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与教学落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907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与教学落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与教学落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与教学落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编者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跨学科学习”首次作为独立的任务群出现,“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实施跨学科学习不仅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更是教学实践上的创新,要求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以适应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是什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本期组织了四篇文章展开探讨。天津师范大学楚爱华、石艳彩认为,语文跨学科之“跨”主要体现在跨学科教学知识、跨学科教学思维和跨教学时空限制等

2、方面,其实施要遵循综合性和多样性、融合性和实践性原则,要准确把握好四个点。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师发展中心钱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研室王小东从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现状出发,提出要在理论梳理、区域实践和命题测试等方面做好“桥接”。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鲍清源、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鲍道宏立足教材注释,探讨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聂嘉和魏小娜、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吴宗艳着眼单篇课文,探索单篇阅读教学中跨学科学习任务设计要领。希望这四篇文章对语文教师正确认识并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有所助益。关关注注2024.0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跨学科学习非常重

3、视,要求原则上用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开展跨学科学习。目前,学界对跨学科学习见仁见智,从概念界定、实施意义到落实策略,从国外到国内,从不同学段到不同学科等,作了很多颇具启发意义的研究。但具体到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不少教师对于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和实施仍感困惑,亟须厘清。一、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明确“语文跨学科学习”这一核心概念,把握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容,有助于理解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形成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共识,推动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索。1.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跨学科”,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 解释为“跨越学科的;各学科间的”1。该定义虽然抓住了概念本体所反映的两大本

4、质特征“跨”和“学科间性”,却没有考虑概念对象所关涉的价值、关系、方法等,故失之于简单和表象。当前,学界从学习主体出发,对跨学科学习的定义主要有系统论、认识论等角度。系统论角度,即通过教学内容的跨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理认知与教学落实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楚爱华石艳彩【摘要】跨学科学习是当下基础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界对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定义有多种形式。语文跨学科之“跨”主要体现在跨学科教学知识、跨学科教学思维和跨教学时空限制等方面。其实施要遵循综合性和多样性、融合性和实践性原则,教学策略主要有:以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解决真实跨学科问题为出发点,以突出深度学习、提升跨学科素养为支撑点,以强化跨学科主题

5、统领、优化课程结构为落脚点,以关注学情、关注跨学科创新能力评价为生长点。【关键词】语文跨学科学习;深度学习;学理认知;跨学科素养关 注GUANZHU学科关联及教学方式的实践化来推动各门课程及学校课程育人体系的整体建设2;认识论角度,即运用一种真实的综合方法,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以产生整体成果和整体理解3。具体到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定义,则主要有功能论和综合论等角度。功能论角度突破了既往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改变了对以往知识点的逐点解析和技能点的逐项训练,打破了学科知识相互独立的状态,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与融通。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6、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采取的是综合论定义形式: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5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语文跨学科学习就是打破语文与其他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思维及教学时空的界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真实问题,在深度学习、整体认知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跨学科素养。2.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容第一,跨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具体呈现,是基于

7、学科课程的重要知识,包括概念、事实、规律、原理等静态知识,同时还包括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以及如何对特定的学生实施教学的策略、方法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知识。6教学知识是一种复杂的知识,是教学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统称,涉及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将教师知识分为七类,其中学科教学知识处于重要的核心位置。语文跨学科学习需要教师不仅熟知语文知识,还要有跨学科视野,将语文教学知识融通跨学科知识,并较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第二,跨学科教学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能动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主要通

8、过语言来表达,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为其主要形式,抽象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等为其主要方法。教学思维是人脑对课堂师生教学事件、教学关系和教学行为等的概括反映,前者对后者起着引导和支配作用。科学高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促使学生打破单学科思维局限,在多主体对话中获得新的理解,建立新的思维组合,并在持续的合作探究中通过评价与反思构建意义,促进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的发展。第三,跨教学时空限制。教学时空包括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是二者的简称。教学时间主要指教学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教学事件的时间表达;教学空间主要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形态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教学事件的空间表达。

9、教学时空一般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存在形态:自然性教学时空,主要包含上课下课的时间和学校空间、教室空间等物理时空本身;社会性教学时空,不仅表现在人际交往的教学时空构成上,而且表现在与其同时发生的角色定位、互动类型、知识分配、话语权等相关问题上。7义教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是联结课堂和学校内外,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也就是说,语文跨学科学习不仅要跨出时空界限,而且要打通与社会生活的联结,以综合性、开放性、整合性等教育实践样态,使其更富驱动性和挑战性。二、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原则语文跨学科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多样性原则语文跨学科学习

10、不仅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将书本知识和现实探究有机结合,还强调在52024.04多学科发散中的统整和综合,以构建单一学科难以形成的复杂知识体系。教师要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资料支架、方法支架、思维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融通性、实践性原则语文跨学科学习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融通,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实践是牵引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串联起来的桥梁,这就要求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主题设计

11、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实践。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延伸性和可操作性,提倡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三、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向实施路向指在具体实施活动时采取的方向、方法、路径、流程等。按照学科整合程度的不同,语文跨学科学习从简到繁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低层次整合,即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情境或现象用之于语文教学,比如,梳理带数字的诗词等。此类整合较为浮泛和表象,学科之间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建立起实质性联系。第二,中层次整合,即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共同问题,进而产生新的理解及思维边界。比如

12、,赏析唐代诗人王维 汉江临眺 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的写景妙处,需运用物理学科中运动的参照物知识。诗人王维看到襄阳郡邑起伏、江天相接处天空的摇荡,这种动静错觉是由于他身处江舟之上、以自身为参照物所致。此类整合难度适宜,易于各学科教师掌控,适合普遍开展。第三,高层次整合,即跨学科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围绕真实问题,在任务情境中合作探究,用跨学科的高阶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理解性成果。比如,设计海报或拍短视频,倡导低碳健康生活等。此类整合弥合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较之前两种整合难度增大。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操作流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即选取相应的学科核心知识、设计真实任务、

13、设计驱动性问题、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跨学科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良性循环,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极大提升。四、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策略实施策略指为了更好地实现某一计划或目标而采取的适切的方法、方案等。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策略,要准确把握好以下四个点。1.出发点: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解决跨学科真实问题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既是知识习得和运用得以发生的活动场景,也为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迁移提供支撑。具备真实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学习情境,能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称为真实学习情境。根据作用的不同,真实学习情境可分为知识产生情境、

14、知识理解情境、知识迁移情境;真实学习情境是实现知识运用与迁移的触媒,可以使知识的理解走向精深,并能完成迁移形成新知。8问题是人们意识到并想要解答的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矛盾。从哲学的角度而言,问题得以成立的现实条件具备,而且前提预设正确,则为真问题。9具体到教学上,我们常称之为真实问题,即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联系真实的社会实践,通过探索导向真实思维发生的问题。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解决跨学科真实问题是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出发点。义教新课标强调“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实践活动。那么何谓有意义的话题呢?就是教师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5、、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复杂问题,即跨学科真关 注GUANZHU实问题。真实情境便于学生完成知识迁移产生新知,真实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问题呈现到实践探索,通过不断反思和优化方案,促使学生一方面将知识和方法内化,实现知识从脑认(em-brained)到体认(em-bodied)的重要跨越;另一方面又能打破语文与其他学科思维及方法的界限,在统整中产生新的理解。比如,春季水痘流行期,指导学生制作家用消毒剂并撰写说明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计算消毒剂的配方比例;对产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设计制作说明书,助推产品销售等。在以上真实的情境设置中,学生将所学的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同时

16、又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2.支撑点:突出深度学习,提升跨学科素养深度学习是一种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指的是学习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并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迁移,促进复杂技能和高阶思维的提升。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是获取并应用符号性的表征或结构的过程。深度学习即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人类对符号性表征或结构进行深度理解,并进行“编码转换解码”,形成更合理、更全面的认知结构,并用新建立的认知结构来生成新知识、解决客观问题和创新等。10深度学习强调情境化和问题化,支持同伴之间的合作、探究。其突出特点表现为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

17、迁移与运用。关于跨学科学习,有专家强调学科立场,认为“有学科才能跨学科,立足学科才能跨学科”11。也有专家认为,有无学科立场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12笔者认为,学科立场和跨学科立场并不完全对立,更不是非此即彼。学科立场是跨学科学习的基础,跨学科立场是跨学科学习的前提和指向。教师要积极提供学科支架和跨学科支架,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工具。例如,涉及语文、生物、地理三科,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认识狼”:(1)搜集梳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和小故事等。(2)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狼的态度和认识。(3)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参观动物园等,了解狼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

18、性,做成知识卡片。(4)搜集中外文学及电影中关于狼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独到的理解。(5)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并以组为单位,创意设计并展示以狼为主题的手抄报,不少于600字。上面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互渗,使学生在语文听说读写中培育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在“认识狼”这一主题的统整中走向了深度学习的广阔场域。3.落脚点:强化跨学科主题统领,优化课程结构英国教育社会学家巴兹尔 伯恩斯坦认为,整合类课程可以弱化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打破师生之间的“控制与支配”关系,有利于知识的贯通与教学主体的共融。13强化跨学科主题统领,优化课程结构,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9、,是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落脚点。跨学科主题统领指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技能、素养等进行有机整合,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主题统领的关键是一要提炼跨学科主题,此主题对涉及的学科起到统摄作用,是情境活动中的真实问题。二是为了确保跨学科主题有效顺利地推进,还要设计合适的任务驱动,优化课程结构。义教新课标要求采取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可以提取若干大概念,灵活设计跨学科学习主题,以便于实现不同学科内容的结构化。沈辰洁、高懿两位老师设计的 “舟”渡古今向星河初中语文“舟船”意象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就是一个很好的跨学科主题统整案例。14该设计以“舟 渡古今向星河”为跨学科主题,观

20、照人类在科技文明的长河中由“舟船潜水艇飞船地航船”漫溯的历史发展过程。该教学设计包括12个学习任务,涉及舟船文化、舟船意象梳理、诗歌创作、演讲、绘图、主题汇报、辩论等,将语文、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以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形式重组,统整成系统72024.04性、层次性和联动性较强的学习任务群,优化了课程结构,实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高度融合。4.生长点:基于学情,重视跨学科创新能力评价学情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学情具有客观性、规律性、复杂性、可变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因此,正确分析学情,对学生的知识、情感及能力作出客观判断,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

21、行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在核心知识的取舍、难易程度的把握、探究过程的指导及评价上,都要基于学情,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进行高效联结。语文跨学科学习要重视跨学科学习评价的多元性,针对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首先,要以学科公共特征的学生核心素养为评价标准,如人文情怀、批判质疑、家国认同等。其次,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要以语文学科为本位,兼顾多学科的角度。再其次,要结合学界最新成果,运用跨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测评。创新能力一级指标主要有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学习、创新技能及创新成果,二级指标主要有好奇心、想象力、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自主学习、知识

22、迁移、问题提出、问题解决、艺术性、新颖性、过程性和价值性等。15关注学情、关注基于学情的多元评价以及跨学科创新能力评价等,可以为未来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更好的生长点。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例,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访谈调查,深入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手工特产、风俗历史等。在此基础上,制作家乡旅游短视频,设计家乡特色的文创产品,撰写家乡风物志与人物志,开展家乡小吃节和手工艺品的校园义卖对于以上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不能沿用单一学科命题、评分、排名的传统评价方式,而是既要关注基于学情的多元评价及综合素质评价,又要关注跨学科创新能力评价,以便为未来语

23、文教学的改进提供更好的生长点。跨学科学习是教学理念上的一次革命,更是教育教学实践上的改革和创新,要求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配合,共同培育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以适应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语文跨学科学习“其根本指归还要回归语文课程,以达到本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目标”。16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平衡语文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学情的差异?怎样才算深度学习?这些问题还有待语文学科专家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参考文献1 A.S.Hornby,等.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上)Z.牛津大学出版社,1985:605.2 11 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及其意义 J.文教资料,2022(16).3 12 夏雪梅

24、.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 J.课程 教材 教法,2022(10).4 许红琴,陈晓波.“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实施探索与价值追求以第二学段“跨学科学习”活动为例 J.语文建设,2022(11下).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6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45.7 马维娜.教学时空的双重建构 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8 张琼,胡炳仙.知识的情境性与情境化课程设计J.课程 教材 教法,2016(6).9 文学平.论马克思的问题辩证法 J.学术研究,2020(7).10 刘哲雨,任辉,刘拓,张滨.深度学习核心要素的提取、论证和运用 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3).13 钟佳容.芬兰现象教学的融合机理及其实施路径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 J.全球教育展望,2023(11).14 沈辰洁,高懿.“舟”渡古 今 向 星 河初 中 语文“舟船”意象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J.文教资料,2022(16).15 钟柏昌,龚佳欣.跨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22(12).16 管然荣,杨毅.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认知与实施 J.中学语文教学,202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