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机构提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质效刍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225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1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机构提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质效刍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融机构提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质效刍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融机构提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质效刍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3 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元素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使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然而,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当前全球经济萎靡不振,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贸易投资政策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加之地缘冲突的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面临种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应坚持既有战略不动摇,坚持打开的国门不会再关上,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发展。一、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短板金融机构伴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境外抢滩设点,国际化经营如火如荼,取得了高于

2、预期的经营业绩。但限于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足,各金融机构在服务企业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基本处于单打独斗为主的状态。伴随境外投资风险的逐渐积聚,面临变化了的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国内“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全球化政策红利逐渐弱化,金融机构亟需苦练内功以在沿线国家站稳脚跟,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的同时,控制投融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一)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还不到位中资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的跟进必不可少,但跟随企业走出去步伐最紧密的以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实体尚不多见。而银行跟随企业走出去所提供的服务,也仍以贷款和基础结算为

3、主,能够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的服务品种仍然很少。除银行业务之外,新的金融业态“走出去”的步伐还不是很快。国家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第一时间成立了丝路基金,但商业性基金公司跟进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尽管也有一些银行成立了专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基金公司,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的中非发展基金,工商银行的中东欧基金,但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壮大仍需时日;而其他非金融企业发起的基金,仍然少之又少。至于租赁、保理、信托等其他金融业态,因为在国内的业务发展尚处在上升期,业务经验处在积累之中,“走出去”经营的步伐还不是太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集团“走出去”,这些集团自身成立的租赁、保理、信托公司,也会不断

4、试水海外业务,这是企业“一带一路”建设不可多得的金融服务必要补充手段。(二)保险机构境外服务深度不足,出口信用保险承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些备受自然灾害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类型广泛涉及到台风、地震、暴雨、火山、干旱、地质灾害等等,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除此之外,商业性保险公司认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还潜藏着太多的其他风险,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风俗、治安、信用等方方面面。由于商业性保险公司的开拓力度不足,就将境外保险的压力过多传导到了国家设立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当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境外业务上的金融机构提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质效刍议 张新存上海建桥学院学报2023

5、 年 9 月No.3?Sep.2023第 3 期542023 年第 3 期一家独大从数据上可见一斑。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 年 1 月 14 日的报道,2021 年中国信保借助政策和金融双重特性,将更多信用资源投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全年支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 1 69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3%。(三)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同业合作仍待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得到了国内企业和银行的拥护,两方纷纷付诸行动,走出国门,开展卓有成效的经营。然而,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仅依靠国内经济实体的努力,还受到项目所在国各种因素的制约。要成功化解这些制约因素,依靠与东道国

6、的紧密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就金融服务来说,借助第三国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项目东道国的既有优势下实现双赢,比起国内金融机构从零起步、孤军奋战获取的成效要高得多,但国内金融机构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充分利用国外先进金融同业的比较优势。实际上,“一带一路”战略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主体之一的银行业,都将大大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为此,众多外资银行积极筹备,提前谋划,出台了针对“一带一路”国家专属的金融服务方案,并特别关注发挥在具备传统业务联系国家的作用,争取先发优势。二、提升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质效的策略在经历境外融资的短暂狂欢之后,国内金融机构面临

7、“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坚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初心不动摇,创新突破,以更全面和更稳健的融资产品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精准地将资金用于在建的项目之中。建设企业也应加强与国内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与协同配合,在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批要求和资金用途投向的前提下,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融资的可持续支持。(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金市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稳定融资支持一是借助国家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出台,加大对境外项目建设的人民币融资投放力度。长期以来,建设企业习惯于按照境外业主的要求,使用外汇对贸易投资进行结算,即使项目建设使用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也坚持

8、申请外汇贷款。殊不知,随着我国持续的政策推广,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结算占比逐年提高,根据 SWIFT 组织发布的最新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2022 年 5 月,在基于金融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在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 2.15%。与 2022 年 4 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 4.04%,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 3.88%。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境外企业申请人民币贷款,既可以直接向我国的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跨境直贷的贷款方式在审批同意后,将贷款资金直接打入贷款企业账户,按照约定的资金用途对外支付;也可以向境外金融机构提出人

9、民币贷款需求,审批同意后,由境外金融机构向我国国内的金融机构提出办理同业代付业务,即我国金融机构负责提供人民币贷款资金,而境外金融机构负责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把控和贷后管理。二是充分借助境外建设项目公司的国内集团总部申请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初期,“走出去”企业参与境外建设项目,一般均以独立的项目公司身份单独核算,向金融机构直接申请融资,与国内集团公司建立融资隔离墙,各金融机构面对的“一带一路”建设 项目金额往往有较大的诱惑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这些机构也往往同意直接向境外建设项目主体提供融资支持,甚至不区分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一律凭着建设项目向境外业主或者建设企业提供贷款

10、。从实际结果来看,大量的融资是以买方信贷的方式直接发放给了境外业主,这在双方合作企业关系融洽时,问题不大,但一旦双方合作破裂,或者合作项目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必须叫停或中止,那么银行贷款的风险便不言而喻了。在境外投资项目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的情况下,我国金融机构的境外资产不良率持续爬升,因此很多金融机构大量收缩境外项目贷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也逐渐感受到了资金支持的寒潮。为确保境外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境外建设企业应改变以境外建设项目独立融资的传金融机构提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质效刍议552023 年第 3 期统做法,不应固守独立核算不牵连集团公司的思维模式,充分借助国内集团公

11、司的信誉,由集团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样可能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当然,贷款资金的使用也必须遵守各项监管规定和与银行的约定。至于境外建设企业与境外业主的应收应付往来账款核算,不应再全部寄希望于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来解决。三是积极开展境外项目银团贷款。上面提到,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是我国金融机构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服务支持的一个策略方向,那么在对企业的贷款支持上,采取银团贷款便是最直接的合作方式。银团贷款作为一项传统的贷款方式,并不是多么高深,我国金融机构多有涉猎,不少企业也有过银团贷款的业务经历。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我国金融机构无须再强烈坚持做贷款的牵头行,哪家参贷行对建设项目

12、更为了解,把控更为全面,更能提供更好的贷后管理,更能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最及时建设进度信息并处理突发事件,就可选择哪家银行作为牵头行;(2)建设企业也要善于与国际上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打交道,扩大金融机构合作范围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四是积极推广表外融资业务。长期以来,一说到金融服务支持,首先想到的是银行贷款,实际上,金融服务的范围很广,除了银行贷款,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涌现,租赁、保理、信托、基金等等,日益丰富着企业的融资方式,加快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当然,境外建设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资金支持是一方面,在境外项目不断增加、境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境外建设经验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境外建设企业应

13、加大对表外融资方式的采用力度,更多向境外业务开出信用证、非融资性保函等,由境外业主藉此向东道国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凭借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信誉,信用证、保函等的可接受度不会受到质疑,至于融资的成本,需要建设企业与业主提前做出约定,明确分担比例,切忌以我国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低为借口,将融资的责任全部由我方承担。当然,发展境外业务,并不是说境外项目建设企业对项目的融资进程就不再关心,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串联起项目建设企业、项目业主、东道国金融机构和我国金融机构的多方合作,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减少分歧,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推进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范本。(二)调动保险机构积极性

14、,多举发展保险业务“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建设的复杂性,为保险业拓展了更为广阔的业务机会,尽管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变幻莫测,但毕竟突显了保险机构的存在价值。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为了鼓励保险机构“走出去”,国家可以出台特殊的鼓励政策,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保险机构也应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沿线蕴藏的巨大业务机会和广阔业务前景,抓住难得的机遇,培育市场,拓宽业务领域,将业务战线由仅限于国内向境外逐渐延伸。继续发挥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的领头羊和主力军作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多年来的运作,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既服务了大批外贸企业,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也为众多工程承包企业、境外投资企业的海外投资上了一把保

15、险锁,让他们吃了定心丸。同时,也应看到这种作用是相互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带来安全保障的同时,企业也为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业务份额,业务种类由简单的出口保险扩大到进口险、投资险、项目险、特种险等众多领域。政策性保险的良性发展为商业性保险公司的进入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道路。目前,已有商业性保险公司踏入出口信用保险领域。很多保险公司也越来越重视“一带一路”沿线的保险业务需求,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分享会,深度探讨做大“一带一路”保险业务的措施,“一带一路”保险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拓展方向。(三)加强国际同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性的事业,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

16、民,目标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企业所开发建设的领域,西方发达国家也曾经涉足,甚至曾经是其附属国或殖民地国家,不同程度地留下了西方国家的烙印。尽管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这些曾经的宗主国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他们对当地的了解要早于我国,从金融服务来看,甚至还在这些“一带一路”国家开设了分支机构,并经营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我国金融机构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借鉴这些西方机构金融机构提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质效刍议(下转第 73 页)562023 年第 3 期的经验,并选择相关业务领域特别是风险管理领域开展合作,将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摒弃一家独大和

17、抢占行业优势的经营理念。金融业不同于制造业、工程建设行业和贸易实体,金融机构经营的是风险,谁能在风险不确定性中获取资产收益并确保资产安全,或者通过提供综合服务获得客户认可而获取服务收益,谁就将在行业内站稳脚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国际上有着上百年历史之久的金融机构,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时代洗礼,对于这些机构来说,千锤百炼方能凤凰涅槃,成为国际知名的机构,收割全世界的财富。我国金融机构成长时间较晚,又逢国内经济大发展的利好机遇,发展速度超越了很多老牌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因此进取心膨胀,助长了一家独大、排挤同业的思潮。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上,不确定因素很多,以激进的单打独斗,无论实力多么雄厚,

18、都有可能在竞争中败北。因此,必须树立金融同业既竞争又合作的经营理念,既看到境外对手的不足,同时更多发现其业务和经营优势,求同存异,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各自利用优势,取长补短,避免老死不相往来、相互提防的两败俱伤。二是加强与东道国金融机构的合作。项目东道国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尽管可能在国际上排名落后,科技水平和服务手段也比不上我国的金融机构,但他们在当地耕耘多年,熟悉当地的经营环境,对当地的客户知根知底。通过与东道国金融机构的合作,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信用风险,将不良资产的发生比率降到最低,还有可能为我国境外分支机构所服务的“走出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信息和当地客户信息,形成信息互通有无、交叉验证,更

19、好助力“走出去”企业在当地的经营的态势。三是加强与在我国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很多外资金融机构除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营之外,在我国不同地区也设立了分支机构。我国金融机构应注重与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分支机构的合作,合作范围除了中国境内业务外,也可以就共同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业务,共同研讨,协同行动,取得业务机会后,共享合作成果,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共存。(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员工)智能可穿戴服装的应用困境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Fiber Materials,2022,4(4):873-884.4马飞祥,丁晨,凌忠文,等.导电织物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

20、020,34(01):1114-1125.5许黛芳,赵卫国.阿尔茨海默病老人针织智能安全监护服装的设计J.染整技术,2020,42(04):51-56.6Dong K,Hu Y,Yang J,et al.Smart Texti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J.Mrs Bulletin,2021,46(6SI):512-521.7Chen M,Ma Y,Song J,et al.Smart Clothing:Connecting Human with Clouds and Big Data for

21、Sustainable Health MonitoringJ.Mobile Networks&Applications,2016,21(5):825-845.8Feng M,Wu Y,Feng Y,et al.Highly Wearable,Machine-washable,and Self-cleaning Fabric-based TriboelectricNanogenerator for Wireless Drowning SensorsJ.Nano Energy,2022,93(106835).9张孝强,王伟.智能可穿戴技术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9,40(05):90-95.10Tadesse M G,Loghin C,Dulgheriu I,et al.Comfort Evaluation of Wearable Functional TextilesJ.materials,2021,14(646621).(上接第 56 页)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