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福建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交通工程学
适用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编制部门: 交通运输系
审定部门: 交通运输系
审定人签名:
2009年8月制订
《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交通系统基本要素、交通流特性及基本模型、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出行需求、交通安全与事故、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控制、停车管理,以及交通环境影响等交通工程的基本原则及分析方法,以及实验课的锻炼,使得学生能够认识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认识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了解交通系统及其状态变量,了解交通流的基本原理,分析道路通行能力,识别事故与安全问题,掌握基本的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措施,学习利用交通设施来实现交通管理措施。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课后自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交通系统及其状态变量的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掌握交通流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措施;
(3)通过学习,掌握分析与计算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方法;
(4)通过学习,培养利用交通设施来实现交通管理措施的能力。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5.先修课程: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 交通工程学简介
主要内容:交通工程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范围,交通工程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 交通特性
主要内容:交通系统三要素,人的交通特性,驾驶员刺激-响应过程,制动与安全间距,道路特性。
第三章、交通流特性
主要内容:交通流的概念与定义,交通流的状态变量,交通流基本关系式,连续交通流特性, 间断交通流特性
第四章 交通调查
主要内容:了解时空图,交通检测中点(断面)检测法以及区间检测法,交通量、速度、密度、行程时间及延误调查法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
主要内容: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交通瓶颈,交叉路口,信号控制路口及无信号控制路口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方法
第六章 交通安全
主要内容:交通事故的种类和类型,事故原因分析,安全评价指标
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
要点是了解和掌握交通出行的四阶段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土地使用与交通出行,出行调查与预测,出行产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
第八章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3学时)
主要内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目的、分类;交通标志设计,标志的支撑物,交通标线,交通标线设计,交通标志标线的应用;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信号灯的特点及种类,信号控制参数,定周期控制,交通感应控制,信号系统配时,计算机信号控制系统
第九章 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停车调查,停车需求预测、停车场的规划
第十章 智能运输系统 (2学时)
主要内容:智能运输系统概述、出行者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方向。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了解和掌握人、车、路的交通特性;了解和掌握描述交通系统运动状态的特性以及相关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基本变量的物理概念和数学表达,掌握衡量交通系统的性能参数;了解和掌握不同道路条件下通行能力的表达式;了解和掌握交通出行的四阶段分析方法;了解和掌握不同交通组织方式及其运行管理的特点;了解和掌握各类信号控制方式的特点;了解和掌握交通事故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了解和掌握道路停车方式及其管理设施;了解和掌握各种交通环境影响因子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一章 交通工程学简介
1
第二章 交通特性
3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6
第四章 交通调查
4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
4
第六章 交通安全
3
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
6
第八章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6
第九章 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
2
第十章 智能运输系统
1
36
本课程实践教学:4学时
序号
项目
内容和要求
设备、器具
1
公交线路实时客流需求调查
学生分组完成特定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
交通流量计数仪
2
公交线路未来客流需求预测
学生分组完成,根据上次调查的数据预测未来公交线路的客流量。
计算机、交通软件
四、课程参考资料
(1)教材:
王炜 过秀成 交通工程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2011,第二版.
(2)参考书:
任福田 交通工程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周商吾等 交通工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徐吉谦 过秀成 交通工程学基础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年
中国公路学会 交通工程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 1998.
饭田恭敬(日) 交通工程学. 邵春福等译.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五、说明
(一)本大纲的特点
本大纲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使学生能够认识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认识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了解交通系统及其状态变量,了解交通流的基本原理,分析道路通行能力,识别事故与安全问题,掌握基本的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措施,学习利用交通设施来实现交通管理措施。
(二)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信息量大、涉及知识面广,重点难点多,理论授课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建议:
(1)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2)勤修改完善教案课件,多购置参考资料图书;
(3)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多收集实例讲解,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4)加强学生课外学习辅导,引导学生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