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课 关注社区居住环境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不再是单纯的住宿,而是对居住条件已及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方针,现代住宅社区也正向高舒适、高性能、高质量方面发展。
居住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娱乐、居住的重要场所,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强调社区居住环境的自然性特征,对于改善城市人口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城市有机的生态单元,以及满足居民的精神感受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平衡的思想进行社区设计,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社区居住环境的主要组成因素,学习社区环境与居住之间的关系,进而用所学美术知识与技能对社区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进行社区环境平面图的简单绘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进行有一定创新的环境效果图绘制。可适当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层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环境、热爱社区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阶段
教师提问:
同学们居住的社区里都有哪些场所和设施?这些场所和设施都有什么样的功能?
教师将学生所说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关键词:居民楼、健身器材、小区广场、幼儿园、居委会、变电室、绿地、车库等。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不断补充、完善答案。
学生汇报自己回忆的社区场所和设施。
通过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不断补充、完善答案。
每个学生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教师将学生的观点汇聚在一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其思维广度。
发展阶段
教师提问:
我们的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教师在黑板的另一边进行记录)
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楼、操场、食堂、图书馆、实验楼、文体楼、花园等。
从身边最熟悉的校园环境入手,学生能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对比分析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也就有不同的功能和设施。
学生讨论分析学校与居住社区的不同。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思考问题。
师生讨论
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不再是单纯的住宿,而是对居住条件以及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是设计方针,现代住宅社区也正向高舒适、高性能、高质量方面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的宗旨。
展示讲解
展示教师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同时展示收集到的其他平面效果图素材。分析平面图的绘制要素:透视、比例、线条、色彩等。
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透视、比例、线条、色彩等知识。
讲解美术专业知识,建立主要知识框架。
讲解练习
教师讲解平面图的基本绘制方法:比例、坐标方向、布局、建筑物、树木花草等。
学生临摹。
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图绘制方法,绘制自己社区的平面图;也可以创新改进,对自己的社区进行更合理的改造。
通过练习掌握专业绘画技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