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对GDP的认识和体会.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07205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GDP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对GDP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对GDP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对GDP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对GDP的认识和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对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认识和体会赣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李 康 摘要: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是反映经济总体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对经济运行表现做出概括性衡量的总量指标。GDP通常被人们视为国家和地区财力与竞争力的标志,它每年的增长率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好坏的晴雨表。特别是在我国,一段时间以来过度的GDP崇拜,更令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为考核各地党政领导政绩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日益关注,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GDP又饱受非议

2、,甚至出现了取消GDP统计的声音。有鉴于此,在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GDP的基本概念、主要用途及其局限性,以便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宏观经济指标。一、GDP的不同计算口径和我国的特色统计1、GDP的三种计算方法学术上讲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三者在实际中应该是统一的。在实际核算方法上,GDP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GDP及其构成。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2收入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等于GDP。 3.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十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

3、务净出口。 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口径范围的限制和计算方法的影响,要保证这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完全相等几乎是不可能的。 2、我国GDP的统计方法与西方国家的GDP统计都是按照支出法来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不同。我国采取的是统计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方法来核算GDP。核算体系不论从理念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偏重于从生产过程中来进行统计。在核算实践中, 在某些产业如农业, 我国使用生产法。在某些非物质生产产业使用收入法,所以我国的GDP核算体系是一种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增加值的体系。在

4、世界上独此一家, 堪称绝对中国特色,由于技术和观念的局限, 我国GDP的核算结果同采用西方支出法核算的结果有着很大的误差。中国的GDP统计数据体系,主要是以生产法统计GDP。在每一季度过后约20天,中国政府便会公布以现价计算的GDP绝对值,和以不变价计算的GDP增长率。除总数外,中国政府还公布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GDP现价绝对值和以不变价计算的增长率。这八个数字就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季度GDP数据。至于以支出法计算的GDP,则只会在次年年底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发表,因此影响了时效性。二、关于GDP的几点认识 (一)要客观公正评价GDPGDP指标的产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果,其在

5、分析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GDP只是浩瀚统计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不能要求GDP满足所有的分析需要,世界上没有一个统计指标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真正掌握GDP的内涵,辩证看待GDP,才能客观公正评价并正确使用GDP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GDP的积极作用(1)反映经济增长率。GDP是衡量一定时间经济产出总量的代表性指标,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用公式表示为:(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根据经济增长率,可以进一步计算各产业部门,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2)进行结构分析。GDP作为增加值的总和,一是可以反映产业结构,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

6、分比,以及各产业的内部结构。二是反映地区结构,即各地区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三是反映分配结构,即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的份额。四是反映支出结构,即GDP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份额。(3)进行国际比较。对不同国家进行经济比较,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和其它国家经济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富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但由于不同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采用本国货币为计算单位计算的,因此要考虑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差别,通常用购买力平价法来调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两国的比较。2、GDP的局限性(1)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人们各种生产活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

7、必然要消耗一些自然资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作用。GDP只核算了生产活动的成果,但生产活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所付出的代价,GDP则无能为力,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国民财富的变化不仅与当年积累的财富有关,也与往年财富在今年的损失有关,如果固定资本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它们再多也许都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国民财富。比如我们盖了许多厂房、住房,修了许多道路、桥梁,但质量差,没有多久就不得不拆除,一建一拆,虽然GDP数据有所

8、增加,使得GDP表现得一派繁荣,但国民财富不会增加,反而可能会减少。(3)GDP不能反映人们的分配、贫富差距状况。GDP是一个生产指标,其核算只给出了当期可用于最终使用的经济产品总价值,本身并不等同于一国国民当期所获得的总福利,也无法体现国民经济不同组成部分在经济产品以及福利获得程度上的差别。因此无法用这个指标反映国民生活质量状况、收入分配平均情况等。实际GDP反映一国或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是一个区域的富裕程度。正因为如此,人们把GDP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比如,休闲活动是与工作相对立的活动,增加工作虽然可以增加GDP,但也会因为占用休闲时间而引起

9、福利损失,因此很难说GDP与社会福利有直接对应的关系,所以说GDP并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福利水平。 (二)要用实体经济支撑GDP1、西方各国的GDP统计着力点。一般西方国家都是按照支出法来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这是由于西方国家在其经济传统上就很重视消费和资本形成的观念。而且也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法律金融技术制度非常成熟, 个人消费和个人收入统计系统非常发达, 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这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表现。2、我国拉动GDP的增长极。目前主要是依靠“三驾马车”。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

10、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内需还是投资、出口,均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要重视资本的形成,离开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形成无从谈起,经济增长无以为继。 (三)要正确引导舆论对GDP的关注1、逐步淡化“唯GDP论”观念。不要过度关心GDP增速和总量。上级对下级领导干部或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往往比较关注GDP,这也是必要的。但政绩考核本来就应当是一个指标体系,而不是某个唯一的指标。“唯

11、GDP论”的要害,是把GDP当作唯一的考核指标。其特点是顾此失彼,其后果是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重污染,惠及民生少。最严重的是虚假统计,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地方GDP之和超过了全国总量。据统计,31个省份2014年的GDP总和约为68.4万亿元,超出全国GDP总量(636463亿元)约4.78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差额比2013年有所减少,并且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减少。数据显示,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经常出现地方统计总和高于全国GDP总量的局面,且有递增之势。例如,2009年各省份GDP之和超出全国2.4万亿元;2010年超出3.6万亿元;2011年超出4.

12、8万亿元;2012年超出5.7万亿元;2013年超出6.1万亿元。2、淡化GDP增速,提高GDP质量。2014是深改元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一年,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份2014年GDP增速较2013年普遍回落,在增速普遍回落的同时,各地2015年的预期增长目标也大都进行了下调。2015年,除西藏GDP目标与去年持平外,北京、河北等26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目标,只提出了“经济平稳增长”。但是不提GDP发展目标,或者淡化GDP,并不是对经济发展速度完全不关心,而是将之前的“过度关心”,还原到了一种很正常的状态相比简单“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而导

13、致的一些地方、部门对发展速度推崇备至的一些做法,比如即使因为盲目的大干快上引来地方经济发展结构失衡、产能过剩、负债加重、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恶果,仍然不放弃“唯GDP论”。现在的淡化,说明各地方的工作视角,已经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转换到了寻求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上。在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趋势下,调低、淡化、优化GDP增长目标其实是地方政府适应新常态的思路。 3、淡化GDP考核后,我们应该看什么。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尤其对欠发达更是如此。没有一定的GDP增长,改善民生也无从谈起。作为一种简单、直观、易核算的经济发展指标,GDP在新常态下仍然有很大意义。即使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提GDP指标的上

14、海,在2015年的发展计划报告中,仍保留了经济增长目标(7%左右)。有观点认为,现阶段搞GDP崇拜是落伍,不要GDP则是“任性”。不能盲目崇拜GDP,但也不能简单抛弃,品质好的GDP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最优选择。三、进入新常态,我市应如何看待GDP的增长各地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发达地区比如上海、苏南等地,经济发展全国领先,已经迈入“现代化”的门槛,可以不再关注GDP指标,这样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民生、社会管理、文化等其他领域,但是,对于尚处包括赣榆区在内的连云港欠发达地区,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发展不足的矛盾依然很突出,整体上仍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

15、赶的阶段,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依然比较大。即使在省内,也是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几近超过。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仅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市的经济发展就必须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如果增速放缓,不仅发展不足的问题会进一步突显,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 所以,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加快发展,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也就是说,现在只有使GDP保持在一个比较快的增速上,我们才能够因为快速的发展,而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和民生项目的建设。同时,也才能因为发展而保证较高的就业率,以就业维系稳定,以就业保证民生,以就业促进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然,追求快并不意味就不要好。取消GDP指标考核或者下调增速,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GDP这根紧绷的弦松下来,追求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GDP;就是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等内容。 应当说这种换挡调速下的发展速度的适度回落,既是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也是发展思维、发展方式转换的一个积极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