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讲学”到“研学”——两个一等奖优秀课例的教学奥义与逻辑支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683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讲学”到“研学”——两个一等奖优秀课例的教学奥义与逻辑支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讲学”到“研学”——两个一等奖优秀课例的教学奥义与逻辑支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讲学”到“研学”——两个一等奖优秀课例的教学奥义与逻辑支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课堂1本版主持/安秀海观课评教从“讲学”到“研学”-两个一等奖优秀课例的教学奥义与逻辑支撑0徐斌(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镇江2 1 2 0 2 8)摘要:新课标希望课堂发生改变,当前的语文课堂也确实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我们进行审视与反思。探究两节优秀课例的教学奥义与逻辑支撑,构建一种“研学课堂”的教学范式是应对新要求的有效策略。围绕大概念、情境化、项目化等关键要素,从目标重构、任务设计、活动安排、言语实践等方面进行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研学课堂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

2、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围绕“课堂让改变发生”这一主题,江苏省高中语文教学优秀课例评比观摩活动向广大教师展示了江苏省语文课程改革成果。事实证明,我们的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呢?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因为这关系到新课改的方向;如果方向偏离,则后果堪忧。课堂让改变发生,要让改变真正发生,首先要改变课堂;而改变课堂,则教师的理念、教学行为皆需根据新课标精神发生改变。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的两节课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与促织,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这种改变。一、新课标需要我们的课堂发生怎样的变化?“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

3、群”是新课标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新课标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体现出“知识中心”向“素养中心”的转变。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2 可见“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以任务为导向”,而完成任务的主体自然是学生而非教师,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念,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实现“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

4、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3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讲授法的本质是用讲述的方式呈现信息,但是呈现信息并不是|32|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 0 2 4.3教学 4。课堂上“师生问答”的教学方式,也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任务”代替“问题”的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己去体验情境,进而在综合运用语言、知识、技能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二、“新变化”的应对策略为

5、顺应新课标的变化要求,镇江市构建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研学课堂”教学范式。“研学课堂”是强调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言实践活动,自已去体验情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的一种课堂教学范式。“研学课堂”包括“教师研学”和“学生研学”两个层面:教师在对核心素养、单元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心理充分研究的前提下,对教学目标、评价、内容、策略和作业进行研究、重构和付诸实施;学生在教师重构的教学体系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研”中“学”,在“学”中“研”,

6、实现学习方式的优化、核心素养的提升。“研学课堂”在改变课堂教学的质态,使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提倡范式而不是模式,是避免模式的僵化使用束缚教师的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群要素,灵活进行教学设计。“研学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就是实现了从“讲学”到“研学”的转变。教师从原来的知识讲述者,变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从原先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学”活动的实践者、探究者、创造者。“研学课堂”的核心策略就是通过任务驱动与情境创设,实现学生的学习进阶。三、“新范式”的实施路径与逻辑支撑1.“大概念”教学的目标重构。本版主持/安秀海1课堂1新课标强调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

7、,提倡“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即根据“大任务、大单元、大情境”的要求,确定单篇文本的课时教学目标。从“课程目标一任务群目标一大单元目标一单篇文本目标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顺序来看,大单元目标尤其重要。它向上承载了课程与任务群目标,向下引领着单篇文本与课时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意图。课时教学目标处于最下位,但课时教学目标承载着实现任务群、大单元目标的重任,如何将宏大的目标转化为适宜的课时教学目标,需要基于“大概念”进行整合与重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为冯至代表性的散文,可以选择的教学点有很多,包括梳理结构、品味语言、琢磨修辞、赏析技巧、体会意象、感悟哲理、涵泳主旨、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等。文章原先

8、被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此任务群的核心目标为“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5,因此,“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思考作品内涵,理解现当代文学的精神追求与思想意义”和“综合运用多种欣赏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探究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意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6 被确定为大单元目标。教材的“学习提示”中又进一步提出“读出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哲思之美,理解文中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学习如何在描写中融人想象与思考,让文章富有内涵”7 的教学要求。抓住“思考内涵、理解精神、探究思想意蕴、提高审美品位”等关键词,执教者最终将课时教

9、学目标确定为:依据意象特征和内涵,从人生、自然、历史等角度概括文章主旨;体会其诗意的哲理表达,获得审美体验。大单元目标通过课时教学目标得到完美落实。“大概念”教学能够克服单篇文本教学碎片化、浅表化、杂乱化的缺点,更有利于从宏观角度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地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情境化”的任务设计。新课标建议“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8,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为只有当学习者在现实任务情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时,才能促进学习。9 于是,如何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情境化”任务,就很考验教师的教学

10、设计能力了。在促织教学中,执教者根据大单元目标和教材“学习提示”,结合文言小说的特点,将课时教学目标整合重构为: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主旨,理解幻化艺术手法的作用。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执教者又设置了三个“情境化”小任务:任务一:作为促织的第一读者,你难抑激动之情,向当时文坛领袖王士推介这篇文章。请尝试用浅近文言写一封短信,简介故事情节,抒发所感,2 0 0 字以内。任务二:你可能欣慰于历经波折后的大团圆,也可能只体味到浓烈的悲?。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哪种结局?请细读文本,说出依据。任务三:王士祺得信后,心有戚戚,然回复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何以幻化手法出之?”你又该如何作答呢?请再次给王士祺回信,

11、谈谈你的理解。“任务一”设置了“用浅易文言文向当时文坛领袖写推介信”的情境,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能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高中生也已具备用浅易文言写作的能力,任务符合学生实际;“简介故事情节,抒发所感”的要求,既明确了推介信的内容,更指向梳理故事情节的教学目标。“任务二”将两种对立的观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论,将小说主旨的探究引向深人。“任务三”中王士祺的回信,和“任务一”相呼应,创设了更加真实的情境,学生再次回信的积极性高涨,“理解幻化艺术手法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执教者“情境化”的任务设计可谓匠心独运。“情境化”任务设计应包含三个维度: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认知;能

12、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3.“项目化”的智慧安排。“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学习项目中不仅包含目标的重构、情境任务的设置,还包括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如何“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1 0,需要教师的智慧。促织的课堂教学主要包含三项活动:第一是简介故事情节,抒发所感;第二是围绕“大团圆”还是“浓烈的悲?”的结局展开讨论;第三是对王士祺“子不语怪力乱神,何以幻化手法出之?”的质疑的回复。这是一篇较为浅易的文言文小说,学生基本能自主完成概括故事情节的任务,但在抒发所感时,产生了不同意见。这里的所感,涉及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由此引出第二项活动一一对

13、小说是喜剧还是悲剧的讨论,进一步将主旨的探究引向深入。理解了小说主旨,再来解决原本看上去较有难度的关于幻化艺术手法的质疑,学生就显得比较有底气了。因此,第三项活动,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踊跃,学习效果也较为理想。三项活动分别指向梳理情节、探究主旨、理解幻化艺术手法的作用这三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梳理情节是整个学习发生的基础,不仅能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也为探究主旨作了铺垫。理解了主旨,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只能借助幻化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这就又为赏析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奠定了基础。项目活动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呈现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征。活动就像梯子,学生借助

14、活动的开展,可以水到渠成地完成任务,达成教学目标。4.“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言语实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要求“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2024.3|语文教学通讯高中3 31课堂1本版主持/安秀海观课评教乐而不耽,痛而不悲一兰亭集序教学探微0何其平(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衢州3 2 4 0 0 2)摘要:文学作品的教学,往往具有多元解读的空间,但其根本是建立在对文本准确解读和对主题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的。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抒发的情感比较复杂,抓住“畅叙幽情”就可以廓清云雾;对他的“生死”感叹,可以“疑义相与析”;但对主旨的把握必须正本清源“

15、乐而不耽,痛而不悲”才是关键。关键词:解读偏差;畅叙幽情;疑义相析;乐而不耽;痛而不悲一、问题缘起在“双新”背景下,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样态;尤其是文学作品,其本身内涵深厚,为教学的多元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虽说可见仁见智,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和对主题的深刻把握上。近期听了几位老师教学兰亭集序,感觉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群文联读,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一位老师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1.领会王羲之纵情山水、叹死生之大的苦痛。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1 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语用性质。一直以来,“语文学习任务群”颇

16、受争议的就是许多任务活动是否属于“语文”活动。王宁教授对此曾作过解释:“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只有这一项是唯一或主要属于语文的。”1 2 由此可见,判断“语文”与“非语文”课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展开教学实践活动。这两节课给师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课堂基本都是学生语言活动的呈现与展示,这无疑要归功于执教者围绕学生语言实践展开的教学设计。事实证明,当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面貌就会焕然一新,学生就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创作出了“荞麦青青不知愁”的佳句,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又

17、催生出了“荞麦天真不怀愁”的妙语;促织教学则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碰撞,在争论中提升,最后认识到“一个人的灵魂躲在一个蟋蟀的躯壳之内,就意味着他否定了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对此,听课教师由衷感慨:这样的课堂,才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解码优秀课例的成功奥秘,探究任务群背后的逻辑支撑,|34|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 0 2 4.32.领会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和哲思,感受晋人精神世界的深情和超迈。【教学重难点】1.领会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和哲思。2.领略经典作品对人生的启示意义。【教学过程】活动一:观世情,溯人生,明生命之苦痛。活动二:析意象,寻自我,悟情志之超脱。活动三:读诗文,品情

18、感,探山水之价值。这一设计初看显得高大上,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教学目标1 从属于教学目标2,“纵情山水”后面应该加“之快乐”。三个活动的内容有交叉重叠,第三个活动放在最前面为好。能带给我们诸多启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主动对接新课标精神,研究新课改方向,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意识与教学设计能力,这也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2 3 5 8 1 0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2 0:2,8,9,2 3,4 2,4 2,8.49戴维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 M.盛群力,钟丽佳,等,译.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 0 2 2:1 6,4 5.6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2 1:5 6.7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2 1:5 4.1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 8.【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研学课堂建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2021/02/423)阶段性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