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汽车市场统计分析.DOC

上传人:haoh****by8 文档编号:30650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汽车市场统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全国汽车市场统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全国汽车市场统计分析 2002年进口车市场统计分析及2003年分析预测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这一年来汽车产业表现不凡,非但没有“灭顶之灾”,反而引发了爆炸式的“井喷”行情。毫无疑问,2002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就进口汽车而言,今年我国进口汽车市场运行健康,进口汽车总量控制较严,进口比较适度,进口车只对国产车构成有限竞争,各项产业损害指数均在绿灯区;同时迫使跨国公司在市场利好的诱导下,改变其进口整车的战略,加快在中国进行实质性的投资和“当地生产”。2003年,有关部门将延续相关政策,我国进口汽车市场总体上将继续呈现“总量快速增长、价格稳中下降”的局面。   一、2002年我国汽车行业出现五大变化   2002年我国汽车行业发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变化大大超出了业内人士年初的预测。   一是全行业出现产销协调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1-11月,汽车产量达到293.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6.5%,销售达到296.3万辆,增长36.8%。估计全年我国汽车产量可望达到315万辆,在世界上的排名有望由去年的第8名升至前6名。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利润也得到了迅猛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利润的增长也在50%以上。   二是新车型的推出大大加快,汽车需求迅速增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几乎所有厂家都几次修改生产计划。特别是跨国公司出于竞争的需要,对中国的产品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不再拿上一代产品合作,而是改为拿同代产品、甚至下一代产品、下下代产品进行合作。其中,轿车新品迭出、产量突飞猛进是今年我国汽车产业最大的亮点;一年之内国内外厂商破天荒地在国内推出了几十种新车型,并占据了整个国内市场份额的六成。   三是汽车行业合资合作和兼并重组加快,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一汽、天汽与丰田的整合,上汽参股通用大宇,并在国内捆绑整合,二汽与日产的全面合作,皆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部分地区和阶层逐步进入私车时代,汽车消费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目前,我国个人购车比例已超过了一半,在北京则达到了九成;个人汽车保有量已经占总量的四成,在一些大中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70%;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100多辆。汽车正在成为居民新一轮消费升级的“导航产品”,家庭消费成为拉动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   五是进一步确定了“当地生产”和国产车的主导地位。2002年国外各汽车厂家基本完成了在我国的生产布局,汽车行业已经实现第一步目标“当地生产”,并进一步确定了国产车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进口车作为配角的定位。我国入世第一年进口车并未形成泛滥之势。进口车只对国产车构成有限竞争。此外,许多跨国公司已将我国汽车制造业纳入其采购体系,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近80%。   二、2002年我国进口汽车市场运行情况   2002年前11月,我国汽车整车进口(含整套散件)已达11.2万辆,预计全年进口数量将达到12万辆,同比增长64%。在数量上讲,由于过去进口基数较小,相对今年高速增长的需求和大幅下降的关税而言,这个幅度是比较适度的。其中进口轿车62279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9.7%;进口越野车27702辆,增长174%;进口小客车10914辆,增长136%;进口货车6269辆,增长114%。轿车仍然是所有进口车种中的绝对主力车种,占55.5%。   日、德、韩车占进口车数量的前三位,其中日本车和德国车在进口车中占绝对优势。在今年1-11月所有11.2万辆进口车中,日本车68970辆,占总数的61.5%;德国车16208辆,占14.5%;日本车和德国车合计占76%。从金额上看,日本车和德国车合计占80%。   进口轿车格局呈现高档车以德国车为主,中高档车以日本车为主,中低档车以法国车、韩国车为主的格局。在1-11月进口车辆中,以占进口车一半以上的轿车为例,从排量上看,1.5-2.5升,占全部进口轿车的70.6%;2.5-3.0升,占12%;3.0升以上的14%。从国别上看2.5升以上,德国车占这一界别的68%;1.5-2.5升,日本车占这一排量的68%。上述两个68%,说明德国和日本各自在轿车的这两个排量界别中占有的特殊优势地位。   三、2002年我国进口汽车市场运行的特点   2002年进口汽车市场在剧烈变化中逐步趋稳,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进口汽车快速增长,但相对旺盛的需求而言,增长适度,有时显得资源偏紧。2002年1-11月,在汽车生产总量增长36.5%、销售总量销售长36.8%和轿车生产总量增长51.4%、销售增长55.4%的大背景下,进口汽车也保持了快速增长,总量增长64%,轿车增长39.7%,这种增长是比较适度的,特别是在关税大幅下降的条件下,能控制在这个水平已经不易。   二是进口汽车价格在剧烈波动后,仍维持在高位。进口汽车由于受年初关税大幅下调、日元和欧元汇率先贬后升、许可证供应较紧、进口车订货周期较长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波动幅度超过10%。但由于私车市场的启动,购车需求旺盛,加上汇率仍然较高,许可证依然偏紧,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   三是保税区进口车库存达到历史高位后回落。由于一些经销商的盲目无证订货,一、二、三、四月仅日本车订货每月就超过1万辆,导致四、五、六、七月集中到货,加上进口通道的相对拥挤,四大保税区发生涨库,库存高达2.5万辆,随着许可证发放的到位和经销商订货的理性化,库存逐步回落到正常水平。   四是吉普车和城市休闲车快速增长,个性化消费初步显现。1-11月进口越野车27702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4%。这说明一部分消费者已不满足于轿车的消费,出于休闲和更高驾驶乐趣的追求,以及个性化消费倾向的增强,越野车和城市休闲车销售看好。   五是进口汽车强势品牌凸显其竞争力。在进口汽车中,强势品牌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无论是高档的奔驰、宝马,还是中高档的日本丰田,其在进口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将继续影响今后进口车的格局,特别是丰田全系列的车型都有较大竞争力,在总共12万进口中,丰田车占了4万辆,占近三分之一,足显其综合实力和有可能在国产车中后来居上的态势。   六是进口车经营风险加大。进口车经销商除了要面对正常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外,还要面临汇率风险、许可证风险、政策风险、竞争风险和国产车加速变化的风险,这对进口商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有的进口商开始退出进口车经营,转向经营国产车的行列。   四、影响我国进口汽车市场的五大因素   进口车市场除了受整个汽车市场大气候的影响外,现阶段还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其独特性体现在影响进口汽车市场的五大因素上。   一是进口关税因素。进口关税直接影响进口成本。2003年是我国入世后进口车关税下调的第二年头,按承诺,一些进口车关税将要有所下降,但下调幅度相对较小。   二是汇率因素。汇率因素是最难预测的,而且汇率对整个车价都直接产生影响,不仅影响货值部分,而且影响关税部分,而关税的下降只影响到关税部分,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汇率对进口成本的影响更直接更敏感。汇率的波动很容易消费掉关税下降的降幅,也可能进一步扩大降幅。   三是许可证因素。许可证的发放数量、结构和进度影响着进口通道是否拥挤,某种意义上也直接左右着进口车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这是政府直接调控汽车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是国产车的替代作用和竞争关系。2003年将有一大批国产新车型上市,这些新车型与进口车几乎完全同步,特别是SKD组装的,有的说DKD组装的,更是如此,这使原装进口车在车型和技术含量上的优势大大削弱,原来进口车价格比同档次国产车高30%的幅度也会大大降低,而且国产车随着产量的提高,价格优势进一步显现,具有较大的价格调整的能力。   五是需求的变化。2002年需求高速增长,2003年需求会保持多大的增速,是20%,还是25%?对进口车的需求又会有哪些变化,消费者心态和消费倾向会怎样,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这些都是进口车经销商需要关注的变量。2002年主要是因为需求增长太快,供应跟不上,使得价格下降有限,随着产能的提高,供应的增长,供需的关系会发生变化,总体上供需矛盾会逐步趋于缓和。   五、2003年我国进口汽车市场走势   2003年的进口汽车市场,从目前看,总体上将继续呈现“总量快速增长、价格稳中下降”的局面。   一是进口汽车总量继续快速增长。根据对WTO的有关承诺,进口汽车的总量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但进口整车大的政策不会有改变,增长仍然是适度的,加之需求仍然较旺,需求的增长将消化掉进口的增长,目前进口车供求关系大的格局不会有变化,进口车供求矛盾会相对缓和。   二是进口汽车价格稳中有降。2003年进口汽车的价格不会象2002年那样出现大起大落,总的来说是稳定下降的趋势,下调幅度不会很大,时间上也是逐步到位的。进口车价格下降幅度究竟有多大,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汇率和国产车价格调整的幅度。      三是国外汽车厂商对进口车网络建设加快。随着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的日益临近,国外汽车厂商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进口车网络建设和抓紧网络布局,这将进一步加剧各品牌进口商之间的竞争,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及售后服务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六、我国进口车与国产车的关系和竞争力对比   进口车和国产车已经越来越在同一个市场平台上直接竞争了,进口车和国产车的关系和地位究竟如何?   1.一方面国产车是主角,进口车是配角;另一方面进口车和国产车又是互相替代、互相弥补、互相竞争的关系。国产车经营和价格调整以后要考虑进口车价格的变化,进口车经营更要密切关注国产车的变化。在我国这么大市场规模的国家,国产车永远是主角,进口车只能是配角,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2.从竞争力水平看,国产车与进口车仍存在巨大差距。从进口车与国产车的竞争力比较看,进口车到岸价CIF价格一般都比较低,但进口车的零售价格却很高,基本上是CIF价的两倍以上。这意味着我们存在的差距还很大。随着关税的降低和控制力度的放松,进口车对国产车仍然存在很大的压力,我们不能因为今年由于对进口车实行较严的控制,使进口车没有对国产车构成压力,就放松警惕。可以说今年进口车没对国产车构成压力,不是因为国产车的竞争力水平可以直接抵御进口车了,而主要是政府严格控制使然。   3.在现有过渡期内,进口车对国产车仍然不会产生冲击。但按有关承诺,取消配额时间已经很短,只有两年了。过渡期内政府的相关政策不会改变,在现有保护力度和政策水平下,2003年进口车对国产车只构成有限竞争,不会对国产车产生太大压力,国产车竞争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国产车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即合资产品之间的竞争。   4.过渡期后,才是对我国汽车产业真正的考验。也就是说两年以后,即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以后,才是真正的考验。能否经受得住考验,取决于我们这两年怎么积极应对,怎么加快发展。特别是国内生产企业能否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降低成本;能否逐步掌握车型开发能力、建立自主的品牌;能否发挥自身优势,迅速提高竞争能力;尤其是能否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更好地“为我所用”,更好地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这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不能像年初那么极度悲观,更不能象今年年末这么盲目乐观。汽车行业应当抓住机遇,加强政府和企业的相互配合,积极应对挑战,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把握好市场准入、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有序竞争的力度和深度,走出我国汽车工业振兴之路。      作者系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副总经理 来源: 中国汽车资源网 统计:2003年国内主要轿车厂家产销计划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年汽车总需求将达到385万辆左右,比2002年增长15%,其中轿车需求将达到145万辆左右,比2002年增长23%。且看各大企业如何动作:   上海大众2002年的产销量分别为27.82万辆和30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20.96%和23.92%,市场占有率30%。今年将向40万辆销售目标挺进,到2007年实现年产能75万辆、年生产60万辆的目标。   一汽大众去年销售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66.4%,市场占有率达到18.2%。今年产销目标为26万辆,将向实现20%的市场份额目标迈进。同时,奥迪和大众两个品牌都将在年内推出新品。   上海通用2002年的产销量分别为11.11万辆和11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89.91%和88.68%,销量和市场份额均跻身中国轿车业前三甲。今年产销目标为14.5万辆,市场增长率将超过20%这个国内平均水平。继君威之后,今年将推出一款中档轿车,出口10万台V6发动机将成为上海通用今年重点扶持的项目。   一汽轿车2002年,红旗轿车实现销售26629辆,同比增长65%。2003年,红旗轿车的销售目标是两万辆,争取达到2.5万辆。同时,马自达M6预计产量是两万辆。   神龙汽车去年实现汽车生产84378辆、销售85088辆,同时实现了利润同比翻番。2003年目标是:销售规模达到10万辆,从今年开始到2006年,力争将年销售规模提升到25万辆。   广州本田2002年完成了5.9万辆的产销目标,今年计划产销汽车11万辆。还将在年中推出一款汇集H ond a最新技术的小型轿车。   天津丰田公司原定的2003年威驰产销量为3万辆,但由于市场火爆,这个数字已经被提升到5万辆。   长安福特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表示今年的产销量将会是多少。   北京现代今年的销售目标是5万辆,并为2005年产销15万辆的目标打下基础。   北京吉普从2003年起,北京吉普公司将每年向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   南京菲亚特去年生产汽车23968辆,销售量达23674辆,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2003年,将力争产销汽车5.5万辆。   风神公司2002年公司销售N ISSAN蓝鸟轿车41059辆。2003年产销汽车目标为6万辆,今年还将推出新车型NISSAN阳光。预计产量为2万辆到2.5万辆。   华晨中华去年金杯海狮全年共销售65138辆,中华轿车上市4个月,售出8816辆。2003年,推出6种不同配置的新产品。全年预计产销4万辆。   上汽奇瑞2002年完成了产销5万辆轿车的预订目标。今年目标:产销汽车10万辆,将陆续推出三款新车。   东风悦达起亚去年实现全年产销超过2万辆。今年全年产销目标定在5万辆。   海南马自达2002年产销1.21万辆,同比增长38.15%,2003年计划将产能扩大到5万辆。   西安秦川2003年,力争全年福莱尔轿车销售突破4万辆大关,出口2000辆以上,公司将在福莱尔轿车平台上开发出多种满足用户需求的新车。   昌河汽车2002年产销量达15万辆。2003年产销量会有所增加,三季度将推出一种全新的两厢家用轿车。   吉利汽车今年全年产销目标定在10万辆,市场占有率翻番。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国家统计局:2003年我国将进口轿车约10万辆 国家统计局透露,2003年我国汽车进口配额将比2002年增加15%,达91.25亿美元;按2002年24%的配额用于进口整车、到岸价平均每辆2万美元计算,今年我国轿车进口量约为10万辆。受许可证的限制,经销商偏爱进口高排量轿车。从2002年的统计数据看,进口车中排量在2.5升以上的占了25%,1.5升以上的则占了98%。进口轿车平均单价为2.19万美元,加上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四项合计近4万美元,与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差较远。来源:北京日报 2003年1月份国内主要轿车品牌销量排行 排行 品牌 销量(台) 1 捷达 13557 2 桑塔纳2000 13504 3 普桑 10955 4 夏利 10223 5 帕萨特 10061 6 宝来 7575 7 赛欧 5203 8 奥迪 4734 9 POLO 4368 10 别克 3865 注:其他主要轿车品牌2003年1月份的销售数据待核实后随即发布,敬请关注。 统计:2月份国内主要轿车品牌市场销量排行 排行 品牌 销量 1 捷达 8823 2 普通桑塔纳 8330 3 桑塔纳2000 8183 4 帕萨特 6131 5 宝来 5249 6 夏利 5081 7 赛欧 3695 8 爱丽舍 3283 9 富康 3038 10 别克 3000 11 奥迪 2900 12 POLO 2604 13 红旗 1897 14 高尔 780 统计:3月份国内主要轿车品牌市场销量排行 排行 品牌 销量 1 捷达 12246 2 普通桑塔纳 10911 3 夏利 9083 4 桑塔纳2000 8957 5 广本雅阁 7700 6 君威 7100 7 宝来 5972 8 帕萨特 5196 9 风神蓝鸟 5000 10 赛欧 4500 11 POLO 4255 12 奥迪 4109 13 福莱尔 2075 14 别克GL8 1500 15 高尔 1071 统计:4月份国内主要轿车品牌市场销量排行 排行 品 牌 销 量 1 捷达 12619 2 普桑 10337 3 夏利 9895 4 帕萨特 9789 5 广本雅阁 8456 6 君威 8209 7 桑塔纳2000 8024 8 宝来 5696 9 NISSAN新蓝鸟 5497 10 奇瑞 5272 11 赛欧 4473 12 奥迪A6 4381 13 悦达 3615 14 POLO 3567 15 派力奥 3452 16 别克GL8 2120 17 广本奥德赛 1238 18 奥迪A4 922 19 GOL 416 统计:2003年1—3月份国内主要轿车品牌销量 排行 品牌 销量(台) 1 捷达 34642 2 桑塔纳2000 30644 3 普通桑塔纳 30196 4 夏利 26780 5 帕萨特 21988 6 宝来 18976 7 广本雅阁 17600 8 大别克(含君威) 17020 9 风神蓝鸟 14025 10 赛欧 13818 11 奥迪 11734 12 POLO 11227 2003年一季度国内客车市场统计分析及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进入2003年以来,客车市场总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在今年3月举办的世界客车博览会亚洲展览会上,人们就可以明显感受到蒸蒸日上、如火如荼的市场氛围。尽管一些名牌客车企业仍然稳固扎根已有阵地,但客车市场上还不断出现新的加入者,因此,不同车型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03年3月底,我国客车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除中客市场稍显脆弱外,大客、轻客、微客的产销量均为持续增长趋势。一季度末113家客车生产企业共生产客车295434辆,较同期增长27.87%;销售总量为304312辆,较同期增长40.48%。   大客持续增长中客需求减少   一季度大型客车企业(22家)共销售客车3595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56%。但是本季度的客车生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76%,共生产客车3577辆。产销量都体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常州长江本季度累计销售701辆,同比增长22.55%,依旧稳居大型客车的龙头位置。郑州宇通、安徽安凯紧随其后。   相比之下,本季度的中型客车需求有明显的趋缓现象。从统计数字来看,中型客车的26家生产厂家销售总量为12815辆,与去年相比减少5.08%;生产总量为13329辆,与同期相比减少0.38%。本季度中型客车的前三家生产厂家是安徽江淮、东风、一汽。在相对平缓的中客市场中,安徽江淮、苏州金龙、四川丰田、郑州宇通保持了较去年同期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安徽江淮本季度销售3645辆,同比增长30.77%,占据中客市场销量的28.45%,位居首位。   针对中客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专业人士认为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第一是客运业在去年的运营市场中没有如期收到回报,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刺激促使购买;第就是由于伊拉克战事和目前非典型性肺炎的影响使游客数量锐减,无力拉动市场。   据了解,大中客车的主要市场集中在了客运业,尤其是城间客运。另外,旅游客运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专业人士认同这种观点,认为今年大中型客车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会是在公交、团体客车市场。因为去年交通部的资质等级评定对客运车辆已经普遍进行了更换,其能量已经释放;今年大中型客车的增长点是城市公交车辆,特别是低地板、发动机后置、外形美观的车型需求增加。   轻型客车增幅最大   轻型客车产销量在本季度客车市场中显露出最强劲的发展态势。56家轻型客车的生产量为98938辆,同比增长67.39%;销售量为97560辆,同比增长66.57%。   本季度居产销总量前三位的是金杯汽车、福建东南、北京汽车。其中金杯在轻客市场仍然拥有绝对优势,本季度生产量为16656辆,同比增长63.97%;销售量为17693辆,同比增长56.81%。虽然有专家曾经预言,轻客市场将由垄断性市场发展为竞争性市场,金杯也将在过去独占轻客市场份额三分之二的局面中有所降低。从目前来看,新产品对这位连续7年稳居第一的轻客老大来说,产生了冲击波但并未撼动其稳固的市场根底。金杯认为,自己在产品改进方面下足了气力———刚刚推出五大系列17种车型,同时加强价格档次的竞争力,为金杯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据了解,金杯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受到私营企业、中小公司的普遍欢迎。   东南汽车在本季度也表现不俗,共生产16252辆,同比增长143.84%;销售量为14567辆,同比增长107.06%。近5年来,东南汽车的销量在全国轻客生产企业中的排名迅速窜升至第2位,并在全国110多家汽车企业集团中排名上升到第16位江铃汽车的全顺轻客,凭借多个系列、多功能配置和个性化订单生产的强大优势,全顺轻客大幅增长75.28%。由此显露出其“优质中价”的定位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满意。   专家分析,轻型客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是与10万元左右车型市场的扩容较快有关。轻型产品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客和M PV,是轻客类产品中的主要部分;二是SU V(含越野车);三是准轿车。第一类轻客中,以金杯海狮10万元左右为代表的车型市场的高速增长。这类车型价格低廉,在有的地区还拥有政策优势(有的城市限制微型车和轻卡进城),可以客货两用,使用成本低,迎合了用户的需要;而高价位的轻客受M PV的挤压较大,发展较慢。保定长城、河北中兴和郑州日产等SU V生产企业的增长高于轻客整体水平。准轿车类轻客增长较慢只是表面现象,因为此类产品经国家审定后,已逐步进入轿车管理。   微型客车产销稳增   微型客车行业在近年来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一季度,微型客车的9家生产企业共生产客车179690辆,占客车生产总量的60.82%,同比增长15.41%;销售量为190842辆,占客车销售总量的62.55%,同比增长34.60%。一季度产销量的前五位生产企业主要是长安、哈飞、上汽通用五菱、昌河、一汽,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已经超过94%。   不断推出新产品一直是带动销售的重要因素。上汽通用五菱自去年年末推出微型客车新概念五菱之光后,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8.65%,销售客车36571辆,占行业微型客车总量19.21%,较行业微型客车一季度增长比例34.60%来说,相当可观。有专家指出,在最近5年内,我国微型车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销售数量都将超过小轿车,成为国产汽车发展的重要支柱。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微型客车,微客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它作为一种生产型而非享受型的汽车,在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的特殊国情下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主要市场集中在县、乡、镇消费地区。目前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不少正在发展中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都在使用微型车。今年预计销往以上地区的比例将会更大。   外界环境因素对客车市场的影响   首先,公路运营压力在未来几年中将会有所缓解。新一届国务院政府组阁后,交通部部长张春贤曾表示,目前我国年人均出行里程为556公里,仅占美国的2.3%,日本的7.4%。他曾许诺,到2010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紧张状况全面缓解;到2020年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公路旅客运输的增量、各种客车的增量将是持续而明显的。   其次,各大城市更加重视公共交通,将带动客车需求。过去,公共汽车不太受重视,但是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的烦恼往往是由私人小轿车造成的,在行路高峰期影响更甚。近年来,一些城市中心相继出台了限制使用小轿车的各种措施。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一些主要街道已经成为步行街,可利用的道路空间也有所减少,使车辆行驶的时间延长,因此,对客车的需求也会相应增长。   第三,旅游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中高档客车提出新要求。近年来,旅游客运业发展速度很快,同时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这个巨大商机吸引着众多国内外运营商和制造商的目光,但是客车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化,高档豪华型客车将受到青睐,而柴油化、低底盘、环保化和高档化将是客车的普遍发展趋势。 增长幅度历史罕见:3月汽车产销统计市场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朱一平主任说,一季度汽车业取得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突破:全国汽车总产量突破100万辆———相当于2002年半年的产量,增长率突破50%;销售97万多辆,如果加上进口车的四五万辆的销售,也突破100万辆。   去年的车市曾经让许多预测家大跌眼镜,目前看来,今年的车市走向又会让不少预测大打折扣。日前,在由北京亚运村车市主办的一季度汽车信息发布会上,所宣布的车市火爆情况让记者惊讶不已,而曾经作出预测的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修正自己的看法。车市一再偏离人们的预期轨迹,火得有些“离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朱一平主任说,一季度汽车业取得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突破:全国汽车总产量突破100万辆———相当于2002年半年的产量,增长率突破50%;销售97万多辆,如果加上进口车的四五万辆的销售,也突破100万辆。轿车方面也是形势大好,一季度全国共生产41万多辆,销售38万多辆,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与去年一季度相比,轿车销售量甚至翻了一番。虽然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稍有出入,但也同样显示车市的火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3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15.67万辆,比上年同月增长1.1倍,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轿车39.8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倍。   记得去年同样由北京亚运村车市主办的一季度汽车信息发布会上,同样是朱一平发布信息的时候,她首次用了“爆发性增长”来形容年初火爆的车市。但是当天,朱却说,汽车业的高速增幅与“上年一季度的基数较低”有关系。一年之间,曾经的“爆发性增长”成了“较低基数”,车市变化确乎太快了。   不仅车市增长快,连其他东西也看不懂了。北京亚运村车市一直扮演中国汽车市场的“晴雨表”角色,但是,根据会议当天透露出来的信息,这种角色似乎也不太灵了。   在全国车市一片看涨的情况下,3月份,北亚车市的销量虽然比前两月高,却不到5000辆,甚至稍低于去年同期销量。对于一季度北亚车市的表现,北亚车市商务信息中心且小钢的看法是“一般”。北亚的相对冷清跟全国车市的一片火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仅北亚相对冷清,且小钢估计全北京车市跟北亚也相差不大,北京的车市“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好”。   在解释这种现象时,且小钢认为,这跟中国入世,积聚了二三十个月的“持币待购”在去年得到较为集中的释放有关,而今年,在特大型城市比如北京,这种因素已经基本没有了。此外,消费者知道今年有诸多新车会面市,同时也知道国产车价格会再降,因此,不少北京的消费者仍然在观望等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认为,新的持币待购现象已经有所表现,不过没有以前严重。   且小钢重申了他以前的一个看法:中国的汽车消费趋势将发生一定变化,以前主要由特大型城市消费的现象将逐渐过渡到大中甚至小型城市成为消费的重要地区。从目前来看,今年一季度车市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种看法。比如,云南等地区的车市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除了且小钢分析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恐怕也不能忽视。尽管北亚还是北京的汽车市场老大,但不再是一枝独秀,越来越多的汽车市场和专卖店的出现分流了消费者,北亚的代表性也自然难以跟往日相比。反映到销售上,没有往日的火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对于后三季度的车市情况,有关专家和业界人士均表示了普遍的乐观。   朱一平预测,二季度是往年车市的旺季,今年也不应例外。她估计,上半年汽车总产量会达到230万辆的规模,而轿车产销也会达到115万的数量。   且小钢也认为,综合信息分析,北亚车市后三季度的情况也将比一季度要好,“我更看好今后的三个季度”。且说,到年底,也许实际情况又要超出大家的预期了。   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徐长明副主任则估计,如果非典型肺炎不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今年全年的汽车总需求超过400万辆几成定局。两年之内,我国将有望跃升到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李爱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统计:2003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统计分析 3月,我国汽车产销再显火暴行情,其汽车产销总量和轿车产量均再次刷新历史记录。截至一季度,我国汽车工业不仅仅是实现了开门红,而且实现了在汽车总产量和汽车增长上的"双突破":即产量突破100万辆,增长率突破50%,前所未有,再创历史新高;轿车仍是全行业增长中的一个绝对亮点。   生产方面   本月生 产完成 41.14万辆,比上月增长30.95%,同比增长42.97%。分车型看,载货车、客车和轿车分别完成13.25万辆、12.16万辆和15.72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39.22%、58.51%和10.55%,比上年同期(上年的3月,下同)分别增长12.08%、28.26%和110.56%。与上月相比,九类车型均为正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较高的车型是,大型客车和轻型客车,增长率均在80%以上,除微型载货车外,其余车型增速未低于37%;与上年同期比,除中型载货车下降外,其余车型均为增长,其中轿车、轻型客车表现最为突出,分别增长110.56%和101.35%。第一季度,我国共生产汽车101.97万辆,同比增长54.7%,其中,轿车39.80万辆,同比增长127.28%。   销售方面   本月销售完成39.01万辆,比上月增长 49.17%,同比增长33.22%;本月载货汽车、客车和轿车分别完成13.28万辆、11.86万辆和13.87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 65.76%、49.37%和 35.99%,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7%、35.77%和66.79%。与上月相比,九类车型均出现26-99%的正增长,其中增长85%以上的车型分别为,重型载货车、中型客车、轻型客车;与上年同期相比,除中型、微型载货车下降外,其余车型全部增长,增长较为突出的为轻型客车(72.46%)、轿车 (66.79%)。第一季度,我国共销售汽车97.48万辆,同比增长51.71%,其中,轿车38.34万辆,增长1倍,轻型载货车和轻客仍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型、微型载货车及中型低于上年同期。   重点企业(集团)情况   本月销量前五名为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和北汽。与上月比较,五家企业均为正增长。从一季度销量来看,前五家企业集团与上年同期比较均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北汽增长1.19倍。从产量来看,三大集团亦表现为高速增长。其中:一汽产量20.4万辆,同比增长46%;东风产量12.6万辆,同比增长44%;上汽产量 19.5万辆,同比增长88%。(朱一平)   (本文数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 3月轿车产量突破15万 增长幅度历史罕见(图)   增幅历史罕见,今年轿车还将有更高的月产量出现    信报讯(记者姜新菊)记者昨天获悉,3月份,我国轿车产量一举突破15万辆。这一数字比2月份大幅提高了4.25万辆,比历史上最高的1月份轿车产量提高了3万辆。国家统计局工交司江源告诉记者,在短期内轿车月产量提高幅度如此之大为历史所未见。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3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15.67万辆,比上年同月增长1.1倍。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轿车39.8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倍。    江源昨天分析说,3月份轿车生产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轿车产量连续三个月呈增长势头。虽然二季度以后这一增幅会出现回落,但全年轿车增幅会接近甚至超过去年水平,这预示着各方面对今年轿车市场的预计又偏于保守了;二是3月份轿车产量比2月份大幅提高了4.25万辆,比历史上最高的1月份轿车产量提高了3万辆,月产量一举突破15万辆。   江源表示,从各产区轿车生产情况看,3月份轿车生产高增长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新车上市。以北京为例,北京现代索纳塔投产仅几个月,累计产量已突破万辆;二是“老树开新花”。以天津一汽、神龙汽车和长安汽车为典型代表。天津一汽自去年与一汽集团和丰田结盟后,老夏利和新威驰并驾齐驱,均呈大幅增长势头,连续三个月产量过万辆,同比增长1.3倍。神龙汽车和长安汽车月产也均突破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2倍;三是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的轿车月产量也突破了历史记录,分别达到4.65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增长近70%。   据了解,随着3月份轿车产能的快速释放,轿车市场部分车型供不应求的矛盾有所缓解,而且在轿车生产上台阶后,今后几个月轿车市场供给还将继续加大,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将更加充裕。 2003年3月轿车、载货汽车、摩托车产量统计 来源:据国家统计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3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15.67万辆,比上年同月增长1.1倍。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轿车39.8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倍。   3月份轿车生产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轿车产量连续三个月以翻番势头增长,虽然二季度以后这一增幅会出现回落,但全年轿车增幅会接近甚至超过去年水平,这预示着各方面对今年轿车市场的预计又偏于保守了。二是3月份轿车产量比2月份大幅提高了4.25万辆,比历史上最高的1月份轿车产量提高了3万辆,月产量一举突破15万辆。在短期内轿车月产量提高幅度如此之大为历史所未见,从历史上看,3月份均不是一年中轿车产量最高的月份,因此,今年轿车还将有更高的月产量出现,轿车生产正在进入一个加速增长期。   从各产区轿车生产情况看,3月份轿车生产高增长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新车上市,以北京为例,北京现代索纳塔投产仅几个月,累计产量就已突破万辆,由于北京去年初轿车产量基数很低,导致目前北京的轿车产量呈爆炸式增长。与北京相类似的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市场/行业分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