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临床人文精神(2017中医类专业硕士考研用).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07048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人文精神(2017中医类专业硕士考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临床人文精神(2017中医类专业硕士考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临床人文精神(2017中医类专业硕士考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临床人文精神(2017中医类专业硕士考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临床人文精神(2017中医类专业硕士考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二、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秘,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和秘密。 六、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医学专业精神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十项专业责任三项基本原则1,病人福祉至上2,尊重病人自主权3,促进社会医疗资

2、源的公平性十项专业责任1,提升专业能力2,诚实对待患者3,保护患者隐私4,避免私人利益5,提升医疗品质6,平等照顾病人7,节省公平分配资源8,重视科学精神9,减少工作冲突10,重视同行间专业评价医患关系的性质一、医患关系是契约关系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创造了物质基础,为实现人权平等创造了条件,医患之间是一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即: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一视同仁地提供医疗服务;病人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并密切配合诊治,共同完成维护健康的任务。但是,由于两者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上的差别和患者求医时的弱势心理,在医患之间存在着现实的不平等状况,应引

3、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医生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己任,国家赋予了医生以某种特权(对疾病诊治权和特殊干涉权等)并以医疗技术为保证,为病人提供服务;病人出于信任或与医生充分协商,接受医生的服务。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由于医患之间的医学知识占有不同,所处的地位、职责不同所决定的。医生具有医学知识,处于一定主动地位,并具有某种特权,这就要求医生恪守职责、钻研技术,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辜负病人之信任。但应看到,被服务的患者因其地位和权利意识的提高,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二、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医患关系是以社会主义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来的信托关系。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职能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

4、益,患者就医和医者行医同样受到法律保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了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的特殊职权,使之可以获得患者身体、心理、隐私等信息;患者为了诊治疾病的需要而信任医生,将必要的信息告诉医生,并委托医生为其解除疾苦。因此,两者是建立在信赖基础上的特殊人际关系。病人的权利与义务1、病人的权利(1)获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2)人格受到尊重的权利,不得歧视、遗弃、侮辱等。(3)知情同意权(4)隐私权(5)自主权(6)拒绝治疗权(7)有对医疗机构的批评建议权(8)因医疗事故所造成损害获得赔偿权利(包括请求鉴定权、请求调解权、诉权)2、病人的义务(1)如实陈述病情的义务(2)配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5、进行一切检查治疗的义务(遵守医嘱的义务)(3)支付医疗费用及其他服务费用的义务(4)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及人格尊严的义务(5)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义务(6)不影响他人治疗,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的义务(7)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8)接受强制性治疗的义务(急危病人、戒毒、传染病、精神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执业法第二十一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周联生(三)从事医学研究、学

6、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 健康的紧急情

7、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临床医疗的伦理原则1.患者至上原则2.最优化原则3.知情同意原则4.保密守信原则临床医疗的伦理原则1、患者至上原则2、最优化原则3、知情同意原则4、保密守信原则5、共同参与原则6、适度和距离的原则7、平等尊重原则内容:(一)诊疗方案的沟通:对既往史、现病史进行了解,通过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进行初步诊断、确定诊断,并提供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患者选择,并进行初期预后判断等。(二)诊疗过程的沟通:1、诊断:系统性、全面性、通俗性、及时性;预定要做什么检查,做这些检查是干什么的,检查结果是什么,得

8、出的诊断有是什么,告诉患者的诊断给药系统,又要全面,还要通俗易懂并具有及时性。2、诊疗流程:检查、治疗、手术、必要性、目的、药物副作用与检查的利弊;诊疗的流程:是先检查治疗,还是边检查边治疗,是否手术,以及手术的必要性、目的,药物的副作用,检查的利弊。3、疾病的预后:可能发生的问题4、应当注意的事项:健康教育与随访;5、医疗费用。方法: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心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的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的工作。2、交换

9、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4、集体沟通:当下及医生对某些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

10、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临床医疗的伦理原则应用(一)、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有利原则: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病人的利益、促进病人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注】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的行为对病人确有助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 病人的确患有疾病;b. 医务人员的行为与解除病人的疾苦有关;c. 医务人员的行动可能解除病人的疾苦;d. 病人受益不会给别人带来太大损害。(二) 、尊重原则:指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及其作出的理性决定。a. 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责任,必须处理好病

11、人自主与医生之间的关系。b. 尊重病人包括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进行选择。c. 医生要帮助患者选择诊治方案,必须向患者提供正确、易于理解、适量、有利于增强病人信心的信息。d. 当患者充分了解和理解了自己病情的信息后,患者的选择和医生的建议往往是一致的。e. 当患者的自主选择有可能危及其生命时,医生应积极劝导患者做出最佳选择。f. 当患者/家属的自主选择与他人或者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医生既要履行对他人、社会的负责,也要是患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g. 对于缺乏或上市选择能力的患者,如婴儿和儿童患者、严重精神病和严重智力低下等患者,其自主选择权由家属或监护人代理。(四)、公正原则:a. 医疗公正系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b. 在医疗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类似,更强调公证的内容。c. 如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上,必须以每个人的实际需要、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依据。卫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