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整合浅析.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1649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整合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整合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整合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整合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整合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劳技论文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整合浅析*临海小学 周华月内容摘要 学科整合是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小学劳技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学科整合基础理论的解读,提出劳技学科整合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教学案例探讨整合的具体措施,通过与其他学科在内容、技术和组织上的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 问题 理论 整合 要求 措施一、存在主要问题分析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劳技学科的教学实践探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根据本人平时与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体会,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对劳技学科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

2、劳技课等同于做手工,只要教会学生按课本要求学会制作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2、劳技学科的教学无效性。由于部分技术作品的制作与实际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加上教师既没有引导学生去探索作品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或美学原理,也没有教学生如何看图制作等技术要素,学生制作完成后随手就扔掉了,造成教学的无效性。3、新课程与课堂效率的矛盾。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过程由注重预设向关注生成、动态调控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在单位课时内完成。4、教学资源匮乏。教师重视教学用书、师生讨论会以及计算机教学软件等校内资源的利用,对校外资

3、源开发利用较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教学方式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教学策略,在学科整合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二、劳技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重建课程结构,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的状况,以学科整合为切入点,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以及课程选择的差异性。学科整合按被整合内容所属学科的不同,可分为学科内部的纵向整合和学科

4、之间的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是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前提下,将教材有相同技术点的内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技能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项目主题。横向整合是将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领域)组合成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学科之间的_*本文获2010年台州市教研系统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横向整合。小学劳技学科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与技术素养,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劳技学科有着区别于

5、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它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如纸工、泥工、刺绣等与美术基础密不可分,小木工、小金工则包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种植、养殖更是自然课堂的延伸。再扩展开来看,与语文、数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对劳技作品的介绍、分析、评价,以及材料的计算等。可以说劳技本身就存在于其他学科中,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触类旁通”,搭建起学科之间联系的桥梁。三、劳技学科整合的总体要求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长技、以劳强体、以劳

6、益美的目的。其次要强化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与其他学科之间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采取“引导启发讨论探究”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突出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教材不等同于课程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学会选择和增补,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为出发点,与社会生活、科技知识的发展趋势相结合。第四,要加快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等多种

7、学习方式。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处理好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适时调整教学环节。构建起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方法为基点的学科新体系。第五,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教师自制教具与发动学生自制学具、带动家长收集资料相结合,达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的良性循环。另外可利用的乡土资源,也是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四、劳技学科横向整合的具体措施将小学劳动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就是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到劳技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劳技

8、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课程内容的整合在劳动与技术的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我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三部分。自我劳动是以儿童生活、学习为主线的劳动实践。以儿童个体为中心,围绕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吃、穿、 用以及生活起居等,教给儿童力所能及的自己应做的事。如教育学生自己削铅笔、包书面、整理书包、洗手洗脸 、剪指甲、订钮扣、系鞋带、穿衣服、铺床叠被等。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生产劳动主要是手工劳动,包括纸工、泥工、小木工 、小金工、种植、养殖、编织、缝纫、刺绣等。如泥工、纸工等课上学

9、的东西和美术相结合,而一些小制作可以和科学课相联系。公益劳动是以上两方面劳动的扩展,即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如生活方面,从以自我服务为主线的劳动扩展到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方面,也是主要从课堂、家庭的小范围、小型实践,扩展到社会实践。与家庭服务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其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应该关心家中的事,做好父母的小帮手,培养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如:洗衣做饭、扫地洗碗、买菜购物等。与社会服务劳动相结合 ,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社会的义务劳动,如帮助军烈属、孤寡老人、清扫公共场所等 ,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在帮助别人时得到幸福,通过公益劳动培养

10、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三方面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和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纸工、泥工时,美术课上有这个内容,劳动技术课上有,综合实践课上也有。不同的是教学的侧重点,美术课主要侧重的是色彩和美感,劳技课上侧重的主要是学生的劳动技能方面,而综合实践课上主张的是到实地把两者都用上去。再如在教大象穿纸一课时,一张10厘米10厘米正方形彩纸,剪成一个不断的纸圈,这其实也是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手段或投影、视频展台等现代手段示范。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把劳技和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二)课程技术的整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

11、但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做到与时俱进。在电化教育时代,强调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育技术设备仅仅是工具,幻灯、投影、电视都是教学辅助设备,而教材制作与教法研究才是首位。但是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劳技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流程示意图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游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也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所需的不可或缺的劳动技能,而劳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正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劳动与技术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为劳技学科与信息

12、技术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可能。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探讨劳技课堂教学如何在教与学的多方面得到强化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声情并茂的展现所要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和全过程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持续地参与教学,还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增强技术操作的可视性、动态性和化难为易性,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技术要领。因此,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变为通过教学媒体的有效整合优化,加上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等多种感观参与的劳动技术活动,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13、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课程技术的整合可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具体流程见上图。在制作风筝教学中,笔者预先设定了五项目标:1、了解风筝的来历以及有关风筝的趣闻。2、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工艺。3、学会制作自己喜欢的风筝。4、了解风筝放飞的原理和技巧。5、学会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当然这些目标不可能在一堂课内全部

14、实现,在上课前几天,先给每个学生发送电子邮件,要求他们到网上查找有关风筝的资料,或直接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做成PPT或WORD格式的文件回复给老师。在课堂上,先播放课件,请学生观看一些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图片和各地举办风筝节的资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再选择几份资料较全面的学生文件进行展示,与学生共同讨论有关风筝的话题,由于事先都查过资料,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接着请学生自愿组合,然后按照老师设计的分工表进行分工,共同设计制作风筝。在学生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不时的参与其中,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于风筝的制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要求在一课堂内完

15、成也不切实际,于是笔者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回家完成制作。在下一堂课时,每个小组都带着自己的作品到课堂上展示,派代表介绍作品的设计构思、制作过程、创造体会等,教师再进行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课程组织的整合劳动技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其他学科联系广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教学理念的发展为劳技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我们开放教法、开

16、放时空、开放课堂,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实现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的转变。1、开放教法劳动技术的传统教法通常采用的是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做、学生看”, “教师看、学生做”的单向灌输模式。如何突破这种传统教法,学科整合理念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考方向。学生学习的状态要变,教师的角色地位也要变,因而教学方法应该达到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联动的效果。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都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发挥。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2、开放时空劳动与技术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

17、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技教学有其特殊性,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劳技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上,应突破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开辟第二课堂,扩大信息来源,在课内外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如:成立模型制作、标本制作、摄影摄像、书法、美术、电脑等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带领学生去广阔的大自然,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回来后由学生自己制作,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又如带领学生去花卉基地、农场等处参观学习,学习种植修剪校园花木等;还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洗衣服、烧菜、缝补袜子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

18、做的事学着做,在做中学,在做中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开放课堂劳动技术活动要突破课堂常规限制,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和自由。如在教学水果拼盘一课中,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储备有关水果的知识并制成一张小卡片带到课堂上,主要内容包括该水果的产地、生长习性、营养成分、市场价格等,可以到网上查找,也可以结合植物课所学的知识和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课堂上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教师只作参谋。学生可以随意围桌而坐,可以随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做到不明白就问,不同意见就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放开,创造力也能得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也得以激发。做出来的水果拼盘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学生制作结束后,

19、根据自愿请学生讲解自己作品的构思和特点,并向大家介绍该水果的有关知识。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讲课让位于学生的讲解,课程的内容就显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而且又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五、结语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劳动技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探索学科整合前提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才能积极化解当前小学劳技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帮助学生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的技术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1 深根新课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 徐晓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与实践3 解月光、董玉琦,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电教4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义务教育教材的研究与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5 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