早,成果也相对最多。1988 年,美国政府发布
20 世纪 60、70 年代人们还普遍认为,捏造和剽
《联邦登记手册》 (FederalRegister),对学术不端
窃是由于某些研究者精神异常而发生的很少数事
行为作出权威界定,指出:所谓 “学术不端行
件,与大部分科学家没有关系。但是随着科学从
为”是指那些 “编造、伪造、抄袭或其他在申请
业者逐渐增多,科学工作者群体中间也出现了良
课题、实行研究、报告结果中违反科学共同体惯
莠不齐的现象,大量学术不端行为开始出现。从
例的行为。”也即那些科学活动中违反诚实原则
被贝尔实验室除名的 “物理奇才”舍恩,到韩国
的违规行为。到 2023 年秋天,美国联邦政府机
“民族英雄”黄禹锡;从德国的科学精英赫尔曼
关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统一定义:学术不端行
和布拉赫,到 “自主创新的造假先锋”上海交大
为重要被限定在 “捏造、篡改、抄袭” (FFP)
专家陈进,各种学术不端案例提醒我们,离开制
三者中。这个概念被沿用至今。
度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督,科学的庭院里照样会长
欧洲各国对学术不端的研究比美国稍晚,他
出欺世盗名的杂草。据 2023 年 5 月 9 日出版的
们对其定义也受到美国学术界的影响,但比美国
英国 《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社会科学家实行的
的定义更加宽泛。在英国,学术不端所要解决的
不端科学行为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几千名
对象不仅限于政府资助的研究工作,它追究的是
美国科学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可在过去三
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瑞典将学术不端界定为:
年中有过不端科学行为。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
故意捏造数据来修改研究进程的行为、抄袭其他
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性,科学界已有了愈来愈
研究者的行为、以有上方法之外的方法修改研究
广泛的认同。
进程的行为;丹麦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涉及修
改、捏造科学数据的行为和纵容不端行为的行
一、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为;等等。由此可见,欧洲诸国的定义比美国在
范围上更广泛一些。
世界各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是不一致 中国科技界关于科研学术道德问题的关注与
收稿日期:2023- 03- 22
作者简介:刘轶博,女,博士,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张 磊,男,博士,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雷二庆,男,博士,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
第 2 期
刘轶博 张 磊 雷二庆:学术不端行为研究
71
讨论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81 年,邹成鲁等 4
作的产物。
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致函 《科学报》,建议开
展 “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的讨论。在 2023
二、学术不端因素分析
年 2 月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科
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交的 2023 年
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具体因素是不一
度报告列举了不端行为的 7
个表现形式: (1)
致的,但归纳起来,重要有以下四点:
抄袭抄袭别人成果; (2)伪造篡改实验数据;
1、人性的弱点。经济学研究都假定被研究
(3)随意侵占别人科研成果; (4)反复发表论
对象为理性人,这符合大多数的情况,在实际生
文; (5)将原本可以用一篇完整的论文发表的
活中,科研工作者的绝大多数行为必然是通过了
科研成果,分为多篇投稿; (6)学术评审和项
理性的思考后作出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
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 (7)过度追求名利,
化的同时极有也许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但在缺
助长浮躁之风。我国科技部颁布的 《国家科技计
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所以人类自私的个性决定
划实行中科研不端行为解决办法 (试行)》定义
了某些科学工作者会丢弃基本的科学道德规范,
了六种学术不端行为,涉及: (1)在有关人员
在人欲望驱使下,明知弄虚作假有违道德,明知
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
抄袭是侵权行为,仍然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这
(2)抄袭、抄袭别人科研成果; (3)捏造或篡
是学术不端产生的主线因素。
改科研数据; (4)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
2、利益的驱动。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家的范
知情批准、保护隐私等规定; (5)违反实验动
本是 17 世纪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成员。这些英国
物保护规范; (6)其他科研不端行为。这两个
初期的绅士被认为是自由而诚实的,他们不为任
定义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宽泛。
何私利,只为探索真理而从事科学研究。然而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过窄,不利于全面
20 世纪以后,科学家的队伍迅速扩大,科学活
惩制学术不端,但定义过于宽泛,同样可使得处
动早已经不仅是少数社会精英的爱好爱好,同时
理缺少可操作性。我们认为,对学术不端行为进
也成为千百万人谋生的职业。而同时社会对科学
行界定期应重要考虑道德层面的问题、可操作性
研究的投入相对有限,这些有限的科研资源成为
问题和普适性问题。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
科学家竞相追逐的对象。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
学术不端行为应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抄袭
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公司与科研机构
抄袭别人成果; (2)伪造篡改实验数据; (3)
的合作大大增长,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个人经济
误用署名权; (4)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
利益经常直接挂钩,致使这种资源竞争日趋激
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
烈。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下,科研工作者自身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媒体对学术界种种不良
的提高与完毕的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的数量紧密
行为的称呼很多,重要有 “学术失范”、 “学术
相关, “要么在研究后发表,要么在研究后 ‘死
不端”和 “学术腐败”三种。从汉语语义上分
亡”’。在 “发表”或 “死亡” (PublishOrPerish)
析,这三个概念的指向是一致的,但强度不同。
这种业绩至上主义风潮的驱使下,研究者若不发
学术失范重要指学者违反学术规范所犯下的技术
表论文就会被无情淘汰,再加上科研工作自身就
性过失;学术不端重要指学者涉及抄袭、抄袭的
背负巨大的压力。在诱惑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
不良行为,也指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行为;学术
这就产生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始驱动力。
腐败则重要指学者或其别人凭借权力为自己谋求
3、制度的缺失。人类社会区别于其它动物
学术利益及其他利益。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
群体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人类学会了制定和遵守
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因知识缺少或学术不严 制度,这也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在谨而引起失误;后者则是明知故犯,企图不劳而 科研工作中,这种制度保证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获,或少劳多获。一般认为,学术腐败是权力运
72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年
重要涉及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和处罚制度。
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听到 “你连抄都不会”这种
目前,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营中失范,尚未建
声音;而整个社会则对学术不端行为更是漠然置
立起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所以人们不可
之,有时居然怀有是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揭
避免地仅仅依照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定
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行为。
义科学荣誉的大小。同时,同行评议制度不健全
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使得学术不端者更
和科学界的 “马太效应”使得默默无闻潜心科研
加有侍无恐,这是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社会背
的青年科学家的科学成果难以得到认可。对于科
景。
研工作中频繁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我们需要及
时予以揭露并对行为人进行严厉解决,以保持科
三、我们的对策
学的公正和纯洁。然而,我们的监督机制尚显稚
嫩。实际情况是对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很难做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学术不端行为视为一种个
到及时发现。根据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提供的报
人层次上的 “疾病”,而应意识到其病因存在于
告,在每十万名研究人员中,大约每年只有一件
科学研究组织和科研体制中,并对社会发展构成
不端行为会被发现,这显然比我们调查了解的学
严重威胁。本研究认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
术不端行为发生率低得多。此外,现存的制止学
们的应对原则是 “防制结合,以防为主”。 “防”
术不端行为的制度难以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尽
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传; “制”是指成立机
管我国已经意识到应当确立起应对学术不端行为
构、健全制度。
的规章制度,但到现在为止所做的实际工作还是
1、加强教育。科学道德的缺位及科学精神
微乎其微的。从目前的法律制度来看,只有在著
的丧失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我
作权法中,对因抄袭而导致的侵犯别人知识产权
们应积极加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提高科
的行为规定为违法行为,应予以制裁。但执法方
学界人士的道德素养。拥有 73 个基础研究所的
面却存在制裁偏轻、打击不力的实际情况,难以
德国马普协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该协会积极
起到惩戒和震慑的作用。
为青年研究人员开展有关科学道德教育的计划,
制度的缺失减少了学术不端的成本,而同时
他们认为必须培养青年科学家深刻地结识到 “作
其收益又相称可观,这就使得有某些争功近利的
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名负责任成员的重要性”,防
科研工作者对这种高效费比的选择趋之若骛。这
止不端行为比揭露少数的越轨科学家更具治本意
是学术不端产生的外在条件。
义。在科学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要注重率先垂
4、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一旦有学术
范的重要作用。老一代科学家严以律己,发挥表
不端行为暴露出来,有相称一部分的单位领导首
率作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保持科学前沿创新的
先想到的是如何 “灭火”,保全名声,而不是积
精神和增强对科学事业的严厉性和责任感会起来
极查明真相,严厉解决负责人。现存,对于学术
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端事件的查处很大限度上要归功于媒体的揭露
2、加强宣传。在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后,有
和跟进,而不是如人们所认为的 “科学共同体是
相称多的有过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者们并没有认
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完全自治和自我调节的系
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大多数群众也是对这种
统”。这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美国科学院与
事情冷眼旁观,甚至认为这是由于被揭露者 “运
美国科学基金会在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上的矛盾也
气不好,晦气了”。我们应当通过大力宣传来扭
可以反映这个问题。美国科学院主张将不端行为
转这种局面,把学术不端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
的定义尽也许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而美国
形式及其危害限度告诉大家,促使形成一种人人
科学基金会则希望将定义放宽,并加强对此类事
关心学术风气建设、痛恨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风
情的监督。从我国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似乎
气。同时,加强宣传也可以在某种限度上有助于
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 “笑贫不笑娼”的风气,
第 2 期
刘轶博 张 磊 雷二庆:学术不端行为研究
73
社会监督和处罚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可引
的注解和参考书目,但国际数学家大会仍然将有
发科研从业者的自律。
着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授于佩瑞曼,
我们应当结识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以表彰他在证明庞加莱猜想过程中做出的奠基性
可以使得治理学术不端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且
奉献。这也说明我们需要更加合理的科学评价体
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这应当成为我们优先选择
系,更加重视对学术成果的质量评价。
的对策。
事实上,仅仅依靠道德力量,我们不也许从
3、成立机构。相比较而言,学术不端者也
主线上避免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所以我们还
是属于高智商人群,有些不端行为还通过了相称
应当建立和完善监督、审核、处罚等一系列机
巧妙的伪装,所以没有专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
制,来受理投诉和举报,同时监督、调查、惩处
是很难对不端行为做出认定。现在大部分的学术
发生不端行为的科学家。虽然我国也建立了一些
不端是通过科技管理部门在解决,由于在知识结
针对学术不端的各种处罚制度,但无庸讳言,我
构和人员等方面的欠缺,很难对这些不端行为做
国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办是不力的。调查
出及时、有效、准确的判别。这就需要各个行业
表白,35%的两院院士认为,已揭露出来的学术
分别成立专门机构来应对学术不端行为。我国也
越轨事件只有少数得到了解决。事实上,学术骗
已经成立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专职管理机构,
子缺少有效而严厉的处罚措施是他们一而再、再
涉及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中国科学
而三地无所顾忌地弄虚作假的重要因素之一。他
院学部科学道德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委
们这所以敢于抄袭,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不应当剽
员会等,但真正具有行业性质的还很少。
窃,而是他知道这种抄袭行为败露后产生的成本
4、健全制度。人是有理性的,都会明白
会远小于他成功后的收益,也就是他失败的风
“不自律就要接受他律”的道理,假如他律的后
险”远远小于成功的盼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
果远远劣于自律的结果,那么自律的人就会越来
人就很有也许将任何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置之度
越多。人的本能又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自律也不
外。所以我们需要更加和严厉和可操作性的准
是自发的,自律是对 “他律”的认同。这就需要
则,要加大学术不端的行为成本,达成其无法承
我们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加强他律,涉及健全科研
受的地步,只有这样才也许大大减少学术不端行
奖励机制、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及其处罚机
为。
制,涉及明确的解决流程。
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科研奖励体系。现
参考文献:
在科学界已普遍习惯于根据科研工作者公开发表
[1] 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J].科学学研究,2023,
的论文、著作的数量作为提职、晋级、评估各种
(01).
奖励和荣誉的依据,这无疑是具有一定对的性
[2] 吴善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科学道德学风问题[J].中
国科学基金,2023,(02).
的。但 “发表”或 “死亡”这种业绩至上的风气
[3] (日)同崎茂明.科学家的不端行为[M].清华大学出版社,
并不完全有助于科学研究,我们应当看到有些发
2023.
表论文数量不多的科学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如
[4] 夏劲,冯斌.学术腐败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学科
俄国数学家佩瑞曼 (GrigoriPerelman)在一个存
进步与对策,2023,(02).
档网站上贴了两篇论文,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证
[5] 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
明草稿,他的这两篇文稿并没有写成严谨并且合
分析[J].科研管理,2023,(03).
于规范的论文,证明其中每一个细节,列出所有
(责任编辑:肖承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