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承办单位:市农业科学院项目建设地点:市 区 镇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0一五年一月目 录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11.2项目位置11.3项目建设内容1.4建设工期1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1.6效益分析31.7 结论4第二章 项目区52.1 自然概况52.2 项目区基本情况82.3 社会经济状况9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3.1 市农科院科研工作的制约因素1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规划设计164.1 指导思想164.2 选项原则164.3 建设标准164.4 建设规
2、模174.5规划布局17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15.1投资估算215.2 资金来源构成及筹措方案21第六章 项目进度实施计划23第七章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247.1社会效益评价247.2生态效益评价25第八章 组织实施和项目管理278.1 组织机构设置278.2 项目管理278.3 项目招投标28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319.1生态影响分析评价319.2 环境质量影响分析评价319.3节能措施33第十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3410.1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体评价3410.2问题与建议3410.3附件34III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
3、1.2项目承办单位:市农业科学院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1、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2、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3、市农业科技“三十工程”实施方案及关于实施“金地计划”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5、其他有关文件及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1.2项目位置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市卧龙区潦河镇南2.0公里(原区良种繁育场),西、北与清凉寺村接壤,东、南与刘谢营村接壤,临近潦英公路。幅员面积550亩,耕地面积505亩,建设用地面积38亩。1.3 项目建设内容将55
4、0亩试验基地改造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豫西南地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现代农业成果引进、熟化、配套的基地。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平台。(一)农业、水利设施(1) 田间道路:主干道路1条,宽8米,长630米;机耕支路3条,宽7米,长1600米,合计24亩。(2)水利设施安装50KVA变压器1台,机电井5眼,配套架设输电线路2.8km,地下灌溉暗管1800米。排水沟渠2.5公里,涵桥设置4座。(3)固定围墙沿试验基地四周边界须修建固定围墙2700m,规划在基地自然边界南、西、北三面修建内墙外沟连体围墙,东面修建实体围墙。围墙地上高度2.2米,上边安装角铁钢丝网。(二) 设施农业建设设
5、施农业片区占地20亩。集中建造现代农业设施和装备。其中包括:人工气候室、连栋温室、节能型日光温室、光伏电温室、拱棚。(三)附属农业设施(1)挂考室:两层建筑物,长42米,宽12.4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2)晒场:5000平方米(3)机务库:主体钢架结构,约500平方米。(4)中试仓库:占地约5.5亩。用于种业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四)综合楼。占地9亩,主楼为四层建筑物,两侧附楼为两层建筑物,主楼长79.2米,宽9米,附楼长16.2米,整体建筑物面积约4100平方米。(五)职工公寓:占地9亩,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六)良种场安置区: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432平方米。做为良种场办公及
6、部分职工居住场所。1.4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5年-2016年,2016年底完成项目的全部建设内容。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综合楼、挂考室、职工公寓总建筑面积 m2预算投资 万元左右。农业、水利设施投资 万元,设施农业投资 万元,附属设施建设投资 万元。1.3.2 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全部为市财政支付。1.6 效益分析近年来,农科院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达120余项,其中有20多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撰写并发表论文400余篇。先后培育出了35个农作物新品种。重点推广10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和5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系),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数百
7、亿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市场发展的背景下,农科院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农业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都市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项目区的营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健全了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更会大大改善农业科研的硬环境,促进更多、更高档次的科研项目进入和展开,对多出品种、快出品种、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更能促进和完善农业科研机构的教育培训、示范带动、辐射发展的作用,为区域及豫西南的农业发展起到核心影响和孵化型、发动机的作用。1.7结论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成功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
8、试验田的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试验示范田的科研能力;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辐射作用;实现科研、示范、科技推广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管理方式创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市农业产生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一、市的社会概况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盆地中部,是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交流中心。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围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旅游中心”的目标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品位及综合功能明显提高。截止2013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
9、50平方公里,2013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常住人口140万。市自然资源丰富,地域广阔,是鄂、豫、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农业基础雄厚,素有“中州粮仓”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水力资源有丹江口水库、鸭河口水库、白河水系等,南水北调工程为市未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是全省的农业大市之一,农业基础较好,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正常年景,以全省12.9%、全国0.7%的耕地,生产全省11%、全国1%的粮食,全省20%、全国4%的棉花,全省13%、全国2%的油料。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二、自然环境条件1、地理位置市中心城区位于盆
10、地中心汉水支流白河上游,北倚独山,西部是著名的风景区卧龙岗,地理坐标为北纬32573307,东经1122111238,全境东西长263Km,南北宽168Km,总面积2.66万Km,建成区面积150Km.2、地形地貌市中心地区北面有独、蒲二山为北屏障,西北有紫山、唐山等孤山环抱,西部有麒麟、卧龙二岗横穿南北。市地形总的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垄状丘陵,北部为基岩残山独山,东部为白河冲击平原。按成因可分为侵蚀剥蚀残余山地、洪积垄状丘陵、洪积坡积裙和冲积平原四种地貌形态。除西部垄岗地带标高在130-150m之间外,其它大部分均在120-130m之间(黄河高程系)。3、地质绝大部分为第四纪河流堆积层
11、,土层大部分为砂质粘土,部分地段有砂岩出露。西部低丘缓坡地带,地貌上属盆地中的垄岗地带边缘,地基土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系统洪积和湖相沉积层,自上而下,分亚粘土、粘土、亚粘土,承载力为0.20.3Mpa。4、气象气候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年降雨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5、地面水系是全省最大的北方水域,具有明显
12、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总面积的21%、30.6%和48.4%。有林地面积1094万亩,占全省的33%;水域面积270万亩,水资源总量85.2亿m3,水资源蕴藏量、亩均水量和人均水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也是淮河的源头,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水系。6、地下水市处在全新统河谷阶地水文地质区中心地段,地质情况较为优越。地下水储量比较丰富。埋深一般在6m左右,含水层在20m上下,地下水主要受降雨及白河水侧渗补给。是市的主要供水水源。7、土壤据1980年土壤普查,土壤总面积16.74万亩,有黄棕壤、潮土和砂礓黑土三个土类,四个亚类
13、,六个土属,二十个土种。黄棕壤12.2万亩,占郊区土壤面积的72.9%,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的缓丘岗坡地带;潮土4.2万亩,占郊区土壤面积25.2%,主要分布在白河西岸和南岸的平坦阶地上;砂礓黑土0.3万亩,零星分布在七里园的平坦地带。8、地震条件根据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1997年编制的河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市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2.2项目区的基本情况2.2.1项目区位置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市卧龙区潦河镇南2.0公里(原区良种繁育场),西、北与清凉寺村接壤,东、南与刘谢营村接壤,临近潦英公路。幅员面积550亩,耕地面积505亩,建设用地面积38亩。2.2.2 水文气象现代农业试验示范
14、基地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四季气候特点: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适宜开展农作物品种研究和生产。2.2.3 地形、地貌和土壤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位于盆地中部冲积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以黄褐土为主,土壤pH为6.57.0,有机质含量为1.01.5%,速效养分N、P、K含量分别为6575mg/kg、1520 mg/kg、150200 mg/kg,耕地基础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基础肥力中等以上,土壤质地、结构具有盆地的代表性。耕地集中连片,适于机械
15、化作业。2.2.4 水资源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水资源为地下水。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地下水较丰富,为保持地下水的生态平衡,主要开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尽量不动用地下水静态资源量。 2.3社会经济状况2.3.1 人口和劳力市农科院编制总数197名,科技人员82人,技术工人115人。市农科院拥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研究员职称7人,副研究员26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22人。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劳模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从事专业涵盖农作物育种、栽培、植物保护、农业化学、土壤化学、蔬菜园艺等多个学科,研究领域广,职称结构合理。试验技术工
16、人初、中、高及技师级别人才完备,科研辅助力量充足。2.3.2 土地利用现状市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内的土地在未划拨给市农科院时属区良种繁育场,为国有土地。一直以家庭分散种植为主,粗放经营、农业产量不稳、年际变化大,农田基础设施老化、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2014年9月18日,市人民政府印发下达会议纪要,决定划转区良种繁育场现有全部国有土地归市农科院使用,用于建设市农科院新试验示范基地。2.3.3 基础设施项目区内现有道路为生产用路,无硬化。有机井3眼,无配套电机、管网。排水沟渠不完善。现有办公区和职工住房区占地38亩,房屋老旧,多数已为危房,必须拆旧重建。 潦英公路从项目区东侧通过,
17、交通十分方便。农村电网布局,电力供应不存在问题。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市农科院科研工作的制约因素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科研工作尤为重要。独特的盆地气候决定了农业科研在全省有着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建国初期,市农科院共有科研用地二千余亩,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逐年减少,特别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建设框架逐步拉大,科研用地完全变为城市规划主控区,并全部占用。2006年,市政府为我单位在区溧河乡征用了380亩农业用地暂时解决了我院无科研用地和基地的困局。但是,随着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改变,我院位于高新区的试验基地已经影响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市的城市化、工业
18、化进程,也制约了市农科院科研创新以及与杨凌国家农业示范园区、西北农大、中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及项目推进。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 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是保证科研试验正常进行的需要。科研是基础,是本项目最根本功能。市农科院作为重点市级农业核心科研机构,担负着以盆地为中心的豫西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重任。农业科研的育种、试验、示范一切工作都离不开试验田,离开科研耕地,科研工作必将成为无本之木。3.2.2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是保障国家及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及各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常开展的基础。多年来,市农科院一直承担着国家、省、市重大农业科研创新项目和农作物
19、新品种区域试验等工作,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运行等试验、任务。高标准地建设和管理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将是我院承担或争取国家、省、市重大农业科研项目的重要载体和窗口。3.2.3 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是辐射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将适宜本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模式、新经营理念辐射及豫西南周边地区。为尽快把建设成为国家优质粮食主产区、豫鄂陕毗邻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中原生态友好农业发展先导区奠定基础。3.2.4 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田生产能力的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水利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培肥基础地力
20、,使试验示范基地耕地达到高产稳产的标准;加强配套集成技术的普及应用,将园区建设成现代化农业科研、示范的基地和窗口。完成市政府要求的将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高标准现代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任务。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 土地资源比较条件好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位于盆地中部冲积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以黄褐土为主,土壤pH为6.57.0,有机质含量为1.01.5%,速效养分N、P、K含量分别为6575mg/kg、1520 mg/kg、150200 mg/kg,耕地基础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基础肥力中等以上,土壤质地、结构具有盆地的代表性。有利于开展各项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工作。3.3
21、.2 技术力量条件市农科院拥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研究员职称7人,副研究员26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22人。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劳模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从事专业涵盖农作物育种、栽培、植物保护、农业化学、土壤化学、蔬菜园艺等多个学科,研究领域广,职称结构合理。试验技术工人初、中、高及技师级别人才完备,科研辅助力量充足。3.3.3 科研管理体系及试验设施手段市农科院内设小麦、棉花、农综、秋作物、植保农化、园艺、科旺种苗公司等研究及示范推广机构。办公及科研仪器设施齐全,拥有重点试验室、质检室等基础研究机构,配套有土壤三相仪、离
22、子机、光度计、分析天平、赖氨酸粉碎机、蛋白质分析仪、旋光仪等先进成套技术和试验分析设备,可从事农作物品质测定、土壤化验分析、化学农药监测、种子鉴定及加工各项工作。3.3.4 丰富的研究项目、课题支撑多年来,市农科院一直承担着国家、省、市重大农业科研创新项目和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等工作,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运行等试验、任务。目前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2项,35个专题;其中国家“863计划”3项,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项。现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3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承担并完成市“金地计划”
23、、“三十工程”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任务。3.3.5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市农科院试验基项目,距市区仅10公里距离,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临。具有科研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项目区将打造豫西南农业科技高地,加快科研试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管理方法机制创新,争取成为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典范,示范带动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3.3.5政策支持(1)关于市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迁建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宛政纪201465号)(2)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3)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4)农业部财政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24、农科教发200712号)(5)市农业科技“三十工程”实施方案及关于实施“金地计划”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规划设计4.1 指导思想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极大地改善试验田的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试验示范田的科研能力;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基地技术辐射带动作用,以示范促推广。实现科研、示范、科技推广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管理方式创新,尽快建成全省一流的高标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把建设成国家优质粮食主产区、豫鄂陕毗邻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中原生态友好农业发展先导区,为加快农业由农产品基地单链环向全链条产业链升级、由“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变奠定基础。4.2 选项原则因地制宜、建
25、设与管理同步、科研试验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建设农田排灌系统,合理建设配套科研基础设施、先进的信息控制与试验检验硬件体系,使先进的基础设施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以建设促发展,建立高产稳产、研发手段先进的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4.3 建设标准4.3.1 土建工程建设综合楼、职工公寓及良种场安置区、挂考室为砖混结构,机务库及中试车间库房为钢架结构。晒场按标准建设,保证试验种子和珍稀资源的及时晾晒、保存。设施农业片区依标准规范要求,集中建造现代农业设施和装备4.3.2 农田路网建设按照项目规划设计要求,田间主干路用砂石硬化。双车道,道路通达,能够满足一年四季农产品运输、机械化
26、作业和田间管理对道路条件的要求。根据规划的方田,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设施布置道路,道路按两级布置,干路布置在田块中部,由东向西贯穿,支路三条。4.3.3 水利工程建设根据试验区地块情况,每100亩试验地打机井一眼,共5眼机井。采用电力为动力,配套架设输电线路2.8km,地下灌溉暗管1800米,管道直径300mm铁管。 排水沟渠2.5km,排灌面采用防渗材料铺设,原则上沿基地道路进行布局。生活污水则由管道收集汇入污水处理池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4.4建设规模通过项目实施,将试验基地建设成为田间设施完备,播种、中耕、收获和种子加工机械设备配套齐全;晾晒、贮藏场所充足;设施农业、科研设施先进
27、完备,基础雄厚的高标准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4.5 规划布局4.5.1 规划目标紧紧把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先导,农业高新技术科技成果为依托,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该区建设成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集农业科研试验、科技成果示范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加速基地农业技术组装集成,解决一批影响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基础性工作,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功能,使其为区域及豫西南的农业发展起到核心影响和孵化型、发动机的作用。建设成为豫西南地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现代农
28、业成果引进、熟化、配套的基地,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平台。4.5.2 总体布局: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具有农业新品种、高新技术研究与中试孵化、现代农业展示与示范、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农业科技培训与科普教育等功能。总体布局包括六大功能区。一、农业科研试验与示范展示区该区是一个全封闭的科学研究区域,规划面积370亩,配套建设生产道路、机井、排灌水沟渠等。主要承担功能有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品种鉴定、区试试验;国家、省、市体系及项目试验任务。二、设施农业片区设施农业片区占地20亩。集中建造现代农业设施和装备。其中包括:人工气候室、连栋温室、节能型日光温室、育种网室、网棚。装备通风、喷淋、遮阳、降温、水
29、肥一体化系统等生态因子自动调控系统 、远程专家系统等物联网智能系统。三、配套服务区1、晒场:5000平方米。2、挂考室:两层建筑物,长42米,宽12.4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3、仓库:占地2.6亩。包括种资材料库、农资库、机械库;农机具维修车间,主体钢架结构,约500平方米。4、公寓区职工公寓占地9亩,建设12米48米4层公寓楼4座,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四、中试区:占地约5.5亩。用于种业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五、综合试验与信息控制区综合楼区域占地9亩,主楼为四层建筑物,两侧附楼为两层建筑物,主楼长79.2米,宽9米,附楼长16.2米,整体建筑物面积约4100平方米。六、良种场安置区。
30、良种场安置区占地约1.5亩,在试验基地大门南建独院一处,建设6米36米2层安置楼一座,建筑面积432平方米。做为良种场办公及部分职工居住场所。安置区设独立出口,沿围墙往北设计3米宽硬化路做为出路。七、固定围墙沿试验基地四周边界须修建固定围墙2700m,规划在基地自然边界南、西、北三面修建内墙外沟连体围墙,东面修建实体围墙。围墙地上高度2.2米,上边安装角铁钢丝网。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投资估算项目费用构成和计算方法执行行业标准,工程建设所需材料、设备、人工运杂费等执行市场现行价格。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农业、水利设施投资 万元,设施农业投资 万元,附属设施建设投资 万元。综合楼、挂
31、考室、职工公寓总建筑面积 m2预算投资 万元左右。5.2 资金来源构成及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全部为市财政支付纳入项目资金中进行统一管理使用(投资分配详见表6-1)。表5-1 投资分配表序号采购品目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和要求单位单价(万元)数量总价一农业水利设施1田间道路主干道(8m630m)条1田间道路机耕支道(7m1600m)条32水利设施变压器50KV台1机电井及泵套5配套输电线路千米2.8地下灌溉暗管300mm千米1.8排水沟渠千米2.53固定围墙2.2米高砖混结构千米2.7二设施农业1、人工气候室2、连栋温室3、节能型日光温室4、光伏电温室5、拱棚三附属农业设施1、挂考室(42
32、m12.4m),两层平方米5202、晒场平方米50003、机务室钢架结构平方米5004、中试仓库平方米3700四综合楼主楼(79.2m9m)4层,附楼16.2m平方米4100五职工公寓平方米9000六安置区2层平方米432合计4400.0第六章 项目进度实施计划根据工程规模结合试验基地的实际情况,参照当地工程建设基本情况,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建成使用的时间拟定为1年,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项目进度实施计划表 时间安排2015年2016年123456789101112123项目研究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实施附属农业设施工程综合楼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安置工程职工宿舍工程工程扫尾竣工验收第七章 社
33、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7.1社会效益评价7.1.1技术贡献近年来,农科院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达120余项,其中有20多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撰写并发表论文400余篇。先后培育出了35个农作物新品种。重点推广10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和5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系),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数百亿的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完成后,将加速基地农业技术组装集成,解决一批影响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研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功能,使其为区域及豫西南的农业发展起到核心影响和孵化型、发动机的作用。成为豫西南地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现代农业成果引进、熟化、配套的基地,农
34、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平台。7.1.2促进产业发展的贡献市农科院一直承担着国家、省、市重大农业科研创新项目和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等工作,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运行等试验、任务。承担并完成市“金地计划”、“三十工程”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任务。项目区完成后,在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小麦、棉花、玉米、芝麻、食用豆、花生等国家、省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完善;加快促进技术推广、技术引进、科研攻关与生产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大关键技术推广力度和加强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引进及研发、中试熟化、组装集成和生产性试验示范;带动及豫西南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培育发展农村新兴产业。 7.1.3项目的综
35、合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市场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将紧紧围绕及豫西南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面临的粮食核心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品质提升、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战略任务,瞄准制约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性科技因素,狠抓科研攻关、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将农业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项目区的科研能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优质高效、低碳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7.2 生态效益评价本项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不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源,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
36、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环境保护。在实施前进一步计划对各子项目的生态效益的具体数据,达到定量分析、科学评价实施生态农业产生的效益,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健全了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更会大大改善农业科研的硬环境,促进更多、更高档次的科研项目进入和展开,必将呈现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优质高效、低碳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第八章 组织实施和项目管理8.1 组织机构设置一、为保证项目规范运行和管理,成立了现代农业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的决策、实施及职责进行明确,从而使示范区建设项目能正常运行、如期完工。二、市农科
37、院始建于1931年,该院组织机构健全,实行院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科研管理科、6个专业研究室、试验基地管理办公室等科室,下辖科旺种苗有限公司。1、本项目承办单位为市农科院,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农科院专门成立了以院长、纪委书记领导下的筹建小组,具体负责综合协调、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工作。强力推进工程进度,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任务。2、该工程由市农科院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该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督、市场调研、参谋服务、工程招投标等工作。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并层层签订工程合同,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对整个工程关键项目还要实行项目承包、风
38、险抵押等手段予以严格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培训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工作,做到建管同步。8.2项目管理项目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主要负责人、参建单位的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项目法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批手续。8.3项目招投标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行为,保护国家利益,必须对本项目进行招投标。8.3.1项目招投标范围及招投标组织形式本项目招标的范围
39、包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施工招标,施工企业选择招标和设备与材料采购招标等,均面向社会进行招标。8.3.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本项目质量要求高,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1、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日内,具有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资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招标项目属于建筑施工的,招标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招标。3、评标按照中
40、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4、开标时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建,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5、中标人确定后,投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办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招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8.3.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有如下要求:1、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由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成员在开标当日,在当
41、地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专家临时推选;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制,但最低不少于5人,并且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评委会成员在副高工(副教授)职称以上,从事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厉害关系。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例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在充分利用区域环境和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强度、时限和范围。从环保角度论证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维护方案的可
42、行性,明确给出项目的环境影响结论,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完成后,由于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水、田、路、林综合治理,美化环境,增加绿色覆盖面积,洁净了空气;由于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低毒农药和生物化肥,使土壤残留毒逐渐改善,所采取技术措施均为无公害和对环境基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可保证基地内生态环境系统进入良性循环。9.1生态影响分析评价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施工建设期的影响是暂时的,主要是临时占地及施工作业的影响,可使生物量暂时减少,植被覆盖率暂时降低,但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二、项目为现代农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基本上无污染,采用培
43、肥土壤,提高土地的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9.2 环境质量影响分析评价 项目基地在施工建设期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为废气、噪声、废水及固废。废气及噪声采取一定的防止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轻微。废水经下渗或蒸发后,不会形成径流对地表水造成影响。由于项目在施工中避免了大填大挖,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弃渣量很小,工程弃渣连同生活垃圾一并运出基地外,按环卫部门要求妥善处置,因此,项目施工期不会对环境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1、建设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对策(1)在施工前搞好区域内的“三通一平”,对区内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并在施工期间加强路面清扫、洒水和车辆冲洗,以减轻施工期间车辆扬尘对环境的影响。(2)施工期间固定废物
44、主要有回填弃土、建筑垃圾及生产工人少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可用于填充建设区域内的坑洼地,并进行土地整理;生活垃圾需及时运至垃圾处理场地集中处理。(3)施工机械应尽量采用先进的低噪音设备或对施工机械加装消声装置,并根据环境管理规定,禁止在晚间进行施工作业和运输作业。2、项目建成后的污染防治对策项目建成后,对污水的处理采用先进的环保型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排水沟渠;生活垃圾将由专人进行收集且日产日清,然后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处理。9.3节能措施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建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积极利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做到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能源。节能要渗透到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当中,特别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墙体、窗口、屋顶是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耗能大户,既要满足夏季隔热又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