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决胜期末:八年级(下)科学精编计算22题
温馨提示:题目基本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g取10N/Kg。
化学计算16题
1、医药上用的阿斯匹林的组成里含有4.5%的氢、35.5%的氧、60%的碳,其分子量为180。阿斯匹林的化学式为CxHyOz,则x的值是 阿斯匹林的化学式为 。
△
2、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 4·xH2O)中的x值,做下列实验,将硫酸铜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至不含结晶水(CuSO 4·xH2O === CuSO 4+xH2O)测得数据见表.
质量/g
坩埚+硫酸铜晶体
44.5
坩埚+无水硫酸铜
35.5
坩 埚
19.5
根据实验数据推断:
(1)反应共生成水 g;(2)x的值为
3、2013年春天,北京出现强雾霾污染事件,PM2.5指数居高不下。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监测的数据中发现,雾霾天气与二氧化硫的含量有关,原因是二氧化硫在空气中会转化成硫酸盐,使得硫酸盐颗粒达到40微克/立方米以上,致使PM2.5超标。据统计北京2012年全年共用煤约2300万吨,产生二氧化硫16万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硫气体太多时,在形成雨雪等降水的过程中,容易造成 的发生。
(2)一亩柳杉林一年内约能从大气层吸取48千克的二氧化硫,如果采用植物来吸收其中的12%二氧化硫气体,那么需要种植 亩柳杉林?
(3)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Na2SO3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请计算Na2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4、16g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给定氧气的质量
15g
16g
20g
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30g
32g
32g
回答问题:
(1)以上数据说明,在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g.
(3)第 次实验中硫有剩余.
5、如图是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Na2PO3F)是牙膏的常用添加剂一.实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0.75%~0.80%时,防龋齿的效果较好.(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1)根据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计算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为了判断该牙膏的标示是否准确,需进行如下计算:
①该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②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该牙膏 (填“具有”或“没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
具有
6、小刚和小强同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兴趣.以下是他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题目]将24.5g氯酸钾和4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等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a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小刚很快列出计算过程,求出了KCl的质量.请你帮他检查是否正确.
解:设生成的KCl为x
2KClO3═2KCl+O2↑
2×122.5 2×75.5
24.5 x
x=15.1g
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15.1g.
上述过程是否有误? (填“是”或“否”), 若有,请重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KCl的质量.
7、“骨质疏松症”是人体缺钙引起的,可服用补钙剂来治疗.乳酸钙(CaC6H1005)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市售乳酸钙片剂每片含乳酸钙200mg.一个成年缺钙病人每天服用20片乳酸钙可达到补钙的目的。请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0:36:5:40
(2)一个成年缺钙病人每天需补钙 毫克.792
(3)该成年缺钙病人改服牛奶(每100mL中含钙≥0.104g)来补钙,每天至少需喝 毫升牛奶。
8.2013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0个“防治碘缺乏病日”,衢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我市总体碘营养处于正常水平。其中有数据显示:1995年开始推广加碘食盐前,我市儿童尿碘(每升尿液中碘的含量)平均水平为81.2μg/L,而到2009年和2010年,这一数据分别达到216.3μg/L和179.0μg/L(世界卫生组织的尿碘标准为100~300μg/L)。
(1)与1995年前相比,近年来我市儿童尿碘的平均水平 (填“升高”或“下降”)了;
(2)碘盐是指加有碘酸钾(KIO3)的食盐。目前我市每100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平均值为5.06mg。某研究小组称取某食盐样品100g溶于水,加稀硫酸和足量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测得生成碘单质的质量为3.81mg。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盐样品是否达到我市含碘酸钾的平均水平;(保留两位小数)
(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人量以6g为宜。若我市成年人每天摄入碘盐的质量为6g,含碘酸钾量以我市平均值计算,则成年人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是多少mg?(保留两位小数)
9、微型化学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很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因此被誉 为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用右图微型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只消耗了0.73g10%的盐酸.求:
(1)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2)如果10%的盐酸密度为1.1g/mL,消耗盐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6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18分钟数据如下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克
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哪一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
(2)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简要说明判断
的理由: 。
(3)当反应进行到18分钟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甲 乙
(第11题图)
A B
11、如图所示,有人制作了一个家庭制氧装置。该制氧装置由2个饮料瓶、2根软管和药剂构成,整套装置成本不到3块钱。药剂包括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制氧时,先在两个饮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往甲瓶中加入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B管从乙瓶导出,即可供人吸氧。
(1)为了顺利地导出甲瓶中产生的氧气,A软管在甲瓶中应 。
(选填“不伸入液面”或“伸入液面”)
MnO2
(2)药剂加入水中后会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2Na2CO3•3H2O2 = 2Na2CO3+3H2O2 ;2H2O2 = 2H2O + O2↑
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 反应。
(3)已知总质量为110克的药剂可产生34克过氧化氢,则这包药剂完全反应会生成多少克氧气?
12、2013年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造成了120人死亡,77人受伤的惨痛后果。消防人员灭火时,有时会带上呼吸面具。据知:呼吸面具中的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它也能跟H2O反应生成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②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
(2)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3、据悉,“神州十号”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在飞船内为了使宇航员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了盛有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再生氧气;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Na2CO3)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每名宇航员每天消耗约600升氧气,按6天计算,两名宇航员至少需消耗多少千克Na2O2 (氧气密度为1.43克/升)?
14、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4g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受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
请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15、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记录数据如下表。
序号
H2O2溶液的
质量(克)
H2O2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气体的体积(毫升)
收集气体的时间(分钟)
1
34
15%
大颗粒胡萝卜16克
80
18
2
34
15%
大颗粒马铃薯16克
80
10.5
3
34
15%
小颗粒马铃薯16克
80
4
250毫升锥形瓶
(反应容器)
广口瓶
(装满水)
量筒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 可 采用的方法是 。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毫升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
。
(3)计算:34克15%的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是1.43克/升)
△
16、将55克含杂质的干燥氧化铜试样放入试管中,先通氢气后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固体残留物45克(杂质不气化、不反应;CuO+H2==Cu+H2O)。求:
(1)生成铜多少克?
(2)该氧化铜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生物计算3题
17、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厘米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CO2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记录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记录的结果看,CO2浓度降低是因为植物进行了 作用。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种植物。(填A或B)
(3)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毫克。
18、为了检测衢州市区空气的清洁程度,在市内设立了检测点,公布空气的有关数据。它的某一技术参数是用每立方米空气中悬浮物(颗粒物)的含量来表示。为了测定这一参数,可以使用这样一种设备:用空气泵将空气吸入一容器中,容器内有一滤网,滤网能吸附通过它的空气中的悬浮物。滤网置于精密的天平之上,它能测出附在滤网上的颗粒物总质量(毫克)。右图是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观察的记录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表可以看出,a、b、c、d四时间段中,空气最浑浊,即悬浮物最多的是 。
(2)如果空气泵每秒能将2.5升空气吸入容器,则该地区这4小时内,平均每立方米空气中悬浮物有 毫克。
19、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
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 小时))。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 。
(2)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毫克。
(3)计算在光照强度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 该植物发生光
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结果保留2位小数)
物理计算3题
20、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可见,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而且,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 。
(2)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用安培定律F=kLI1I2/r来描述。
其中,I1、I2分别为两根导线中通入的电流,L为导线的长度,r为导线之间的距离,k为比例系数。某次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L/m
I1/A
I2/A
r/m
F/ N
1
1
0.2
0.2
0.1
0.8×10-7
2
0.2
0.2
0.1
0.4×10-7
3
1.5
0.4
0.2
1.8×10-7
请将表格填写完整。比例系数k= N/A2。对于位置固定、长度一定的两根平行导线,如果保持F大小不变,两根导线中的电流大小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来表示。
21、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应强度(B)表示,单位为特(T)。某些材料的电阻值随磁场增强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用这些材料制成的电阻称为磁敏电阻,利用磁敏电阻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某磁敏电阻RB在室温下的阻值与外加磁场B大小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外加磁场B/T
0
0.04
0.08
0.12
0.16
0.20
磁敏电阻RB/Ω
150
170
200
230
260
300
把RB接入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9V,滑动变阻器R’上标
有“100 1A”字样),并在室温下进行实验。
(1)当外加磁场增强时,电路中的电流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了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向 (填“a”或“b”)端移动;
(2)RB所在处无外加磁场时,RB=150Ω;此时闭合开关,滑片P在a端和b端之间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多少?(不计实验电路产生的磁场,下同)
(3)当电路置于某磁场处,滑动变阻器R’滑片P位于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则该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T。
22、小明在观看了宾馆等处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如右图)后,自己设计了一只“火灾报警器”。该报警器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所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光敏电阻R、电磁铁(线圈阻值R0=15Ω)、电源U=6V、开关等组成;“工作电路”由工作电源电铃、导线等组成。小明的设计思想:当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工作电路接通,电铃报警。
已知该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光强”表示光强弱的程度,符号为E,单位为cd。)
光强E/cd
1.0
2.0
3.0
4.0
5.0
6.0
光敏电阻R/Ω
36.0
18.0
12.0
9.0
6.0
(1)分析上表数据,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规律,试填写表格空格处的电阻,并归纳出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关系式为R= 。
(2)闭合开关S,如果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0.25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需要在多少cd以上?
(3)按小明的设计,当室内烟雾增大时,光照减弱,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与 (选填“上方”或“下方” )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第22题图
八年级(下)科学精编计算22题
参考答案与思路解析
1、9 C9H8O4
解析:根据阿司匹林的组成里含有60%的碳,相对分子质量180,可得x =180×60%/12=9
同理y=8 z=4
即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9H8O4,
2、(1)9 (2)5
解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水的质量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差,
则水的质量为44.5g-35.5g=9g,故答案为:9;
△
(2)由表格中的数据,硫酸铜的质量为35.5g-19.5g=16g,
CuSO 4.xH2O=== CuSO 4+xH2O,
160 18x
16g 9g
160/16g=18x/9g,
解得x=5
3、(1)酸雨 (2)400000 (40万) (3)S/ Na2SO3=32/126=0.254=25.4%
4、(1)二 (2)三,4 (3)一
解析:(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第二次实验,所以此次实验中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2)根据第二次完全反应,说明硫和氧气按1:1的质量比进行反应,16g硫最多可消耗16g氧气,那么第三次氧气有剩余,氧气剩余的质量为:20g-16g=4g;
(3)由于第一次实验中氧气只有15g不足16g,所以硫会有剩余.
5、(1)13.19% (2)0.10% 0.75% 具有
解析:(1)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F%=19/(23×2+31+16×3+19)×100%=13.19%
(2)①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11g/110g×100%=0.10%
②利用氟的质量除以单氟磷酸钠中氟的质量分数求单氟磷酸钠的质量,
故有0.11g/13.19%=0.83g
利用单氟磷酸钠的质量除以牙膏的质量解答,故有0.83g/110g×100%=0.75%
属有效范围,防蛀效果较好
6、是
是
解:计算过程中的设不规范,没有指明是物质的质量;化学方程式没有反应条件,更严重的是还没有配平,将造成计算结果严重错误;物质关系对应存在问题,且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计算过程中没有列出比例方程;因此,他们的计算过程存在许多错误或不规范处;
故答案为:是;
设生成KCl的质量为x
MnO2
△
2KClO3===2KCl+3O2↑
245 149
24.5g x
245/24.5g=149/ x
x=14.9g
答:生成的KCl的质量为14.9g.
7、(1)20:36:5:40 (2)792 (3)800
解析:(1)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40×1):(12×6):(1×10):(16×5)=20:36:5:40
(2)乳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0×1/(40×1+12×6+1×10+16×5)×100%≈19.8%
一个成年缺钙病人每天需服用钙的质量为:200mg×20×19.8%=792mg=0.792g;
(3)该成年缺钙病人每天至少需喝牛奶的体积是:0.792g÷(0.104g÷100mL)≈800ml
8、(1)升高
9、解:(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03+2HCl=CaCl2+H20+C02↑
73 44
0.73g×10% x
73/(0.73g×10%)=44/ x
x=0.044g
(2)消耗盐酸的体积为0.73g÷1.1g/mL=0.66mL≈0.7mL
答;(1)产生CO2的质量为0.044g
(2)消耗盐酸的体积是0.7mL
10、 (1)容器内不再产生气泡(或电子天平的示数不再变化)
(2)2. 40克;查表可知,大理石碎屑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2.40克,而块状大理石与其质量、成分都相同,所以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也是2. 40克
(3)解:18分钟时块状大理石生成CO2的质量为2.2克。
设:此时块状大理石中发生反应的CaCO3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克
l00/x=44/2.2克
解得x=5克
答:块状大理石中有5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11、(1)不伸入液面 (2)分解
解析:(1)如果A软管在甲瓶中深入液面以下,就无法导出气体.为了顺利地导出甲瓶中产生的氧气,A软管在甲瓶中应不伸人液面.故答案为:不伸人液面;
(2)根据化学反应式可知,这两种反应式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其他两种其他物质的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
MnO2
(3)解:设可生成氧气质量为m
2H2O2====2H2O+O2↑
68 32
34g m
68/34g=32/ m
m=16g
答:可生成氧气质量为16g.
12、(1)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有助燃性
(3)解:设生长NaOH的质量为x
2Na2O2+2H2O=4NaOH+O2↑
156 160
7.8g x
156/160=7.8g/x
x=8g
NaOH %=8g/40g×100%=20%
答:略
13、解:(1)2Na2O2+2CO2=2Na2CO3+O2
(2)6天宇航员所需氧气的质量为:m=2×600升×6×1.43克/升=10296克
设需消耗x克Na2O2
2Na2O2 +2CO2 =2Na2CO3 +O2
156 32
x 10296g
156/ x=32/10296
解得:x=50193克
答:需消耗Na2O2 50193克.
14、解:(1)石灰石样品中CaCO3%为:(4g-0.4g)/10g = 90%
(2)设第一次实验中,所加入的10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100 73
1g X
100 :73 = 1g :X
X = 73×1g/100 = 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0.73g/10g = 7.3%
(3)设该实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3.6g Y
100 :44 = 3.6g :Y
Y = 44×3.6g/100 = 1.6g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消耗4g石灰石样品生成二氧化碳1.6g。
15、(1)将胡萝卜切成更小的颗粒(或“将胡萝卜磨成浆”、“多加些胡萝卜”等)(2分)
(2)此时广口瓶内的气体主要为空气(或“氧气的纯度不够高”等类似答案均可,答“氧气不纯”得1分,但答“装置漏气”或“水蒸气含量过高”不给分) (2分)
催化剂
(3)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m
2H2O2==2H2O+ O2↑
68 32
34克×15% m
68 34克×15%
32 m
=======
m =2.4克
V=m/ρ=2.4克÷1.43克/升=1.68升
答:产生氧气的体积是1.68升。(4分)
△
16、解:(1)由方程式CuO+H2==Cu+H2O可知,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CuO中氧元素的质量。
CuO的质量=(55-45)/O%=10/20%=50g
生成铜的质量=50g-10g=40g
(2)CuO%=50g/55g×100%=90.9%
答:略
17、(1)光合作用 (2)B (3)90
18、(1)c (2)0.28
19、(1)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
(2)600
(3)解:设生成葡萄糖的质量为x毫克,
光
叶绿体
6CO2+6H2O ==== C6H12O6+6O2
264 180
600毫克 x
264/600毫克=180/ x
解得x=409.09毫克
答: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409.09毫克.
20、(1)吸引 (2)0.5 0.3 2×10-7 b
解析:(1)由图可知:左边的平行通电导线在当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小,表明它们导线相互吸引;
对于位置固定、长度一定的两根平行导线,如果保持F大小不变,则I1I2= Fr/ kl=定值;
∴两根导线中的电流大小关系是成反比的,图象中的图线b来表示.
21、(1)变小 b (2)5.4-9V之间 (3)0.08
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磁场增强时,RB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根据公式I= U/ R,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根据串分压的规律,由于RB的阻值增大,所以RB两端的电压也增大,为使它两端的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所以滑片应向b端移动.
(2)当滑片P位于b端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100Ω.
则I1= U/ R总= U/(RB+ R′)=9V/(150Ω+100Ω)=0.036A
UB=I1RB=0.036A×1
展开阅读全文