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106目 录序 言1第一章 继往开来 全面把握发展阶段新特征2第一节 发展新起点2第二节 发展新形势8第三节 发展新阶段10第二章 牢记使命 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邳州13第一节 指导思想13第二节 战略导向13第三节 发展目标15第三章 量质并举 努力打造东陇海新增长极19第一节 提升现代工业发展水平19第二节 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24第三节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31第四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5第五节 推进产业发展模式创新38第四章 创新创业 奋力构建经济发展新引擎40第一节 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40第二节 全面实施“才富邳州”计划43第三
2、节 不断完善创业创新环境44第五章 优化布局 加快形成集约永续发展新格局47第一节 合理划分三类空间47第二节 优化空间发展格局48第三节 强化空间引导管制51第六章 城乡统筹 竭力打造徐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53第一节 打造区域次中心城市53第二节 提升城镇功能与品质55第三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56第四节 建设美丽乡村57第七章 信息引领 积极开启智慧城市新生活59第一节 完善现代化信息设施59第二节 建设智慧应用体系60第三节 打造智慧产业新引擎61第八章 扩大开放 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63第一节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63第二节 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64第三节 提升对外开放载体功能65
3、第九章 共建共享 努力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67第一节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67第二节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69第三节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71第四节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73第五节 积极发展文体事业75第六节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76第十章 绿色发展 倾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79第一节 加快发展绿色经济79第二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82第三节 强化绿色支撑保障84第十一章 践行核心价值观 共创和谐文明新城市86第一节 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86第二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6第三节 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87第十二章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89第一节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89第二节 培育发展要素市场9
4、0第三节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90第四节 创新财税金融机制91第十三章 强化治理 打造平安法治新环境93第一节 推进法治邳州建设93第二节 提升平安邳州建设水平94第三节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96第四节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97第十四章 强化支撑 着力实施重大关键工程100第一节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00第二节 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102第三节 建设现代化水生态文明体系103第十五章 凝心聚力 完善规划实施体系105第一节 强化分工落实105第二节 完善政策配套106第三节 强化监督评估106序 言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
5、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邳州”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统筹谋划和科学编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于邳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五化同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邳州市委关于制定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
6、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继往开来 全面把握发展阶段新特征第一节 发展新起点“十二五”时期,是邳州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取得新突破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始终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三重一大”,加快实施“八大行动”,深入推进“六项改革”,重点突破“双十工程”,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邳州”实现良好开局,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46亿元,年均增速12.6%;一般
7、公共预算收入62.4亿元,年均增速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达224亿元、655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9.3%、19.5%;全国百强县排名提升至第43位,全国工业百强县排名第42位,蝉联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七大产业”不断壮大,“九个版块”加快建设,成功落户考伯斯、新日铁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五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开发区创建成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示范区,高新区创建成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省科技产业园,全市创
8、建成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银杏、大蒜、苔干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形成“北林南菜东果西蒜”农业发展格局,连续3届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获批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特别奖、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成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中国绿色生态大蒜十强市、农产品出口实现全省“七连冠”,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发展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设施农业上山经验全省推广。创新能力普遍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1.3%;累计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3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省重点研发机构4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
9、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8项;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189件;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39件、省名牌产品32个,荣获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市、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省板材中小企业众创集聚区。高新区科创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官湖、碾庄、炮车、议堂荣获江苏省创新型乡镇。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加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人、省和徐州市“双创计划”专家61人、各类紧缺型人才600名。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6252元、14130元,年均分别增长11.3%、11.1%;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竣工上房;200辆新型公交车上线运
10、行;新建中小学校舍71.6万平方米,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和省教育现代化市。脱贫攻坚成果显著,70个经济薄弱村、13.4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保五大险种加快覆盖,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城乡统筹不断优化。初步形成1个中心城市、1个城市副中心、5个中心镇、15个管理示范镇的新型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到50.9%,比2010年提高6.9个百分点。“一港一环六路六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扎实推进,53公里大外环全线贯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承载力不断增强,10个城市公共服务中心、20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30项重大功能性项目进展顺利。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环境明显提升,群众生
11、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全面完成,市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建成,村庄环境整治走在徐州前列。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实施“引沂润城”工程,城市水系全面贯通,初步形成“一环三廊四湖七纵九横”的城市水生态格局。积极开展绿化造林,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5%,林木覆盖率达34.9%,保持全省领先。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定任务。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实现燃煤机组脱硫脱硝除尘全覆盖,完成燃煤锅炉整治任务,彻底关闭“十五小”、“新五小”等企业。生态创建深入推进,20个镇创建成国家级生态镇,2个镇创建成省级生态镇。改革开放更加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建立“六张
12、清单”实行并联审批和“三证合一”,服务发展效能进一步提升。办好市民服务中心,形成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建立市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有序。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实际到账注册外资累计达到7.81亿美元,年均增长7.6%,进出口总额累计50.54亿美元,年均增长14.74%。开发园区提档升级步伐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深入推进村级“四权”建设,扎实推进“三讲三重”活动,规范“村账镇代理”和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基层基础不断增强,乡村治理更加科
13、学规范。连续4年荣获省平安市,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市、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创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荣获“中医药先进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表1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类指标指标属性2010年预计2015年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亿元)预期性365.3974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预期性23.162.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预期性33865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预期性82.57224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预期性16.3:44:39.713.6:43.2:43.26.实际到
14、账注册外资(亿美元)预期性0.91311.887.城市化水平(%)预期性4450.9科技创新8.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预期性18.4359.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期性0.641.310.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期性46.15211.专利授权数(个/年)预期性314500民生幸福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预期性15384262521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预期性83311413014.城镇登记失业率(%)约束性2.32.1315.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约束性96.498.6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覆盖率(%)约束性98.299.61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5、预期性49.8553.711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预期性93.6596.78人口资源环境19.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束性4.27620.亿元GDP建设用地占用下降率(%)约束性18.367.752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约束性4.1完成省定任务2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CO2排放削减率(%)约束性完成省定任务完成省定任务23.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约束性完成省定任务完成省定任务24.林木覆盖率(%)预期性33.634.9 “十二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坚强定力。主动适应新常态,仅仅咬定发展不放松,迎着困难上,抢抓机遇干,以“双十工程”带
16、动全局,以强投入对冲下行压力,以促转型挖掘增长潜力,以深改革增强内生动力,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营造了邳州加快发展的“小气候”。二是始终突出“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地位。坚持实践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准确把握邳州仍处于工业化中前期的阶段性特征,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综合考核的第一权重、培养干部的第一路径,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三是始终坚持倾情为民的执着追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抓好事关百姓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也抓好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点滴小事,一件接
17、着一件做,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四是始终彰显勇猛精进的鲜明特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动各级干部尊重规律、尊重法治、尊重实际、尊重民意,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勇于创新、勇于突破,打造一支经得住考验、打得开局面、对得起百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在”十三五“发展中予以坚持和发扬。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挑战和风险依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不充分与转型升级压力并存,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依然较低、产业层次仍然偏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较大;新型城镇化步伐亟待加快与城乡发展不均衡并
18、存,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不够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将在“十三五”期间加以解决。第二节 发展新形势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
19、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特别是中央围绕“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六位一体”建设,在空间上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在产业上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举措,将为国内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从全省来看,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
20、一体化、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为我省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从邳州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奋斗,邳州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有了一个大的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发展空间持续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厚实,经济发展的潜力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为新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实施,邳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和东陇海经济带的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既有利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又可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自贸区建设
21、带来的产业辐射带动和经济溢出效应,随着淮海经济区和淮海城市群规划建设步伐加快,邳州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地位日益增强,有利于促进与周边地区要素共享、产业互补合作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沿东陇海城镇轴整体实力。随着京杭运河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徐连客专的开通以及全省苏北振兴步伐加快,有利于邳州通过铁路交通直达长三角核心区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大市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邳州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总体来看,邳州发展不充分的市情没有变,作为新的经济增量空间和增长潜力的地位作用没有变,实现
22、后发赶超的比较优势没有变,省市支持苏北加快振兴的政策取向没有变。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邳州既要补齐“短板”、拉长“短腿”,又要走出新路子、培育新动能;既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又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增长点;既要强化融合协作、互利共赢,又要大力培育特色经济、竞争优势。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全市上下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邳州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立足实际,瞄准短板和问题,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在困难挑战中趋利避害、抢占
23、先机,在增创培育竞争优势中争先进位,在开辟发展新境界中实现更大跨越。第三节 发展新阶段“十三五”时期,邳州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阶段攀升的过渡期,处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决战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四期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向并举进入加速期。经济增长将由高速向中高速调整,二三产业将快速提升,生产要素将加快集聚,新兴产业和特色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加快形成,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城镇化步伐将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进入新阶段,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产业将进一步向城市集聚,城市品质和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完善,县域经济实
24、力将大幅提升,城乡关系更加协调。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双管齐下进入关键期。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加快转变,机会均等、公平正义的包容性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素质大幅提升,物质生活更加富足、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幸福感受度不断增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及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将成为主要任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将加速提升。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统筹兼顾进入全面推进期。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大局中的地位更为突出,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健全,人民群众关注环境、参与环保的意识则不断增强,对美好宜
25、居的生活环境有更高更多的诉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双轮驱动进入攻坚期。全方位改革将深入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将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江苏“四沿开发”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在新的起点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步伐将明显加快,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开放型经济水平将大幅提升,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第二章 牢记使命 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邳州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6、、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锁定“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邳州”发展目标,突出“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东陇海沿线和大运河沿岸区域次中心城市、重要工业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27、、转型发展样板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和谐幸福示范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邳州,谱写好中国梦的美丽邳州篇章。第二节 战略导向根据“五大发展理念”和发展阶段新变化新任务新要求,丰富完善“十二五”的发展战略,形成“六大战略”体系。工业强市战略。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量质并举,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以转促进、以进促稳,调整存量优化结构,不断壮大新产业、引进新技术,促进有效需求充分释放、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富强富裕新邳州。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集聚创
28、新要素,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产品、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全面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增长动力转换,确保在“中高速”增长中实现“中高端”发展,共同建设活力魅力新邳州。城乡一体化战略。强化协调发展导向,顺应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客观规律,积极融入东陇海经济带和淮海城市群建设,深入开展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为关键,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着力打造次区域中心城市,推动中心城区、特色镇和规划布点村庄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共同建设协调
29、发展新邳州。民生共建共享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省定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进一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补齐短板,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全面提高民生质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围绕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和调节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共同建设幸福文明新邳州。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节约优先、生态优先,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
30、光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积极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影响力、生产力、竞争力,共同建设美丽宜居新邳州。改革开放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对内对外开放新布局,抢抓新时期重大历史机遇,全方位深化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开拓市场、集聚资源、整合要素,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改革推动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共同建设开放包容新邳州。第三节 发展目标按照“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邳州”总要求和新时期战略定位,“十三
31、五”时期,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达到省定(2013版)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要求,经济实力苏北县区领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强”上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幅同步、城镇化率达到57%、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8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标较“十二五”期末显著提高。工业发展效益与创新产出效益更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达到40%、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信息化发展水平达82%。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在“百姓
32、富”上创造更多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增幅同步、城镇和农村住房成套比例分别达到90%和8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7%、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0张、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达到100%、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达到90%。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在“环境美”上实现明显突破。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均完成省级下达目标;地表水好于类水质的比例达到6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60%、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达到95%、林木覆盖率达到36%。实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路
33、畅城靓,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绿色发展取得更大进步,“楚风汉韵、诗意田园”的城市特色充分彰显,创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市。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展现全新面貌。法制建设满意度达到90%、城镇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分别达到92%和97%。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风尚好,文化软实力强,政府治理更加有效,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公平正义得到保障,遵法守法成为习惯,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表2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类指标单位指标属性2015年2020年经济
34、发展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价)亿元预期性746126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期性43.24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性2.9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预期性62.410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预期性-8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期性50.957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预期性33.640 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期性1.42信息化发展水平%预期性-82公共服务每千人拥有职业医师数人约束性1.712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约束性33.840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预期性98.697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预期性-90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m
35、2预期性2.152.3 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预期性48100 宽带接入能力城市(Mbps)约束性1001000农村(Mbps)约束性1001000资源环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约束性省定任务省定任务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约束性4.22省定任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束性省定任务省定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约束性省定任务省定任务二氧化硫%约束性省定任务省定任务氨氮%约束性省定任务省定任务氮氧化物%约束性省定任务省定任务林木覆盖率(%)%约束性34.936地表水好于类水质的比例%约束性9060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约束性80以上60 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
36、约束性24.9922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预期性10095 民生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约束性2.13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预期性26252年均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预期性14130年均11%居民住房水平城镇住房成套比例%预期性-90农村住房成套比例%预期性-80社会治理法制建设满意度%预期性-90城乡居民依法自治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预期性99.592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预期性99.897第三章 量质并举 努力打造东陇海新增长极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基本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工业强市步伐,推动产业集聚融合特色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
37、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东陇海沿线和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工业城市。第一节 提升现代工业发展水平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深入实施“1030”工业项目推进工程,加快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壮大“11555”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有实质性进展,转型升级有显著成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11555”产业集群产业链节点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到2025年,实
38、现工业现代化,技术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业在国内分工中处于高端环节,企业在国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部分领域成为国内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和传统产业省级示范区。专栏1 “11555”产业集群以沂州煤焦化为龙头,重点延伸煤焦油、粗苯和甲醇三条产业链,打造1000亿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以网为电气为龙头建设非晶科技产业园,加快推进非晶变压器、电抗器、电机、互感器、传感器等产业链项目,打造1000亿级非晶科技产业基地。以博康信息、领世激光科技为龙头,不断完善从光刻胶单体到光刻胶、外延片生产与深加工、晶圆光刻、芯片制造、芯片封装、系统封装的电子产业链,打造500
39、亿级电子产业基地。以新春兴为龙头,新型电池、改性塑料双线共进,打造500亿级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兰蒂斯产业园为龙头,加快发展装饰装潢、建筑模版、地板木门、环保家具等产业,打造500亿级木制品木结构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重点培育现代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木制品木结构、电力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七大产业”,实施工业强基示范工程,实施品牌战略,主攻智能制造,推进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攀升,向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邳州版“工业4.0”。现代煤化工产业。依托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强化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上下游产品紧密结合、配套发展。以沂州煤焦
40、化为龙头,重点延伸煤焦油、粗苯、甲醇3条产业链,突破乙二醇产业链,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通过延伸产业链,做强产业链节点项目,打造1000亿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非晶合金材料、电子新材料、磁性新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四条产业链。非晶合金材料产业以网为电气为龙头,建设非晶科技产业园,加快推进非晶变压器、电抗器、电机、互感器、传感器等产业链项目,打造1000亿级非晶科技产业基地;电子新材料产业,以博康信息、领世激光科技为龙头,不断完善从光刻胶单体到光刻胶、外延片生产与深加工、晶圆光刻、芯片制造、芯片封装、系统封装的电子产业链,打造500亿级电子产业基地;磁性新材料产业,重
41、点发展永磁电机、磁浮马达等产业链项目;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依托海天石化30万吨聚丙烯和新春兴6万吨废塑壳,重点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通用塑料等产业链项目和相关配套项目,打造百亿级高分子复合材料供应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实施“工业强基”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高新区先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和碾庄五金机械产业园建设。以阿斯美特智能装备制造为龙头,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和研发,大力发展以精密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新春兴为龙头,新型电池、改性塑料双线共进,大力加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关
42、键技术研发,鼓励先进低碳技术应用,重点发展再生铅、环保蓄电池、改性塑料、新能源汽车电池、节能设备等产业链项目,打造500亿级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木制品木结构产业。引导板材企业由传统加工重点向实木地板、实木家具以及环保家具等终端产品转型,向物流、营销、设计、研发等高端环节攀升。以兰蒂斯产业园为龙头,加快发展装饰装潢、建筑模版、地板木门、环保家具等产业,打造500亿级木制品木结构产业基地。电力能源产业。以徐塘发电、深能光伏、光大发电为龙头,积极推进21000MW火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坚强电网、智能电网,推进关键技术突破、核心装备研制、产业体系完善和系统集成开
43、发,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能、沼气的开发利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依托银杏、大蒜等资源优势,提高综合开发水平,向生物制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业延伸。大力引进银杏、大蒜制药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药品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滴丸、口服液、保健品、休闲食品等项目,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骨干企业。专栏2 工业强基示范工程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全省区域两化融合水平指数达到100,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示范工程。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末基础上下降20%以上,领先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工
44、业CO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削减率严格达到上级下达指标水平,比“十二五”末下降5.5%以上;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保持全市、全省乃至国内领先水平,重点行业清洁绿色生产水平持续提升。智能车间建设工程。将现代传感、网络、自动化、拟人化智能等技术应用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等生产全流程,推进“智能车间”建设。培育大企业(集团)。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培育博康信息、网为电气、新春兴、军霞健身器材、兰蒂斯木业等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鼓励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出一
45、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鼓励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融资。 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引导企业通过品牌创建推动经营理念、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企业品牌创建工程,推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专利向标准转移,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掌握产业标准话语权。鼓励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充分发挥金虎、军霞、黎明、喜达瑞克等驰名商标的模范带头作用,支持重点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品牌附加值高、知名度高的区域品牌,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经济比重。到2020年,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驰名商标4件,著名商标10件,省名牌产品20个。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积极适应信息化、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商贸、金融等融合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到2020年,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超过50家,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第二节 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围绕“东陇海沿线和大运河沿岸的区域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