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8201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及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部分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第二部分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840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启动子2奢侈基因3连锁群4细胞全能性5细胞凋亡6应激性7酶8反射弧9真核生物10克隆二、简答题1五界分类系统2人体的11大功能系统3细胞周期4生物膜流动镶

2、嵌模型5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6烟草打顶后长出新的侧芽的原理7简述病毒增殖过程8为什么说初级生产量是形成生态系统的基石9血液在循环时为何不会倒流10下面结果属于植物的何种组织?藕仙人掌的刺豌豆的卷须菟丝子的吸器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2牛能消化草,人不能,为什么?如果用抗生素把牛胃内的微生物杀灭,会怎样?3染色体的结构要点。第二部分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物种species答:物种简称“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

3、互相隔离。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种群population答: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个体彼此间可以互配进行生殖。种群不仅是物种的存在单位,而且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种群不仅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而且也是群落的基本组成成分。3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答: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和淋巴管系统(淋巴循环)两部分。是使血液或淋巴流通,把由外界摄取的营养和体内产生的激素等分配到身体各部,以及进行气体交换和将废物排出等的管系。4生态系统ecosystem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

4、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食物链food chain答:在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为起点,各种生物有机体以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即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关联而形成为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6反射弧reflex arc答:反射弧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及突触连接)、传出神经元、效应器5个环节。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7后口动物deuterostome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 形成口的动物。后口动物包括棘皮动物和脊索动

5、物。8双受精答:双受精是指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两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9遗传漂变答:遗传漂变是指基因频率在小群体里随机波动的现象。遗传漂变和选择、突变、近亲繁殖等都是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因素。10有丝分裂mitosis答: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质形成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密码的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二、简

6、答题。1简述人类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答:(1)人类的形态学特征:人具有脊椎动物的某些原始的形态特征。如具五指(趾),退化的尾椎和尾肌,(眼中)瞬膜的痕迹,耳肌的痕迹,盲肠的残余(阑尾),发达的锁骨。人类躯体结构保留着树栖生活方式的适应特征。颈椎和腰椎少,躯干结构紧凑,有利于树栖;肢体相对于躯干较长,婴儿期甚至上肢比下肢长;手的抓握力很强;双目前视,具立体视觉;爪变为扁平的指甲,可剥、刻、抓、摘果实和种子。体毛退化和独特的性行为。(2)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直立行走,发达的大脑。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2简述地球生命的起源。答: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事件

7、。生命是在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地球先经历约10亿年进化史),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由无生命的物质经历一个自然的、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生命起源演化经历过地球进化、生命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历程。生命在地球进化的过程中诞生。生命发生的最早阶段是化学进化,即从无机小分子进化到原始生命的阶段。地球形成约在45亿年前,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在紫外线、闪电、辐射等作用下,还原性的H2S、CH4、NH3合成有机小分子,这是化学进化的第一阶段:有机小分子的非生物合成,无机分子生成有机分子的过程。化学进化的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化学进化的第三阶段:核酸一蛋白质等多分子体系的建成。原始细胞的起源是化

8、学进化的第四阶段。3两栖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答:陆地和水域是生存条件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环境。水域由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30,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撑托起来,使动物能在水中遨游。两栖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呼吸器官和陆上运动器官的问题,即在陆地上行走和在空气中呼吸的问题。(1)在陆地上行走。由于空气密度低,重力作用要求陆生动物必须有强有力的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才能使躯体在地面上移动。在这种机能要求

9、的前提下,陆生动物形成了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2)在空气中呼吸。鳃是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肺是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两栖类幼体以鳃呼吸,经变态后,成体以肺呼吸。陆生动物形成了肺呼吸空气,同时形成了一系列保水结构和适应陆地生活的感官和繁殖方式。4举例说明从细胞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直至个体的过程。答:(1)人体的细胞人体的细胞有40万亿60万亿个,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分化,使人体的细胞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分为很多类型。(2)组织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成的细胞群体称为组织。人体有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这些组织执行不同的功能

10、。(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例如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4)系统由功能不同的多个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结构,称为系统。人体至少可以分为11个功能系统: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淋巴和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完成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5简述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答:植物的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1)根分为根尖结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三部分,具有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主

11、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类。(2)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同时又有支持枝叶、花和果实的作用,贮藏养料的功能。(3)叶分为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如缺叶柄或托叶称为“不完全叶”。叶也分为单叶和复叶。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4)被子植物花包括花瓣、萼片、雄蕊和雌蕊。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6)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种子

12、由胚珠发育而成,珠被失去大部分水分,成为种皮。6简述生物分界的发展历史和各分界划分的主要根据。答:(1)二界系统:人类观察自然,很早就注意到生物可区分为两大类群,即植物界和动物界。200多年前,林奈将所有生物分为两大界:植物界和动物界。(2)三界系统: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进化论者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系统,即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3)五界系统:1967年,R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4)六界系统:我

13、国生物学家陈世骧提出了一个六界系统,他把生物界分为三个总界:无细胞生物总界,包括病毒一界;原核生物总界,包括细菌和蓝藻两界;真核生物总界,包括植物真菌和动物三界。还有人主张在Whittaker的五界系统之下,加一个病毒界,构成另一个六界系统。(5)三域分类方案(三原界学说):20世纪70年代伍斯、福克斯等根据核糖体小亚基的分子结构,把生物界分为古细菌域(Archaea)、真细菌域(Bacteria)、真核生物域(Eucarya)。7简述HIV的感染及增殖过程。答: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反转录病毒。病毒粒子为圆球形,外层有脂质和糖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上镶嵌着两种糖蛋白组成的刺突GPl20和G

14、P41。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感染。病毒的增殖过程大致包括5个阶段:吸附,侵入和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HIV受体CD4糖蛋白结合,经细胞吞食作用进入衣壳进入细胞质。以病毒RNA为模板,反转录和毒双链DNA,双链DNA转移进细胞核内整合至宿主染色体上成为原病毒,一旦受感染细胞激活,原病毒DNA立即转录出病毒的RNA及合成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8简答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答:(1)脊索动物都具有脊索脊索的定义:脊索是指在动物背部,位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由中胚层产生的棒状结缔组织,存在于所有脊索动物中。脊索存在时间:a所有脊索动物的胚胎期都有脊索,在

15、低等脊索动物中起支撑身体的作用,终生保留;b高等的成体脊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的脊索或部分保留,或退化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所取代。(2)脊索动物都具有背神经管背神经管是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脊椎动物中背神经管分化为前端膨大的脑和脑后的脊髓。(3)脊索动物都具有鳃裂鳃裂:鳃裂是指发生在咽部,即消化管前段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是低等脊索动物的呼吸器官。鳃裂存在时间:a终身存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低等脊椎动物亚门的圆口纲、鱼类的鳃裂终生存在;b胚胎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其有世代交替现象?答:世代交替是指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

16、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被子植物一生包括两个阶段:(1)二倍体阶段(或孢子体阶段、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合子)开始直到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这一阶段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二倍体,二倍体阶段时间较长,并占优势,能独立生活;(2)单倍体阶段(或配子体阶段、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这一阶段是从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核花粉粒(小孢子)和单核胚囊(大孢子)开始,直到各自发育为含精子的成熟花粉粒或花粉管,以及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为止,此时,这些有关结构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

17、是单倍体。单倍体阶段时间较短,结构简化,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来获取营养。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世代交替是指二倍体阶段和单倍体阶段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和转折点。2试述脊椎动物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结构特点。答:(1)脊椎动物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应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

18、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2)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等器官。肺主要包括主支气管在肺内的各级分支和肺泡两部分,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氧气呼出CO2。另外,鼻还有嗅觉功能;喉兼有发音功能。3以人为例阐述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答:(1)人的生殖高等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亲本产生了有性生

19、殖细胞(配子)后,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精子的发生过程如下:a睾丸中的生精小管是产生精子的部位。性成熟后,生精小管内壁上的精原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大量精原细胞,一部分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核内含有46条染色体(包括性染色体X、Y),是二倍体;b初级精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精细胞。精细胞经形态分化发育成精子。卵子的发生过程如下:a卵巢是卵子的生成的部位,在女性的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为二倍体的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停下。b性成熟开始,在激素作用下,

20、初级卵母细胞被激活并开始生长,继续进入减数分裂,最终形成单倍体卵细胞和3个极体。(2)人的发育人的发育包括在母体内进行的胚胎发育和从母体分娩后继续进行的胚后发育。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精子和卵子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后卵裂开始进行,经历囊胚形成,原肠形成以及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等阶段,形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再经历幼年、成年、衰老直到死亡的复杂过程。根据人体各器官发育的特点,可分为初生期和初生后期。生长发育可分为4个时期。胎儿期:该期生长占优势,机能分化少。初生儿到成人时期。成人期:绝大部分组织、器官生长仅限于对损伤和废弃组织的修复和更新,以及疾病后的康复。老年期:该期各种机能缓慢衰退。经生长发育成为性

21、成熟的成体后,又能通过生殖产生新的后代,从而使种族生生不息,代代相继。4病毒、类病毒和朊粒是什么?它们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方面给你什么启示?(10分)答:(1)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或只有核酸);侵入寄主细胞之前无代谢必需的酶系统,也不能产生ATP,所以无新陈代谢活动;不能独立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更不能繁殖;可形成结晶似无机物;侵入寄主细胞后借助寄主细胞一套生命物质系统复制自己、大量繁殖,表现明显的生命现象特征。病毒给我们的启示:一种不完全的生命形式;或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形式。生物界(生命)、非生物界(非生命)无绝对界限、无不可逾越的鸿沟。(2)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颗粒

22、,无蛋白质外壳;300多个核苷酸构成,单链环状或线形RNA分子;类病毒与某些基因中的内含子核苷酸顺序相似;说明类病毒可能来自于基因中的内含子。(3)朊粒是一种蛋白质分子,也称蛋白质病毒;非生物性质,无核酸,无复制转录功能;但具生物特性具信号分子作用,能侵入寄主细胞,产生新的朊粒(即繁殖)。疯牛病病原体蛋白粒子Pron说明蛋白质可能也含遗传信息,对中心法则的挑战、补充;也说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有待于探索。病毒是细胞出现以后的产物;病毒和质粒、转座子有相似之处;此外,病毒含有的一些基因,常和寄主细胞的基因相同或相似,而和他种病毒的基因不同。因此,病毒可能来自细胞。贵州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及详

23、解(二)一、名词解释题1胞间连丝答: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为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2真核细胞答: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3裂殖答:裂殖是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胞藻和原生动物的裂殖实际是一次细胞分裂。4外始式和内始式答:茎的维管束木质部韧皮部呈束状排列在同一半径上。而在根部,两者以同心圆的方式相间排列。木质部韧皮部相间排列,外抵中柱鞘。而此两者都来源于

24、中柱鞘。这种由外向内发生方式被称为外始式,相反即为内始式。5舌状花答:舌状花是菊科植物花的一种。为合瓣花,花冠下部连合成管状(或称筒状),上部连合成扁平舌状。常具冠毛。多为两性花,6植物化石答: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7顶级群落答:顶级群落是指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处于演替初期的群落养分积累大于消耗,生物量大,不断地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而群落发展到顶级群落后,生物量趋于稳定,积累等于消耗,生物种类

25、不再增加,而是保持稳定。8Western blot答:Westernblot中文名称是蛋白质印迹法,又称免疫印迹试验,是指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然后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表达情况的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9世代交替答:指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则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动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指有性生殖的世代与无性生殖的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10维管植物答:维管植物是指所有具有贯穿于整个植株、与体内物质的

26、运输、支持和巩固植物体有关的维管系统(vascularsystem)的植物,包括蕨类和种子植物。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组织,可以让植物生长到一个较大的体积,顶级群落其主要生成阶段是孢子体。二、简答题1比较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各自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意义。答: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意义如下表1所示。表12简述两侧对称体制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答:(1)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上下的区别,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2)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

27、称体型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已发展的这种体型对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其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3简述自然选择的主要模式。答:自然选择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依赖于适合度与表型差异之间的关系

28、,可将选择模式划分为3种类型。(1)稳定性选择中间类型适合度高,两个极端类型适合度低,选择将淘汰两个极端类型。这种类型的选择常出现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那里的条件倾向于减少表型的变异性。(2)定向选择适合度从一种极端类型到中间类型再到另一种极端类型逐渐升高时,适合度低的极端类型被淘汰,选择使表型差异的频率曲线的平均值移向适合度大的一侧。这种类型的选择在环境发生趋向性变化时,或者当物种成员迁徙到新的环境中时是相当普遍的。(3)分裂选择当环境条件使两个极端类型有较高适合度,中间类型适合度较低,而淘汰中间类型时,选择结果使中间类型频率降低,在两个极端类型区域各出现一个频率的峰值。4简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

29、能。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1)能量流动:自然界对能量利用的效率很低。首先,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所有能量迟早都会通过生物呼吸被耗散掉;其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生物的呼吸消耗。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外部的能量补给,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单方向不可逆的,而物质的流动则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和元素是不灭的,都可借助其完善的循环功能被生物反复利用,因此对于一个封闭的和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来说,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地球

30、生物圈就是这样一个自给自足、自我维持的最大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5简述全球变暖的影响。答:(1)大气中CO2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地球温度升高首先会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根据联合国专家推算,海平面只要升高50cm就将使5000万至l亿人口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一些岛屿将会被淹没,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等。地球变暖还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也有重要影响,我国气候变化协调组已将这些影响概括为5个方面:使农业

31、生产能力下降;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预测203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约20 cm,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6简述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特征。答:(1)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或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从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止,即在食物链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就是一个营养级。(2)营养级的结构特征通常用生态金字塔来描述,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

32、系,通常在生物链的起点生物个体数量最多,在往后的各个环节上生物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到了顶位食肉动物数量就会变得极少,因此数量金字塔一般是呈下宽上窄的正锥体。7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什么特点?答: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如下特点:(1)膜是流动的,生物膜不是由固定不动的分子组成的静态的结构。膜基本上是由磷脂的疏水的脂肪酸链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而疏水相互作用比共价键要弱得多。大多数脂质和一部分蛋白质可以在膜中侧向移动,即在膜的平面内移动。(2)膜是镶嵌的,蛋白质不是伸展的片层,而是以折叠的球形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质。(3)膜上的糖类为细胞间识别所必需,

33、质膜表面的糖一部分以共价键与膜蛋白相结合成为糖蛋白,少部分与膜脂相结合成为糖脂,细胞识别的关键在于识别细胞表面的糖分子。8神经系统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答: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出去。(1)静息电位是神经元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产生的原因有:Na-K泵维持离子在膜内外的不平均分配,外正内负;膜对Na、K的透性不同,加强了膜外的正电性;细胞内有很多带有负电的大分子,加强了膜内的负电性,从而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急剧的变化,Na离子通道张开,神经冲动伴随Na大量流入和K大量流出,发生一短暂的可逆性

34、周期变化,即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特征:全或无,传播快速。三、论述题1请全面阐述动物的变态过程中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在进化上的意义。答: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称为变态发育。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1)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此类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外观上有较大的差别,比如毛虫和蝴蝶或蛴螬和甲虫。(2)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它们的幼虫在外观上与成虫差别一般不大,通常只是体型稍小,没有翅。生活在陆地上的不完全变态

35、昆虫的幼虫又称若虫,生活在水中的又称稚虫。常见的昆虫中,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另外,还有一类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态。它们是昆虫纲中的原始种类。它们没有翅膀,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无翅亚纲。这类昆虫种类很少,平时能见到的可能就是生活在书箱或衣箱里的衣鱼(书虫)。相对于以上两种变态发育,这一类昆虫的发育又称不变态或表变态。2论述动物的体腔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答:(1)假体腔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

36、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为假体腔。假体腔出现的意义:使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隙,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体壁肌肉层及体腔液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加强;体腔液使腔内的物质出现了流动循环,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2)真体腔的形成: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真体腔出现的意义: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

37、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消化能力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身体出现分节现象。3分析说明为什么一旦感染上艾滋病就很难治愈?试为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设计提出几种思路,并说明理由。答:(1)感染上艾滋病很难治愈的原因爱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构象和辅助T细胞上的T4糖蛋白互补。一旦感染上艾滋病后很难治愈,理由如下:HIV病毒侵入人体后识别并结合辅助T细

38、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并整合到辅助T淋巴细胞的DNA中。辅助T细胞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需要的细胞,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T细胞。新的HIV又侵入其他的辅助T淋巴细胞,产生新病毒并破坏细胞,循环往复,从而导致辅助T细胞大量被消灭,使患者失去一切免疫功能,导致各种病原体侵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HIV还能侵入另外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甚至其他一些组织的细胞,如脑细胞。HIV侵入脑细胞后,有些爱滋病患者会出现严重痴呆,行动迟缓,记忆力丧失等症状。(2)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设计的思路设计逆转录酶底物或竞争性抑制药,阻止HIV

39、病毒的复制,减慢HIV病毒的生长速度。设计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和丙种球蛋白等,免疫调节药物能抵抗病原体感染,并增强免疫调节。设计HIV疫苗:包括灭活的微生物、活的感染性疫苗、病毒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肽疫苗、病毒样颗粒。中药治疗AIDS,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直接杀死HIV或间接地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促进抗体的生成。4论述微生物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答:微生物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巨大作用,微生物可分解有机物。(2)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可分解有机残体,促进难溶性矿物转化,固定空气中氮素,增加土壤有效养分,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还可利用其进行沼气发酵。产生多种抗生素,能防治作物病害和杂草。(3)工业生产中有的是直接利用其菌体,有的是利用其代谢产物或代谢活动。(4)环境保护方面,利用其处理污水,污物,毒物,消除污染,保护环境。(5)微生物与人类及畜禽的健康关系密切,如有些生活在动物肠道内,可合成维生素,氨基酸等,为宿主提供营养。其产生的抗生素可治疗人类及畜禽的传染性病害。(6)微生物对人类也存在有害的一面,有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及动植物的病害,称为病原微生物,在历史上曾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