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学科协同育人研学课程的构建_刘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844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学科协同育人研学课程的构建_刘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学科协同育人研学课程的构建_刘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学科协同育人研学课程的构建_刘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2023 年 8 月 15 日投稿网址:“学科+实践,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1自学科分化以来,分科教学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和常态。学生在分科课程中学习学科知识,在问题解决中运用学科知识,可以说,分科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在学科教学的路上走得太久,以至于常常忽略儿童的世界是不分学科的。而且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在那些学科交叉处才更容易引发创新与创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学校教育勇敢地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学科整合之道,发挥多学科综合育人功能。要寻求多学科的融通与整合,就必须回到儿童真实的世界中,回到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回到儿童感兴趣的话题中。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立足成

2、都,开发了“行走成都”课程,以该课程为载体,拉近学科与生活的距离,研究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策略。一、课程设计阶段:统合多学科育人目标学科育人目标汇聚在一起,指向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整体建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在课程设计阶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课程育人目标的问题。从研学课程本身的实践属性、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出发,我们选择科学探究、人文理解、责任担当作为课程设计的切入点,构建了研学课程 3+1 目标模型(如图 1)。整体建构人文理解责任担当整合创生图 1 研学课程 3+1 目标模型具体到“行走成都”课程,科学探究指的是围绕关键词“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从地势地貌、气候特征、自然景观等

3、方面寻找科学证据,表征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人文理解指的是围绕关键词“三千年史、文化名城”,从建都历史、文人墨客、遗迹遗产等方面溯源探今,解读成都创新、优雅、乐观、包容的天府文化;责任担当指的是随着对成都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成都、建设成都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整体建构指的是在上述三个目标逐步达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目标的构建过程遵循多科参与、聚焦主题、先分再合的原则。比如,对于行走都江堰研学活动,首先是多学科教师分别拟订可实现的学科目标,然后聚焦学生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整合学科目标,最后进行梳理统合,形成三级课程目标(见表 1)。多学科协同育人研学课程的构建四川师范大学

4、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刘涛摘 要 研学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课程并轨运行,现实中多由学科教师兼职任教。学科教师常受困于学科角色,难以实现“综合”与“实践”的深刻内涵。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在多年的研学课程中,以“行走成都”为课程载体,探索出“多学科协同育人”策略,由多学科教师协同并进,在研学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各个阶段,既立足学科、基于学科,又打破学科、统整学科,发挥多学科育人功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与整体建构。关键词 多学科协同 研学课程 核心素养引用格式 刘涛.多学科协同育人研学课程的构建 J.教学与管理,2023(23):24-26.教研活动25刘涛

5、:多学科协同育人研学课程的构建 表 1 研学课程顶层设计课程目标(以“行走都江堰”为例)核心目标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多学科协同促进目标达成整体建构科学探究科学精神学会学习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探索自然聚焦问题解决,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理性探索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协同语文、道德与法治、数学、信息科技、英语、艺术等学科力量,从都江堰工程的历史、原理、价值、影响等方面,整体建立起对都江堰的立体认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人文理解人文底蕴实践创新体悟都江堰的伟大之处,增强文化自信感悟都江堰天人合一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社会责任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建立绿色、生态、环保的健康生活观念在探究

6、中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不怕困难,勇担责任,从小我走向大我二、课程开发阶段:整合多学科适切知识研学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结合研学地点筛选资源、架构课程。在“行走成都”课程开发阶段,多学科知识相机融入、整合,搭建了课程框架,充实了课程内容。确定课程逻辑:围绕认识一座城市的一般逻辑,沿着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两条主线,选择典型的行走路线和地点,设置校级行走课程,同时辅以班级、亲子课程,充实两条主线的课程内容。构建课程框架:“将地方文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校本建构的重要原料和精神营养。”2基于儿童生活圈,搭建亲近社区、走进城区、环游郊区三平台课程,逐渐扩大儿童探索世界的空间,同时采用领域内学习和跨

7、领域学习的方式,融入多学科知识内容(如图 2)。环游郊区走进城区亲近社区图 2 三平台两领域的“行走成都”研学课程框架充实课程内容:融入、整合多学科适切知识,提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见表 2)。表 2 多学科适切知识整合(以“行走成都”为例)三平台课程序列领域内/跨领域课程内容多学科协同亲近社区宣传+践行:垃圾分类、珍爱粮食、节水节电、志愿者、文明劝导员采访+慰问:采访社区英才、慰问孤寡老人参观+体验:博物馆解说员、职业体验、义卖义捐语文:在行走成都课程中深入语文实践,积累文化知识,运用语言文字,锻炼语文思维。道德与法治:行走社区、城区、郊区,参与社会实践,积累活动经验,关注社会热点和时

8、事政治。数学:在研究成都地势地貌、气候特征、自然景观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经验,培养数学思维。英语:在行走成都课程中,学习、运用英语知识,参与情境模拟、语言实践,锻炼实践技能。信息科技:在行走成都课程中,探究相关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与成都文化相关的多媒体作品。体育:在行走过程中,了解成都体育文化,积累体育基础知识,训练徒步行走技能,增强体质。音乐:在行走成都过程中,结合成都童谣、民谣、地方歌曲,积累音乐基础知识,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表演能力、创作能力。美术:结合成都元素,进行美术创作,绘画、书法、摄影、雕塑、泥塑、摄像、剪纸、设计等,

9、提升美术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走进城区路与桥:琴台路、万里桥街与巷:春熙路、宽窄巷子树与花:市树银杏、市花芙蓉人与物:杜甫、诸葛亮、李冰、巴金场与馆:(秋之实博物馆探秘课程)大熊猫博物大熊猫博物馆馆、川菜博物馆川菜博物馆、金沙遗金沙遗址址、武侯祠武侯祠、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三星堆三星堆、文殊坊、青羊宫、市博、省博、永陵、科技馆、美术馆、图书馆传统与美食:川剧、清音、四川方言、蜀绣、盖碗茶、传统游戏、成都小吃、川菜环游郊区山水与田坝:(春之声自然探秘课程)稻香渔歌稻香渔歌、浣花溪公园龙泉山脉浣花溪公园龙泉山脉、龙龙门山脉门山脉、三道堰三道堰、都江堰都江堰、青城山、川西坝子、活水公园、兴隆湖、府南河科

10、技与未来:科学城、航空科技馆备注加粗部分为校级组织的研学课程,全体学生必修;其他部分为班级课程和亲子课程,师生家长选修。比如在行走都江堰课程中,根据三级目标,多学科协同制定了课程内容(见表 3)。表 3 多学科协同整合(以“行走都江堰”为例)大主题分解探究主题多学科协同整合课程内容叩问千年古堰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语文/道德与法治:工程意义和价值,天人合一思想信息科技:实验、实证研究,探究工程原理数学/美术/劳动:工程图、沙盘模型英语:导游解说、世界影响都江堰是怎么修建和维护的?都江堰的工程原理是什么?为何说都江堰是水利工程鼻祖?26刘涛:多学科协同育人研学课程的构建三、课程实施阶段:浸

11、润多学科思想方法“儿童认知规律和国内外全科教师研究都表明,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本质内涵不是能胜任全部科目的教学,而是能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有效整合各学科知识,并具备设计和实施这类整合性课程教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儿童品性的发展。”3多学科协同育人,学科思想方法必然融入课程,这也是研学课程独有的优势:将学科思想方法浸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科思想方法的浸润,教师要有意为之,更要巧妙为之。还以都江堰课程为例(见表 4)。表 4 多学科核心思想方法的浸润(以“行走都江堰”为例)大主题多学科核心思想方法多学科协同促进核心思想方法落地叩问千年古堰道德与法治:天人合一、生态文明、文化自信语文:收集信息、阅

12、读提炼、归纳总结数学:假设、统计、类比、数形结合英语:体验式探究、运用、创新思想信息科技:建模法、控制变量法、猜想假设艺术:阅读、搜索、联系、比较、创新各学科核心思想方法融入到一个大主题、三个小主题、若干小问题中,有的带着明显的学科特色,有的贯穿各学科,比如比较、类比、联系、猜想与假设等,实施中注意学科思想方法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课程实施阶段,多学科教师在集体指导和跟随指导中浸润学科思想方法。在“行走成都”行前课、行后课中,教师进行集体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文本阅读、系统思考、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而在行中的跟随指导中,教师适时给予实验、实证、比较、考察等思想方法,并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四、课

13、程过程评价:统整多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型、经验型课程,重视反思评价。”4研学课程中学生的成长主要体现在研和学的过程中,因此研学课程的评价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中要整合多学科核心素养,考量这些核心素养是否指向并最终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建构。具体实践中,可围绕下列表格提供的思维线索制定研学课程过程性评价量表(见表 5)。表5 多学科核心素养统整评价量表(以“行走都江堰”为例)课程目标目标达成标识多学科核心素养统整科学探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探索自然聚焦问题解决,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理性探索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敬畏自然,勇于探究解决问题,系统思维理解原理,准确表达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文化理

14、解与学习能力续表 5课程目标目标达成标识多学科核心素养统整人文理解体悟都江堰的伟大之处,增强文化自信感悟都江堰天人合一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会鉴赏,文化自信建立和谐、共生发展观善用信息,计算思维审美判断与艺术表现数学眼光、思维与表达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健康意识与身体素质社会责任建立绿色、生态、环保的健康生活观念在探究中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不怕困难,勇担责任,从小我走向大我生活环保、绿色、健康实事求是、提升思辨力乐于分享、善于合作当学科核心素养融入研学课程中,并通过多学科的统整实现学科素养从割裂到融通,从各自为政到相互应和,这些学科的核心素养就能在学生身上产生化学反应,学生

15、的整体建构就能立起来、强起来。“教师应正确认识研学旅行课程的特点,融合各学科核心素养。”5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行走成都”校本课程为载体,探索多学科协同育人策略在研学课程中的应用。在课程的顶层设计阶段,多学科参与制定课程目标;在课程开发阶段,多学科相机融入学科内容;在课程实施阶段,多学科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在课程评价中,注重过程性评价,统整多学科核心素养,并以目标达成标识来评估课程效果。这些策略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运用和优化,将持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研学课程的整体建构。参 考 文 献1潘环球,郭德强.探寻具有乡土特色的“实践+”育人路径J.人民教育,2022(06):77-78.2李臣之,纪海吉,张利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校本建构:地方文化融入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1):72-78.3黄友初,马陆一首.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内涵、特征与培养路径J.教育科学,2020,36(02):47-52.4孙红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跟随式指导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17):23-25.5马东贤.走向学科融合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策略J.中小学管理,2021(02):47-49.责任编辑:白文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